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量为 15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2、完成 1 3 题。 从中国文学的历史来看,中国的文学也有审美追求,但不管是理论家还是中国文学的作者,从来不曾认为文学是为审美、为文学的,而是更多地将文学当作了一种生存的方式和手段,绝大多数具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性。中国文学也因此形成了生活化的本质特征。这主要表现于下列几方面。 一、以文求官。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以文求官的传统。战国策士游说君主,阐述政治、外交主张,以谋取职位。这游说之辞整理成文,便是 战国策中的文章。当时也有不少策士并没有向君主面陈己见,而是通过书信对君主进行游说。汉代自司马相如因子虚赋而见知于汉武帝,作赋以求仕进便屡见不鲜。六朝受士族情趣的影响,历代帝王都喜爱文学,故献诗以求仕进亦
3、不在少数。自隋朝开始,科举制度通过诗文选拔官员,由此产生了士人以诗文备考的行为。如白居易策林序说自己为应举,曾和元稹等在华阳观“闭门累月,揣摩当代之事,构成策目七十五门”。唐代之后,这种备考行为更为普遍。 二、以作诗文为官员职守。中国古代,士大夫首先是以官员的身份活跃在社会之中,故向帝王陈言 献策,以文学来歌功颂德,进行讽刺和教化,也是他们职责所在。中国古代的文体中,官员写作行政公文类文章是必不可少的,诸如奏、议、章、书、表,等等。尚书中的那些典、谟、诰、训、誓、命的写作,都出于史官之手。春秋时的百国春秋及左传国语的写作也都是史官的职责。 三、以诗文交际。礼有“无辞不相接”和“礼尚往来”的规定
4、,故诗在西周就开始用于人际交往。汉以来,诗文广泛用于人们的人际交往,这类诗词,不外乎对特定对象表示赞美、劝勉、怀念、祝贺、哀悼、要求、邀请,或诉说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说明某一问题。如宇文少 府赠李白以桃竹书筒,李白作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答谢。全唐诗收录将近五万首诗,而这类诗歌大概有三万首之多。 四、以诗文娱情遣兴。以诗文娱情遣兴在先秦早已有之。如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诸赋,都是娱楚襄王之作。汉代的诸多赋作,也具有娱乐的性质。此后的唐、宋、元、明、清各代,文人集会、宴会、结社等,都免不了以诗文相娱,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宴饮、奉和酬唱之作。中国古代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娱乐诗文,而且产生了一些旨在娱乐的诗歌形式
5、,如唱和诗、赋得诗、联句诗等。 五、似小说、戏剧作为一种生存、生活方 式。宋元时代的话本、戏曲作者多为民间艺人。而民间艺人创作、演出小说、戏剧,更多是为了生存。明代盛行宫廷庆赏剧,或为祝寿、或为节庆而创作和演出。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或为求仕,或是所任官职的职责所在,或为交际以扩大生存空间,或为娱乐性情,或为生存方式,这些作品原本都是生活的一个部分,体现出生活化的特征。 (摘编自赵辉生活化: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性,其审美功能逐渐弱化以 致消失。 - 2 - B因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6、被汉武帝赏识,所以作赋求仕屡见不鲜,也致使六朝很多人献诗求仕。 C礼规定人们交往中要有文章,要注意礼尚往来,因此诗歌早在西周就开始用于人际交往。 D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除了为了求仕之外,其他目的的文学作品本质上是生活的一个部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提出总论点,中间分为几个分论点,最后总结论点。 B文章中间部分,按时间顺序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五个方面是并列关 系,有详有略。 C文章列举白居易叙述自己和元稹等人精心备考之事,论述士人以诗文备考的行为。 D文章以尚书左传国语出自史官为论据,论证古代官员以作诗文为职守的观点。 3根据
7、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战国策中的文章是战国策士游说君主以谋取职位的文辞,这表明,中国以文求官的传统源远流长。 B全唐诗收录的诗歌中六成左右是交际性质的诗歌,这说明我国古代,人们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诗歌。 C历代产生了大量娱情诗文,如宋玉的高唐赋 神女赋是娱情之作,这表明,诗文可以作为消遣之用。 D宋元民间艺人创作、演出小说、戏剧主要是为了生存,这表明,艺人这个职业很早就在中国社会产生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大 地 毕飞宇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
8、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一一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一一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一一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 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
9、,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 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 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 庄稼人
10、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 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 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我估计庄 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 3 - 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
11、。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 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 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 淡绿的汪洋 翠绿的汪洋 乌青的汪洋 青紫的汪洋 斑驳的汪洋 淡黄的汪洋 金光灿灿的 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 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
12、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 ,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13、。 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节选自散文选刊 2014 年第 2 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被比作“孤岛”的村庄以其渺小反衬出大地的无垠,并为下文写大地上的劳动生活做铺垫。 B文章第段补叙父子间的生活往事,紧承上文,具体展现了平原乡村生活不堪回首的艰辛。 C作者综合运用排比、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大地上丰富又奇妙的声音。 D文章引用福楼拜作品中的言论,意在强调作家们肩负着表现大自然的诗意和感染力的使命。 5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6 分) (1)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2)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 逻辑就难免出错。 6本文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 6 分) (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