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第1单元 认识生命第1章 走近生命世界1. 生物的特征新陈代谢:生物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体内的废物。例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并释放能量;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排出粪便和尿液等废物。生长发育: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发育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后代。如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逐渐长大成为成熟的植株并开花结果;动物从幼体逐渐发育为成体。繁殖:生物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植物通过种子、扦插、嫁接等方式繁殖;动物通过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如草履虫的分裂生殖)繁殖后代。遗传与变异: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
2、间有相似的特征,也有不同之处。例如,孩子会遗传父母的某些外貌特征,但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这就是遗传和变异的体现。应激性:生物能够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日葵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转动花盘;动物的趋光性、趋化性等,昆虫会趋向有光的地方,草履虫会趋向食物等。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阳光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方向;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如不同温度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水分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干旱地区生物种类相对较少;空气影响生物的呼吸作用等。生物因素:指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如种内互助、种内斗
3、争)和种间关系(如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蚂蚁之间的合作搬运食物是种内互助,同种生物争夺食物或空间是种内斗争;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共生关系,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属于寄生关系;草原上的狼和羊是捕食关系,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竞争草资源的情况。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适应: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例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环境;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如枯叶蝶的外形像枯叶,是拟态,有利于躲避天敌。影响:生物能够改变环境。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森林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4、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如砍伐森林、环境污染等会破坏生态平衡。第2章 生物体的结构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细胞的发现: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实际上是细胞壁)。细胞学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后来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细胞质中有液泡
5、,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还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细胞的生活细胞的物质组成: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能量转换: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只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绿色部分)和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 是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6、,控制生物的性状。2.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细胞分裂概念: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意义: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细胞生长: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体积由小变大。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生长,因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会变小,影响物质交换的效率。细胞分化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神经细胞、
7、肌肉细胞、血细胞等各种组织细胞。3.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组织: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如根尖的分生区、茎尖的生长点)、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如表皮)、营养组织(储存营养物质,如果肉、叶肉)、输导组织(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如导管、筛管)、机械组织(支持和保护作用,如茎中的木纤维和韧皮纤维)。器官: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其中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如皮肤上皮、小肠腺上皮)、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如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神经组织(感
8、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如脑、脊髓)、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如血液、骨组织、脂肪)。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如心脏、肝脏、胃、大脑等。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人体有八大系统,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二、第2单元 生物的营养和运输第1章 生物所需的营养1. 植物所需的水和无机盐水对植物的重要作用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植物体重的 60%90%。参与植物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
9、作用等。维持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使植物保持挺立的姿态。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溶剂,能运输无机盐、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植物吸水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例如,将新鲜的萝卜条放在浓盐水中会失水变软,体积变小;放在清水中会吸水变硬,体积变大。植物的吸水和失水与土壤溶液浓度的关系:当土壤溶液浓度适宜时,植物能正常吸水生长;当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失水,出现“烧苗”现象;当土壤溶液浓度过低时,植物虽然能吸水,但可能缺乏必要的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也会影响生长。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参
10、与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有不同的作用: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核酸等重要有机物的成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植株枝叶繁茂。缺乏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磷元素:参与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能量代谢等过程,促进植物开花结果。缺乏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钾元素:能增强植物的抗倒伏能力,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糖类的运输等。缺乏时,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2.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海尔蒙特的实验:通过柳树实验,认为柳树增加的重量主要来自水,但实验有局限性,未考虑其他因素。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能更新空气,小白鼠和
11、植物在密闭环境中能相互依存。英格豪斯的实验:进一步证明植物更新空气需要光。萨克斯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且需要光。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反应式: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气。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实质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意义对植物自身:为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对生物界: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对调节气候、保护环境有重要作用。探
12、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提出问题:如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产物除了淀粉和氧气还有其他的吗?作出假设:根据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设计实验:例如,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设置遮光和曝光的对照;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设置有二氧化碳和无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对照。实施实验: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观察记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的相关结论。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合理密植:根据植物的品种和生长特点,合理安排植株的间距和数量,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塑料大棚: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控制二氧
13、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修剪枝叶:去除不必要的枝条和叶片,使植物的光合作用更加高效,促进果实的发育和品质的提高。3. 人所需的营养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为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米饭、面条、馒头等富含糖类。缺乏糖类会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脂肪:是人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具有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如油类、肉类、奶制品、坚果等含有丰富的脂肪。过多摄入脂肪可能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如蛋类、奶类、豆类、肉类、鱼类等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缺乏蛋白质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免疫力下降等。维生
14、素: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维生素 A、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维生素 D 等。缺乏不同的维生素会引起相应的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 A 会导致夜盲症、皮肤干燥;缺乏维生素 B1 会引起脚气病、神经炎;缺乏维生素 C 会使人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 D 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儿童患佝偻病,成年人患骨质疏松症。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水果、谷类、豆类、肝脏等食物中。水和无机盐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人体体重的 60%70%。参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如消化、吸收、运输、排泄等。每天要摄入足够的水分。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如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碘
15、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等。无机盐的食物来源广泛,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含钙丰富;菠菜、红枣、动物肝脏等含铁;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含碘较多。合理营养概念: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要求摄取的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要合适,种类要齐全。原则:食物多样化,谷类、蔬菜水果、肉类、奶类、豆类等食物要适量摄入;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一日三餐合理安排,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如挑食、偏食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不吃早餐会影响上午的学习和工作,还可能引起胆结石等疾病;暴饮暴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肥胖等问题;过度节食会导致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等。第2章 生物体内的物质运
16、输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植物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根毛的结构和功能:根毛是由根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的,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有利于与土壤溶液充分接触,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这一原理在植物根吸收水分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根细胞会失水,导致植物“烧苗”。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土壤溶液中的水分通过根毛细胞的细胞膜进入细胞,然后通过细胞间的缝隙进入根的内部导管。同时,根毛细胞也会吸收土壤溶液中的无机盐离子,随水分一起进入导管,被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水
17、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运输途径的探究:通过实验,将带叶的芹菜茎放入盛有红墨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芹菜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变红,得出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结论。导管的结构特点: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上下连接形成中空的管道,细胞壁木质化,失去活性,只具有支持和运输的功能。其结构特点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相适应。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运输途径:有机物在植物体内主要通过筛管向下运输,也会有一定的横向运输。筛管的功能:筛管由一些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细胞之间有筛板,筛板上有筛孔,有机物可以通过筛孔在筛管中运输。筛管细胞具有生活的原生质体,与有机物的运输和分配密切相
18、关。有机物运输与植物生长和果实发育的关系:充足的有机物供应能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使果实饱满。如果有机物运输不畅,植物会生长缓慢,果实可能变小或发育不良,叶子可能变黄等。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意义:保证了植物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流和营养供应,使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和渗透压,维持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和生态适应过程,使植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2.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的分层现象实验:通过将含有抗凝剂的新鲜血液静置,观察到血液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液体是血浆,中间白色薄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暗红色物质是红细胞
19、。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组成,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血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能运输氧气。当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时,会出现贫血症状。白细胞:有多种类型,都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当人体受到病菌感染时,白细胞数量会增多。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当血小板数量过少时,人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的类型和特点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
20、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例如主动脉等,能承受心脏收缩时射出血液的压力,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内血流速度较慢。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如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当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时,要注意活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血液淤积。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径非常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进入血液。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心脏像一个倒置的
21、桃子,主要由四个腔组成,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房室瓣和动脉瓣只能朝向一个方向开放,防止血液倒流。心脏的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与它们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需要将血液输送到更远的地方,所以壁更厚,收缩力更强。心脏的工作原理:心脏通过不断地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当心房收缩时,血液流入心室;然后心室收缩,将血液泵出心脏,分别送入主动脉和肺动脉。接着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房,完成一次心跳。心脏的跳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它就像一个强大的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
22、血液从左心室出发,进入主动脉,然后流经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同时带走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血液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例如,血液从主动脉流到腿部动脉,再经腿部毛细血管网与肌肉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经静脉流回心脏。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进入肺动脉,然后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在肺部毛细血管网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在心脏处通过房室瓣和动脉瓣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气体交换,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