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docx

上传人(卖家):523738114@qq.com 文档编号:8115801 上传时间:2024-1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亚位处亚欧大陆的中部,古往今来都是联通东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交通枢纽。早在魏晋之际,中亚粟特人便进入我国中原地区从事商贸活动,几乎垄断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大约在我国唐朝时期达到顶峰。在东来西往中,唐朝文化也被带进了古代中亚,进而影响中亚文化的发展。唐朝建立之初,即有中亚康、安、石、曹等国来献方物,主动与唐王朝取得联系。太宗贞观十六年,又有史国来朝献。中亚诸国在唐初的朝贡主要是出于商业目的,政治上他们是臣属于西突厥的。高宗显庆二年,唐军灭西突厥。此后,葱岭以东的西

2、域、葱岭以西中亚至波斯的大量政权纷纷归附唐王朝。显庆三年,唐朝设置安西四镇,进一步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调露元年(679年),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对安西发起军事行动,被裴行俭挫败。事毕裴行俭留安西都护王方翼镇守,使其修筑碎叶城以巩固对西域的防卫。根据新唐书记载,新修的城池“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这种“四面十二门”的构造是中国古代城镇建筑的典型特征,即方形围城,基本仿照长安城的建制。当时“西域诸胡竞来观之,因献方物”。宏伟的碎叶城想必给了他们很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随着参观的外族人增多,唐朝的建筑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访国城镇的修建。中亚地区受游牧民族文化影响较深,多使

3、用金银器具。大食兴起后,逐步控制中亚地区,伊斯兰教不允许使用金银器,陶瓷制品于是大范围流行。中亚地区尤其是撒马尔罕的匠人开始模仿烧制唐朝的三彩陶器和白瓷。大食人将撒马尔罕仿制品以及中亚人从唐朝转运来的三彩陶器与白瓷均称为“撒马尔罕陶器”。撒马尔罕仿制的唐三彩与白瓷较为粗糙,形制及釉色比较简单,在撒马尔罕的考古发掘中屡有发现。至于图像文物中的唐朝元素,最典型的是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阿夫拉西卜遗址壁画。1965年,苏联考古队于阿夫拉西卜23号遗址发现多处绘有壁画的古建筑,其中1号建筑的壁画保存较为完整,即著名的“大使厅”。厅内四壁均有斑斓的壁画,其中关于北墙的唐朝帝后,研究者普遍认为是唐高宗和武

4、则天,他们执政时期唐朝在中亚颇具影响力。画面上的唐高宗形象高大,正在苑中猎豹;武则天则被众宫女簇拥着乘于龙舟之上。意大利学者康马泰指出,武则天所乘龙舟上“龙”头的刻画参照了中亚鹰嘴狮身的格里芬形象,详加比照确实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不是中原固有的形象,可见绘画者或许没有到过中国,未曾见过唐朝的龙舟。至于画中人物的服饰,唐高宗戴幞头、穿长袍、束腰带;武则天与宫女梳双环高髻,着薄衫和红色条纹裙。粟特画工将唐朝服饰描绘得如此接近实际,可能见过相关的实物或图像,这从侧面说明了唐朝的服饰文化已经传入中亚地区。服饰文化向西传播的轨迹也是有文献可循的,由陆路西行求法的新罗僧人慧超返程途中于开元十五年抵达西域的

5、安西四镇,他在行记往五天竺国传中记录到,当地人“依汉法,裹头著裙”。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唐朝的服饰文化等也向西传播到了古代中亚。中亚古国的统治阶层对唐朝的知识文化也有向往与主动学习的意愿。其中突出表现在统治者主动派遣质子。自汉晋以来,依附部落或政权的统治者将子嗣送入中原王朝充质,以维系宗藩关系。外来质子在长安“留宿卫、习华礼”,接受唐朝文化的熏陶。这些人有的留在长安长期生活,有的则在若干年后返回故国,他们对长安与中亚的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熟知的中亚昭武九姓康、安、石、曹、何等国的首领都曾派质子到过长安。天宝十载(751年)唐朝大军在中亚的怛罗斯之战中败于大食军队,接着在天宝十四载(7

6、55年)又爆发了安史之乱,此后唐朝在中亚的影响力锐减,中亚地区在大食的扩张下开始伊斯兰化。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安史之乱后,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仍有康国长史康忠义来朝。“远恩”和“忠义”都是典型的汉语词汇,从含义来看像是来朝后唐朝赐予的名字,这些拥有汉式名字的统治阶层分属于不同的国家,他们对汉语名字的接受也说明唐朝文化对中亚统治阶层的影响并非个别现象。简言之,古代中国与中亚之间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古中亚与唐朝之间的文明互动。对唐朝文化的吸收借鉴和碰撞交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亚文明的发展,进而对人类文明的成长与进步作出贡献。(摘编自郑红翔、黄孟芳在中古中亚探寻唐朝文化)1下列对

7、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早在魏晋之际,中亚与我国中原地区的商贸交流便拉开了序幕;后逐渐扩大到文化领域,并大约到唐朝达到顶峰。B唐碎叶城采用“四面十二门”的构造,具有中国古建筑典型特征,它对前来参观国的城镇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C从“大使厅”壁画上唐朝帝后像的特点推测,当时的画工见过相关实物和画像,但不一定真正到过中国。D早期的质子来到中原,更多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到唐朝,则成为中亚统治者谋求与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第段内容可以看出,唐朝在中亚地区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并加强了行政管理,为唐朝与中亚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B“撒

8、马尔罕陶器”是指由撒马尔罕人仿制的唐朝三彩陶器和白瓷,它们形制及釉色简单,这说明撒马尔罕人的制瓷技术还不够发达。C随着唐朝在军事上的失败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在中亚影响力锐减,但两地仍存在一定的文化交流。D从历史可以看出,丝绸之路在中亚与唐朝文明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相信未来还会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段观点的一项是()A柴达木的突厥碑文:贵族子弟,陷为唐奴,其清白女子,降作唐婢。B全唐文:其御众使人,则例质妻拏,以为术数。C册府元龟:质其种裔,习我华风。D大唐西域记:异方宝货多聚此国。4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唐朝从哪些方面对中古中亚文化产生了影响?5作者采用

9、哪些方法说明中亚对唐朝文化的吸收借鉴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节选)我们构筑的阵地,我们自己守着!丘东平黄昏的时候,据村子南面的瞭望哨的报告,有一队日本兵从南面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沿着左边的一条公路开出了。这个消息立刻使屋子里的人起了很大的骚动,堕失了战斗意志的人们,像鼠子似的,眼睛闪耀着火,在屋子里窃窃地私语着,狼狈地作着流窜高峰从地铺上爬起来,面孔痛苦而灰暗,鼻梁的中段显得过分的阔板,这过分阔板的鼻梁几乎要把他作为一个人的表情完全毁坏。他沉默着,像一个木偶似的站立在林青史的面前。我们是不是要避免这个战斗?我们逃吧!我们还能够作战么?许多人都急急

10、惶惶地暗暗地在这样考虑着自己,追问着自己,仿佛各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和主张,但是都没有响出半声,提心吊胆的骚乱的情绪完全为一种可怕的沉默所掩盖,而所有的眼睛都集中在林青史一人的身上。林青史站在他们八十七人的队伍的中间,这八十七人虽然也是残败的一群,却还能够保持他们的严紧的阵容,至少他们还存有坚定的信心,到了日暮途穷的绝境还能够不辞一战林青史坚定地,非常简短地这样说了,同志们,跟着来吧!能够走得动的都跟着来吧!不能够走得动的我们也并不抛弃你们,因为现在战斗的地点就在这村子的圈子里,一个钟头之内一切都清楚了,如果我们能够战胜敌人,我们总有一个新的转机,不然我们失败了,我们也只好同归于尽!于是这里发生了

11、神奇的事迹,少数的伤兵静静地躺在屋子里,大多数的战斗员,不分来历的不同,不管所属的部队的各异,他们默默地排列起来,默默地跟随在林青史的背后,虽然有些人的心里还是疑惑不定,不能很快地立下战斗的决心从南面来的敌人是一个颇为强大的队伍,黄色的,默默地闪动着的影子溶化在黄昏的黯灰色的气体里面。黄色的行列在公路上行进,雪亮的刺刀在暮景中发射出暗白色的光焰。掩藏在小河边的十五个挺着枪尖,面对着近处的公路桥梁的人,这是预定了的,他们一定是从公路上过桥的日本兵最初发现的第一批敌手,骄纵的日本兵在这里最初发现的第一批敌手便是他们。十五个战斗兵依托着小河边的潮湿而发松的泥土,沉毅地发出了猛烈的排枪,枪声震撼了四周

12、的原野,仿佛有一阵暴烈的狂风在这里吹过,空间里久久不歇地起着剧烈的骚动,这里相隔约有千分之一秒钟的静默,这是一个痛苦的令人颤抖的时间,在这千分之一秒的时间中,十五个,这最初把身躯投入战斗的勇士们,必须写完这个惨淡的课题:他们必须把自己从胆怯与柔弱中救出,一再地使自己的惶惑的灵魂得到坚定,从而站牢着脚跟,在胸腔里燃烧起炎热的战斗的烈火,用狮子一样的狞恶可怖的面目去注视眼前的敌人水门汀的灰白色的桥梁像一只发怒的野兽似的抖动那庞大的身躯,仿佛在那上面发出了一重浓雾,那抖动的桥梁在倏忽之间完全模糊了自己的影子。排列在公路上的日本兵的整齐的队伍像一列奢侈的玩偶,他们在那神秘的千分之一秒的时间中,丝毫不能

13、使自己的队形有所变动,只听见一声声的狂叫的粗犷的声音从那怪异的队伍中发出,而埋伏的中国军也正在这里把握到非常充分的战斗的余裕。有二十七个中国军用猛烈的火力作着前导,从一个稀疏的树林里闪出了他们蓝灰色的姿影,猛烈的枪声震荡着耳鼓,震荡着四周静默的原野,沉重地紧压着低空。地面上突然升起了一阵阵的厚厚的尘土,这尘土几乎要把低空里的一切全都掩蔽。有三个年少的中国军从村子的背面走上了村子与公路之间的高高的土墩,他们急激地放射了排枪,这暴烈的战斗场面叫他们发出了怒吼,他们用全身的力量去凝视当前的劲敌,却似乎还不能够把射击的目标把握得更准些。在狂噪的枪声中可以清楚地听见,高峰,那恢复了战斗力的勇敢的战士,用

14、非常洪亮的声音这样叫:上!上!还要高些,要爬上屋顶的脊梁!望得见么?敌人在哪里望得见么?放!猛烈地放!敌人的猛烈的火力集注在这屋顶的上面,机关枪的子弹依据着纵横交错的线在屋顶上往来驰骤,破碎的飞舞的瓦片发出巨兽一样的凶恶的鸣叫。于是有三个战斗兵在同一个时刻从屋顶上滚下了,残破的屋顶在敌火的攻击之下颠簸地仿佛要从地面上升起,敌人的机关枪的子弹有时候集中倾注在屋角上,屋角崩陷了,石灰的浓烈的气味和血腥混合,形成了一种沉重难闻的气体。当战斗结束的时候,林青史像一匹疲累的马似的垂下头来,高耸着肩膀,脚胫变得有点跛,上身在空间里剧烈地作着抖动,他默默地走出了村子的东边,和他的部下相见时,把高举着的手轻轻

15、地稍微摆动了一摆动,仿佛有意地要对他的部下实行躲闪,至少他这时候不高兴和他的部下交谈,一和他的部下碰头的时候总是匆匆地从这边跑到那边去。(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端描写屋里的人得知日本兵即将到来的消息时的不同反应,暗示了他们之前遭遇了惨败。B林青史坚定而简短的话既能表现抗日军人具有视死如归的勇气,也能让人感受到他的同袍情谊。C三个年少的中国军对暴烈的战斗场面发出了怒吼,且无法更准确地把握射击目标,体现了敌我力量的悬殊。D本文不但描写出残酷的战斗场面,更发掘出战争对人性和心灵的考验,从而在更高层面上呈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庄严。7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分析与鉴赏,不

16、正确的一项是()A语句中人们心里虽然七上八下充满焦虑,但都不敢出声,是因为他们将决定寄托于精神领袖林青史。B语句中“神奇的事迹”指原本丧失战斗意志的人们在林青史言语的激励下,逐渐树立起战斗的决心。C语句将十五个战斗兵突袭过桥的日本兵时引发的动静比作野兽抖动身躯,突出了战斗场面的激烈。D语句描写了林青史在战斗结束后与自己部下相见时的反应,体现了他对战斗的极度厌倦之情。8这篇小说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很有特色,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作者是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9本文与荷花淀都写了与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本文表现革命现实主义,荷花淀体现了浪漫主义。请结合两则文本内容,从情节、环境、语言三个角度

17、分析二者的不同。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夏种冬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

18、,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月刈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选自天工开物乃粒)材料二:汉文帝时,贾谊说上曰:“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

19、犹可哀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人,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选自农桑辑要典训先贤务农)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积A贮者B天下之大C命也D苟粟多而财E有余F何G为而不成?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俟,文中是等待的意思,与静女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的“

20、俟”意思相同。B凡,文中为通常的意思,与苏武传中“武留匈奴凡十九岁”的“凡”意思不同。C旬日,指十天,亦指较短的时日。古人常把一个月分为三部分,称上、中、下三旬。D恤,文中是救济的意思,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插秧时,遇到干旱或者水涝,是不能插秧的。秧苗过了育秧期就会变得老而拔节,即使再插到田里,结的谷粒也很少。B稻有早熟和晚熟之分,稻谷成熟所需的时间从七十天到两百多天不等。夏种冬收的晚熟稻原因是稻种的生长期比较长。C再生秧和早稻秧同时在清明播种,但两种秧的习性却大有不同,早稻秧一天缺水就会死,而再生秧却不怕曝晒和干旱。D

21、贾谊认为,汉朝建国虽已近四十年,但储粮问题,仍然使人感到痛心。即使是像禹、汤这样的明君执政也不能免除天灾。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2)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14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材料二中,贾谊是怎样劝说汉文帝积蓄粮食的?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注】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22、。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消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其中就有两首登岳阳楼。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面朝洞庭湖背靠长江,在一片惨淡的夕阳余晖之下,楼上的帷幔一动不动。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颈联写诗人三年来行程万里,多灾多难,今日登上这快要倒塌的岳阳楼眺望远处。D尾联写满头白发的诗人在风霜里登楼凭吊古人,看着远处的古树和湖水,无限伤悲。16历代评论家都认为,此诗是陈与义学

23、习杜甫诗歌的成功之作。请结合杜甫的登高一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从意境和用词两个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学习杜甫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的。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人写时事,常托之于汉代。杜甫兵车行中有“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的句子,高适燕歌行中也有“ , ”的诗句。(2)中国古人善于在小与大的思辨中获得启示。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用“ ”寓意言小旨大,韩愈师说中用“ ”批评了舍大择小的现象。(3)江月是中国古诗文中的典型审美形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景观,它常常被使用,如“ ,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节期间,

24、以“新中式”为代表的国风元素服装穿搭 A ,不少网友将这种现象戏称为“中国血脉觉醒”。提及传统中式服装,人们头脑中往往会出现“()”的画面,因为中式服装注重表面装饰。绣花精美华丽,又多裹衣博带,饰带层叠,风格和谐雍容,而新中式服装设计则在吸取传统服装的神韵的基础上 B ,呈现出简约大方、舒适自然的审美风格,更加符合现代人日常生活的穿着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将传统文化作为表达自我态度的新方式,这背后其实是他们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腾飞时代的他们,一般对新生事物有着很高的接受度,也有着平视世界的底气,能以更平和的心态理解不同文化的美,正因如此,他们更能看到传统

25、文化那极致的魅力,有内涵却不厚重,有美感但不张扬,“新中式”与他们对于个性美的追求 C 。关于“新中式”产品还能有多美,关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如何继续创新,人们还有着更多的期待。18请在文中横线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B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C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D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20下列句子中的“一般”与文中加点的“一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她以为要救中国,一定先要有学问,还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B平时他说出啥意见一般都得到汤阿英的尊重,这点小事更不在话下了。C宝玉见了这般

26、景况,心中忽浇了一盆冷水一般,只瞅着竹子,发了一回呆。D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但他一直非常努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鲜花献英烈,哀思祭忠魂。今天的盛世中国,是无数英雄烈士用血肉筑成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清明节,我们祭奠烈士,就是要在抚今追昔中铭记革命先烈事迹,弘扬革命英烈精神,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更加坚定地向未来进发。在今天,我们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是给他们的最好缅怀。革命英烈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身上彰显出来了不畏强敌、不惧牺牲、舍身取义的伟大精神永远不朽。我们要在学习弘扬烈士精神中接受洗礼,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成为激励在新长征路上奋力拼搏的强心剂

27、和助推器。未来之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如期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他们信仰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他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这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告慰,也是对我们莫大的激励和鞭策。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指出比喻的构成和表现力。2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表达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200多平方公里的白鹿原上分布了5家以“白鹿原”为主题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而且又都是清一色的以陕西风味小吃和传统技艺为主的业态。(中国文化传

28、媒网)材料二:2024年4月28日,“2024茶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在安溪成功举办。安溪县选送的坚持“三茶”统筹绘就茶界“双世遗”文旅融合新画卷案例以其独特的创新理念和显著的实践成果成功入选。安溪通过“三茶”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大力发展茶庄园旅游业态,推出茶文旅节庆和茶事活动,全面提升游客体验,走出了一条具有安溪特色的茶文旅融合路径。(安溪融媒体)材料三:持续加大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让文化有活力、旅游有魅力,县域文旅发展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人民日报评论)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给县文旅集团,就“乡村振兴”提合适的建议。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11页,共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docx)为本站会员(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