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 1-3 题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 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
2、“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楚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阳春、白雪等。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
3、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辟,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 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汉书?地理志及王逸楚辞章句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4、”的风俗。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不仅创作出祭神的组诗 九歌,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而且在表述自身情感时 ,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摘编自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辞 ” 一词,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司马迁,用来泛指楚地的歌辞。宋人黄伯思的观点认为, “ 楚辞 ” 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化色彩。 2 B “ 楚辞 ” 受屈原影响极大,它不仅成为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诗体的专称,而且因其作品而 被称为“
5、骚 ” 、 “ 骚体 ” 、 “ 赋 ” 等。 C继诗经之后,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其内容不仅包括屈、宋 等人的作品,还包括后人的模仿之作。 D楚辞与汉赋是有区别的,虽然汉代人把楚辞称为 “ 赋 ” ,但为了区别这两种文体,现代人已经不大将 “ 楚辞 ” 称为 “ 屈赋 ” 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楚辞 “ 皆书楚语,作楚声 ” 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诗句的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 “ 兮 ” 字。 B楚辞的诵读不同于歌唱,也不像散文的读法,而是 “ 不歌而诵 ” ,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 “ 吟唱 ” 。 C与整齐四言体的中原歌谣不同,楚辞属于每
6、句长短不一的杂言体,这是其体式上的显著特征。 D楚辞的篇幅较长,虽然已经不适宜 歌唱,但是文辞繁丽,富有内涵,能够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楚地发达的音乐与歌谣的影响,二是楚地盛行的巫教的渗透。 B楚辞,特别是屈原的离骚、天问等一些长篇巨制,在形式上已经完成了对歌谣的突破。 C楚国君臣百姓崇信巫术,以歌乐鼓舞祭祀诸神,这种文化氛围使屈原作品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D与楚辞相比,同时期的中原歌谣很少运用神话材料,缺乏浓厚的神话色彩,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 4-6 题。
7、 朱自清与“有信仰的教育” 1924 年,一个“微风飘萧的春日”,朱自清受夏丏尊邀请,来到春晖中学任国文课教员。当时校长经亨颐在春晖尝试推行教员专任、教学自主、学制改革,同时聘请了一大批有理想、有真才实学的教师到春晖任教,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和优厚的待遇。“走向春晖?山的容光,被云雾遮了一半,映在湖里。我的右手是个小湖,左手是个大湖。湖有这样大,使我觉得自己小了。”这种美的感受让朱自清领略到“真正的 生活 温馨”。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醇厚的情谊更使他觉得这是“一生中难得的惬意时光”,夏丏 尊、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等都是朱自清在春晖结成的莫逆之交。 来到春晖不久,朱自清在春晖半月刊上发表了教
8、育的信仰一文。他在文章中谈到,教育界中人,无论是办学校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手段。如果把教育当作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结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荣滋长”,而且还会“两败俱伤,一塌糊涂”。那么,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呢?“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他认为,如果学校太“重视学业,忽略了做人”,学校就成了“学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3 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正如 跛的人不能行远一样”。所以,他说:“教育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 朱自清在春晖,一反“师道尊严”的传统,要求学生克服见了老师就“矫情饰伪”的毛病,培养
9、做人“纯正的趣味” 。一次,有人报告学生中有几人聚赌。如此公然地违纪事件,朱自清不主张学校处理学生。他和别的教师商量后,让教师先找学生谈话。教师责备自己有负于自己的职责和学生家长的托付,学生则更痛心自己的行为违背了老师的教导、家长的期望,流下悔恨之泪,因而当即作了深刻检讨。教育目的既已达到,就将处理的全权交给学生协治 会。学生协治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他们的处罚方式是,罚犯错误学生写大字和打扫学生宿舍卫生一个月。 一次,朱自清的学生王福茂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可笑的朱先生”。文章写道:“他是一个肥而且矮的先生,他的脸带着微微的黄色,头发却比黑炭更黑。近右额的地方有个圆圆的疮疤?当他在黑板上写字的
10、时候,看了他的后脑,似乎他又肥胖了一半 。最可笑的,就是他每次退课的时候,总是像煞有介事的从讲台上大踏步的跨下去,走路也很有点滑稽的态度?”朱自清在这篇作文下面画了许多双圈,并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他说,我平时教大家怎样写作,王福 茂给大家一个榜样,这就是描写人要让人读后如见其人,最好还应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朱光潜教英文,与朱自清身材相似,性情相投,许多人以为他们是兄弟。他的第一篇美学论文无言之美,就是在朱自清、夏丏尊的鼓励下写成于春晖。朱自清极力鼓励朱光潜在学生中作讲演。朱光潜起先不肯答应,恐怕讲得不好,但经不住朱、夏的一再鼓励,就在春晖中学规定的“五夜讲话”时间里向全校学生作了演讲。结果效
11、果出奇的好,主要是被演讲时谨严的逻辑、连珠的妙语和强烈的论辩力所慑服。就效果而言,此后学生中吵吵闹闹的现象减少了,因为他们觉得“无言之美” 是一种大方之美、静穆之美,是美的至境。 朱自清在春晖的一月中说:“我只照我喜欢的做就是了。这就是自由了。”可这世界上哪里又有世外桃源呢?随着校长经亨颐长年奔波在外、校务由代理校长掌管后,校方和学生、教师的矛盾终于爆发了。春晖神话破灭在一个冬天的早上。 1924 年深冬的一天,春晖中学的学生黄源在出早操时戴了一顶黑色的绍兴毡帽 。体育老师认为不成体统,勒令除去,黄源不肯,师生由此发生争执。校方坚持要处分黄源,舍务主任匡互生力争无效,愤而辞职。 全体学生罢课,
12、校方开除了为首的 28 名学生并宣布提前放假。此举激起教师 的公愤,教员集体辞职以示抗议。朱自清与夏丏尊、丰子恺、朱光潜等人先后离开了白马湖。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丰子恺在春晖如诗如画的岁月留下了这幅作品,既像是写实,也像是预言,而留给后人的则是无尽的怀想和叹息。 相关链接: 4 他奔波于两校之间,从来没有误课的情形?匆匆赶到学校,顾不得稍事休息便开始备课、改作,一直到深更半夜。他的课堂教学组织得非常周密。他常问自己,“上课时,个个学生是注意听讲么?有人说话么?有人在桌子底下偷看别的书么? 今天讲的,他们曾如你所嘱地预习过了么?昨日讲的,他们上自修班时曾复 习过了么?” (严禄耕朱自清
13、在春晖 )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朱自清要求学生克服见了老师“矫情饰伪”的毛病。学生王福茂的作文,用诙谐的语调逼真的描写他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他也不以为忤,反而赞赏王福茂描写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B朱自清认为 ,教育者应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手段。教育的目的如若落入了名和利,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正常成长,教育者自己也将深受其害。 C朱光潜起先不肯答应面向全校学生作演讲,因为他担心自己口才不好讲得不好,但在朱自 清、夏丏尊的一再鼓励下走上讲台,结果效果出奇的好,学生被他演讲时大方、静穆的“无言之美”所折服。 D本文通过叙述朱自清与他在春晖中学的同事教育指导学生的几件生活琐事,勾勒了一组视教育为事业信仰的教育家群像。 5.在春晖中学,朱自清与他的同事们是用怎样的方式实践他们的“有信仰的教育”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