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卖家):523738114@qq.com 文档编号:8040270 上传时间:2024-1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政治因素最集中的体现是等级礼制。礼制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礼制绝不只是一种政治制度,“礼”也绝不只是我们平常说的“文明礼貌”,而是贯穿于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一种行为规范。礼制的主旨思想和基本内容就是等级制,通过各种礼仪规范,让人们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等级地位和角色。礼记经解中解释:“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如果人们都能按照礼的规范来行事,整个社会就会秩序井然,不会出乱子。建筑是礼仪制

2、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建筑中的礼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等级制度;二是礼制建筑。建筑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世界各国各民族建筑史上,像中国这样把建筑划分出如此明确、如此详细的等级的只有中国。建筑的等级表现在建筑的各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屋顶式样上。中国古代建筑有多种屋顶式样,庑殿顶是最高等级的式样,只有皇家建筑才能用;歇山顶次之,可用于宫殿、寺庙等一般较大规模的建筑;而一般平民百姓的建筑只能用悬山顶、硬山顶。庑殿顶和歇山顶又有重檐和单檐之分,重檐等级高于单檐。一般来说,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几种式样是有等级区别的,而攒尖、卷棚、盔顶、盝顶等其他式样一般不加入等级序列。因为

3、这几种式样都属于艺术性较强的建筑式样,一般较少用于宫殿、寺庙等正规的建筑群,而多用于风景园林之中,用以点缀景观,例如盔顶的岳阳楼、攒尖顶的爱晚亭,这些建筑就无所谓等级差别了。中国古代有很多种建筑类型都是因礼仪制度和礼制文化而产生的,例如象征最高权力的礼制建筑明堂,祭天地祖宗的祭祀建筑坛庙、祠堂,宣明伦理政教的教育建筑学宫、文庙等。这些建筑类型都是中国所特有的,都和儒家礼教直接相关,可以说就是因礼教而产生的,没有礼教就没有这些建筑。(摘编自柳肃营建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材料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宫室建筑的论述俯拾皆是。先贤对于明君的赞美,首先即着眼于他们宫室的简朴;对于昏君的批评也

4、常以其宫室奢华为证。自先秦至明清,情形大多如此。墨子身处春秋战国之交,有感于骄奢淫逸的时政,对节俭一事特别注重。墨子“节用”、“节葬”、“非乐”等篇皆对此郑重其意,反复论说,其中以辞过篇最为精当。其中倡导圣王建造宫室的原则是:“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墨子深知身为一国之君者如果迷恋宫室之乐,必然导致政府对黎民百姓的横征暴敛。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墨子劝诫君主:如果真心希望天下得到良好的治理,那么宫室之建造,就不能不有所节制。墨子的观点建立在改善君主与民众关系的基础之上,成为“卑宫室”思想最基本的立足点,逐渐

5、得到先秦诸子的共同坚守,并于后世一再阐发。儒家主张“仁政”,对君主的建造行为也很关注。在论语泰伯中,孔子赞美大禹:“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批评臧文仲:“臧文仲居蔡,山节藻税,何如其知也?”臧文仲在春秋时四度执政治理鲁国,时人称誉其智慧,孔子不以为然,指斥臧文仲僭越非礼的各种行为:养着叫蔡的大龟,藏龟的屋子使用山形的斗拱,饰以卷草的短柱。后世常以“山节藻税”一词形容宫室华丽,而据礼记明堂位的规定,这是天子之庙才能采用的装饰。孔子反对居室奢华主要还是站在尊王重礼的立场上,孟子则开始将重点放在君主与民众的关系上。在孟子梁惠王

6、下中,齐宣王与孟子讨论周文王和自己苑囿的大小问题。孟子说,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以为小,是因为“与民同之”;宣王之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民犹以为大。在孟子看来,衡量君主苑囿大小的关键并不在于绝对尺度,而在于是否容许百姓与之共享。这里就体现出儒墨两家的不同观念,儒家体察人情,知道乐不可非,因此顺势引导,希望君主享乐之时能不忘“与民同乐”墨家认为君主享受宫室台榭之乐,必然导致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因此主张“非乐”。儒家重在疏导,墨家重在抑制。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卑宫室”的言论成为后世儒生限制帝王大兴土木的主要依据。在道德经五千言中,看不到多少直接谈论宫室营造的内容,但其中强调“

7、去甚,去奢,去泰”,反对统治者过度追求个人享受的明确态度却无处不在。其中认为,百姓之所以饥饿,是因为统治者税赋太重;百姓之所以轻死,是因为统治者奉养奢厚。有鉴于此,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田猎与难得之货都应舍弃禁绝。可以看出,道家倡导俭约的思想也是建立在对君主与民众关系的思考上。(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礼制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规范,这种规范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划分。B墨子看来,君主修建宫室建筑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即可,禁止劳民伤财的做法,这是治理好天下的条件之一。C儒家“卑宫室”的观点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8、,根本原因是儒家的思想优于墨家的思想,由此也可证明疏导优于抑制。D墨、儒和道家对宫室建筑的态度基本相同,它们的立场都是要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改善君主和民众的关系。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都采用了引用、举例等多种论证手法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文章说服力。B材料一中所举几种艺术性较强的建筑式样一般没有等级差别,多起到点缀景观之用。C材料一中举明堂、坛庙、学宫等例,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特有的建筑类型十分丰富。D材料二中孔子对臧文仲僭越非礼的行为进行批评,证明了孔子“尊王重礼”的立场。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儒家的观点,假如社会中人人都守礼,言行举止都符

9、合礼的规范,天下将会大治。B故宫太和殿的屋顶建造式样既可以采用庑殿顶或者歇山顶,也可以选择盔顶或者盝顶。C齐宣王与孟子讨论周文王和自己苑囿的大小问题,可能是齐宣王对民众的评价心有疑惑。D三家对宫室营造都有各自的论述,从它们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三家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4请分析材料一第四自然段的论证特点。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普利希别耶夫军士(俄国)契诃夫“普利希别耶夫军士!您被控在今年九月三日用言语和行动侮辱本县警察席金、乡长阿里亚波夫、乡村警察叶菲莫夫、见证人伊凡诺夫和加甫利洛夫,以及另外六个农民,而且

10、前三个人是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受到您的侮辱。您承认犯了这些罪吗?”普利希别耶夫是个满脸皱纹的军士,生着一张好像有刺的脸。这时候他垂下两条胳膊,两只手贴着裤缝,用闷声闷气的沙哑嗓音答话,咬清每个字的字音,仿佛在下命令似的:“老爷,调解法官先生!有罪的不是我,而是另外那些人。这件事全是由一具死尸惹出来的。三号那天我跟我妻子正在心平气和、规规矩矩地走路,可是抬头一看,却瞧见河岸上站着一大群各式各样的人,包括本县警察、乡长、乡村警察。我要请问:老百姓有什么充分的权利聚在一起?这是什么缘故?难道法律上写着人可以成群结伙吗?我喊道:散开!我就动手推那些人,叫他们散开,各回各的家,我还吩咐乡村警察揪着他们的脖子

11、把他们赶走。”“容我插一句嘴,您根本就不是县里的警察,也不是村长,难道驱散人群是您的事?”“他管不着!他管不着!”从审讯室的各个角落里响起人们的说话声。“他闹得人没法活了,老爷!我们受他的气有十五年了!自从他离开军队回家以后,大家就恨不得逃出村子去才好。他骑在大家的脖子上!”“正是这样,老爷!”作证的村长说。“我们整个村子都在抱怨。说什么也没法跟他一块儿生活下去了!他处处都管,嚷啊叫的,吵吵闹闹,老是要人家守规矩。他拧小伙子的耳朵,暗地里监视女人们,生怕出什么事。前几天他跑遍全村各户人家,吩咐大家不许唱歌,不许点灯。他说,根本就没有一条法律准许唱歌。”“请您等一下,回头您还有机会发言,”调解法

12、官说,“现在先让普利希别耶夫继续讲下去。”“是,先生!”军士声音沙哑地说。“您,老爷,多承指教,说驱散人群不是我的事。好。可要是乱了套呢?难道可以容许老百姓胡闹吗?法律上有哪一条写着老百姓可以由着性儿干?我不能容许,先生。要是我不把他们赶走,不管他们,还有谁来管?谁都不懂什么叫做真正的规矩,全村子,老爷,可以说,只有我一个人才懂得该怎么对付那些老百姓,老爷,我什么都懂。我不是庄稼汉,我是军士,是退役的军需中士所有的规矩我都懂,先生。可是庄稼汉是普通人,什么也不懂,应当听我的话,因为我是为他们好。比方就拿这件事来说吧。我驱散人群,可是在河边沙地上却躺着一具从水里打捞上来的尸首。我要请问,他有什么

13、理由躺在那儿?难道这合乎规矩?本县的警察是管什么的?我就说:你,本县的警察,为什么不报告长官?也许这个淹死的人是投河自尽的,也说不定这是犯刑事罪的杀人案。可是县里的警察席金满不在乎,他说:这个人是谁,在这儿指指点点的?他是打哪儿来的?他说,难道缺了他,我们就不会办事?我就说:既然你站在那儿,满不在乎,可见你这个傻瓜就是什么也不懂。我说,眼下得赶紧派专人呈报侦讯官先生和法官先生。我说,你首先就得打个报告,送到调解法官先生那儿去。可是他,县里的警察,一直听着笑。那些庄稼汉也这样。大伙儿都笑,老爷。我心里的火就上来了。我看见如今的人又放肆又犯上,心里就有气,我就抡起胳膊来给了他一下子不过,当然,不是

14、打得很使劲,而是正正经经而又轻轻地随手给了一下这一下子就乱打起来了。如果你见了蠢人不打,你的灵魂就背上了罪过。“容我插一句嘴!出了乱子自有人管。县里的警察、村长、村里的警察就管这种事。”“县里的警察不能样样事都管到,而且警察又不如我这么明白事理。”“可是您要明白,这不关您的事!”“什么,先生?这怎么会不关我的事?人家胡闹,却不关我的事!那该怎么样,要我称赞他们还是怎么的?喏,他们对您抱怨,说我不准唱歌。可是唱歌有什么好处?放着正事不干,他们却唱歌。还有,他们养成风气,晚上点起灯坐着。应该躺下睡觉才对,可是他们又说又笑。我已经记下来了!”“您记下了什么?”普利希别耶夫从衣袋里取出一张油污的纸片,

15、戴起眼镜,念道:“点了灯闲坐着的农民计有伊凡普罗霍罗夫、萨瓦米基佛罗夫、彼得彼得罗夫。伊格纳特斯威尔巧克行巫术,他的妻子玛芙拉是巫婆,每到夜间就去挤别人家奶牛的奶。”“够了!”法官说,然后开始审问证人。普利希别耶夫军士把眼镜推到额头上,惊讶地瞧着调解法官,那个法官分明不是站在他这一边。他看了看调解法官,看了看证人,无论如何也不明白何以调解法官那么激动,何以从审讯室的各个角落里时而响起抱怨声,时而响起抑制的笑声。法官的判决他也不理解:坐一个月的牢!他明白过来:这个世界已经变了,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如何也没法活下去了。他脑子里满是阴郁沮丧的思想。然而临到他从审讯室里走出去,看见农民们在那儿互相拥挤和谈

16、话,他却改不了老习惯,用沙哑的气愤声调嚷道:“老百姓,散开!不许成群结伙!回家去!”(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普利希别耶夫瞧见河岸上站着一大群人,于是让众人散开并动手推那些人,因为法律上不允许当地的人们成群结伙。B与县里的警察相比,普利希别耶夫在维护秩序等方面更加主动积极,他认为自己有管教别人的责任和义务。C从审讯室里人们的多种反应可以看出,普利希别耶夫为人异常蛮横、专制和凶残,人们非常反感他的各种行为。D普利希别耶夫对法官的判决、审讯室里的抱怨声等非常不理解,从审讯室里走出去看见农民们谈论自己时就更加气愤。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

17、开头部分运用了动作、语言、外貌等多种描写手法,更加丰富地展现了普利希别耶夫军士的人物形象特点。B小说中普利希别耶夫的“不管他们,还有谁来管?”“这怎么会不关我的事?”等语言,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C调解法官打断村长发言这一情节安排,是为了让普利希别耶夫充分陈述理由,表现出调解法官对普利希别耶夫的同情。D小说以普利希别耶夫驱散众人而产生纠纷开始,又以他叫众人“散开”为结尾首尾呼应,构思新颖,结构完整。8契诃夫的小说重视“讲故事”的艺术,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9普利希别耶夫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18、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梁

19、惠王上材料二: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也?”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诗曰:“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此之谓矣。河间献王曰:“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则我不能劝也。故疏河以导之九岐,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

20、矣,然而不怨苦者,利归于民也。”(节选自说苑君道)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仰不足A以事父母B俯不足C以畜妻子D乐岁终身E苦F凶年G不免于死亡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事,文中指侍奉,与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的“事”意思相同。B牧,文中指州牧,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思谦冲而自牧”的“牧”意思不同。C所以,文中指用来,与师说中“圣人之所以为圣”中的“所以”意思相同。D劝,文中是鼓励、勉励的意思,与成语“惩恶劝善”中的“劝”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百姓应该有可以长久维持

21、生计的产业,有坚定的信念,否则就可能不守法纪,胡作非为,最终犯罪。B孟子认为明君能使百姓养活妻子儿女,赡养父母,好的年成可以吃饱,即便凶年也不会饿死,这样才能驱使百姓向善。C周公广施恩德,他命人考察远方百姓,关心他们的生活,然后把这些情况汇集起来,在各位国君朝觐之时反馈给他们。D河间献王认为,成就功业却不利于人民,就不能鼓励他们。他治水时百姓虽然劳累却不叫苦,因为这是利于百姓的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14请根据材料概括明君的治国之道。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22、,完成小题。再至建康(其一)叶梦得老罢那知力已疲,君恩误遣出车诗。金汤自巩中原地,熊虎空高大将旗。江海百神朝魏阙,风云千里护彤墀。白头再启征西将,深愧甘棠咏去思。【注】此诗作于靖康之变后,诗人再次担任建康知府,逢金兵作乱,有感而发。出车诗:出自小雅出车,诗中歌颂了将领南仲的赫赫战功。甘棠:周文王之子召伯常在棠树下处理政务,深受百姓爱戴。去思:指百姓对离职官吏的怀念。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与尾联“白头”相互照应,使内容浑然一体,结构更加严谨。B第三句用“金汤”形容城池险固,借以表明诗人对固守中原的渴望。C第四句真实地写出了自己举着熊虎大将旗征战,固守城池,收复失

23、地的场景。D“江海百神”“风云千里”勾勒出宏大壮阔的图景,平添了诗歌的“狂气”。16如何理解诗人的“深愧”?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洵在六国论中用“ ”开门见山地指出了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而杜牧的阿房宫赋直到文章结尾才点明如果“ ”,也不过会重蹈覆辙罢了。(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表达出了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相似的情志。(3)面对制定的学习计划,能保持到底的人很少,这让小刚想起魏征曾言“ ”。(4)小刚认为在与朋友相处时应当表里如一、坦诚相待,这让他想到了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 ”。(5)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丰富。在古典诗词中

24、也常出现玉的意象,如“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成功的细节描写让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使读者好像被施了魔法般()地被吸引。细节丰富人物的形象。祝福重点从脸上、眼睛、头发等细节来体现祥林嫂的不幸,写出祥林嫂从初见的安分守己到悲哀忧伤,再到最后的()的变化过程,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对于人们思想的禁锢和对人们心理的摧残。A_。红楼梦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王熙凤、金鸳鸯的撺掇下,她充分发挥搞笑才能,引得():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

25、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他们的姿态、声音、动作、神情各个不同,惟妙惟肖。最重要的是,每个人物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在完全放松状态下,一个个展现出各自的“真我”。细节引发读者的参与感。细节有时可充分调动读者的视、听、味、触等,便将读者带入一种沉浸式“体验”,进而达成共情。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笔下的细节便可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跟随笔端去看、去听、去感觉、去琢磨,如写沙枣:当我独自穿行在沙枣林中,四面八方果实累累,拥挤着,推搡着,欢呼着,如盛装的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国家元首的到来。我一边安抚民众热情,说:“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一边吃啊吃啊,吃得停都停不下来。吃得扁桃垂体都涩涩的。似乎不如此,便无以回报沙枣

26、们的盛情。总之,B_。细节写得好,是了不起的才能。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0以下三幅图均取材于红楼梦,请选择其中一幅图,写出涉及的人物并选择一处你喜欢的细节,说明理由,不超过70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鲁迅文学奖授奖词曾言李娟作品“充满跳荡的生机”,请就文中加点的部分进行简要分析。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相继兴起,将人类带入了多种传播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轻易地获取大量的信息,这是否意味着每个人的收获会越来越多?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9页,共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