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顾茅庐第1 1课时第1页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时代,是一个伟大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情境情境导入导入第2页 罗贯中(约1330约14),山东东原(今山东东平)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自我自我研修研修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作者介绍作者介绍(一)知识梳理扎实基础第3页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
2、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这本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故事。书中反应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三国英雄人物。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作品介绍作品介绍第4页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第5页 自我研修自我研修背景链接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发生背景:建安十二年(2)冬至十三年(2)春,当初驻军新野刘备在徐庶提议下,三次到卧龙岗造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三顾茅庐
3、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军师。第6页拜谒生难字词生难字词字音字音(y)(fn)今番 叱(ch)侥幸(jio)岂可相强(qing)纶巾(gun)鹤氅(chng)汉室末胄(zhu)愧赧(nn)谬(mi)倾颓(tu)窃命(qi)沔水(min)殆(di)民殷(yn)存恤(x)箪食壶浆(dn)鄙贱(b)第7页拜谒:造访谒见。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名声大。贯:贯通,进入。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屏:使回避。促:靠近。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这里指当初割据一方军阀。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地方。比喻能够施展自己才能地方或机会。生难字词生难字词词义词义第8
4、页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饮料。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才能。经世:治理天下。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人。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顿开茅塞:比喻思想突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顿:立刻;茅塞:喻人 思绪闭塞或不懂事。生难字词生难字词词义词义第9页自我研修生成新知(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高低。(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土地,是物产丰富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把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把句子翻译成当代
5、汉语第10页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里面住着谁?为何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结果怎样?示例:“三顾茅庐”即三次造访茅庐。刘备三次造访孔明,是为请他出山帮助处境困难自己,其根本目标是兴复汉室,建功立业。刘备先造访了孔明两次都未能得见,第三次终于请到了孔明出山。(二)整体感知走近文本第11页2.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文章脉络。示例:第一部分():写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一样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第二部分():写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第三部分():诸葛亮随刘备出山。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第12页3.
6、分角色朗诵,依据文中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性格特征。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第13页 明确:求贤如渴志向远大礼贤下士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第14页明确:言行鲁莽性格直爽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第15页明确:稳重耿直顾全大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第16页明确:才略高超淡泊名利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第17页1.从文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刘备对诸葛亮敬重?明确:第二段中张飞、刘备对话以及“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等了片刻、又立了一个时辰”等细节描写;第四段中“在庄中共宿一宵”等情节。第18页 明确:小说经过经典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人物形象。如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为了见到诸葛亮,他甘愿立上“片刻”“一个时辰”,态度十分恭敬,张飞则是粗犷豪放,莽莽撞撞。诸葛亮则是一个经天纬地之才,从他未出茅庐而能对天下形势正确分析即可看出。2.文章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第19页 本文用简练传神语言,鲜明地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经过这节课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刘备这一历史人物形象,那文中另一个主要人物诸葛亮人物形象又是怎样刻画出来呢?请听下回分解。第20页课后阅读三国演义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第21页三顾茅庐刘备:求贤若渴 志向远大礼贤下士张飞:言行鲁莽 性格直爽关羽:稳重耿直 顾全大局诸葛亮:才略高超 淡泊名利第22页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