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鲁教版地理(新教材)选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测评.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806107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鲁教版地理(新教材)选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测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鲁教版地理(新教材)选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测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鲁教版地理(新教材)选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测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鲁教版地理(新教材)选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测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鲁教版地理(新教材)选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测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测评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 13题。 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2.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3.梯田在保持水土中的作用是( ) A.拦蓄泥沙 B.减少降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 C.降低坡面径流的流速,降低坡面径流对坡面的冲刷 D.土地平整,便于耕作 解析第 1题,梯田的修筑使土

2、地变得平整,所以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等高线基本平行,这样 才能达到平整土地的目的。第 2、3 题,梯田的修筑,在小范围内改变了山坡的形态,可以降低坡面径 流的流速,降低坡面径流对坡面的冲刷。 答案 1.B 2.A 3.C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 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 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 45题。 4.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固定表土 减少径流 沉积泥沙 降低风速 A. B. C. D. 5.“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3、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解析第 4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植树种草可以促进对雨水的吸收和蓄纳,减少 地表径流量,同时减少雨水、径流对土壤的冲刷,更好地保护和固定土壤,对;植树种草没有沉积 泥沙的作用,泥沙被地表径流搬运,要沉积则要减缓水流速度,如修建水库或在小流域筑坝阻水阻沙, 可促进泥沙沉积,错;植树种草可以增加地面摩擦从而减弱风速,但黄土高原地区受风沙等危害小, 黄土高原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因而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土,而不是减弱风速,错,故选 A 项。第 5题,

4、“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其含义是保护青山、保护植被,才能保持水土,使河湖含 沙量减少,进而保护土壤肥力和减少农田自然灾害,达到改善生态的目的;如果破坏植被、破坏山地, 则会造成水土流失,使河湖含沙量增大、土壤肥力下降、自然灾害加剧、生态恶化。因此它体现的 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地理环境中的植被、水文、土壤、地形等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的,C 项对;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强调的是不同地区间地理环境存在的差异,而该思想重在体现各要素间 的相互联系,D 项错;“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强调的是水文、植被、土壤、地形等要 素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而不仅仅是指水文要素(不同环节、不同水体)

5、间的转化,A、B 两项错。 答案 4.A 5.C 近几年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合下图完成 68 题。 6.为解决当地生态问题,在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种草护坡 B.打坝建库 C.平整土地 D.修筑梯田 7.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防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图乙中,淤地坝应建在( ) A. B. C. D. 8.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 A.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C.径流下渗 D.水分蒸发 解析第 6题,根据四处的位置可知,处较平坦,可以平整土地;处是陡坡

6、,应种草护坡;处 为沟谷,应打坝建库;处坡度较缓,可以修筑梯田。第 7 题,淤地坝一般建在沟谷地带。第 8 题,平整 土地,使坡度变小,不利于地表径流的形成。 答案 6.D 7.C 8.B 黄土沟谷特征点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核心点位,黄土沟谷特征点的 基本类型见下图。径流源点(也称沟谷源点)是产生径流过程的起点,即形态上沟谷的起始点;沟谷节 点是在沟谷体系中,沟谷之间在空间上形成的交汇点;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沟 谷中点是某个沟谷段的几何中点;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 的发育。为了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

7、逐步推广建设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 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据此完成 911题。 9.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 ) 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 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 10.关于图示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山地众多地壳隆起 B.平原广布流水沉积 C.沟壑纵横流水侵蚀 D.丘陵连绵风力沉积 11.淤地坝最适宜建在( ) 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 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 解析第 9题,从材料信息“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即可判断裂点处沟道坡度变 化较大,河流下蚀作用最强。故选 D 项。第 10

8、题,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从图中可获知该地地 貌特点为沟壑纵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的地貌与该地的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 关,故选 C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千沟万壑,无众多的山地、平原和丘 陵,故 A、B、D 三项错误。第 1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 出水口,在该地建坝可以控制整个沟谷的水和沙,是修建淤地坝的最佳地点。故选 C 项。 答案 9.D 10.C 11.C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曾是欧洲“工业心脏”,其煤炭产量在 1956年达到了顶峰,但是 1957 年受到来 自美国的进口低价格煤炭的冲击,且价格

9、差距逐渐拉大,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销售困境,鲁尔区陷入煤炭 危机,从此走上了衰落和复兴之路。据此完成 1213题。 12.1957年以后从美国进口的低价煤炭价格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以生产高品质煤炭为主 B.美国煤炭低价倾销抢占世界市场 C.德国煤炭资源趋于枯竭 D.造船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 13.鲁尔区煤炭危机与钢铁工业的关系是( ) 煤炭危机导致钢铁企业向其他地区转移 炼钢技术进步导致煤炭需求量下降 钢材的替代 品增加使煤炭需求量上升 钢铁工业发展导致煤炭工业劳动力短缺 A. B. C. D. 解析第 12 题,1957 年以后由于造船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煤炭的运输成本大

10、大降低,所以从美 国进口的低价煤炭价格逐渐降低,D 项对;德国以生产高品质煤炭为主和德国煤炭资源趋于枯竭都不 是导致美国进口的低价煤炭价格逐渐降低的原因,A、C 两项错;也不是美国煤炭低价倾销抢占世界 市场,B项错。第 13题,煤炭危机使鲁尔区的煤炭产业衰落,导致钢铁企业向其他地区转移;而炼钢技 术进步导致煤炭需求量下降,对;钢材的替代品增加使煤炭需求量下降,错;钢铁工业不是劳动 密集型工业,钢铁工业发展不会导致煤炭工业劳动力短缺,错。故选 A 项。 答案 12.D 13.A 下图为德国煤炭巨头鲁尔集团将某煤矿地下采空区改造成抽水蓄能设施的示意图。该煤矿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被用作储能设施的废弃煤

11、矿。据此完成 1415题。 14.图示抽水蓄能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矿产开采效率 B.恢复地表生态环境 C.促进矿产开发利用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5.我国西北矿区如果借鉴该模式,则需要调整的是 ( ) A.封闭露天水库 B.降低发电功率 C.废除太阳能和风力发电 D.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 解析第 14 题,由于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不稳定性,使其供电不稳定,该抽水蓄能站可以把风力和太阳 能发电能力强时的电力转化为水的势能,即利用电力把地下蓄水池的水抽到地表露天水库;当风力和 太阳能发电能力弱时,把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输出供给生产和生活用电,这样就提高了风力和太阳能 的能源利用效率,D

12、 项符合题意。图示地区为地下采空区,没有矿产可开采可利用,A、C两项错。抽 水蓄能站主要建在地下,对地表生态环境恢复影响不大,B 项错。第 15 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 发旺盛,地表径流补给较少,如果借鉴该模式,为了减少水源的损失,应封闭露天水库,A 项正确。我国 西北地区太阳能和风能丰富,且时间变化大,不应降低发电功率、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排除 B、D 两项。废除了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就无须借鉴该模式,排除 C项。 答案 14.D 15.A 下图是美国甲城市位置图(图 1)和甲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图(图 2)。读图,完成 1618 题。 16.图中陷入困境的产业主要有( ) A.炼铝、玻璃

13、、精密仪表 B.机器人制造、医疗、金融 C.钢铁、煤炭、重型机械 D.生物制药、计算机、教育 17.甲城市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之后,钢铁技术服务企业仍选址在该城市附近的原因不包 括 ( ) A.原有钢铁工业基础好 B.技术条件好 C.协作条件好 D.发展新兴工业的需要 18.下列工业区可以借鉴甲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验的是( ) A.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B.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C.日本九州岛工业区 D.德国南部工业区 解析第 16 题,由图 1 信息可知,甲城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接近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的煤矿,应是 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传统工业中心,结合图 2 可以

14、判定陷入困境的产业应该是传 统工业,C 项正确。第 17题,甲城市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仅需要增加新兴产业,还要运 用先进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升级改造。甲城市原是钢铁工业发达的城市,原有工业基础、技术条件 和协作条件较好,为钢铁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D项正确。第 18题,甲城市是钢铁等 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其经验值得以传统工业为主体的辽中南工业区借鉴。意大利中部和 东北部工业区、日本九州岛工业区、德国南部工业区都属于新兴工业区。B项正确。 答案 16.C 17.D 18.B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是我国首个关于资源型城市的规划,规划 明确全

15、国的资源型城市有 262个。读图,完成 1920题。 19.图中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衰落的共同原因有( ) 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生产结构太复杂 生产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A. B. C. D. 20.借鉴鲁尔区发展经验,加快该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 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增强企业自主创 新能力 A. B. C. D. 解析第 19 题,辽中南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均为重工业基地,二者衰落的共同原因有:生产结构单 一;环境污染严重。这些工业基地煤炭资源地位下降但尚未枯竭,故选 D项。第 20 题,借鉴鲁尔区 发展的经验,

16、加快该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该区为重工业基地,当地 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不可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故选 A 项。 答案 19.D 20.A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 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 2122题。 2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

17、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2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解析第 21 题,随着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加,故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 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不能提高土壤质量和节省 劳动力,对生态循环的影响不大,故 D 项正确。第 22题,“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 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 统的基塘农业

18、与当地今后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 式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其他选项错误。故选 A 项。 答案 21.D 22.A 位于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新塘镇是全国闻名的“牛仔之乡”,该地牛仔产业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目 前拥有 2 600多家制衣及相关企业,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为了达到出 口标准,牛仔服装必须通过多次清洗以去除化学物品。近几年,在环保督查重压下,新塘多家牛仔服装 生产企业搬迁至柬埔寨,原料依然来自我国。“牛仔之乡”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据此完成 2325 题。 23.牛仔产业在新塘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19、 A.原料丰富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D.治污成本低 24.新塘牛仔服装畅销世界主要依赖于( ) A.款式新 B.成本低 C.质量优 D.产量大 25.新塘牛仔服装生产企业搬迁至柬埔寨会使( ) A.产品运输成本降低 B.原料运输成本降低 C.新塘经济陷入衰退 D.生产地水污染加重 解析第 23 题,该地牛仔产业起步于 20世纪 90年代,改革开放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涌入是其发展兴起的 主要原因;广东原料并不丰富;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并不是本地市 场;治污成本低不是兴起的原因。故选 C 项。第 24题,该地目前拥有 2 600 多家制衣及相关企业,劳 动

20、力丰富且廉价,生产成本低是新塘牛仔服装畅销世界的主要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款式和质量 上没有优势。产量大不是原因。故选 B 项。第 25题,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 地区,产品运输成本不会降低;原料依然来自我国,原料运输成本增加;新塘产业升级,经济不会衰退;牛 仔服装必须通过多次清洗以去除化学物品,生产地水污染加重,D项正确。 答案 23.C 24.B 25.D 二、综合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0分) 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形式多样、地表受侵蚀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 力侵蚀等。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

21、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 工程。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 措施。下图为陕北小流域典型治理措施剖面示意图和淤地坝不同时期的变化图。 (1)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6 分) (2)简述沟道中修建多座淤地坝所起的作用。(6 分) 解析第(1)题,资源损失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主要是水资源、土地 资源的损失及由水土资源损失造成的间接损失。水土流失使下渗减少,更多水资源直接注入海洋,造 成水资源损失;搬运走大量泥沙,沟壑增多,土地面积减少,表层肥沃的土壤被冲走,土壤肥力下降;水资 源的减少会

22、影响生物生存,损失生物资源;下游河道含沙量增大,使下游水库库容减小,发电功能受损。 第(2)题,通过淤地坝拦水拦泥沙,拦水有利于蓄积更多水分,增加水资源;拦泥沙有利于减少下游河道 含沙量,从而减轻洪涝灾害,也可以增强当地防洪抗旱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淤地坝后期淤泥处变成了 耕地,说明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坝顶平坦,利于车辆通行。 答案(1)损失:大量泥沙淤积于干流的水电站,导致其库容减小,削弱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减轻河床和 库区泥沙淤积,需大量水用于冲沙入海(或水土流失导致下渗量减少,水资源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海洋), 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缩减,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减少。(6 分)

23、 (2)作用:拦泥保土,蓄积地表径流;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以坝代桥,改善交通 (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利于沟谷防灾减灾,保护下游生产生活安全。 (6 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 21082236,东经 9956101 50,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由于入射角高,冬至时太阳高度角最低为 45,本区热量丰富,终 年温暖,四季常青。具有“常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一年分为两季,即雨季和旱季;雨季长达 5 个月 (5 月下旬至 10 月下旬),旱季长达 7个月之久(10月

24、下旬至次年 5 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 的 80%以上。自 1953 年科研人员在当地试种橡胶取得成功开始,西双版纳逐步发展为我国橡胶生产 重点地区。早期当地开荒种植单一的橡胶树,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 成“胶林+中草药”“胶林+茶树”等经营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材料二 下图为西双版纳区域图。 (1)根据材料分析西双版纳早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6分) (2)说明林下经营模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原因。(6 分) 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形成的条件有降水强度大、地形坡度大、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等。 早期单一种植橡胶树,需毁林开

25、荒,导致原始森林破坏,地表植被覆盖率下降;橡胶树单一种植,导致植 被覆盖度降低,截留降水能力减弱,下渗量减少,土壤水分减少;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多,地表径流量增 大,流速变快,流水冲蚀加剧,所以早期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林下经营模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主要 从经营方式、单产对经济收入影响等方面分析。生态效益主要从植被覆盖、水土保持、生物多样 性等方面分析。当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胶林+中草药”“胶林+茶树”等经营方式,经济效益高主 要表现在增加收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 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产,增加收入。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6、:植被覆盖度增加,水土 保持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1)种植橡胶树早期需毁林开荒,导致原始森林破坏;橡胶树单一种植,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层次 单一,林冠密度降低),截留降水能力减弱(雨水冲刷作用强);地表灌丛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 表径流量增大,流速变快,地表侵蚀加剧。(6 分) (2)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单产;植被覆盖度增加(森林层 次结构增加),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更加稳定。(6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

27、到全国 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 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鲁尔区产业人数变化 德国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项 目 1957 年 2005 年 煤矿/座 140 7 钢铁厂/个 26 4 煤矿工人/万 人 47 4 钢铁工人/万 人 30 约 5 材料三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 煤炭的需求不断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 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 济区。 (1)鲁尔区曾经是欧

28、洲最重要的工业区,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有哪些?(4 分) (2)20 世纪 70 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是 。分析其 变化的原因。(5 分) (3)试从地理环境变化角度分析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3分) 解析第(1)题,考查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结合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即可。靠近法国东北地区铁 矿区,资源充足;鲁尔区煤矿丰富,能源充足;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流经,水源充足;德国是欧洲交通 的十字路口,公路、铁路发达,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第(2)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20 世纪 70年代后 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原因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是新 能源的开

29、发和使用,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世界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量减少,内部原因是鲁尔区环境污 染严重,导致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在政策的支持下,鲁尔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改善环境,发展 新兴产业,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3)题,首钢搬迁的原因,从环境恶化、 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可知,首钢对城区环境污染大,在政策支持下将其迁出北京,但首钢搬 迁并非污染搬家,而是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 答案(1)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较近的铁矿; 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和发达的水运;德国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提供

30、了广阔的市场。(4分) (2)产业结构改变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原因:新能源的开 发和使用,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世界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政策的支持等。(5 分) (3)环境恶化,政策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科技进步。(3分) 2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依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区域。 下表为部分城市产业变化对比表。 城 市 改革开放初期优势产业部门 现有优势产业部门 东 莞 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玩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食品 饮料等 电子信息技术、智能装备 等

31、中 山 纺织服装、灯饰制造、家具制造、五金制造等 新能源、医药、光电产业 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前店后厂”是粤港澳产业合作的典型模式。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国家 战略的背景下,粤港澳产业分工逐步形成,经济融合加深。 材料三 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及部分城市发展方向示意图。 (1)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简述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3分) (2)通过东莞和中山,推测珠三角地区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 (3)简要概括“前店后厂”的产业合作模式下,珠三角地区(粤)与港澳地区的各自优势,以及珠三角地区 (粤)未来发展方向。(6分) (4)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促

32、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区域间的融合发展,可采取哪些措施?(3分) 解析第(1)题,首先,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地区之所以工业化迅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其 次,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邻近港澳地区,有侨乡的优势。第(2)题,通过材料一“东莞和中山 两城市产业变化对比表”可知,在改革开放初期,优势产业部门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现有的优势 产业部门主要为电子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医药、光电产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珠三 角地区工业发展的特点为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第(3)题,香港、澳门地区负责“前 店”,主要原因在于港澳地区有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后厂”则需要劳动

33、力、土地、资源等。相 比而言,珠三角地区有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优势。根据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及部分城市发展方向示 意图可知,珠三角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将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如深圳)、商业服务中心(如香港、澳 门、广州、东莞)和现代制造中心(如中山)。第(4)题,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工业区位因素”。从工业区 位因素的角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各区域之间要实现融合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设施,加强区域间 的联系;需要发展科技,提高研发能力;需要完善制度和政策,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 化进程。 答案(1)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临近港澳、侨乡优势。(3分) (2)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2分) (3)优势:“前店后厂”模式下,港澳有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珠三角地区有劳动力、资源、土地 等优势。方向:未来珠三角地区将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和现代制造中心。(6 分) (4)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技;完善制度和政策;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等。(写出 3点 即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鲁教版(2019) >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鲁教版地理(新教材)选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测评.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