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研究 城市交通如何疏堵 研究导引 1.分析城市交通拥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综合思维) 2.结合材料,了解解决城市拥堵的措施及效果。 3.结合案例,了解我国应借鉴的国外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成功经验。 (综合思维) 1.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 (1)宏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交通供给与交通需 求之间的不平衡。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加, 但相应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发展相对缓慢,且受地域等的影响,道路 不能无限扩张。 (2)中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源于交通管理水平与城市交通快速发 展的不匹配关系。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发达 国家对城市交通拥堵研究较早,基础
2、理论也更为成熟,然而也没能 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 (3)微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车流量突然 增大,形成交通瓶颈,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二是道路 突发事件造成道路交通容量减小或吸引过多的交通容量而引起交 通拥堵,如交通事故或大型活动等事件的发生。 2.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措施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控制城市交通需求量,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1)国外发达国家交通拥堵的治理经验 一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如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网四通八达,极为 便利,降低了私家车的出行量;二是加快发展城市交通基础配套设 施,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
3、通管理水平;三是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降低出行率。 (2)我国交通拥堵的治理措施 首先,实施中心城区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竞拍制度,实施小客车 限购,控制交通需求的过度膨胀;其次,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 绿色通行;最后,道路拥堵收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通 过征收道路拥堵费能促使一些在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转入非高峰 时间行驶。 方法技巧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 典例剖析 例题下图为北京市道路网和国家森林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下列各题。 (1)北京市道路网属于( ) A.环行放射式 B.方格放射式 C.方格环行放射式 D.放射式 (2)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解决北京市交通问题的是( ) A.
4、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多核心的形成,减少出行距离 B.鼓励公众积极购买小轿车 C.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扩大城市路网规模 D.充分应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北京市的道路网属于方格环 行放射式。第(2)题,鼓励公众积极购买小轿车会增加私家车的拥 有量,加重交通拥堵。 答案:(1)C (2)B “绿波带”(如下图)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 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每一个 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 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绿波带”能( ) A.解决城市
5、交通拥堵 B.增加城市车流量 C.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D.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2.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 ) A.通往飞机场的高速公路 B.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 C.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 D.小城市郊区的环形道路 解析:第1题,建设“绿波带”能确保每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 都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可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C项正确;可以减 轻但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A项错误;不能增加城市车流量,B 项错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建设“绿波带”对减少交通事故 发生作用不大,D项错误。第2题,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通 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主干道路上车流量大,建设“绿波带”有利于提
6、 高车辆通行速度,提高通行效率,B项正确;高速公路上没有红绿灯,A 项错误;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交通状况复杂,不适宜建设“绿波 带”,C项错误;小城市郊区的环形道路上车流量小,交通拥堵现象少, 不适宜建设“绿波带”,D项错误。 答案:1.C 2.B 交通拥堵指数是根据道路通行情况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拥堵情 况的概念性指数。下图为山东省某城市市区连续两日同一时段交 通拥堵指数变化对比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时间段,该市汽车平均时速最高的是( ) A.15日10:0012:00 B.16日10:0012:00 C.15日16:0018:00 D.16日16:0018:00 4.城市过度拥堵会促使部分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转移,转移 的主要方向是( ) A.由国内到国外 B.由国外到国内 C.由市区到郊区 D.由农村到城市 解析:第3题,交通拥堵指数越高,车速越慢,反之,车速越快。据图可 判读,15日4:0012:00和20:0024:00两个时间段内交通拥堵指数 低,即汽车平均时速高,故A项正确。第4题,市区人口密集,人流量和 车流量大,容易发生交通拥堵,而郊区人口密度较小,交通压力小,且 随着郊区交通运输条件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部分居民由市区迁 往郊区。 答案:3.A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