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重庆市江津区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 :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 第 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我国领导人访问非洲,接受的最高礼遇是舞蹈夹道欢迎。其实世界各国许多重大外事活动,也常使用不同的舞蹈方式。它跟三军仪仗队一样,其内涵都包含一种国力或文化的炫耀。舞蹈代表这个民族早在人类语言没有产生前的文化成就。凭借舞蹈原始遗存,一些人类学家、哲学家们达成一个共识:“舞蹈是人类一切艺术之 母。” 舞蹈虽然很古老,但其文化意义却常遭到误解。当代美国符号美学家
2、苏姗朗格说:“没有任何一种艺术,比舞蹈蒙受到更大的误解、更多的情感判断和神秘主义解释了。”舞蹈是一种非语言艺术,也是非文字文化。但人们在认识或评价它时却用语言艺术或文字艺术的标准来判别,这样就会张冠李戴。如同艺术史学家约瑟夫马库利斯所说:“在综合性美学观点的评述中,要么几乎从不提及舞蹈本身的艺术特性,要么就是硬性地或直接基于其他门类艺术的立场。” 舞蹈的感性材料是人体,这是舞蹈与其他艺术文化最重要的区别。即使其他与人体有 关的艺术,在作品完成后,作品与人都可分离,唯人体与舞蹈永不分离。真正的舞蹈不是说的也不是理论的,而是由人跳出来的。这便决定了它必定具有鲜活性、现场性,表演时存在,表演结束舞蹈
3、随即消失。因此 ,古代舞蹈很难真实地保 存下来,现代虽可通过影像设备做记录,但它已不是舞蹈家作品,而是摄影家的作品了。 舞蹈是人体艺术,主要是通过人体动作、动态来表达人的情感、思想和情绪。它的接受也不依赖语言,或主要不依赖语言。那么靠什么呢 ?意会。人们常说优秀的舞蹈“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舞蹈家看来,最美的舞蹈用语言说不清楚,即使能说出来,也会变得不仅词不达意而且浅白而失却生动性。因此全世界的舞蹈家都不喜欢用嘴巴去诠释自己的舞蹈,即使节目单要写上几句暗示的话,他们也尽可能采取很抽象的语言。这当然也会带来误解,以为舞蹈家没理论,或不善理论 。不善理论可能是对的,因为舞蹈家最善于用肢体说话,但
4、不等于没有理论,只是这种理论也不是语言性理论。口头语言或文字确实不能准确说清舞蹈,文字理论在舞蹈面前永远是灰色的,第二位的。人类发展舞蹈理论,只不过是让它帮助人自己加深与舞蹈本体的接近罢了。 上演了一百多年的芭蕾舞小品天鹅之死,没人问它到底要说什么,也无人怀疑人体到底像不像天鹅,作品在讴歌生命的这一深层内涵,即使说不出来,也不愿用“天鹅临死不想死,好死不2 如赖活着”的话来浅白它。常 人白话会玷污作品的美,优秀舞蹈的思想内涵所具形而上的哲理,需给予深层意会。 中国当代古典舞扇舞丹青,人人都喜爱,人人都能感受到它那传统美的意味。如非要问表演的是谁 ?她在干什么 ?她在什么地方 ?她是文人才女还是
5、画家手中的笔她是色彩还是线条?不要说编导抑或演员无可回答,任何人都会觉得这种发问不正常。该舞获了那么多奖励,久演不衰,被行内外普遍认可,也是在意会作用下的接受。 (摘编自吕艺生舞蹈文化面面观 ) 1下列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代表着这个民族远古时期的文化成就,它产生的时间早于语言艺术和文字艺术。 B.世界各国在重大外事活动中常使用不同的舞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舞蹈的内涵包含一种国力或文化的炫耀。 C.舞蹈是人跳出来的,具有鲜活性和现场性的特点,表演时存在,表演结束就消失,致使舞蹈无法保存。 D.舞蹈主要通过人体动作、动态而非语言来表情达意,欣赏舞
6、蹈也一般不依赖语言而依赖意会这种特殊的内心体验。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约瑟夫马库利斯的话说明,不以 舞蹈自身而以其他门类的艺术特性来阐释或评价舞蹈,会让舞蹈失去它的独特性。 B.优秀的舞蹈“不能言传”,即使能说出来也会 词不达意而且浅白不生动,这种说法恰好为舞蹈的艺术特征作了注脚。 C.舞蹈家最善于用肢体说话,但不善于文字理论,这使得欣赏者在欣赏舞蹈时难以加深和舞蹈本体的接近。 D.作者以扇舞丹青为例,说明了真正的舞蹈欣赏者不会去追问角色的信息,而是通过意会感受古典舞的传统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蹈是以人类自身形体动作为媒质的
7、艺术形式,从原始社会开始,无论时代怎样发展,舞蹈的呈现依然须臾难离人类自身的形体。 B.舞蹈是人体艺术,不是语言的艺 术,但也可以让语言参与舞蹈,只要语言是补充舞蹈的内容而不是参与舞蹈的感情表达。 3 C.通过影像设备记录的舞蹈不是舞蹈家的作品而是摄影家的作品,因为记录者都有自己的审美,记录时难以客观呈现。 D.天鹅之死上演百多年而不衰的原因在于舞蹈本身的美和形而上的哲理,中国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雀之灵与其有相似之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 上世 50 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
8、陈又与岑仲勉 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1926 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清华国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 当建立师生的信仰。”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 1952年到 1969
9、 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 1967 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 ,感到很光荣!” 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流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
10、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 以勉强度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 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据学是求真之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 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 60 多场批判,受到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 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 4 面对这类政治运动,
11、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但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 1959 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 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光,也可见其胸襟。 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他从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对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刘显曾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
12、,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是因为父亲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在刘显曾 20 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 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年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 【相关链接】 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方面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迷惑,他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历代 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
13、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 4.下列对材 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 项是( )( 5 分) A.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有大师陈寅恪、与陈并称“二老”的岑仲勉,再加上刘节、梁方仲两位教授,名流云集,堪称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B.文章着重叙述了刘、陈的师生情谊。刘节对陈寅恪行下跪叩头大礼,任何压力下不批陈,与恩师同甘共苦,代替老师挨批斗,这份诚挚的士子情怀令人钦佩。 C.文章在刻画刘节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刻画了刘节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挺身而出”的细节 描写生动传神。 D.“文革”让刘节经历了非人的生活,而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可见他处事的平常心、宽恕心;姜伯勤事件也能从侧面表现这一点。 E.文章最后一段交代了刘节在家庭生活中对子女的教育民主、宽容,对待家人平等、民主,这使他作为学者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血有肉,亲切可感。 5.本文是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