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统编版7年级第1学期历史简答题新编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1、我国境内最早期的原始人类生活的时间、地点、地位及生产生活方式?答:(1)时间:约170万年;(2)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3)历史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4)生产生活: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2、北京人的发现地点、距今时间、体貌特征?答:(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 (2)距今时间: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能够直立行走。3、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有哪些?(重点)答:(1)生产工具:北
2、京人使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材料制作工具,技术较为成熟,能够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这些工具主要用于猎取动物和采集植物果实(该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2)生活方式;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从事获取食物的劳动;(3)火的运用: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能够保存火种。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反映出他们使用火来烧烤食物、防寒、照明和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4、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对人类历史的意义?(1)学会用火:使用火是北京人进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不仅改善了生存条件,还增强了适应自然的能力。(2)遗址价值:周口店北京人
3、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具有重要意义5、山顶洞人的特点有哪些?答:(1)距今时间:约3万年(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3)体貌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4)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会缝制衣服;过集体生活。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有爱美意识,会埋葬逝者。(5)社会组织:过着集体生活,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6)文化特征:有爱美意识,会埋葬逝者,显示出一定的社会组织和文化发展水平。6、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什
4、么?(难点)答: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7、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难点)答: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的形成、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8、农业起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1)标志着人类由采猎自然食物到自己生产食物、由适应自然到改造改良自然迈出了划时代的步伐,实现了由攫(ju)取经济向生产经济的重大转变;(2)促进了人类财富增加,出现了剩余和私有财产,为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演进奠定了基础;(3)使人们从游牧生活转变为了定居生活,定居生活保证了经济、文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4)促进了科学知识的积累,使人类跨入了文明社会。9、我国的原始农耕聚落主
5、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方?答: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的大河流域。因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植业的发展,同时淡水流域灌溉和饮用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适合植物生长和人类居住。10、原始人类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或根本)原因是什么?(易错点)答: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和发展11、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答:(1)相同点:生活时期: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并且都使用木器、骨器等工具。 经济活动: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居住方式:过着定居生活,会建造房屋。 文化习俗:制作陶器和乐器。(2)不
6、同点: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s),而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居住方式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的房屋,而河姆渡人住干栏式的房屋。建筑风格不同:建筑风格有明显区别,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适应了温暖湿润的气候,而半坡人的半地穴式建筑则适应了寒冷干燥的气候。生活习俗不同:河姆渡人会挖井,会制造玉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而半坡人的食物种类丰富,半坡人会制衣,包括麻布、衣服等12、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对待史实和神话传说?(难点)答:史实是真实可靠的,而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极有价值内容。13、我国早期国家和文明是如
7、何起源的?答:(1)大约5000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2)高耸的城墙、宽阔的城壕、大型水利设施为城市生活提供安全和便利。(3)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人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管理,出现了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4)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14、中华文明起源有何特点?答:(1)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2)距今5000年左右,黄
8、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洽,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3)4000多年,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的发展,走向一体,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15、炎黄联盟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华夏族是如何形成的)答:(1)形成过程:黄帝部落在阪(bn)泉之战打败炎帝后,两大部落结成联盟。炎黄部落在涿(zhu)鹿之战打败蚩(ch)尤,黄帝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影响:(2)经过长期的发展,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称炎帝黄帝为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华夏子孙”自称。16、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答:华夏族由错
9、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17、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有哪些?答:(1)炎帝发明:发明了耒耜,教民开垦耕作,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并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2) 黄帝发明: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ji)制造文字,伶伦制造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li)祖会缫(so)丝,擅长纺织。18、大禹治水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体现了大禹怎样的精神?答: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敢于创新;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敬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19
10、、公天下、家天下、禅让制、世袭制分别指什么:答:(1)天下为公”的“公”是指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不传子;(2)“天下为家”的“家”是指帝王把国家政权世代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3)尧舜禹时期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方式称为禅让制。(4)“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20、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答:(1)末代君主的暴政。夏朝因桀(ji)的暴政,商朝因纣(zhu)的暴政,西周因周幽王的暴政,这些暴政导致了人民的反抗和国家的灭亡。(2)启示:得
11、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勤政爱民,施行仁政。21、关于西周的分封制?(重点)(1)原因或目的:为稳定周初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权利);(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权利)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3)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22、西周的等级制是什么?统治阶级是谁?答:西周的等级制主要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统治阶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PS:分封
12、制:周王将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等活动。 宗法制: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 最高统治者:周天子23、青铜器产生、发展、繁荣于何时?答: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发展于夏朝,繁荣于商周时期。24、青铜器的用途,特点和代表性作品有哪些?答:用途:饮食、祭祀、军事;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精湛、纹饰繁复、铭文丰富代表性青铜器有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镇国之宝”)、四羊方尊(中国方尊中最大、造型奇特,显示了高超的铸(zh)造水平)25、关于甲骨文你知道些什么?(1)定义:中国商周时
13、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2)发现者:清朝官员王懿(y)荣(3)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重点)26、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有哪些?它与汉字有何联系?答:造字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特点;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27、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什么?(易错)答: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28、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重点)答: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29、王室衰微
14、的表现有哪些?答:分封制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诸侯崛起,竞相争霸。30、三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有哪些?口号、霸主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1)原因:周王室衰微,控制力减弱;各诸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2)口号:“尊王攘(rng)夷”(3)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xing)公等(4)影响: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新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的产生,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加速了各区域的民族融合,并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然而,争霸战争也给人民带来了灾难。31、战国七雄有哪些? 答:七雄方
15、位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三家分晋(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32、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大战? 答:桂陵之战魏(庞涓)、赵、齐(孙膑)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魏(庞涓)、齐(孙膑)减灶计 长平之战秦(白起)、赵(赵括)纸上谈兵33、商鞅变法的原因、支持者、目的、内容、影响各是什么?(重难点)答:(1)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政治) (2)支持者:秦孝公(3)目的:富国强兵,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增强秦国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其在诸侯争霸中占据优势。(4)内容: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直
16、接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4、都江堰的是谁主持修建的?有什么功能?都江堰的修建产生了什么影响?答:(1)都江堰是李冰主持修建;(2)它有防洪、灌溉、水运等功能;通过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洪水泛滥,保护了成都平原的农田和居民。同时,都江堰还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促
17、进了农业的丰收;(3)都江堰的修建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使得成都平原成为肥沃的农田,被称为“天府之国”。都江堰一直发挥巨大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35、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成就有哪些?怎么评价他?答:(1)思想主张: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苛政猛于虎),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2)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3)历史影响和评价: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18、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开创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36、百家争鸣(战国)出现原因及影响?答:(1)出现的原因: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j)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2)百家争鸣的影响(重难点):各家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37、夏朝最后一个
19、君主有何暴政行为?答: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38、有人评价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史实来说明。答:不同意。商纣王是一位暴君,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因此他不是“文武双全,功勋卓越”的君主。39、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商鞅为此都付出了生命。因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对此,你如何看待?并说出理由。(重难点)答:商鞅虽然死了,但他的改革为秦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不能以商鞅个人的生死判定改革的成功与否,毕竟,在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
20、成为七个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以后消灭六国奠定了基础。所以商鞅的改革还是成功的。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40、秦灭六国的原因和意义?答:(1)原因:人民希望过上安定生活。秦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东方六国。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2)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地位)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41、秦朝确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重点)答:(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
21、设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立郡县制度。(2)思想文化上:(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思想上)焚书坑儒。 (3)经济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42、如何评价秦始皇?(易错点)答:(1)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者,他是一位功过都很鲜明的历史人物。(2)秦始皇功主要表现在: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创立“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立郡县,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修长城,御匈奴。(3)秦始皇过主要表现在: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徭役、兵役、赋税沉重,刑法严酷。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有功有过。43、长城起始点及秦朝的疆域?答:起始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半岛;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44、秦朝的暴政表现、影响?答:表现:(1)沉重的赋税;(上交三分之二) (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修筑长城、驰道、骊山陵墓等)(3)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4)焚书坑儒,禁锢思
23、想(5)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影响: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导致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尖锐化,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加速了秦朝的灭亡。45、陈胜吴广起义有何历史意义及后续影响?答:(1)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同时也鼓舞了后来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2)对后续历史事件的影响:陈胜吴广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标志着秦朝统治的动摇,为后来刘邦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起义的思想和精神对后来类似的农民起义、革命运动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
24、远的影响。46、汉高祖刘邦在建立西汉初期为稳定社会采取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1)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采取以下措施:下令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释放奴婢为平民;鼓励人民生产,轻徭薄赋,十五税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2)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为后续的“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7、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1)措施: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2)影响:社会经济
25、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即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48、何理解“大一统”?答:大一统”,一方面是指国家的大统一,另一方面是指国家的统治权要一统于皇帝。“大一统”是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大一统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49、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对汉朝产生立什么影响?(重点)答:1.政治上:采纳主父偃(yn)建议,实行“推恩令”,削爵除国,削弱王国势力,设立刺史制度强化监察和控制。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创办太
26、学。经济上:把铸币权、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开疆扩土。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50、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难点)答:(1)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他们的政策和军事行动强化了中央集权,也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51、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答:(1)不同点:(方式)秦始皇“焚书坑儒”采用法家
27、的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进行粗暴破坏;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结果)秦始皇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其灭亡;汉武帝促进了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的兴盛。(2)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和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政策52、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结果如何?答: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影响: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53、东汉衰落原因、特点、影响?答: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
28、主政,太后临朝;皇帝长大后,依赖宦官,由此宦官得到宠信,把持朝政。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易错点) 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54、比较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异同?(难点)答:(1)相同点:背景相似:两者都发生在统治阶级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的背景下。性质相同:两者都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结果相同:两者最终都失败了。(2)不同点:起义主要原因不同:陈胜、吴广起义是因为秦的暴政;黄巾起义是因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领导者和特点不同:陈胜、吴广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和吴广,是在被征发戍边的途中因遇雨误期而临时发动起义;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张角,是有
29、组织有准备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口号和目标不同: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旨在反抗压迫,争取权利;黄巾起义则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目标是推翻腐败的东汉政权。过程和结果不同:陈胜、吴广起义初期发展迅速,建立了张楚政权,但最终因内部矛盾和外部镇压而失败;黄巾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在东汉军队和地主武装的联合进攻下最终失败。55、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意义及与丝绸之路开通有何联系?答:目的:第一次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意义: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56、在“开西域之迹”的过
30、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答:(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路途遥远且危险、语言和文化障碍等;(2)张骞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坚韧不拔、宽厚诚信的优秀品质57、陆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路线、交往的商品及意义(重点)答(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3)商品:中国的丝绸、漆器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各国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还有多种乐器和歌舞等输入中国。(4)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
31、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58、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答: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出阳关和玉门关、到中亚、西亚,最终到达欧洲(大秦即罗马)的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因而被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交流,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
32、,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和支撑,也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和纽带。如果说古代丝绸之路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是伟大的丝路精神的话,“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一带一路”建设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和终极目标,“一带一路”建设无疑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可能、夯实了基础,对促进“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契机。59、两汉时期对西域有何管理?(重点)答:西汉时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3、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东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域,还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60、谁改进了造纸术?改进的造纸术的特点及意义?答: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改进的造纸术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造纸术的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61、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内容、史学地位、价值?(重点)答:作者:司马迁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价值: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62、我国两汉时期的
34、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答:(1)国家统一;(2)经济发展;(3)各民族共同创造;(4)中外交往频繁;(5)继承前代优秀传统。63、如何评价汉武帝?答: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他破格任用贤良之人,进行改革,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巩固了大一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64、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答:(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2)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3) 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35、。(4)个人品质上,曹操多谋善断,善于用人,善于采纳谋士的建议。65、分析赤壁之战的影响及曹操失败的原因给我们什么启示?答:影响:赤壁之战不仅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还对三国历史的发展和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误,缺乏反对意见的验证;(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66、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答: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67、西晋的兴衰?(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答:(1)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36、(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短暂统一。(3)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4)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5)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68、八王之乱带来什么影响?(难点)答:西晋走向衰落;社会经济巨大破坏;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69、东晋的兴盛的表现及特点?答:(1)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70、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影响?(重点)答: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
37、,社会比较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影响:经济重心逐渐南移。71、淝水之战的结果和影响?答: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72、谈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改革措施及影响?(重难点)答:(1)改革原因: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迁都洛阳(494年);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
38、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3)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73、淝水之战同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答:(以少胜多的战争)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74、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难点)答: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75、民族交融带来什么影响?答: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76、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难点)答:(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年的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77、魏晋南北朝以来北方民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难点)答:(1)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的生活,向汉族人学习农业技术,从事畜牧业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2)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