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田家炳高中 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说 明: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 页。考试时间 120分钟,分值 150 分。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 2、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 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卷(阅读题 共 70
2、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3 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信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 是 知识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走心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 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3、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 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 2 - 性,但他也说过: “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强调,中国并没
4、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 “ 治绩 ” 。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 “ 治绩 ” 。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大国学者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
5、种表现。 文 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 中心。 光明日报( 2018 年 01 月 08 日 15 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 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B. 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是正确的国家观,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 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
6、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 D. 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也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B. 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 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 “ 治绩 ” 。 D. 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的自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7、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 只要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就会中断。 C. 文化专业领域知识分子也都能以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 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3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儿子烙的饼 林峰的儿子小帅一生下来就有智力障碍,为了给儿子治病,林峰两口子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可儿子到了十岁,走起路来还是东摇西晃,站不稳,口齿也不清,只能断断续续说一些词语
8、,而且一说话,嘴角就会流下一串 口水。妻子最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留下一封信后,逃离了这个家,再无音讯。 看着空荡荡的家,看着走路歪歪斜斜的儿子,林峰觉得生活再无颜色。他开始酗酒,每天都把自己灌得烂醉,回到家倒头就睡,沉醉不醒。 这天,他再一次大醉而归,衣服也不脱就一头扎在床上。 不知过了多久,他好像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说: “ 爸 ? 爸,起 ? 床,吃 ? 饼! ” 接着他闻到了一股久违的饼香。他睁开惺忪的眼睛,床前立着一个瘦小的身影:十岁的儿子手里正端着一个盘子,里边有一张冒着热气的饼。 他怀疑是在梦中,所以用手指触了一下那张饼,很烫, 他下意识地把手缩了回来。同时,他也清醒了
9、过来,眼前的一切并非做梦,确实是儿子端着一张饼站在他面前,用含混不清的语气说着: “ 爸 ? 爸,起 ? 床,吃 ? 饼! ” 儿子会烙饼了?他不敢相信,揉了揉眼睛,低头看去,与其说那是一张饼,不如说是一个丑丑的面疙瘩,一个烧糊的面疙瘩,上面有几片颜色深一些的东西,好像是葱花。 儿子很兴奋地说: “ 爸 ? 爸,你 ? 最喜欢 ? 吃饼,我 ? 是跟着 ? 奶奶学的,以后,你就 ? 可以 ? 天天 ? 吃饼了! ” 烙葱油饼是林峰母亲的拿手好戏,林峰一直认为母亲烙的葱油饼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食物。母亲烙的 葱油饼又薄又香又酥,味道好极了。 母亲在世的时候,因为身体,只从乡下来过林峰家一次,那时林峰
10、对她说: “ 娘,很长时间没吃到您烙的葱油饼了,您今天给我烙一张吧! ” 当时,林峰的儿子就跟在奶奶的身后当小尾巴,看着奶奶从面粉袋里舀了几勺面粉出来和好放一旁,然后切好葱花放在碗里,浇上几小勺花生油,拌匀。之后把饧好的面团擀开,擀得薄薄的,浇上油和葱花,再团起来,慢慢擀平,再在平底锅上浇上一层花生油,待油温上来后,把那张擀好的饼放进锅里,时不时地用铲子翻一翻。约莫十几分钟后,一张香喷喷的葱油饼就出锅了。 回想起来就是那一 次,儿子竟然记住了奶奶烙葱油饼的程序。也记住了爸爸最喜欢吃的- 4 - 是葱油饼,所以给爸爸烙了一张。 林峰忽然看到,儿子的小手通红,他一把抓过来,看见儿子的两只小手上有好
11、几个水泡。显然,刚才烙饼时,滚烫的铁锅烫伤了儿子的手,林峰哽咽着说不出话,一把将儿子搂在怀中,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下来。儿子一边用小手给他擦眼泪,一边说: “ 爸 ? 爸,我不 ? 疼,你 ? 尝尝,我做 ? 的饼,跟奶奶 ? 做的 ? 是不是 ? 一样的? ” 林峰撕了一块饼放在嘴里,饼有点夹生,里边还有没和开的面疙瘩,但林峰觉得这块饼又香又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饼 。他说: “ 儿子真能干,烙的饼和奶奶烙的一样好吃! ” 儿子听了,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说: “ 只要 ? 爸爸 ? 不喝酒,小帅 ? 就 ? 天天 ? 给爸爸烙饼,妈妈 ? 说过,喝酒不好 ?” 林峰刚止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12、他搂住儿子,摸着他的头说: “ 爸爸答应小帅,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 从那以后,林峰再也没有酗酒。他在附近的工厂找了一份工作,虽然工作很累,但可以照顾儿子。一年后,他把小帅送进了特殊教育学校。 小帅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为他对电脑有浓厚的兴趣,后来还专门学习了修理电脑 。长大后的小帅不仅生活能自理, 还有了一技之长,他找到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林峰至今仍记得小帅给他烙的饼,正是那张饼让他明白了责任和担当,更给了他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 小说开头一段概括叙述林峰儿子的病情、家境的窘迫
13、、妻子的逃离等内容,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为后文儿子长大成材埋下伏笔。 B. 林峰因家境的破败和儿子的病情自暴自弃,整日酗酒,对生活完全丧失了信心,但儿子在他一次大醉后为他烙葱油饼的举动,彻底打开了他 的心结,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C. 小说详细描述林峰母亲烙葱油饼时的细节,既表现出林峰对母亲烙葱油饼的关注,更是为交代儿子会烙葱油饼的缘由,看似一段平常的描述,在文中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 作品两次描写林峰流泪,这充分说明即便像林峰这样的坚强的人,面对儿子因为给他烙葱油饼而烫伤了手以及儿子劝他不要再喝酒时所说的真诚而贴心的话也会被感动。 5. 小说以 “ 儿子烙的饼 ” 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5 分 ) 6. 小说的价值不但能给人带来愉悦,同时教人明理,这篇作品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 - 5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 9 题。 材料一 近日,央视节目朗读者制片人、主持人董卿返回母校华东师范大学,与朗读者节目总导演田梅、执行总导演邵玉峰、导演荣毅参加由华东师大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十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的活动之 “ 人文精神能否照亮中国电视变革之路 朗读者现象研讨会 ” 。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