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苏轼.docx

上传人(卖家):disk123 文档编号:8069444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但愿人长久苏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但愿人长久苏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但愿人长久苏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但愿人长久苏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但愿人长久苏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但愿人长久苏轼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但愿人长久苏轼,本文共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但愿人长久 苏轼 但愿人长久 苏轼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诗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

2、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

3、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水调歌头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创作进入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全词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咏月诗词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熙宁九年(1076),苏轼知密州已有两年。时苏辙在齐州(今济南)幕府掌书记,兄弟六七年未见。中秋之夜,苏轼携客人登超然台饮酒赏月(见和鲁人孔周翰题诗二首小引,苏轼诗集卷十四),通宵欢饮,豪兴大发。望月思亲,赋词放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位“坡仙”旷逸的情性和深邃博达的人生思考。 词前片写“欢饮达旦,大醉”的情状,后片写佳节思亲的惆怅,全词充盈着奇特的想象和俊逸的浪漫气息。牵人神魂,沁人心脾。词的意境显然受李白诗的影响,但又有所新发。“明月几时有”两句从

4、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化出,同时又暗用此诗“皎如飞镜临丹厥,绝烟灭尽清辉发”的诗意。明月清辉逼人,美酒香醇醉人,东坡不禁奇想联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正是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之意,赞美、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而词人倜傥潇洒之丰神亦尽在这一问之中。进而词人以谪仙自居,意欲“乘风归去”,词境较李白把酒问月更为空灵蕴藉。“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接上文,欲去又止,词情一顿。“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融化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句,借用李白诗中洒脱不羁的形象和清朗空明的意境,舍却原诗孤独迷惘的情绪,表达了苏轼飘飘欲仙却又脚踏人间泥土、热爱人生

5、的精神面貌。琼楼玉宇,乘风奔月,月宫高寒,无一不是人们熟知的神话传说,被词人信手拈来表现其中秋月夜的“欢”情“醉”意,舒卷自如,既写尽了“欢”,也写活了“醉”。 下片写思亲,仍扣“月”而行,情绪略转低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流转,斯人不眠。苏轼与苏辙手足情笃。苏轼杭州通判任满时,“请郡东方,实欲昆弟之相近”(密州谢表东坡集卷二十五)。但来到密州,兄弟相隔仍遥,晤面艰难。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宵明月朗朗,思亲之情袭来,不能自已。“无眠”者,与客长饮之苏子也,然亦指今宵因月色而思亲的普天下“无眠”之人。由己及人,月光下会有多少羁旅游子辗转反侧、忧思无眠呵!月圆而人未圆,不由苏子不怨:“不应

6、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间不该有什么怨恨吧?可是,何以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刻而常圆呢?倒像故意令人难堪似的。此一问,婉转真挚,体验独到,足见怀人之深之切。“人有悲欢离合”三句又反,词情再作跌宕。词人运思入理,以他特有的旷达洒脱自我排解。既然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不能十全十美,最后顺理成章,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结束全词。只要“人长久”,虽然相隔千里,总还能心心相印,共赏圆月;只要“人长久”,今虽不聚,总会有团圆之日。至此情绪一宽,圆月的光辉似乎也更为清朗可爱了。 此词想象奇拔浪漫,笔势矫健回折,形象洒脱生动,“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

7、边词序)。其清旷健朗之格调大异于花间、金奁之柔媚婉约,初露东坡豪放词风范,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但更为启人心智、隽永有味的还是苏轼对人生、对物理的睿智的思考。宇宙里、自然界、人生中原本有无数的缺憾。鲜花娇美,芳草茂绿,但枯荣有时,美景不永;亲情系心,相依相恋,而悲欢离合,聚散无常;时光无限而人生短促;怀才有志而机缘难凭大千世界竟是这样美好而又缺憾地奇妙融合,诗歌赋吟因此才有那么多的惜春悲秋、伤离叹老之作。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士哲人困于这种人生的缺憾而悲愤不平;有多少骚人墨客惑于这种人生的缺憾而颓唐忧伤。岁月悠悠,现在轮到东坡。他“奋励有当世志”,但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只好自请外任,当有壮志难酬之恨。中

8、秋佳节,兄弟同在齐鲁,相望而不能相晤,是有亲人不得团聚之苦。年届不惑,人生入秋,渐知人生短暂之紧促。时值中秋,霜风渐紧,将近万物萧杀之萧条。洞悉事理的东坡此时此刻对人生、物理的缺憾该有多少深切的感受!所以,他的词里才有那么多情感、思想的跌宕、回折。但是他绝不沦于忧伤颓唐。他站高一层,放开视野,以古今事理排解一己之郁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虽因离别而苦,月也并非永远团圆。万事万物之圆美、欠缺总在不容抗拒的循回轮转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耿耿于月圆人散呢?继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超越了时空、地理的局限。“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共赏明月意味着双方健在并互相思

9、念,这就足以令人庆幸和宽慰。 苏轼的这种自我庆幸和自我宽慰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苏轼的思想深博而复杂,以儒为根底,但并不排斥佛、老,而且善于将佛、老的某些妙理玄言与儒学理论融汇贯通,用以处理行藏、出处、进退之节。中国士大夫对待人生、事业的挫折,大体遵循两条道路:或放弃理想,与世浮沉;或坚持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哪怕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以身相殉。苏轼则以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走了第三条道路。他既不放弃理想,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走极端激烈抗争,而是听其自然,力求超脱。仕途受挫,他以“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忧游卒岁,且斗尊前”(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的态度来对待。天地无

10、穷,人生短促,他以享有清风明月自矜,在寄情山水、物我交融中怡然自得。亲人分离,他又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宽解祝福作为近千年前的古人,苏轼的人生态度不无缺憾,但他一辈子处人处事坦荡圆通,随遇而安,因缘而适,有效地保持了内心的平静,一生乐观、开朗,达到了多少人心向往之而苦求不得的人生境界。这就是苏轼,这就是水调歌头独特艺术魅力之所在。 篇2: 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_初中记叙文 伴着缕缕微风,我来到窗前,看到楼下的几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在嬉戏,不禁回想到了5月12日那悲惨的一幕。 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令每一个中国人都深刻在心底的时间,就在这一刹那,四川的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

11、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所遭遇的最大的震灾。为此,面对全世界人民呼吁: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当时我正在5楼高的教室里上课,忽然感到教学楼就整个在晃动。在教学楼没有完全塌陷的时候,我同我的老师跳了下去,我们才没有被遇难。可是,在我们跳下来的那一刹那,我看到了,看到学校的教学楼已经成了一片废墟,而废墟里,同学们的手在挥舞着!”这是一个高一的名叫白琳的女孩令我感动的.一段话。听后,我尤为震撼! 在这次5.12灾害中,不知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但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知多少人在生死边缘又奇迹般的生还;也不知多少人在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们选择了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不怕牺牲,不知多长时间没有

12、休息的他们仍不放弃人民子弟兵,我们心目中最可爱的人!当我听到空降兵精英从5000多米的高空跳伞进入汶川县是,不禁有一份钦佩,但又当我听到他们全部是写好遗书再上路时,我的心颤动了一番。奋不顾身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更多人宝贵的生命。此时此刻,他们的精神得到了洗礼与升华,他们已经不再是普普通通的人民子弟兵,而是一批有一批的“人民英雄”。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是坚强,是决心,是希望,因为受灾人民心中的灯永远亮着,而正是这盏希望之灯使他们坚强,使他们有活下去的决心与勇气。 中国,和谐,文明,团结之国,我们要一起度过难关,不能给予我们失败的理由,抬头挺胸,勇往直前,我们定能跨

13、过种种阻碍,只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不哭,汶川不哭,全国人民不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深深的祈祷,深深的祝福! 篇3: 但愿人长久教案 一、导入新课 王维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苏轼一个人在他想看着别人在家里团圆,欢欢喜喜的过节,自己却一个人孤独的在思念着多年未见得弟弟,他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他又是怎么样过节的呢? 二、进入新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课文的第四小节,同学们自己把这一小节读一遍,划出课文中表现苏轼孤独的词语。 他又在埋怨什么呢 他又问什么要埋怨月亮呢? 因为他觉得月亮也在戏弄人,偏偏在别人分离

14、的时候变得那么圆那么亮,但是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或无情,苏轼怨月实为怨人,人事纷繁,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亲人常常很难相聚。 指导朗读,注意要把他孤独的感觉和他埋怨的语气读出来 大家来想一想,这一小节最后为什么要用省略号的呢?他可能还会想些什么? 他一直这样埋怨下去了吗?(一位学生读第五小节) 这是他似乎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他什么呢? (说明他与常人不同,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想到这里,它不禁提笔,写下了这名垂千古的佳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小结 苏轼这一美好愿望通过月亮送给了弟弟,送给了亲

15、人,也送给了天下所有的人,这也是这首诗流传至今的原因,也希望这一美好的愿望能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篇4: 但愿人长久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相应的语气。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听准字音,注意停顿。一会儿比一比看谁像老师一样读得好。 2、赛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相应的语气,注意营造各个小组间的比赛氛围。 学情预设:下面加点字学生容易读错。 教学措施预设: 在学生读的时候,注意以下加点字的字音

16、。 做官品尝观赏眼睁睁心绪不宁 虽然宽慰悲欢埋怨阴晴圆缺 学情预设:读下面的句子时,注意根据提示语读出相应的语气。 (1)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教学措施预设: 句子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指导: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 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从为什么你是

17、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 再读,读出埋怨。 句子二: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指导: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正是因此他才宽慰。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读出宽慰、低声、吟诵的语气。 三、再读课文 根据老师或同学的点评,自由朗读,读流利,读出相

18、应的语气。 四、默读课文,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检查是否已经真正认识。 2、描红。老师要逐字指导,起笔顿比落笔,字的位置 3、师范写,要求学生注意看间架结构,难写的笔画的起笔、收笔要领,以及疏密要领等。 4、学生仿写(前台展示)。 共同评价学生仿写的字。评价要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等。 六、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会他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七、任务分配 1、默读课文,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自己

19、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的意思。 4、任选一两段展示朗读。 5、展示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6、谈谈你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理解并背给大家听。 7、搜集一些关于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任务展示 1、小组内准备展示任务。(五分钟) 2、展示汇报 (1)默读课文

20、,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的意思。 学情预设: 从课文内容来看,学生很难理解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因为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学生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 教学措施预设: 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 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 措施(一)细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

21、此时,苏轼的心情怎样呢?(心绪不宁)师板书。,思考: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2)学生讨论。 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这是亲人团聚的时候,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二是目睹他人团聚的情景: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课,饱受离别之苦。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更勾起苏轼对弟弟的思念,因而心绪不宁。 三是与弟弟手足情深且分别已久。着重理解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意思 (2)进一步自读感悟,指名读,读出思念之情。(配乐朗读,背景音乐良宵) 措施(二)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 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

22、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什么呢?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2)学生自由发言: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3)自由练读,感悟苏轼埋怨之情源于思念之苦。引导学生读好反问句。 (4)这段后面是省略号,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能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 措施(三)细读课文第五六自然两段 (1)(出示课件)宽慰是什么意思?(豁达开朗,积极乐观)(板书:宽慰)苏轼为什么会宽慰了呢?他到底想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2)(出示句子)(自由朗读) 交流讨论: A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

23、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B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C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3)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搜集展示关于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词。 教师小结: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 篇5: 但愿人长久作文 但愿人长久作文 “

2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种责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一种牵挂。这种理解是一种相互尊重,是你懂我的难处,我懂你的牵挂。 烈日炎炎的工地上,你在来来回回地忙碌着,衣衫早已被汗水浸湿,神色也疲惫不堪,只是你仍然在坚挺着,似乎有一丝信念在支撑着你。岁月一是一把刀,它将生活的坚信和沧桑全部刻在你的身上,只剩下那不再坚挺的脊背和不再健朗的步伐,但是你没有就此向命运屈服,而是勇敢地向不公的世界发出一声怒吼。 你是一个勇士,更是我心中的英雄。虽然有时候会和你吵架拌嘴,或是因为一些小事和你顶撞,但是我依然还是爱你的。如果我们之间多一点体谅和理解,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矛盾;如果我们之间多一点沟通和交

25、流,也许我们之间不会那么疏远,我们之间也不会有那么多隔阂。 你对我的爱总是无声的,默默无闻,不会轻易说出口。你的肩上担负着一家人的重担,但你从来没有喊过累,叫过苦,只是埋头苦干着。虽然家里的生活不是特别富裕,但别人家的孩子有的我也一样不差,你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对自己却什么都不舍得。 还记得那一次学校组织校外旅游,我一告诉你你就立马把钱给了我,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不舍。你还帮我买了一大堆的零食,我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只是我却并不知道,这是要耗费你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才来换来的啊! 光阴易逝,岁月难回,失去的不再拥有,所以就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以致于不会让自己在将来的时候后悔、遗憾。 就像超级英雄

26、中的歌词“你说我是你的超级英雄,偶尔也客串你的出气筒,心甘情愿接受这份光荣,永远做你的萤火虫”,我们就是这样在又爱又恨的氛围下一起成长着,这个过程有欢笑,有喜悦,有辛酸、有泪水,还有我们一起见证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论我们相隔多么遥远,但我们的心始终是连在一起的。我希望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希望你也是幸福的。 篇6: 但愿人长久教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

27、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述月的作品。这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 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阙,琼,绮)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学们在学习理解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但愿人长久,仔细阅读这篇文包诗结构的作品,就能帮忙我们学习和理解。 三、精读诗文 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埋怨、宽慰) 课文一至三小节描述了诗人对弟弟

28、的思念。在中秋月圆之夜,诗人为何单单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课文中是怎样描述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学朗读。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这首诗里,同样也蕴涵着这样的感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来感受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述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由读读这一段。你感受了怎样的意境?(静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李白静夜思,指导朗读描述月夜环境和诗人辗转反侧的句段。 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齐声朗读诗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句段。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

29、的愤懑,再读句段,进一步体会感受。 在诗人的诗中同样也蕴藏着这样的情绪,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绪。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后面部分抒写了诗人的情绪得到了宽慰,是什么让他得以释怀的?指名读课文的五至七节,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学生根据课文资料引述第五自然段,分析诗人的情绪变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齐读水调歌头。 三、总结全文 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及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但愿人长久苏轼.docx)为本站会员(disk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