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刷单项选择题50题附答案及解析1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4倍B两名同学在时相遇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D整个过程中,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3倍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影院银幕上的图案是放映机生成的正立、放大的实像B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不可能相交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彩色光再经凸透镜会聚后又可形成白光D小孔成像时物体离孔越近所成的像越大3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欢欢同学用天平和量杯测出液体和量杯的总
2、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量杯质量为40gB该液体可能是水C的该液体质量为40gD该液体密度为4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通过测量正午日影长度来推测二十四节气。图甲是实践小组于2023年12月1日在厦门市(北纬24.5)正午时刻进行“圭表测影”活动。图乙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圭表测影的原理是光的折射B圭表测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C活动当日至2023年冬至,正午时表的日影长度逐渐变短D活动当日至2024年夏至,正午时表的日影长度先变长后变短5将一根吸管斜放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将会看到的现象是图中的()ABCD6
3、以下几个研究实例: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研究像的特点,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比较同一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ABCD7下雪天的课间,同学们在雪地上用脚踩出祝福彼此的文字。此情此景下,小齐同学忽然想到可以用这种脚踩的方法估测积雪的密度。于是他在平整地面上选取一定厚度(记为H),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
4、脚印,如图所示,则雪的密度的表达式雪(已知冰的密度为冰,用h、H、冰表示)为()A冰B冰C冰D冰8“海市蜃楼”在我国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记载,下列光现象与“海市蜃楼”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筷子“折弯”B水中倒影C手影形成D激光准直9物理实验室天花板下方固定一块厚薄不均匀的玻璃,其背面涂有一层不透明的金属薄膜,玻璃横截面图如图所示。小明在玻璃下S点固定放置一光源,光源朝着玻璃射出不同角度的光,其中一部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后,经金属薄膜反射后再从玻璃射入空气。则光源射出的光中()A只有一条光线能返回到S点B只有两条光线能返回到S点C只有三条光线能返回到S点D不可能有光线能返回到S点10甲乙两同学通
5、过蓝牙传输信息的有效距离是5m.甲同学在(0,-3)位置以1.5m/s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行走,同时乙同学在(-4,0)位置以2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行走,则甲乙两同学保持蓝牙耳机有效传输的时间为()A2sB3sC4sD5s11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的混合物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这时会观察到易拉罐的底部出现白霜。针对以上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白霜是空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混合物温度低于,说明含盐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降低C混合物温度低于,说明此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D在易拉罐内部和外部分别发生了熔化和凝华12如图甲所示,
6、一个杯子中已经装有的某种液体,打开龙头向杯中继续注入该种液体,杯子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m与从龙头中流出的液体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子质量为B该液体的密度为C该杯子的容积为D当时,杯中液体的总质量为13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两套装置的烧杯中都装了相同质量的水,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相等体积的固体a和固体b。用酒精灯对它们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a一定是晶体,熔点为,熔化时间持续了B固体b一定是非晶体,沸点为,时处于沸腾状态C时,试管中的a、b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都处于固液
7、共存态D后,水中两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可能会超过14小李同学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1)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2)在烧杯内盛上部分纯水,在水位线处做好标记,并称出总质量;(3)倒出水,擦干烧杯后换上待测液体,使液面到刚才的标记处,再称出总质量则待测液体的密度为(水的密度用表示)()ABCD15一只氧气瓶总质量为60kg,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使用1小时后,氧气瓶的总质量为54kg,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总质量变为45kg。则此时氧气瓶内氧气的密度为()ABCD16在小聪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发现将蜡烛放在如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
8、一个和透镜等大的光斑,左右移动光屏后光屏上的光斑始终大小不变,关于此透镜的焦距f和实验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乙所示,先将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再适当移动光屏位置(图中没有画出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B小聪继续实验,若蜡烛在20cm刻度线处不变,光屏向右移动3cm,为在光屏上成清晰像,凸透镜往右移动距离应大于3cm,才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蜡烛清晰的像C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小聪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D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
9、燃烧而逐渐变短,此时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上方移动,为了能让烛焰的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小聪应该将凸透镜向下调节17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ABCD18一个圆筒状的薄壁瓶子内装满质量为m的某种液体,瓶底面积为S,瓶高为h。从瓶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情形如图甲所示,此时液面高度为h1;堵住瓶口将瓶子倒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面高度为h2。若忽略瓶子的厚度,则瓶内所装液体的密度为()ABCD1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在它们上部分别水平切去、后,甲和乙剩余部分的质量恰好相等。若,则 (选填“”“=”“”“=”“”)。A,B,C,=D,=20
10、一只总质量为90kg的氧气瓶,瓶内氧气密度为,使用半小时质量变为50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再使用一段时间,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氧气的密度为()ABCD21如图甲,玻璃杯中原先装有60cm3的某种液体,打开龙头,继续向杯中缓慢注入该种液体,杯子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m与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装满液体时,杯中液体的质量为208gB玻璃杯的质量为90gC该液体可能是水D液体的密度为0.9g/cm32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夹角入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向左的方向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锐角)为()ABCD23如图1和2,是一束光分别
11、经过甲、乙两个透镜后的光路图,图中虚线表示透镜的主光轴。图3是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A甲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凹透镜B乙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C矫正远视眼的镜片和甲对光的偏折作用相同D矫正远视眼的镜片和乙对光的偏折作用相同24实验室有两瓶浓度不同的酒精溶液,一瓶为75%的消毒酒精(75%表示100mL的溶液中75mL为酒精,25mL为水),另一瓶为95%的工业酒精(95%表示100mL的溶液中95mL为酒精,5mL为水),由于浓度过高等原因不能作为日常消毒用。小阳为了区别两瓶酒精(分别标记为A、B),用天平和量筒分别多次测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对应液体的体积V,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选项正
12、确的是()(,)66.282.498.6627996204060AA液体为消毒酒精B测量B液体所用烧杯的质量是50gC体积为50mL的B液体中酒精的质量为42.5gD150mL的A液体与190mL的B液体的酒精含量相等25如图a所示,一杯中已经装有50cm3的某种液体,打开水龙头,向杯中继续注入该种液体,杯子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m总与从水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V关系如图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杯质量为90gB杯中液体密度0.8g/cm3C当水龙头流出液体体积V50cm3时,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90gD此杯子的容积为200mL26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体积之比为2:3,则它们的质量之
13、比为()ABCD27如图甲所示为交管部门用来检测车速的超声波测速仪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传播速度为且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行驶速度为B测速仪接收到两次信号之间汽车行驶了C第二次超声波信号比第一次超声波信号延迟发出D第一次超声波信号与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28如图所示,正方体甲的质量为6.3kg,密度为6.3103 kg/m3;正方体乙的体积为810-3m3,质量为6kg。若沿正方体乙的上表面挖去一底面积为
14、0.01m2、高为h的长方体,并在挖去部分中倒满水,使乙变化后的总质量与甲的质量相等。则挖去的长方体高为()A0.10 mB0.12 mC0.20 mD0.24 m29质量相等的两个球,体积之比,材料的密度之比,其中有一个球是空心的,已知实心球的体积是V,则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与实心球的体积之比是()ABCD30小龙在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实验室中密度为0.9g/cm3的酒精溶液用完了,他理论分析配制0.9g/cm3的酒精溶液可以用水和纯酒精混合制成(假设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不变),配制了100mL的0.9g/cm3的酒精溶液后,小龙发现剩余的水和纯酒精刚好可以配制60度的酒液88g(酒液度数指
15、每100mL的液中所含纯酒精的毫升数)(酒精=0.8103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所得的酒精溶液质量为900gB配制酒液的平均密度为0.6g/cm3C配制0.9g/cm3的酒精溶液,参与配制的水和纯酒精的体积之比应为109D实验前水的总质量与纯酒精的总质量之比为4544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在光屏上成像的原理可以应用在显微镜的物镜上B若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到刻度尺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望远镜物镜成像原理C若将光屏移动到刻度尺70cm处成像原理和近视眼相同D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
16、放一个近视视镜,仍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移动32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物体离透镜10厘米时,观察到正立的像;当物体离透镜16厘米时,在光屏上观察到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Af8厘米B8厘米f10厘米C8厘米f16厘米D10厘米fv乙B两物体在10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第15s时v甲v乙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49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他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
17、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C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50如图所示,平直的长江上三个码头 A、B、C,AB、BC 恰好都相距 30km。甲、乙两船同时从 AB 码头起航向上游出发,且保持船速(在静水中的速度)不变,两船恰好同时到达码头 C。若甲乙两船仍以原来相同的船速同时从 C、B 码头起航向下游出发,则()A甲乙两船同时到达码头 AB乙船先到达码头 AC甲船先到达码头 AD不能确定哪条船先到达 A第 44 页 共 44 页附答案及解析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BDADCAAC题号1
18、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DABDDBAA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DCDBBBBDD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DACCCDADB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CCDACDBADB1C解析:AB由题意知,甲骑车的速度大于乙步行的速度,由图像可得,甲、乙在第10min时相遇,在10min前,甲的速度乙的速度则故AB不符合题意;C相遇后乙的速度故C符合题意;D整个过程中,甲的平均速度乙的平均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C解析:A电影院银幕上的图案是放映机生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两条
19、光可能相交,比如原本要会聚的两束光,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延迟会聚,但仍会相交,故B错误;C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色光混合得到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彩色光,彩色光再经凸透镜会聚后,多种颜色色光重新混合,又可形成白光,故C正确;D在孔的大小和像距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离孔越近所成的像才越大,故D错误。故选C。3B解析:读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杯中没有液体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20g,故量杯质量为20g。当液体体积为20cm3时,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为40g,则液体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水的密度也为1g/cm3,故这种液体可能是水,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D解析:AB圭表测影中的影是影子
20、,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B错误;CD厦门市的纬道高于北回归线,活动当日在秋分后冬至前,所以活动当日到2023年冬至,太阳逐渐向南回归线靠近,正午时表的日影长度逐渐变长;再到2024年夏至,太阳从南回归线到北回归线,正午时表的日影长度变短。即活动当日至2024年夏至,正午时表的日影长度先变长后变短。故C错误,D正确。故选D。5A解析:吸管在水中部分的光线斜射向水面时,发生偏折,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水面处的吸管像是折断了,且水中部分变浅,而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有水,相当于凸透镜将吸管水中部分放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解析: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
21、否激起水花,采用的是转换法;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采用的是模型法;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研究像的特点,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比较同一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采用的是转换法;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采用的是转换法。综上所述,所用研究方法大致相同的是,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7C解析:因雪形成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由可得则解得综上分析知,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8A解析:“海市蜃楼”形成
22、原理是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折射现象。A筷子“折弯”是因为光在水与空气两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故A符合题意;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CD激光准直、手影形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A解析:若从S点处发射的光经过玻璃折射后垂直射入金属薄膜,反射光线将垂直金属薄膜返回,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理,此光线将返回S点,但仅有一条光线,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解析:两人运动一段时间t后,情形如下两人间距离等于直角三角形OAB的斜边,其中直角边OB长为直角边OA长为当AB=5m时,根据直角三角形三边 关系可以计算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
23、合题意。故选C。11D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C纯冰的熔点为0C。但冰与盐的混合物的熔点低于0C。不是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降低了;物质的熔点与大气压的大小无关。故BC错误;D内部,固体物质熔化从周围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华成为霜。故D正确。故选D。12D解析:A由图乙可知,继续加液体前,杯子和杯中液体总质量为90g,故A错误;B设杯子的质量为m杯,由图乙可得联立得m杯=50g,故B错误;C由题意可知,杯中原有液体50cm3,后最多加入液体200cm3,故该杯子的容积故C错误;D因杯子的质量m杯=50g,则杯子原有的液体质量m0=m-m杯=9
24、0g-50g=40g当时,继续注入的液体质量则此时杯中液体的总质量故D正确。故选D。13A解析:A固体a有固定的熔点,因此a为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80,因此熔点为80,固体a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熔化结束,因此熔化时间持续了15min,故A正确; BC固体b在加热过程温度先升高后不变,因为采用水浴法加热,当b的温度与水的温度相同时,b的温度不再升高,故不能确定这个不变的温度是b的熔点还是沸点,也不能确定b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BC错误; D由图可知35min后。a、b物质的温度达到100,且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14B解析:杯中待测液体的质量为杯中纯水的质量为水的体积为
25、因待测液体和水到达相同记号,故待测液体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则待测液体密度为故选B。15D解析:因为氧气瓶的体积是固定的,且气体可以自由流动充满它所能到达的空间。因此,氧气瓶中的气体的体积是不变的,随着质量的减小,密度也在减小。由可知,其平均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氧气瓶的总质量由60kg变为54kg,质量减小了密度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即氧气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6kg是氧气质量的三分之一,则原来氧气质量为18kg,当氧气瓶的总质量由60kg变为45kg时,质量减小了此时剩余氧气为未使用前的故此时氧气密度变为原来的六分之一,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6D解析:由题意知,图甲中位置时
26、,光屏出现一个与透镜等大的光斑,说明凸透镜与蜡烛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蜡烛对准40cm刻度线,凸透镜对准50cm刻度线,凸透镜的焦距f=50.0cm-40.0cm=10.0cmA将蜡烛移动到20.0cm刻度处,此时的物距为30.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故A错误;B蜡烛在20cm刻度线处,光屏向左移动3cm,光屏所在的位置为60.0cm,此时光屏与蜡烛的距离为40.0cm,则物距等于像距为20.0cm时,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所以应将凸透镜住左移动40.0cm处,即移动了10cm,向左移动的距离大于3cm,故B错误;C烛焰与
27、凸透镜间放入眼镜后,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才能再次呈清晰的像,即物距变小了,说明放入的眼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让经过透镜的光提前会聚,所以放入的是远视眼镜。故C错误;D因为通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方向不变,当蜡烛变短后,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向上移动,为了让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向下调节凸透镜,故D正确。故选D。17B解析:整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此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和像距越小。物体左边缘距凸透镜比右边缘远,所以它的像距离凸透镜比较近,且比较小。成像情况如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A解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一倒出前的密度是相等
28、的。瓶子将满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m。倒出一部分液体,瓶子倒置前后,甲乙中的液体体积相等,瓶子的容积(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等于乙中液体体积与上部分空腔部分体积的和。其密度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A 解析:12甲乙切去部分的质量分别为故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根据甲剩余质量相等可得故因为,若,则则故。若,则则故选A。20B解析:设氧气瓶的质量为m0,氧气瓶的容积为V,则瓶内氧气密度为,氧气瓶总质量为m1=90kg;瓶内氧气密度为时,氧气瓶总质量为m2=50kg,则可列方程代入数值,解方程得当氧气瓶总质量为m3=20kg,此时瓶中氧气质量此时氧气瓶中氧气密度故ACD不符合题意
29、,B符合题意。故选B。21A解析:A由图乙可知,龙头内流出V液=200cm3体积的液体后,龙头继续流出液体,但杯子和杯中液体质量不增加,杯中增加的液体质量液体密度由可得,杯中原有液体质量所以杯中装满液体时,此时杯中液体质量故A正确;B杯子的质量故B错误;C液体密度为0.8g/cm3,不等于水的密度,所以液体不是水,故C错误;D液体密度为0.8g/cm3,故D错误。故选A。22D解析:在左图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80-50=130则入射角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65=25 在右图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50,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25,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25=65
30、本题只要求使反射光线沿水平向左的方向射出,故D符合题意,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3C解析:A以主光轴为参照物,光线通过甲后,向主光轴聚拢,故甲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故A错误;B以主光轴为参照物,光线通过乙后,与主光轴离散程度变大了,故乙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是凹透镜。故B错误;CD要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对光起会聚作用的透镜,使物体的光进入眼睛后,会聚在视网膜上,故C正确,D错误。故选C。24D解析:A由表格中数据得,体积均为20mLA、B液体的质量分别为说明体积相同的AB液体,B液体的质量较大,水的密度大于酒精密度,则体积相同的AB液体,含水量越大的液体,质量越大,因此A为工业酒精,B
31、为消毒酒精,故A错误;B测量B液体所用烧杯的质量是故B错误;C体积为50mL的B液体的质量为体积为50mL的B液体中酒精的体积为由得,体积为50mL的B液体中酒精的质量为故C错误;D150mL的A液体含有的酒精的体积为190mL的B液体的酒精体积为故D正确。故选D。25B解析:AB设液体的密度为液,杯子的质量为m0,由题意和图像可知,原来已装有液体的体积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为90g,由可得即由图像可知,从龙头中流入杯子的液体体积为200cm3时,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为250g,同理可得即得解得将代入,解得杯子质量故A错误,B正确;C当时,由可得,流入杯子中液体的质量则此时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故C错
32、误;D杯中已经装有50cm3的某种液体,打开龙头,由图像知,从龙头中流入杯子的液体体积最大为200cm3,所以杯子的容积为故D错误。故选B。26B解析:由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可得,由体积之比为23,可得,由,得质量之比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7B解析:由图像可知,汽车遇到两次超声波的时间间隔为第一次遇到超声波时车与测速仪的距离由图可知,第二次发出超声波的时间t3=0.48s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遇到汽车的时间第二次遇到超声波时车与测速仪的距离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所以,汽车的行驶速度约为22.7m/s,接收到两次信号之间汽车行驶了10.2m,第二次比
33、第一次延迟了0.48s发出,第一次遇到车时,汽车距测速仪30.6m,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28B解析:正方体乙的密度为挖去一底面积为0.01m2、高为h的长方体后乙剩下的质量为m乙剩=m乙-乙V乙挖= m乙-乙Sh倒入水的质量为m水=水V乙挖=水Sh根据题意有m乙剩+ m水= m甲即m乙-乙Sh+水Sh= m甲代入数据可得6kg-(0.75103kg/m3-1.0103kg/m3)0.01m2h=6.3kg解得:h=0.12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9D解析:根据可得可知两球的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为而球的体积之比为,且只有一个球是空心的,所以球2是空心的,球1是实心的
34、,已知实心球的体积是V,可知空心球的体积为V2=6V由实心体积之比可知球2实心部分的体积为V2实=3V1实=3V空心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2空=V2V2实=6V3V=3V空心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与实心球的体积之比为故选D。30D解析:A配制所得的酒精的体积为配制所得的酒精溶液质量为故A错误;B若选取100mL60度的酒液,其中,所含纯酒精的体积为,则所含水的体积为所含水的质量为所含纯酒精的质量为100mL60度的酒液,也就是该酒液的平均密度为故B错误;C若用酒精的体积为,则用酒精的质量为用,水的体积为,则用水的质量为,则密度为解得故C错误;D由B可知,60度酒液的密度为,60度的酒液88g的体积
35、为由B中数据可知,100mL酒液所用剩余的水的质量为40g,所用剩余酒精质量为48g;由C可知配制了100mL的0.9g/cm3的酒精,所用水的体积为50mL,质量为酒精体积为50mL,则所用酒精质量为实验前水的总质量为实验前酒精的总质量为实验前水的总质量与纯酒精的总质量之比为故D正确。故选D。31A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像距为30cm,物距小于像距,所以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物镜也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B物距为15cm,像距为30cm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15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7.5cm,且小于15cm。若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到刻度尺45cm处,此时物距为10cm,刚好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此时移动光屏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而望远镜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若将光屏移动到刻度尺70cm处,则此时相当于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则成像原理和远视眼相同,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