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整合单元整合 一、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时代 选官制度 措施 标准 西周 世官制 权贵合一、世代相传 血缘、 姻亲 春秋、战国 举荐或军功爵制 养士、军功、客卿 军功 汉代 察举制、征辟制 察访人才、举荐做官 品德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品评士人、按品授官 门第 隋唐至明清 科举制 分科考试、以成绩 优劣定取舍 才学 发展趋势 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对应训练1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 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 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2、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要是赞扬科举制的“大公无私”“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 科场中的徇私舞弊”,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故选D项;科举制以儒 学为主要考试内容,所以没有背离传统的伦理道德,排除A项;材料 没有体现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 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排除C项。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 1.实行“功绩制”。功绩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开竞争考试,择 优录用;二是严格考核,择优晋升。充分体现了“机会均等”“用人唯 才”和“奖优
3、罚劣”。 2.设有专管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3.进行职位分类,实行文官职位制。 4.规定“政治中立”,实行文官职务常任制。 5.实行法制,依法管理。 对应训练21883年1月,美国颁布彭德尔顿法,规定对文官的录 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实行政治中立(不支持任何政党)与文 官常任(不因政党原因离职)等。彭德尔顿法的颁布表明( ) A.主要政党左右政局的现象结束 B.有利于建立专业化文官队伍 C.垄断资本家再也无法左右政局 D.美国内外政策不因政党改变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的表述可知,美国对文官录用采取公开竞争考试的 办法,有利于选拔专业人才;由文官不支持任何政党、不因政党原 因离职,可知文官
4、不受政党制度左右,说明有利于建立专业化的文 官队伍,B项正确。美国至今仍存在主要政党左右政局的现象,A项 错误。材料未涉及垄断资本家,C项错误。美国两党轮流执政,其方 针对国家政策产生重大影响,D项错误。 三、晚清官制改革的特点与影响 1.特点 (1)以集权为目的,以重用皇亲勋旧为手段。 (2)在一定程度上取法西方,以权力制衡为原则设官分职。 (3)以因循渐进的方式进行官制改革,官制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4)晚清官制的变革是在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过程中 进行的,因此,不免也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性质,特别是一些对外 交涉机构的设置,反映了帝国主义的利益和要求。 (5)晚清的官制变革也在
5、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中国官制近代化的需要, 通过变革逐步确立了中国近代官制的框架,促进了清朝政治制度的 近代化,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某些保障。 2.影响 (1)晚清的设官分职是国家整个政治体制包括文官制度的大变革、 大调整,其规模、深度和广度为前代所无,反映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性。 (2)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扩大了国家职能。 (3)官制改革所试图建立的文官制度,促进了国家体制的近代化进程。 对应训练3具有近代意义的中国海关是在晚清的动荡格局中形成 的。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引入海关的官 吏制度建设,建立起录用制度、薪俸与福利制度、晋升制度和监督 与惩戒制度。这套制度由于
6、机制健全,组织严密,持续有效地运行 了八十年。这说明( ) A.西方列强主动帮助清政府 B.中国海关必须依靠英国人 C.晚清制度开始逐步现代化 D.近代中国海关被英国控制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引入 海关的官吏制度建设持续有效地运行了八十年”可知晚清制 度开始逐步现代化,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是列强侵略的客观结果, 不是主观目的,故A项不正确;中国海关必须依靠英国人的说法错误, 故B项不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一、察举制与科举制 察举制确立于西汉。察举制是科举制的前身和母体,但它与成熟的、 典型的科举制相比仍有很大不同。察举制是一种推荐制度;科
7、举制 采取招考与投考的方式取人。察举制的取士标准是多样的,德行、 经术、吏能等都可构成得举之资格。科举制以文辞和经术取士,士 人之进退一决于程文之等第,考试成绩成为得官与否的关键。察举 制下得举者固然有布衣,也有大量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察举既是入 仕途径,也含有铨选、升迁和考课的成分。科举制下入仕和铨选有 明显区别。科举制是一种入仕制度,未仕的士子通过礼部主持的考 试后,只获得任官资格,此后须参加吏部铨选方能得官。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对应训练1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有学者 称:“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冷冰冰的科场角逐取代儒家贵族政治的 过程,是极权国家权威对宗法权威、
8、法术势对温情主义占优势的 结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察举制是儒家性善论与宗法伦理的体现 B.科举考试的内容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 C.察举制是外儒内法思想下的制度体现 D.科举制忽略实用性学问和创新意识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是儒家贵族政治,体现了宗法 权威和温情主义。儒家讲性善论,重视教化的作用,考察人要重视 道德,其主要做法就是推荐,因此儒家主张察举制,故A项正确。依 据材料信息及相关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的内容为儒家经典,B项 错误;据材料可知科举制是冷冰冰的科场角逐,体现的是极权国家 权威和“法术势”,因此科举制才是外儒内法思想下的制度体现,C项 错误;科
9、举制的局限性在材料内容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二、英国文官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 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 国急需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的扩张服务,选拔彻底有效的 人员班子充实政府职务,改革呼声越来越高。19世纪以后,英国出 版了大量著作和刊物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1870年以前,这类文献 至少有120种。 摘编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对应训练2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 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 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
10、党派活动。这种变 化说明( )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C.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D.责任内阁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英国在责任内阁制建立后,政府官职由胜选派 成员担任,这样容易导致政府官员经常轮换,不利于政策实施和国 家政治的发展。改革后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这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施政措施的连续性,保证具体行政过程中的稳 定性。故B项正确。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政党通过议会选举执 政党促进民主政治发展,A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文官制度是英 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民主制改革的
11、根本在于 君主立宪制度,C项错误;责任内阁制具有分权制衡的特征,D项错误。 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 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 举制的合理成分,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 制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 薪俸、抚恤等相关的法律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和完备。南京国 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 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 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 军压政。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 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12、对应训练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 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随内阁更替而变 动;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内阁更替而变动。文 官法的颁发( ) A.为复辟帝制做准备 B.规范了官员等级秩序 C.有利于政治近代化 D.推动了政党政治发展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不因内阁更替而变 动”,可知民国初年的文官制度受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有利于政治 近代化,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的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 后者不随内阁的变动而变动,不一定附和复辟帝制,故A项不符合题 意;材料没有涉及官员的等级,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与政党政治 无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