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测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代表物体),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ABCD2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去精确测量玻璃窗的宽度,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0.420mB4.200dmC42.0cmD420mm32024年1月17日,最强“天空快递”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为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送去补给物资。对接成功后,航天员看到补给物资是静止不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飞船货舱B舱外流星C月球D地球4从速度公式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A与路程成正比B与时间成反比
2、C随路程或时间而改变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5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体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B0-5min 时间内的速度小于 5-25min 时间内的速度C25min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2.16m/sD物体在 5-25min 时间内做变速直线运动6下列估测的物理量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75dmB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C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D正常人1s内心跳75次7小良同学早上走路上学校5min走了0.3km后进商店买东西用了4min,然后继续赶路用11min走了0.9km到学校,小良从出发时到学校的这段时间内的
3、平均速度是()A1km/hB1km/minClkm/sD1m/s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5103mmB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每分钟约为150次D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为20m/s9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若汽车在甲、乙两间行驶所用时间为t,平均速度为v1,汽车在乙、丙地间行驶路程为s,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BCD10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计时开始(0s)时,两位同学相距10mB甲同学运动较快C第7s时,甲、
4、乙两同学相距5mD乙同学运动时速度为3m/s11第一次“龟兔赛跑”,兔子因为在途中睡觉而输掉比赛,很不服气,并且骄傲地说,这次我一定不睡觉,让乌龟先跑一段距离我再去追都可以赢,结果兔子又一次输掉了比赛,则下列图像可以体现这次比赛过程的是()ABCD二、填空题12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张桌子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是:75.1cm、75.2cm、75.14cm、76.2cm、75.3cm,可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这张桌子的长度是 cm。13岳池到成都的铁路线长300km,动车先运动1h,停了30min,又运动了1h到成都,则动车的平均速度是 km/h。14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
5、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 (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运动。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15按要求填空:(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保持 ;(选题“垂直”或“水平”) (2)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情形,该木
6、块的长度是 cm;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s。16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km。三、实验题17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在测量过程中, (选“路程”或“时间”)更不便测量,为了准确测量,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大”或“小”)一些;(2)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甲至乙乙至丙甲至丙路程 时间(3)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
7、:;方法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根据测量可知,小车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换用质量更小的小车B减小斜面的倾角C斜面上铺毛巾D增大斜面的长度(5)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6)若将斜面分为长度相等的两段,前半段、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7)小车从甲运动到丙的过程中,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经过时间中点时的速度。18在
8、“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4)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5)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四、计算题19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
9、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第 5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1D【详解】A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在变化,不是匀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和B图一样,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在变化,不是匀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相同,速度可能不变,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D。2B【详解】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数字对应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A该测量数据对应刻度尺分度值为1cm,故A错误;B该测量数据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B正确;C该测量数
10、据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故C错误;D该测量数据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故D错误。故选B。3A【详解】以飞船货舱为参照物,补给物资相对于货仓的位置不发生变化,补给物资是静止的;以舱外流星、月球、地球为参照物,补给货物相对于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货物是运动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D【详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故不会随路程、时间而变化,更不可能取决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5C【详解】A由图可知,0-5min物体的速度v1=6m/s5-25min物体的速度v2=1.2m/s所以该物体全程做变速运动,故A错误;B因v1v2即0-5min时间
11、内的速度大于5-25min时间内的速度,故B错误;C物体运动总路程s=3240m,总时间t=2560s=1500s全程平均速度v=2.16m/s故C正确;D物体在0-5min时间内和5-25min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不同时间段的速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C。6A【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A符合题意;B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不符合题意;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每秒钟跨出两步,每步大约0.6m,速度大约为1.2m/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正常人心跳每分钟75次,而不是1
12、s跳75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D【详解】小明去学校的总时间总路程s=0.3km+0.9km=1.2km去学校的平均速度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8A【详解】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 故A符合题意;B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B不符合题意;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每分钟约为70-100次,故C不符合题意;D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为20km/h,故D不符合题题。故选A。9C【详解】甲、乙两地的距离s1=v1t汽车在乙、丙两地间行驶时所用的时间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详解】A由图像可知,及时开始时乙同学在甲同学前方10m处,故A
13、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像可知第5s时甲同学追上乙同学,此时甲同学行进的路程为25m,乙同学行进的路程为15m,相同时间内甲同学行进的路程更多,所以甲同学运动较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由图像可知,两者的路程时间图像都是一条直线,说明两同学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第5s时甲同学的路程为25m,所以甲同学运动的速度为由题意可知第7s时,甲相对于起始点的距离等于甲7s内行进的路程,为d甲=s7甲=v甲t=5m/s7s=35m乙的速度为第7s时,乙行进的路程为s7乙=v乙t=3m/s7s=21m则第7s时,乙距离起始点的距离为d乙=s7乙+d0=21m+10m=31m所以第7s时,甲、乙两同学相距
14、距离为d=d甲-d乙=35m-31m=4m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1B【详解】因为乌龟比兔子早出发,且先到终点, 所以兔子在途中没有追上乌龟, 所以图象中的两条线段没有交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12 1 75.2【详解】1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数据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2从题中数据可知,75.14cm比其它数据多记录了一位,记录结果不合理,应去掉;76.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故桌子的长度是13120【详解】动车运动的时间为动车的平均速度是14
15、 加速 偏大【详解】1由图可知,AB段小车移动的距离为4.00dm,所用时间为2s,BC段小车移动的距离为5.00dm,所用时间为1s,所以BC段小车移动的距离大于AB段小车移动的距离,且BC段所用时间小于AB段所用时间,由可知,BC段平均速度大于AB段平均速度,故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2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测得AB段的时间偏小,由可知,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大。15(1) 量程和分度值 垂直(2) 2.15 190【详解】(1)12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
16、)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木块的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末端与2.15cm对齐,木块的长度为2.15cm。2小表盘的指针指向没有偏过3和4刻度线的中间刻度,读数为3min,大表盘的指针指向10刻度线,读数为10s,故此秒表读数为3min10s,合190s。16 3108 1.44108【详解】1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2因为,所以太阳到地球的距离17 时间 小 26.0 方法1 0.15 加速 D 大 v1v3v2 大于【详解】(1)12根据知,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路程可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出来,时间不便于测量;若要计时方便
17、,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2)3由图可知,该刻度尺10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小车在甲点对应长度为90.0cm,在乙点对应长度为64.0cm,所以小车从甲至乙通过的距离为(3)4方法1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方法2是计算两部分速度的平均;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故方法1正确。56由图可知,甲至丙的路程为通过的时间为t3=6s,所以甲至丙的平均速度为甲至乙的路程为通过的时间为t1=2s,所以甲至乙的平均速度为乙至丙的路程为通过的时间为t2=4s,所以乙至丙的平均速度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
18、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由此可知整个过程该小车是在做加速运动。(4)7在路程一定时,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需要减小小车下滑的时间,可以通过增大斜面角度、在更光滑的斜面上实验来实现;A小车下滑速度与小车的质量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减小斜面的倾角,下滑的速度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C斜面上铺毛巾,小车受到斜面摩擦力增大,速度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D增大斜面的长度,由于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速度增大,故D符合题意。故选D。(5)8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而路程不变,由可得,所测平均速度偏大。(6)9由(3)可知,小车从甲由静止开始下滑,运
19、动速度越来越大,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总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即(7)10经过路程中点小车运动的距离为因为小车在做加速运动所以小车后半程所用时间小于前半程所用时间,则小车在时间中点时刻运动的距离小于45.0cm,小车做加速运动随着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越大,所以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大于经过时间中点时的速度。18(1)(2)刻度尺(3) 0.18 0.225(4)变速(5)小【详解】(1)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2)根据可知,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3)1由图可知,全程长度为0.9m,通过全程的时间为5s,
20、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下半段路程为时间为2s,则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由(3)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速度发生变化,即做变速直线运动。(5)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可以使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慢些,便于计时。19(1)4000m;(2)10m/s【详解】解:(1)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s1v1t18m/s500s4000m(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s2v2t220m/s100s2000m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路程ss1+s24000m+2000m6000m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000m;(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0m/s。第 7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