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 调皮多变的点教案设计第1课时对应的小问题及课时教学目标小问题:如何用点来创作作品美化生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点的形态和特征,了解点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表现各种形态的点。3.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认识点的不同形态和表现形式。学会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创作点的作品。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点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如何让学生理解点在画面中的组合和构成关系。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各种点的元素的图片和相关
2、绘画作品。学生准备:如彩笔、颜料、海绵棒、手指、太空泥绘画用纸等。根据本课对点的表现和综合材料的探索准备工具学习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如星空、花朵、雨滴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点元素,如星星点点的繁星、花朵上的花蕊、雨滴形成的水点等,从而引出课题调皮多变的点。学生观察视频并联想生活中的点的元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问题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看到的大自然景色中,你们发现了哪些点呢?独立思考问题,在脑海中搜索所见到的点的元素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点”这一概念的初步认知和观察能力,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环节一(艺术欣赏)教师展示两幅绘画作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两
3、幅作品,提问:“这两幅画中的点分别表现了什么?”认真观察作品,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欣赏不同的作品,让学生感受点的多样性和表现力,启发学生的思维。环节二(感知体验)1. 提出问题“点都是圆形的吗?”,然后让学生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自己找到的各种形态的点。2. 再次引导学生尝试用海绵棒、手指、太空泥等各种材料绘制点,并观察和体会不同材料工具刻画的点的肌理形态变化。1.积极思考,动手绘画2.分组或个人进行尝试,感受不同材料带来的效果1.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初步认识点的不同形态。2.通过多种材料的体验,丰富学生对点的表现形式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环节三(创想实践)通过感知体验的经验,在创想实践中鼓
4、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创作作品,结合点的不同的表现方法创作作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不同的点创作一幅作品。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创作中进一步巩固对点的运用。环节四(活动拓展)用点的不同表现形式并结合其他元素和表现方法创作新奇有趣的作品,鼓励学生拓展创作思路综合运用材料工具及表现形式进行作品创作。观察作品,思考如何拓展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环节四(奇思妙想)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点和漂亮的色彩进行点装饰,如装饰衣服、书包、房间等。分享一些生活中点装饰的实例。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将美
5、术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教学反思优点从创新、亮点方面叙述(如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一)创新的教育理念本课程强调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的点的形态和表现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二)巧妙的课程思政融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点元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从而增强学生对自然的保护意识,实现了课程思政的无痕融入。(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景色和绘画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丰
6、富的视觉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感知体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表现点,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实现了从“做中学”。创想实践和活动拓展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创作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口头评价,如“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作品色彩搭配很棒”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互评,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并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启发。问题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方面总结(一)教学设计方面1.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对于点的构成和组合关系的讲解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在创作作品时,点的布局不够合理。2.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流畅,有时会出现突兀的感觉,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二)教学过程方面1.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不够及时和到位,导致部分学生在使用材料时遇到困难,影响了创作进度。2.课堂时间的把控不够精准,在感知体验环节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创想实践和活动拓展环节时间较为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完成作品。(三)教学评价方面1.评价标准不够明确和细化,导致学生在互评时缺乏明确的方向和依据。2.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创意和表现形式上,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注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