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移动通信理论及应用》课件第8章.pptx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8115456 上传时间:2024-12-02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24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G移动通信理论及应用》课件第8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3G移动通信理论及应用》课件第8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3G移动通信理论及应用》课件第8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3G移动通信理论及应用》课件第8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3G移动通信理论及应用》课件第8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8章 WCDMA关键技术8.1 功率控制技术功率控制技术8.2 分集和分集和 RAKE接收技术接收技术8.3 多用户检测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8.4 切换技术切换技术8.5 无线信道编码无线信道编码8.6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8.7 软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8.1 功率控制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功率控制是 WCDMA 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远近效应和自干扰问题,功率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 WCDMA 系统是否可用,并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WCDMA 系统性能的优劣,对于系统容量、覆盖、业务的 QoS(系统服务质量)都有重要影响。功率控制的作用首先是提高单用户的发射功率以改善该用户的服务

2、质量,但由于远近效应和自干扰的问题,提高单用户发射功率会影响其他用户的服务质量,所以功率控制在WCDMA 系统中呈现出矛盾的两个方面。WCDMA 系统采用宽带扩频技术,所有信号共享相同频谱,每个移动台的信号能量被分配在整个频带范围内,这样移动台的信号能量对其他移动台来说就成为宽带噪声。由于在无线电环境中存在阴影、多径衰落和远距离损耗影响,移动台在小区内的位置是随机的且经常变动,所以信号路径损耗变化很大。如果小区中的所有用户均以相同的功率发射,则靠近基站的移动台到达基站的信号强,远离基站的移动台到达基站的信号弱。另外,由于在 WCDMA 系统中,所有小区均采用相同频率,上行链路为不同用户分配的地

3、址码是扰码,且上行同步较难,很难保证完全正交。这将导致强信号掩盖弱信号,即远近效应。因此,功率控制目的是在保证用户要求的 QoS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发射功率,减少系统干扰从而增加系统容量。8.2 分集和分集和 RAKE接收技术接收技术8.2.1 分集技术分集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由于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信号要经过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以至于从发射端发出的信号经过发射、折射、散射等多种传播路径后,到达接收端的信号往往是幅度和相位各不相同的多个信号的叠加,使得接收到的信号出现严重的衰落变化,以至于不能通信。为了有效地对抗信道衰落,可以采用分集技术。分集技术包括两重含义:分散传输,集中处理。常用的分集方式有

4、空间分集、频率分集、角度分集、极化分集等。对于发射分集,是指在基站侧利用两根被赋予不同加权系数的天线来发射同一个信号,从而使接收端增强接收效果,改善系统信噪比,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发射分集包括开环发射分集和闭环发射分集。对于 WCDMA 系统来说,使用的分集技术主要是开环发射分集、闭环发射分集、交织技术和 RAKE接收技术等。对于开环发射分集,在 WCDMA 系统中使用了空分发送分集和时间切换发射分集两种方案。它们分别利用的是空间和时间块进行编码。从基站发出的信号经过相应的编码方案,到达移动台进行接收译码。其主要优点是:基站的发射情况不需要使用移动台的反馈作为参考,这样可以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

5、闭环发射分集的工作方式是,在下行链路中,基站周期性地发送信号,不同的移动台将接收到的信息反馈给基站,该信息被用来计算对不同移动台的最佳发射权重,从而改善接收效果。这种方式的特点是需要使用移动台的反馈信息来事先了解需要传输信号的信道的状况。分集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抗衰落技术,它可以大大提高多径衰落信道下的传输可靠性。其中空间分集技术早期已成功应用于模拟短波通信中。在移动通信中,特别是在数字移动通信和第三代移动通信中,分集技术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无线信道是随机时变信道,其中的衰落特性会降低通信系统的性能。为了对抗衰落,可以采用信道编解码、抗衰落接收、扩频等多种技术。其中,分集接收技术被认为是明显有效而

6、且经济的抗衰落技术。分集技术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传输中的多径信号能量,以改善传输的可靠性。它也是一项研究利用信号的基本参量在时域、频域和空域中,如何分散开又如何收集起来的技术。为了在接收端得到几乎相互独立的路径,可以通过空域、频域和时域的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与措施予以实现。分集接收中,在接收端从不同的 N 个独立信号支路所获得的信号,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合并技术来获得分集增益。如果从合并所处的位置来看:合并可以在检测器以前,即在中频和射频上进行;合并也可以在检测器以后,即在基带进行。合并时采用的准则与方式主要分为选择性合并、最大比值合并和等增益合并三种。这三种方法对合并后的信噪比的改善(分集增益)各

7、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分集接收方法对无线信道接收效果的改善非常明显。8.2.2 RAKE接收技术接收技术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遇到障碍物阻挡反射后,接收机就会接收到多个不同时延的多径信号。在 TDMA(时分多址)系统中信道带宽小于信道的平坦衰落宽度,所以采用传统的调制技术需要用均衡器来消除码间串扰。而在 WCDMA 系统中,多径信号的时延超过一个码片,接收机可以分别对它们进行解调,然后分别处理合成。如果仅仅是信号的一部分受到衰落的影响,由于在多径信号中含有可以利用的信息,经 RAKE接收机合并多径信号后可以改善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作为 RAKE接收机来说,一个 RAKE 接收机对应一路通信,它可以同

8、时处理空中接口上的多径信号。每个 RAKE 接收机可以由多个相关器组成,在接收时接收多个路径(finger)的信号,也就是一路通信上的多径信号,通过解扩、解扰、时延调整之后进行叠加,最终合并为一路,进行基带信号的逆处理过程。RAKE接收机所带来的优势就是多径分集,RAKE接收机配置的最大相关器数决定了基站同时能够处理的多径数量。一般上行链路可处理的多径数最大是4个,下行链路最大是6个,每径都将接收来自不同路径的一路信号。在多径合并时需要对不同路径信号的时延进行补偿,通过 RAKE接收机所配置的搜索窗来控制,调整搜索窗相关点的大小,根据相关点大小来估算时延。经多径分离处理后的信号要实现多径合并。

9、通常合并技术有三类:选择性合并、最大比合并和等增益合并。(1)选择性合并:所有的接收信号送入选择逻辑,选择逻辑从所有接收信号中选择具有最高基带信噪比的基带信号作为输出。(2)最大比合并:对 M 路信号进行加权再进行同相合并,其输出信噪比等于各路信噪比之和。在各路信号都很差的情况下,即使没有一路信号可以被单独解调时,最大比方法仍然有可能合成出一个达到解调所需信噪比要求的信号。在所有已知的线性分集合并方法中,最大比合并的抗衰落性能是最佳的。(3)等增益合并:在某些情况下最大比合并需要产生可变的加权因子,这并不方便,因而出现了等增益合并。这种合并方法也是把各支路信号进行同相后再相加,只不过加权时各路

10、的加权因子相同。接收机仍然可以利用同时接收到的各路信号,并且接收机从大量不能够正确解调的信号中合成一个可以正确解调信号的概率仍很大。其性能比最大比合并略差,但比选择性合并要好。8.3 多用户检测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8.3.1 引言引言在传统的 WCDMA 接收机中,各个用户的接收是相互独立进行的。在多径衰落环境下,由于各个用户之间所用的扩频码通常难以保持正交,因而造成多个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并限制系统容量的提高。如果每个用户相对于其他用户的干扰能够消除,那么系统容量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理论上能够消除远近效应。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使用多用户检测技术(MUD)。它是引用信息论并通过严格的理论分

11、析后提出的一种新型抗多址技术,而且通过多用户检测既可以抗多址干扰,又可以抵抗远近 效 应 和 多 径干扰。1979年和1983年,K.S.Schneider和 R.Kohno分别提出了多用户接收(即多用户检测)的思想,利用其他用户的已知信息消除多址干扰,实现无多址干扰的多用户检测,并指出了一些研究方向。这是多用户检测最早的报导。1986年,S.Verdu将多用户检测的理论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他提出匹配滤波器组加 Viterbi译码的异步 CDMA 最佳检测,其复杂度为2的用户数减一次方。此后,多用户检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于上行链路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可去除小区内各用户之间的干扰,而小区间的干扰由

12、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比如相邻小区的用户情况)可以利用,是难以消除的;对于下行链路的多用户检测,可去除公共信道(如导频、广播信道等)的干扰。多用户检测考虑到其他用户的信息(如用户之间的相关特性)是已知的,充分利用CDMA 用户特征码的内在结构信息改善接收系统的性能。比较典型的多用户检测算法有线性解相关算法和干扰抵消算法。线性解相关算法通过估计用户之间的相关矩阵同时检测多个用户的信号;干扰抵消算法则先将干扰信号扣除掉,然后再进行信号检测。多用户检测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克服远近效应的影响。8.3.2 多用户检测的现状多用户检测的现状目前适用于 WCDMA 的多用户检测算法较少,今后多用户检测努力的方向

13、是降低复杂度和针对 WCDMA 系统进行设计。多用户检测技术考虑复杂性和处理时延两大障碍。从处理时延考虑,数十毫秒处理时延对语音信号数据是不可接受的;从复杂性考虑,最佳检测器的指数复杂性是不现实的,次最佳检测的线性复杂度随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得到广泛应用。多用户检测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坚韧性:既然任何频率、幅度、相位和定时上的误差都将产生不精确的多址干扰消除,带来系统性能的恶化,多用户检测就必须研究方案应对不理想条件的坚韧性。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多用户检测只是消除了本小区内的干扰,小区间的干扰并没有消除。鉴于多用户检测技术投入使用尚存在上述问题和困难,在 WCDMA 技术上,对多用户检测技术

14、进行研究的工作重点是缩短处理时延,同时在增强坚韧性方面做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 WCDMA 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多用户检测技术实现的复杂度,结合当前微电子技术及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的发展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努力找到多用户检测技术具体实现的切入点,以便能够大幅度提高其系统容量的关键技术,必将在未来的移动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8.4 切切 换换 技技 术术就 WCDMA 系统而言,切换分成软切换和硬切换两大类。WCDMA 是频分复用系统,相邻小区之间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同时,在接收端采用了分集接收技术,为移动台同时与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条件下,移动台在多个基站小区之间进

15、行切换时,就可以采用软切换技术。在发生切换时,只需要改变相应的扩频码,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切换的通话质量,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更多的系统资源。当用户在网络中移动时,需要机动地建立和释放无线链路,切换控制管理用户的移动性。WCDMA 系统中所使用的这种软切换技术,是 FDMA 和 TDMA 系统所不具备的。软切换可以有效地提高切换的可靠性,大大减少切换过程中造成掉话的概率。同时,软切换提供分集,从而提高了通信的质量。8.5 无线信道编码无线信道编码虽然扩频技术有利于克服多径衰落以提高传输质量,但扩频系统存在潜在的频率效率低的缺点,所以系统中必须采用信道编码技术以进一步改善通信质量。此外,在信息传

16、输的过程中,由于信道内部存在噪声或者衰落,增加了传输信息的误码率,为了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有效地控制,也同样需要采用信道编码技术。目前,主要采用前向信道纠错编码和交织技术以进一步克服衰落效应,编码和交织都极大地依赖于信道特性和业务需求。不仅对于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采用不同的编码和交织技术,对于同一信道的不同业务也采用不同的编码和交织技术。对于 WCDMA 系统来说,采用的是卷积码和 Turbo码。卷积码主要适用于语音和低速信令的传送,编码速率为1/2和1/3,译码比较简单,信道的误码率为10-3。Turbo码用于数据业务,译码采用了 Log.MAP算法,有效地降低了误码

17、率,可以达到10-6。WCDMA 选用的码字是:语音和低速信令业务采用卷积码,数据业务采用 Turbo码的编解码技术。卷积码的解码方法有门限解码、硬判决 Viterbi解码和软判决 Viterbi解码。其中软判决 Viterbi解码的效果最好,是通常采用的解码方法,其与硬判决方法相比复杂度增加不多,但性能上却优于硬判决1.52dB。8.6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技术为了很好地解决 WCDMA 系统覆盖与容量之间的矛盾,消除干扰,提升系统容量,满足用户业务需求,在 WCDMA 的后续发展期间产生了许多新技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SpeedDownlinkP

18、acketAccess,HSDPA)。HSDPA 是3GPP在R5协议中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不对称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种调制解调算法,它可以在不改变已经建设的 WCDMA 网络结构的情况下,把下行数据业务速率提高到10Mb/s。该技术是 WCDMA 网络建设后期提高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种重要技术。HSDPA 采用的关键技术是自适应调制编码(AMC)和混合自动重复(HARQ)。AMC根据信道的质量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调制和编码方式。HSDPA 技术增加了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 DSCH),并依靠 HARQ 和 AMC对信道变化进行适应。不同的用户在时分和码分上共享IS DSCII信道。为了承

19、载下行信令,还增加了共享控制信道(HS SCCII),与IIS DSCII相关的上行采用 DPCCI I I IS信道,承载 HARQ 的 ACK/NACK 信息和信道质量测 量 指 示(CQj)。同 时 在 NodeB 增 加 了 MAC HS 实 体,该 功 能 实 体 包 含HARQ 和 HSDPA 的调度功能以及对 HS DSCH 的控制功能。HSDPA 提高下行数据速率的一种方法是采用多天线发射和多天线接收(MIMO)技术,其他技术也对 WCDMA 网络性能的提升提供帮助,比如智能天线 SA 和多用户检测MUD。前者能显著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性能,提高频谱利用率,从而降低运营商成本;后者通过对多个用户信号进行联合检测,从而尽可能地减小多址干扰来达到提高容量或覆盖的目的。8.7 软软 件件 无无 线线 电电在不同工作频率、不同调制方式、不同多址方式等多种标准共存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软件无线电是一种最有希望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之一。软件无线电技术可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尽可能地接近天线,即将 AD 转换器尽量靠近 RF射频前端,利用DSP的强大处理能力和软件的灵活性实现信道分离、调制解调、信道编码译码等工作,从而可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平滑过渡提供一个良好的无缝解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3G移动通信理论及应用》课件第8章.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