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北重三中 2015_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共( 7 )页 第 I 卷 阅读题( 80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读小说除了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外,还要注意到纵向和横向的情况。所谓纵向,指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传统是什么,这个传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所谓横向,即考察我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有哪些明显差异,我们从鉴赏的角 度出发,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差异。 具有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神话传说是文学和历史的起源。而在
2、中国,神话传说既发展为用散文写成优秀的史传文学如左传和史记,也同时发展为被前人称之为“稗官野史”的小说。换句话说,我国的古典小说同史传文学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唐代传奇小说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从体裁到表现手法,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固然是十分明显的了;就连元明以来的长篇小说,也同史传文学一脉相承。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它跟历史的关系血肉相连自不消说,就是在水浒传里,作者着重描写了若干主要 的英雄人物如鲁智深、林冲、武松等,无不具有史书中人物传记的特点。西游记是连缀了若干个取经故事而成的,每个故事从开端到结束,无不有头有尾,都属于我国传统史书中“纪事本末”体的类型。中国封建时代的史学家撰写历史著
3、作时讲究“史笔”,即语言要求精练,事实要求详备,同时还要通过细节描写来体现作者的爱憎是非感。古典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刻画人物要求尽量全面,要“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观点),并能做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语,下同),特别是对于反面人物,高明的作者更要达到“无一贬词 而情伪毕露”的艺术水平。这在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出不少的具体例证。这是我国古典小说从优秀的历史著作中继承下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 除了继承史学著作的这一优良传统之外,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中国古典小说是继承了自唐宋以来即已广泛流行的说唱文艺而逐渐发展下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
4、最初都是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经过长期积累而内容日益丰富,最后才写定为书面语言,成为杰出的文学作品的。所谓“章回小说”的“回”,就是说书艺人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所讲述的故事内容。除了长 篇巨著外,还有一些短篇故事,从宋元直到明清,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唐宋人所谓的“说话人”,就是指讲故事的艺人;而说话人所用的故事底本,就叫“话本”。如果有人摹拟这种“话本”的体裁来写故事,就叫“拟话本”。比如错斩崔宁是宋元话本,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明代的拟话本,至于快嘴李翠莲记,则是宋元时代比较原始的说唱体故事了。这种从民间口头文学发展过来而形成的小说传统,无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同封建
5、士大夫只靠用书面语言写成的作品有极为明显的差别。明清以来,凡是第一流的小说,像 聊斋志异这种用古汉语写成的故事,以及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纯属文人笔下的创作,其所以能长久流传并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可以说都是从说唱文学的传统中汲取了丰富营养的结果。从神话传说演进为稗官野史,再通过民间的说唱体的艺术形式,最后经过文人的加工写定,并发展为文学家个人的创作,就是我国古典小说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程。 2 (选自吴小如古代小说鉴赏有删改)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A读小说既要注意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传统和它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又要注意古典小说和西方小说之间的差异。 B中国古典小说是运
6、用传统史书中的纪事本末体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如西游记连缀若干故事,每个故事 都有头有尾。 C在施耐庵对鲁智深、林冲、武松等若干主要英雄人物的描写中,我们都能看到史书中人物传记的特点。 D中国古典小说,如聊斋志异中,可以找到作者在诙谐中表现悲戚,在委婉中予以鞭挞的具体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中国古典小说对于人物的描写细致、详备,对于反面人物,高明的作者已经能达到无一贬词却又针砭透彻的艺术水平了。 B“说话人”讲话的底本叫“话本”,用“话本”的方式写成的短篇故事叫“话本小说”,“拟话本”是在“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继 唐宋以来广泛流行的说唱文艺
7、之后,中国古典小说出现了水浒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红楼梦等这些纯属文人笔下的作品。 D正因为汲取了说唱文学的丰富营养,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一流的小说才能长久地流传,并为广大读者所喜欢。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3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每小题 3 分) 吉翂,字彦霄,冯翊莲勺人也。世居襄阳。翂幼有孝性。年十一,遭所生母忧,水浆不入口,殆将灭性,亲党异之。 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翂年十五,号泣衢路,祈请公 卿,行人见者,皆为陨涕。 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 。翂乃挝登闻鼓,乞代父命。高祖异之,敕廷尉卿蔡
8、法度曰:“吉翂请死赎父,义诚可嘉;但其幼童,未必自能造意。卿可严加胁诱,取其款实。”法度受敕还寺,盛陈徽 纆 ,备列官司,厉色问翂曰:“尔求代父死,敕已相许,便应伏法。然刀锯至剧,审能死不? 且尔童孺,志不及此,必为人所教。姓名是谁,可具列答 。若有悔异,亦相听许。”翂对曰:“囚虽蒙弱,岂不知死可畏惮?顾诸弟稚藐,唯囚为长,不忍见父极刑,自延视息。所以内断胸臆,上干万乘。今欲殉身不测,委骨泉壤,此非细故 ,奈何受人教邪!明诏听代,不异登仙,岂有回贰!”法度知翂至心有在,不可屈挠,乃更和颜诱语之曰:“ 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翂对曰:“
9、凡鲲鲕蝼蚁,尚惜其生;况在人斯,岂愿齑粉?但囚父挂深劾,必正刑书,故思殒仆,冀延父命。今瞑目引领,以听大戮,情殚意极,无言复对。”翂初见囚,狱掾依法备加桎梏;法度矜之,命脱其二械,更令著一小者。翂弗听,曰:“翂求代父死,死罪之囚,唯宜增益,岂可减乎?”竟不脱械。法度具以奏闻,高祖乃宥其父。 丹阳尹王志求其在廷尉故事,并请乡 居,欲于岁首,举充纯孝之选。翂曰:“异哉王尹,何量翂之薄乎!夫父辱子死,斯道固然。若翂有靦面目,当其此举,则是因父买名,一何甚辱!”拒之而止。年十七,应辟为本州主簿。出监万年县,摄官期月,风化大行。自雍还至郢,湘州刺史柳悦复召为主簿。后乡人裴俭、丹阳尹丞臧盾、扬州中正张仄连
10、名荐翂,以为孝行纯至,明通易、老。敕付太常旌举。初,翂以父陷罪,因成悸疾,后因发而卒。 (选自梁书卷四十七) 4. 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主上知尊侯无罪行 /当释亮 /观君神仪明秀足称 /佳童今若转辞 /幸父子同济 /奚以此妙年苦 /求汤镬 4 B. 主上知尊侯无罪 /行当释亮 /观君神仪明秀 /足称佳童 /今若转辞 /幸父子同济 /奚以此妙年 /苦求汤镬 C. 主上知尊侯 /无罪行当释亮 /观君神仪 /明秀足称佳童 /今若转辞 /幸父子同济 /奚以此妙年 /苦求汤镬 D. 主上知尊侯无罪 /行当释亮 /观君神仪 /明秀足称佳童 /今若转辞幸父子 /同济奚/以
11、此妙年苦 /求汤镬 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3 分) ( ) A.遭母忧,即丁母忧,指 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 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古人常把亲人去世之后极尽哀伤看做是其人的至诚孝心来赞扬。 B. 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挝登闻鼓 ”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冤屈的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时所击的大鼓就是登闻鼓。 C. 桎梏,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的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古代的刑具与刑罚同时产生,并随着刑罚的变化而变化。 D.辟,也称征辟,指古代自上而下授予官职的方式,专门由帝王 征召来授予官职。被征召的人往往是比较有威望的人。 6.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 A. 吉翂自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在他父亲因遭诬陷入狱后,他到大路上哭号喊冤,请求高官救父,其情其景,令过路之人纷纷落泪。 B. 为救父命,他冒死到京城击鼓鸣冤,感动了皇帝,皇帝下令让蔡法度重审其父冤案。 C. 蔡法度为弄清“乞代父命”的真相,对吉翂先是威胁,后是诱哄,但吉翂不为所动。 D. 吉翂虽知生命的宝贵,但为了换回父亲的生命,视死如归;回答蔡法度问话,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此事被上奏到朝廷,其父遂被赦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 1)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 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 5
13、 分) ( 2)且尔童孺,志不及此,必为人所教。姓名是谁,可具列答。(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 8 9 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5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宿渔家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8. 晁端友的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5 分) 9. 两首诗同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 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 1) 阿房宫赋中,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的句子是 , , ( 2) 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劳作吃穿做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作对比的句子是 , 。 ( 3)六国论中作者认为“不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