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镇第一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国崛起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两百多年前横扫欧洲;在19世纪,它拥有的海外殖民地仅次于英国;这里曾经进行过各种社会理想的实践。”这个国家是A德国B英国C俄国D法国2观察下
2、边漫画,图中蜈蚣寓意着A德国B俄国C日本D美国3 “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该评价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进行了四次进口关税的修订,其中先进机械设备的关税从1928年的5.5%提升至1934年的15.7%,远低于各类轻工业制成品的进口税率提升。这一变化A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局面B阻止了西方列强经济掠夺C极大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D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竞争力51931年9月25日,日本读卖新闻称“帝国政府于满洲并无领土欲求,我所期待的是帝国臣民安居乐业,以资
3、本与劳力获得参加地区开发机会”。据此可知,这篇报道的实质是A掩盖日本政府的侵略野心B推脱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责任C为全面侵华进行舆论宣传D强烈反对对伪满洲国的批评6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总结:“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是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三个代表”D“科学发展观”7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A“民贵君轻”思想、焚书坑儒B“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C“有教无
4、类”思想、郡县制D“礼”的思想、郡县制8下列组合能突出中国古代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间关系的是: 赤壁之战 孝文帝改革 唐藩合亲 靖康之变ABCD9最初,罗马大法官审理案件,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仅是机械地按照法律的规定办理。然而随着布艾体亚法的颁布,大法官被授予自行决定诉讼程式的权力,大法官就有了指挥诉讼过程的主动权力。从而,使法官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法律创制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公平”、“正义”对法律进行解释、补充和纠正,这一变化体现了A大法官掌握了司法权和立法权B司法审判具有高度的灵活性C司法审判注重保障公民的权利D司法程序中形式主义较严重10史学的重要作用,在汉唐间的数百年中,逐渐被统治者,尤
5、其为最高统治集团所认识。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开皇十三年(593年)下诏:“人间(即民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这表明A私修史书真实性受到质疑B私修史书不符合统治的需要C官修史书更能体现出公正D官修史书解释历史更客观11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12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教会势力的减弱B城市经济的复兴C传统教育的崛起D更好地传播神学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
6、) “她”字背后的故事在西方众多语言中,区分男女性别的历史由来已久。以英语为例,表示女性第三人称单数词的符号“she”,大约形成于1213世纪。在东方的中国和日本,表示女性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她”和“彼女”(),则产生的历史都很短。“彼女”在日本流行开来不过120年左右的时间,而“她”字在中国的现代认同史,总共也还不到90年。1823年,第一个来华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凸显了出来,该书译He、She、It分别为“他男”、“他女”和“他物”。1878年,广州人郭赞生翻译出版英文语法著作文法初阶一书,就在“伊”字的女性专
7、用限定方面,迈出了具有创造性的一步。书中不仅多次自觉地将“伊”与“他”在性别上加以区分使用,明确译He、Him为“他”,译She、Her为“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书出版于香港。从1917年起,在新青年的编辑圈内部,在怎样对待西方的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以及如何翻译“She”的问题上,表现出了不回避的积极态度和勇敢的创新精神,刘半农等人最早提出了创一个“她”字的建议,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她”字存废问题的激烈争论。1924年前后,一些重要的文学家、教育家和学者对“她”字的自觉选择与实践,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社会影响。如胡适,从1922年起就已经开始使用“她”字,此后两三年间,虽有时仍然使用“伊
8、”字,但“她”字的使用显然逐渐增多;鲁迅,1924年在小说祝福中开始自觉使用“她”字取代“伊”字。虽然,女权运动者对“她”字的政治性抗议还在继续,如1929年创刊、影响很大的妇女共鸣杂志,就始终拒绝使用“她”字,认为该字的构造去掉了“人”字旁,是不把妇女当人看,是对妇女人格的公然侮辱,因而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将坚持把“伊”字使用到底的态度。但也有人认为,“他”、“她”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1932年5月,当时的教育部下令全国通行国音常用字汇,为“她”字敲下了定音之槌,“她”由知识界的自觉选择,获
9、得了官方的首肯。节选自黄兴涛(中国人大史学专家)“她”字的文化史问题(1)东西方在女性代词产生的时代差异上,可能激发你怎样的历史联想?(2)“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哪些方面的变化?(3)你如何理解“她”字背后的故事?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有关美国政体及评价的材料:二十七部首,分东西两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议事听讼,选官聚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之二,舍独洵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以前曾被(法国)君主体制视作奇闻的美国各项创制,应当成为共和政体的法国的学习对象美国社会呈现的画面覆有一层民主的外罩,
10、透过这层外罩随时可以看到贵族制度的遗痕。(1848年)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两人言论的背景,并概括其观点。(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对两人的观点做出简要的评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位于欧洲大陆最西端的法国,拿破仑在位时期进行的对外战争横扫欧洲,并于19世纪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在殖民地,D正确;A、B、C与材料不符。2、C【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日本占领朝鲜,并将福建纳入势力范围,一战期间日本抢占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故C项符合题意
11、;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3、D【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铸就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精神,故D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富有宗教迷信色彩的农民革命战争,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不突出,故A不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主张“扶清灭洋”,仇视近代工业文明,科学精神不突出,故B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反帝不明确,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爱国主义精神不够张扬,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4、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先进机械设备的关税远低于各类轻工业制成品的进口税率提升,表明轻工业制成品税率大幅提升,有利于保护轻工业,提升民族工业竞争力,故D项正确
12、;题干涉及机械设备的关税高速,不能反映对整体对外贸易的影响,排除A项;关税调整不能阻止西方经济掠夺,排除B项;机械设备关税调整与农业经济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5、A【解析】材料中读卖新闻表面上强调日本在满洲没有领土野心,但实际上妄图掩盖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东北,欲把东北变成其殖民地的野心,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题干中“实质”的要求,排除;九一八事变时,日本是局部侵华,还未发展到全面侵华的阶段,排除C项;当时还未建立伪满洲国,排除D项。6、A【解析】根据材料“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可知,理
13、论解决的是如何建设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故选A。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故B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于2000年,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故排除C。“科学发展观”提出于2003年,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故排除D。7、C【解析】本题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和政治,具体的知识点是春秋战国的转型期,做题的方法是利用知识解读史料。根据设问,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哪些举措冲击旧贵族阶层,这里的旧贵族主要指的是奴隶主贵族。首先是“有教无类”思想,这种思想推动下私学产生冲击了旧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14、为此冲击旧贵族的教育特权;其次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措施,打击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故答案选择的是C选项。“民贵君轻”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焚书坑儒则是打击的术士等人,“礼”是为了维护传统旧贵族的利益,中朝则是为了打击汉初的相权故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8、C【解析】赤壁之战是孙权和刘备联军打败曹操的战役,没有涉及少数民族,错误;孝文帝改革是鲜卑族学习汉族的改革;唐蕃和亲是唐朝与吐蕃族就是今天藏族的和亲政策;靖康之变是女真族的金灭掉北宋的事件,均正确,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9、B【解析】材料表明,以前法官职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定审理案件,布艾体亚法颁布后
1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补充和纠正,由此可以得出司法审判突破了程序束缚,更加灵活务实,故B正确;法官只拥有司法权,没有立法权,故A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平、正义,没有突出保护公民权利问题,故C不正确;布艾体亚法颁布后,司法更加注重实用灵活,而不是程序,故D不正确。10、B【解析】私修史书可能会宣扬反抗专制统治的观点,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故答案为B项。统治者严禁私修史书,不是因为其真实性问题,排除A项;官修史书代表统治者观点,不能说比私修史书更能体现出公正、解释历史更客观,排除C、D项。11、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
16、为资本输出为主,列强侵华进入到一个新阶段,C选项符合题意;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始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列强势力进入中国内地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掠夺在华矿权是从1885年中法新约签订后开始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12、B【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题目中的:中世纪欧洲、根本原因,即可解题。中世纪的欧洲的城市经济有所发展,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世俗的力量。其他的说法并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经济方面的。故B正确。考点: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详解】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 “她”字背后的故事(1)水平1:能有史实做依托,进行合理的联想。如,英语符号“she”
17、,大约形成于1213世纪,可能与城市复兴和自治或大学兴起对女性地位提高有关;日本使用“彼女”()和中国出现“她”可能受近代西方文明影响有关;女性代词产生的时代差异,是东西社会在文明发展程度上的某种差异,或者仅仅是东西方语言文字的使用习惯上的差异。水平2:有史实做依托,言之有理。(按提意相符程度给分)其他答案:(2)水平1:能全面从材料中提取提取信息,归纳完整。如,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的逐渐深入;近代以来妇女地位的逐步提高;近代以来人民思想的逐步解放;近代以来语言文字学的不断进步;近代以来社会平等意识的不断追求等。水平2:能全面从材料中提取提取信息,归纳完整。(按提意相符程度给分)其他答案
18、:(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对应史实、论述充分、组织。评分项一:观点水平1:能够就“她”字背后的故事,与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诸多影响建立联系并提出观点。观点参考:“她”字的发明原本是只是为了解决中英翻译的问题,“她”字背后的故事,并不仅仅局限在纯粹的语言范围之内,更不只是一个单纯词汇的问题。它同时也涉及到微妙的中西文化互动关系,触及到深刻的现代性实质,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缩影,从而成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社会性别史、文学书写史和思想史等的研究领域中都不可回避的历史课题。水平2:从“她”字背后的故事,与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某个方面影响建立联系并提出观点。(按
19、提意相符程度给分)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评分项二:史实答案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上述观点对应,史实引用典型及教材史实结合一致。答案2:能从本文中提取部分信息,基本用到教材史实。答案3:没有使用文本信息和教材信息。评分项三:论述答案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答案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答案3:回避问题。评分项四:组织答案1:叙述成结构。答案2:叙述连贯通顺。答案3:仅能罗列史实。【解析】(1)联想:根据材料中“在西方众多语言中,区分男女性别的历史由来已久大约形成于1213世纪”,“在东方的中国和日本,表示女性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她和彼女(),则产生的
20、历史都很短她字在中国的现代认同史,总共也还不到90年”等信息,从时间、背景、原因和书面应用等方面,分析东西方女性代词产生的时代差异。(2)变化:根据材料中“1878年,广州人郭赞生翻译出版英文语法著作文法初阶一书,就在伊字的女性专用限定方面,迈出了具有创造性的一步此书出版于香港”, “从1917年起,在新青年的编辑圈内部,表现出了不回避的积极态度和勇敢的创新精神,刘半农等人最早提出了创一个她字的建议” ,“女权运动者对她字的政治性抗议”,“1932年5月,当时的教育部下令全国通行国音常用字汇,为她字敲下了定音之槌,她由知识界的自觉选择,获得了官方的首肯”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她”字从无到
21、有,再到普遍使用,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的逐渐深入,妇女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人民思想的逐步解放和语言文字学的不断进步,以及对平等意识的不断追求等。(3)理解:根据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她”字的发明、发展和应用等引起的问题、涉及到的领域及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其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社会性别史、文学书写史和思想史等的关系。14、(1)背景:前者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部分士大夫阶层主张“师夷长技”,向国人介绍西方的地理、政治。后者是在法国大革命后,法兰西政局动荡,民主与专制激烈斗争。观点:魏源提出十九世纪中期传统夷夏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托克维尔认为19世纪中叶
22、,对美国民主既要有批判也要有借鉴。(2)评价: 魏源了解到美国的联邦制、总统制、人民主权等美国民主政治的零星状况。 使用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周政)进行主观理解。 体现了对美国政体的肯定。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托克维尔从美国民主政治出发。 对法国现实政治进行了批判。 认识到美国共和制应是法国的学习对象。 但也批判了美国民主中的贵族政治的痕迹。 表达了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民主平等势不可挡的主观愿望。【解析】(1)背景:根据“(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结合所学,可从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部分士大夫阶层主张“师夷长技”分析回答。根据“1848年”“以前曾被(法国
23、)君主体制视作奇闻的美国各项创制,应当成为共和政体的法国的学习对象”,可从在法国大革命后,法兰西政局动荡,民主与专制激烈斗争分析回答。观点:根据“众可可之,众否否之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得出魏源提出十九世纪中期传统夷夏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根据“美国社会呈现的画面覆有一层民主的外罩,透过这层外罩随时可以看到贵族制度的遗痕”得出托克维尔认为19世纪中叶,对美国民主既要有批判也要有借鉴。(2)评价:根据“众可可之,众否否之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可从魏源介绍了美国民主政治的零星状况,体现了对美国政体的肯定,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等分析评价。根据“美国社会呈现的画面覆有一层民主的外罩,透过这层外罩随时可以看到贵族制度的遗痕”,可从托克维尔认识到美国共和制应是法国的学习对象,也批判了美国民主中的贵族政治的痕迹,表达了民主平等的主观愿望等角度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