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中考生物模似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1、露天种植农作物时,过度密植会使其产量减少,主要原因是影响了农作物的()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分解作用2、油菜和大象相比,油菜没有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3、下列不属于保护环境的措施是( )A回收旧纸张、旧报纸B绿色出行、低碳生活C垃圾分类处理D毁林
2、开荒4、学习了生物的进化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你不认同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B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序列差异,能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始祖鸟化石证明了现代爬行动物经过长久年代可进化成鸟类5、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消费者B分解者C生产者D制造者6、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依次是( )A神经元、反射弧B神经元、反射C神经中枢、神经细胞D神经、神经细胞7、玉米种子在未出土前的萌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错误的是()A含水量增加B呼吸变旺盛C有机物总量增加D细胞数量增多8、2018年8月20日,受台风“温比亚”
3、影响,我市寿光连降暴雨,加之上游泄洪,当地出现河水倒灌,村庄被淹的严重灾情,蔬菜大棚中的果蔬因水涝而死。下列有关果蔬死亡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法进行光合作用B无法进行呼吸作用C无法进行蒸腾作用D无法进行吸收作用9、下列四种动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涡虫背腹扁平,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B蛔虫身体由相似的体节组成,有口有肛门C河蚌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用气管呼吸,用足运动D蚯蚓身体呈圆筒形,体壁湿润能进行气体交换10、下列选项中,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的是()A1010B510C540D104011、一位古生物学家研究一个没有受干扰的岩石层中的化石,鉴定出一个物种,他认为这
4、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变化,这位古生物学家得出的这一结论的根据是该物种化石( )。A出现在较老的岩石中 B出现在较新的岩石中C出现在较老的和较新的岩石中 D在岩石层中从未出现过12、若某家族中的某个性状总是在男性个体中代代相传,在女性个体中从未出现,则可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AX染色体BY染色体C常染色体D细胞质13、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需完成手腕屈和伸等动作,关于这些动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完成B由一块骨骼肌收缩完成C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D体现了关节的牢固和灵活14、鼻腔内能使进入肺的气体温暖的是( ) A毛细血管 B黏膜 C鼻毛 D鼻腔分泌物15、
5、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下表的设计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试管加入物质温度时间加入碘液2 mL唾液37 5分钟?2 mL胃液37 5分钟?2 mL唾液0 5分钟?A试管和试管可作为对照B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试管C和对照说明温度影响馒头的消化D实验证明,有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为葡萄糖16、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雨露滋润禾苗壮”B“草盛豆苗稀”C“春来江水绿如蓝”D“秋风扫落叶”17、甲乙两地盛产同一品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两地除温度差别外,其他条件基本相同,详见如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6、)温度()甲地乙地白天3333夜间1222A两地甜瓜白天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甲地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C甲地比乙地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D甲地昼夜温差大,积累有机物多,因此甲地甜瓜含糖量高18、(湖北省孝感市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蜜蜂是作家们笔下辛勤的劳动者,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有关蜜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工蜂采蜜既是社群行为又是取食行为B蜂群中的三种个体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工蜂通过“舞蹈”语言传达蜜源的位置D蜜蜂筑巢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19、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珊瑚虫C石钟乳D珊瑚礁20、与桃树相比,松树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A果实内有种子B种
7、子裸露在外面,没有果皮保护C用孢子繁殖后代D有发达的根系21、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以下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A生熟食品混装B饭前便后洗手C肉食安全煮熟D果蔬吃前洗净2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单位:千焦),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B甲固定的太阳能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C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23、西瓜果实中有多粒种子,这是因为花的结构中有多个A胚珠 B子房 C子房壁 D柱头24、下列各项中,不利于青春期发育的生活习惯是( )A生活有规律 B加强体育
8、锻炼C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D注意个人卫生25、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A皮肤 B脾脏 C淋巴结 D肝脏26、如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 表示人体的四大系统,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六大营养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有_。(2)牛奶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那么在A系统中参与牛奶消化的消化液有_。(3)外界的氧气通过过程进入B系统时,膈肌处于_状态。(4)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至少需要_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病灶。(5)皮肤在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_。(6)治疗疟疾可口服青蒿素,青蒿素被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其代谢产
9、物经肾脏排出体外要依次经过以下结构:入球小动脉_肾小管。(7)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能够统一协调进行,有赖于_的调节作用。27、如图是人体进行消化吸收、循环、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中,_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该类物质被彻底消化后的产物在图一的_中被吸收,随着血液流动到达图二所示结构内,首先进入图二中的_,最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各组织细胞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还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如血液中白细胞吞噬病菌是保卫人体的第_道防线。图三为肺泡及其周围的一条毛细血管。肺泡与包绕在肺泡外的毛细血管适于气体交换的共同特点是_。图三中,当血液由1流向2后,血液
10、成分发生的变化是_。人体进行代谢活动时会产生尿素等代谢废物,尿素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请用图四中的数字标号和箭头表示肾小球血液中的尿素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所经过的途径:_。王大爷体检报告显示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正常,但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该结果可能_吸收功能异常所致。28、马副蛔虫(如图甲)与人蛔虫同属于蛔目,是常见的马寄生虫,也是自然界已知的染色体数量较少的动物之一,其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只有4条染色体( I、II、III、IV如图乙),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通常情况下,马副蛔虫体细胞核(图乙)中一共有_个DNA分子,DNA分子上的基因能够决定生物的_。已知该马副蛔虫的一对基因组成是Aa,A位于染色
11、体III上,则a位于染色体_(填染色体编号)上;两条基因组成同为Aa的马副蛔虫交配,产生基因组合为Aa后代的概率为_。若甲是雄虫,产生的某精子中含有染色体I与IV,你认为除了这种精子,该雄虫还能产生_种染色体组合不同的精子。29、(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1982年,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美国的两个实验小组共同研制出转基因超级鼠,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胎出生的对照小鼠的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1倍。(1)获得超级鼠采用的现代生物技术叫_技术。(2)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个体的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是_基因,说明生物体的性状是由_控制的。(3)如果甲、乙鼠的体色均为白色,且白色由显性基因(
12、A)控制,灰色由隐性基因(a)控制,而甲、乙鼠交配后生出了灰色小鼠,则甲鼠的基因组成是_;如果它们再生一只小鼠,出现灰色的可能性为_。(4)鼠体色的白色或灰色,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_性状。30、结合所学,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2015年,农业部正式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力推马铃著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资资二: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已开发出一种富含牛肉蛋白质的“马铃薯”新品种。科研人员将某种拉制牛内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移植到马铃薯的细胞内,马铃薯表现出富含牛内蛋白质的特性,极大的增加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当我们在细嚼用马铃薯面粉制作的馒头时,会觉的有甜味,其原因主要是_。一般情况下,菜农都是将带有芽
13、眼的马铃薯小块种到土壤中,一段时间后发育成马铃薯植:株幼苗,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资料中,科学家培育“马铃薯”新品种所利用的核心生物技术是_,如果把移植到马铃薯细胞内的基因破坏,这种马铃薯将不再含有牛肉蛋白质,这一现象说明:_。马铃薯的黄肉和白肉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基因A或a控制。通过杂交的方式进行实验,并得到有关数据(如表)分组一二亲代性状黄色黄色白色白色后代性状及数目黄肉1000白肉15100分析表格_是显性性状。有一个黄肉的马铃薯,某人为探究其基因组成,用它与白肉的马铃薯进行杂交,后代中既有黄肉的,也有白肉的(遗传图解如图) _ 问题:黄肉子代的基因组成是_,黄肉子代与白肉子代的比例是_
14、。31、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症状为全身红疹、发烧、咳嗽等。若治疗不及时可引发脑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1)从传染病学角度看,麻疹病毒属于_(填“传染源”或“病原体”),它_细胞结构。(2)麻疹疫苗接种共需23针。在某学校的一次麻疹疫情中岀现24例病例,其中有1针麻疹疫苗接种史的患者为5例,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的患者有19例(占79.17%)。主管部门决定严格筛查计划免疫未执行的情况并要求及时补种,来达到保护_的目的。(3)完整接种麻疹疫苗的人体内可产生_,这属于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参考答案1、B【解析】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
15、理,使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详解】如果过度密植,植物的枝叶会互相遮挡,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会过多的被呼吸作用所消耗,所以会造成作物减产。所以露天种植农作物时,过度密植会使其产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影响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下部叶片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是高频考点,应该理解掌握。2、D【解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详解】由分析可知,植物体由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植物体,而动物除了由器
16、官构成外,还有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油菜属于植物,大象属于动物,故油菜和大象比较,油菜没有系统这个结构层次,D符合题意。【点睛】熟记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层次的不同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也遭到了人类极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我们要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入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入的需求。如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回收旧纸张、旧报纸、垃圾分类处理等都利于环境保护;而毁林开荒属于破坏环境的行为。点睛: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7、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4、D【解析】试题分析: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故A正确;B、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生物结构的相似性越高,则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大,生物结构的差异性越大,则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故B正确;C、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
18、传和变异的特性,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故C正确;D、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故D错误。故选 D。生物的进化【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研究证据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B【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生物圈中的动物属于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19、详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选项B符合题意。【点睛】此题的知识点是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6、B【解析】考点定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结构和功能
20、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故选B7、C【解析】玉米种子未出土前,种子萌发过程,先萌发出根吸收水分,使呼吸作用变得更加旺盛,细胞不断分裂、分化,使细胞数量增加,种类增多,但是有机物被不断的用于呼吸作用而减少,故选项C错误。8、B【解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详解】植物的
21、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我市寿光连降暴雨暴雨,加之上游泄洪,当地出现河水倒灌,村庄被淹的严重灾情,这样使种植果蔬的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无法呼吸,导致死亡,可见B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9、D【解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循环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线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有假体腔。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包有外套膜,大多具有坚硬的贝壳,具有各种形状不同的足。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详解】涡虫属于扁
22、形动物,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但体表没有角质层,A错误。蛔虫属于线形动物,有口有肛门,但身体不分节,B错误。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用鳃呼吸,用足运动,C错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体壁湿润能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点睛】熟悉各类动物的特征和常见动物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可见,四组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400倍。故选D。11、C【解析】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
23、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出现具有一定顺序,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详解】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岩石层中,能够证明的是该物种可能是一种简单低等的生物,不能证明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A不符合题意;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新的岩石层中,能够证明的是该物种可能是一种复杂高等的生物,不能证明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B不符合题意;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和较新的岩石层中,说明该物种经历了较长的年代都没有多大的变化,C符合题意;该物种的化石在岩石层中从未出现过,就无法通过化石证据来证明该物种的进化情况,
24、D不符合题意。【点睛】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出现具有一定顺序,是经常考查的。12、B【解析】试题分析: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父亲Y染色体一定传给儿子,儿子的Y染色体一定传给孙子。因此“若某家族中的某个性状总是在男性个体中代代相传,在女性个体中从未出现”,则可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故B符合题意。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13、B【解析】运动的产生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当控制某些骨骼肌
25、的神经受到损伤时,身体的这部分就可能会瘫痪,并且可能导致骨骼肌的萎缩,A正确;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B错误;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C正确;在运动中,关节周围有关节囊包括着,密闭的关节腔内有滑液,保证了关节既牢固、又灵活,D正确。14、A【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对空气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鼻腔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冷空气变得温暖,减少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15、A【解析】
26、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详解】试管和试管有一个变量是唾液,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可作为对照,A正确;淀粉遇碘变蓝色。胃液中不含消化淀粉酶,因此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B错误;试管和试管有两个变量是唾液和温度,不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的原则,不能作为对照,C错误;实验证明,部分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但是不能证明被分解成葡萄糖,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碘液遇淀粉变蓝色。16、B【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7、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详解】“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农作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秋风扫落叶”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选项B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因素的概念。17、C【解析】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因为既是同一种甜瓜,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
28、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在夜间,乙地的温度高,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甲地的温度低,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甲地的甜瓜积累的有机物比乙地的甜瓜多,含糖量就高,吃起来就甜。故选C。点睛:造成两地的甜瓜的甜度不同的原因是两地夜间的温度不同:甲地夜间温度低,消耗有机物少,乙地夜间温度高,消耗的有机物多。18、B【解析】蜜蜂群体之间分工明确,工蜂采蜜既是社群行为又是取食行为,A正确;每个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而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B错误;工蜂通过“舞蹈”语言传达蜜源的位置,这属于信息交流,C正确;蜜蜂筑巢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
29、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D正确。19、B【解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礁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珊瑚虫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掌握生物共同特征是解题的关键。20、B【解析】松树是裸子植物,着生在雌球花上的胚珠是裸露的,没有子房壁包被,由
30、胚珠发育成的种子也是裸露的,松树的球果不是果实;桃树是被子植物,其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作用后,胚珠发育的种子外面有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包被。因此松树没有果实,种子裸露在外。21、A【解析】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详解】生熟食品混装容易使食品变质,故A符合题意;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故B不符合题意;生肉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肉煮熟会把细菌、真菌杀死,符合食品安全,故C不符合题意;果蔬在生长过程中难免喷洒过农药,通过清水浸泡、冲洗,或削去外皮,就可以减少农药残
31、留物,该选项的行为注意了食品安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关乎人们健康与否的大事,多注意掌握。22、D【解析】试题分析:并不是营养级越低个体数量越多,如在食物链:松树松毛虫鸟中,松树的数量会少于松毛虫的数量,A错误;丙的能量来自于乙的一少部分,乙的能量来自于甲的一少部分,二者的能量之和少于甲的能量,因此与甲的能量不相等。B错误;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率为10%-20%,因此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多,C错误;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00,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30,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
32、%,D正确。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23、A【解析】试题分析:当一朵花开放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传粉是指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一般当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进一步发育为果实,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胚珠的数目取决于种子的数目,果实中有一粒种子,花的子房中就就有一个胚珠,西瓜果实中有多粒种子,这是因为花的结构中有多个胚珠。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胚珠的数目取决于种子的数目,果实中有一粒
33、种子,花的子房中就就有一个胚珠,有多粒种子,子房中就有多个胚珠。24、C【解析】试题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是不利于青春期发育的生活习惯。考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25、A【解析】试题分析: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
34、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三道防线。26、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 胃液、胆汁、肠液和胰液 收缩 2 器官 肾小球 神经系统和激素 【解析】图示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分别表示吸收、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排遗、排泄等人体的生理过程。【详解】(1)六大营养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
35、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牛奶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那么在A系统中参与牛奶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胆汁、肠液和胰液。(3)外界的氧气通过过程进入B系统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4)口服消炎药物
36、后,药物进入血液经过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颈部动脉扁桃体处毛细血管(病灶)。所以“若小明患了扁桃体炎,医生在他手背静脉注射消炎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至少需要经过两次心脏才能到达病灶。(5)皮肤在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6)治疗疟疾可口服青蒿素,青蒿素被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体外要依次经过以下结构: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7)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能够统一协调进行,有赖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点睛】此题通过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考查了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尿的形成以及排泄的途径等知
37、识。27、糖类 4小肠 1右心房 二(或2)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456 肾小管 【解析】图一中的1是肝脏,2是胃,3是胰腺,4是小肠。图二中的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图三中1是肺小动脉,2是肺小静脉,ab代表肺泡与周围血液间的气体交换,cd代表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图四中的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3是肾小球,4是肾小囊,5是肾小管,7是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6是收集管,8肾动脉。【详解】(1)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三大类供能物质,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图一中的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被彻底消化后
38、的产物在小肠吸收;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下腔静脉流入1右心房;最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各组织细胞。(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如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因此血液中白细胞吞噬病菌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免疫。(3)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当血液从1肺动脉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氧气的含量增加,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9、4)血液中的尿素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所经过的途径是8肾动脉1入球小动脉3肾小球的滤过作用4肾小囊形成原尿5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6收集管收集。因此在肾小球中的尿素所经过的途径为3456。(5)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3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5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障碍,导致尿中出现葡萄糖。【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血液循环以及尿的形成过程有关知识点。28、4 性状 IV 50% 3 【解析】(1)通常情况下,马副蛔虫体细胞核(图乙)中一共有4个DNA分子,DNA分子上的基因能够决定生物的性状。(2)已知该马副蛔虫的一对基因组成是Aa,A位于染色体III上,则
40、a位于染色体IV(填染色体编号)上;两条基因组成同为Aa的马副蛔虫交配,所以他们的基因组成均为Aa,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图解为:所以为Aa后代的概率为24=50%。(3)若甲是雄虫,产生的某精子中含有染色体I与IV,除了这种精子,该雄虫还能产生3种(即I和III ,II和III,II和IV)染色体组合不同的精子。29、转基因大鼠生长激素 基因Aa25%相对【解析】(1)科学家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一个小鼠的受精卵内实验结果是出生的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1倍,此研究过程利用的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因此该项研究中被
41、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说明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3)如果甲、乙鼠的体色均为白色,且白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灰色由隐性基因(a)控制,而甲、乙鼠交配后生出了灰色小鼠,则甲鼠的基因组成是Aa,如果它们再生一只小鼠,出现灰色的可能性为25%;(4)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鼠体色的白色或灰色,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相对性状。30、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内的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所以感觉有甜味 营养繁殖 转基因技术 基因决定性状 黄肉 Aa 1:1 【解析】(1)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主要
42、有:嫁接、扦插、压条等。(2)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3)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详解】(1)口腔中的唾液内含有唾液淀粉酶,当我们在细嚼用马铃薯面粉制作的馒头时,会觉的有甜味,原因是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内的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所以
43、感觉有甜味。(2)马铃薯属于变态茎,因此一般情况下,菜农在种植马铃薯时,都是将马铃薯切成小块,把小块的马铃薯种在地里繁殖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3)科研人员将某种控制牛肉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移植到马铃薯的细胞内,马铃薯表现出富含牛肉蛋白质的特性,极大的增加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因此资料中科学家培育的“马铃薯”新品种,所利用的核心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如果把移植到马铃薯细胞内的基因破坏后,这种马铃薯将不再含有牛肉蛋白质,这一现象说明:基因决定性状。(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
44、因组成是杂合的。马铃薯的黄肉和白肉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基因A或a控制。第三组、黄肉黄肉,子代黄肉76,白肉是26,新出现的性状是白肉,因此白肉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亲代黄肉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所以从表中数据判断,黄肉是显性性状。有一个黄肉的马铃薯,某人用它与白肉的马铃薯进行杂交,子代中白肉的基因组成是aa,其中一个a一定来自黄肉,因此亲代黄肉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31、病原体 没有 易感人群 抗体 特异性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
45、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是易感人群。【详解】(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麻疹病毒是引起麻疹的病原体。病毒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2)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护易感人群。(3)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麻疹病毒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