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知识图书馆 文档编号:8088924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届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届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届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届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4届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2018年5月9日,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高分五号”卫星天线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作的,如图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8B镍属于金属元素C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NiD镍的相对原子质量

2、是38.69g2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锌的说法错误的是( )A锌原子核外有 30 个电子B锌是金属元素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5.38 gD缺锌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C20时,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可形成75g溶液D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工厂废水是否呈酸性取样,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观察溶液是否变红B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少量的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C

3、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点燃D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取样,加入几滴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AABBCCDD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正确的是( )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二手烟”会危害身体健康分子之间有间隙B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体分子发生改变C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AABBCCDD6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ACO (NH2)2BKNO3CK2CO3DCa3 (PO4)27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

4、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B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C若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D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单质8推理错误的是选项化学反应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铁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物的性质B通常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应温度C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反应物的浓度D加热氯酸钾反应速率较慢,加入二氧化锰后速度加快催化剂AABBCCDD9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氧化铁FeOB2Na2 个钠元素C2 个氧分子2OD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5 价10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5、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乙(填“”或“=”);P点的含义_;t2时,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g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_的方法。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将7g含杂质的锌片(杂质不与硫酸反应)放入100g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停止后所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06. 8g。求:(1)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是_g。(2)计算不纯的锌片中锌的

6、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_等物质。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衣服上的油污可以用洗衣粉去污的原理是_。铵态氮肥不能与熟石灰、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使用的原因是_。水的硬度较大时,煮沸后饮用是降低硬度的好办法。其化学原理是_。14小铭同学在生活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化学问题,请你和他起回答:(1)喝汽水后,人常会出现”打嗝”的现象,原因是_。(2)修理汽车的师傅手上沾有了油污,用汽油洗洗就干净了,原理是_。(3)家中卫生间内铁质的置物架生

7、锈了,置物架生锈与空气中的_有关;为了防止生锈面积扩大,他建议先除锈再采取_的防锈方法。(4)公共场所常配有干粉灭火器,灭火时拉开保险销,喷出大量干粉。它灭火的原理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碳酸钾是农家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将它和化肥一起施用,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帮助父母合理选择化肥,李明决定对碳酸钾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钠原子和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李明参照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溶液变红色左边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能使右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_实验结论碳酸钾溶液显_性写出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碳酸钾能与氢氧化

8、钙溶液反应。(解释与结论)碳酸钾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某些酸或碱反应;碳酸钾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含有相同的CO32。李明建议父母最好选择_(填字母序号)与草木灰混合施用。A NH4NO3 B NH4Cl C CO(NH2)216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猜想三:_。(查阅资料)(1)BaCl2溶液显中性;BaCO3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2)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

9、淀。CO2与NaOH的反应和CO2与Ca(OH)2的反应类似Ca(OH)2+CO2=CaCO3+H2O(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_不正确(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_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思交流)(1)实验室应_保存氢氧化钠;(2)某同学认为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CaCl2溶液和NaOH溶液相混

10、合也会出现_,因为Ca(OH)2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A、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28;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镍字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Ni;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单位不是“g”;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2、C【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相关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30,正确;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可知锌元素是金属元素,正确;C、根据相对原子质

11、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相对原子质量为65.41,错误;D、锌元素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正确。故选C。点睛: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3、C【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曲线陡,说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只有20g可以溶解,因此可形成70g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因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2、,因此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4、B【解析】A、显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因此不能用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观察溶液是否变红的方法检验,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氯化钙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如果加入的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

13、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5、D【解析】A、“二手烟”会危害身体健康,微观实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不正确;B、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分子不发生改变,故B不正确;C、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过氧化氢和水是由分子构成的,则是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不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原因是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故D正确。故选D。6、B【解析】A、CO (NH2)2只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B、KNO3含钾、氮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C、K2CO3只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D. C

14、a3 (PO4)2只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故选B。7、C【解析】A.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此选项正确;B. 硫酸铁溶液是黄色,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氧化铁属于氧化物,此选项正确;C. 亚铁离子形成的溶液是浅绿色,含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铁能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浅绿色的亚铁盐溶液与单质铜,若X是稀盐酸,稀盐酸可与铁反应生成浅绿色的亚铁盐溶液,c是单质铁,此选项错误;D. 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单质铜,此选项正确。故选C。8、B【解析】A、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铁不能与二氧化碳反

15、应,说明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故A正确;B、通常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说明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是反应物的量,故B错误;C、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氧气中浓度,说明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故C正确;D、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中用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反应速率较慢,加入二氧化锰后速度加快,说明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是催化剂,故D正确。故选B。9、D【解析】A、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故A不正确;B、2Na表示2个钠原子,元素不讲个数,故B不正确;C、2个氧分子表示为2O2,故C不正确;D、氯

16、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表示为,故D正确。故选D。10、B【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

17、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详解】A.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选项错误;B. 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选项正确;C.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选项错误;D. 镁燃烧生成氧化镁:,选项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 ;(2) 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 62.5;(4)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5)降温结晶【解析】(1)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2) P点的含义:t3时

18、,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 t2时,甲的溶解度为25g,把20 g固体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12.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2.5g;(4)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欲将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5)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且随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降温时会结晶析出;乙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小,降温时几乎不结晶,如果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0. 2 92. 9% 【

19、解析】锌和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锌同时放出氢气,因此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减小,减小的质量即为放出氢气的质量;利用氢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由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样品的质量比可得锌片中锌的质量分数。【详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是7g+100g-106.8g=0.2g,故填:0.2。(2)解:设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x=6.5g锌的质量分数为:答:不纯的锌片中锌的质量分数为92. 9%。【点睛】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一定要带入纯净物的质量,没有就从题目当中的隐藏条件里找,要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第三计算过程要

20、完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牛奶、蛋清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之降到着火点以下 洗衣粉能将油污乳化 铵态氮肥会和熟石灰、草木灰发生反应,产生氨气,使肥效降低 含Ca2+、Mg2+浓度较大的可溶性物质在加热煮沸时会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物质而形成沉淀,使水的硬度降低 【解析】(1)重金属盐能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所以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蛋清、牛奶等;故填:牛奶;(2)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填: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3)洗衣粉中含有乳化剂,能将油污变成细小的油滴,从而形成乳浊液而被洗去;故填:洗衣

21、粉能乳化油污;(4)铵态氮肥与熟石灰、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使用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故填: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会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5)水的硬度较大时,煮沸后饮用是降低硬度的好办法,其化学原理是含Ca2+、Mg2+浓度较大的可溶性物质在加热煮沸时会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物质而形成沉淀,使水的硬度降低.14、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 油污能溶解于汽油中 氧气、水 刷漆 隔绝空气(或氧气) 【解析】(1)汽水中溶解有二氧化碳,此时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从汽水中析出,排出体外,造成人体“打嗝”;(2)油污能溶解于汽油中,所以可用汽油清洗油污;(3)铁生锈需要同时接触氧气和水,所以铁生

22、锈与空气中氧气和水有关;防止生锈就是隔绝铁与氧气和水接触,可以通过刷漆的方法,隔绝铁与氧气和水接触,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4)干粉为不燃物,覆盖到可燃物表面后,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目的。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产生白色沉淀 碱 K2CO32HCl=2KClH2OCO2 C 【解析】实验中酚酞溶液加入碳酸钾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钾溶液显碱性;实验中,根据实验中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生成了CO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2CO32HCl=2KClH2OCO2 ;实验中,发生了反应:K2CO3+Ca(OH)2=CaCO3+2KOH,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

23、沉淀;根据碳酸钾溶液显碱性,而碳酸钾是农家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如果将草木灰和铵盐一起使用,就会造成两种物质反应放出氨气,降低铵盐的肥效,所以李明建议父母最好选择CO(NH2)2与草木灰混合施用。故选C。【点睛】碳酸钠、碳酸钾等都是强酸弱碱盐,它们的水溶液都呈碱性,所以能和铵盐反应放出氨气,降低肥效,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要多加注意。它们都含CO32离子,能和某些酸或碱反应,生成CO2或碳酸盐沉淀。16、只有碳酸钠 猜想一 溶液变红色 CO2+2NaOHNa2CO3+H2O 密封 白色固体 微溶于水 【解析】猜想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时只有氢氧化钠猜想二:部分变质时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猜想三:全

24、部变质时是碳酸钠。实验探究:(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再滴加过量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猜想一不正确;(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实验结论:NaOH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反思交流:(1)实验室应密封保存氢氧化钠。(2)理由是:CaC12溶液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白色沉淀,因为Ca(OH)2是微溶于水的物质。【点睛】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中考专区 > 模拟考试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届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知识图书馆)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