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福建省四校 2017 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合考试试题 本试题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必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 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爱”是儒墨两家措意最深的话题之一,它把罕言乃至不言“爱”的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同儒家、墨家区别开来,也把言“爱”心曲不尽相合的儒墨两家区别开来。孔子由“仁”说“爱”,“爱”只是“仁”心的发用之一;墨子 以“兼爱”为其学说的主导取向。而“兼”以“爱”之的底蕴却是由“
2、交相利”之“利”来申说的。从墨子与孔子在“爱”上的这一微妙差异,大致可窥见儒墨两种教化何以终究会各趋一途。 随着平等意识的觉醒,清末民初以后的学人多以“兼爱”之所爱不分亲疏厚薄而赞许墨家,并以此贬责主张“亲亲”而爱有差等的儒家。立足于平等对“兼爱”和“亲亲”做褒贬之判,这在上个世纪的许多年中已被人们视为当然。但如此认同“兼爱”而厌弃“亲亲”,却在更大程度上出于人们对平等和爱的关系的误解。平等属于权利范畴,它只在权利的意义上构成一种值得人们肯定的价 值;爱是一种情感,由衷的“爱”原是不能借着“平等”的尺度相强求的。单就爱的情愫尚应向更广博处推扩而言,墨子的“兼爱”当然是值得称道的,而孔子在从“爱
3、人”的一角度上指点他所谓的“仁”时,却也未尝不曾教诲人们“泛爱众”。“泛爱”并不比“兼爱”爱得偏狭,所不同的是儒家的“泛爱”毕竟连着“亲亲”的根蒂;这由“亲亲”之爱到“泛爱”之爱固然显出爱的差等来。然而,却正是对爱的差等的认可表明了儒家比墨家更懂得作为一种情而不是作为一种理的“爱”。 礼记礼运把“爱”作为人“情”之一而由“情”说“爱”,意味着“爱”在先秦儒 者这里达到了怎样的自觉。对“情”的反省可使人悟出一种“理”,但“情”并不直接就是“理”。墨子以“兼爱”立论,无论他出于怎样好的动机,事实上在他这样做时却是把“情”作为“理”来推证或辩说了。“爱”在儒家学说中从不曾像墨家著述中那样被标举为一个
4、规范某种道理的范畴。“爱”既然终是被儒者视为一种“情”,而情的可贵又首先在于它必是出于自然而非强制,那么,它在儒家这里便永远只在于润泽或滋养那种与人的心性有关联的性理,而决不至于被直接以理相称。 基督教把“要爱你的仇敌”作为教义写在福音书里,那“爱”是被一个外在的权威要求的,墨家学说的“兼爱”的训示在被要求的意味上似乎不像基督教那样决绝,但“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的说法显然给了一个有意志的“天”以“爱”的督责者的地位。如果说儒家的“爱”是出于人之自然的心性发动,因而可勉强以“自律”之“爱”相称的话,- 2 - 那么,墨家所倡说的“爱”则可说是一种有着“他律”性质的“爱”。“自律”之
5、“爱” 根自人之心性中自然涌出的“爱” 不染涉利益,不权衡得失,因此儒者由“亲亲仁也”所崇尚的那种仁者之“爱”是超功利的,这“爱”本身即有着一种独立的价值。 ( 摘自黄克剑儒墨之辨, 有删改 ) 1.下列关于“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爱”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重要内涵,而诸子言“爱”心曲是不尽相合的,因此,我们根据这一微妙差异,可以大致将其区别开来。 B儒家的“泛爱”连着“亲亲”的根蒂,显出爱的差等。清末民初以后,随着平等意识的觉醒,学人多贬责 “泛爱”有差等的儒家。 C“爱”被儒者视为一种“情”,并没有被标举为一个规范某种道理的范畴,而只在于润泽或滋养那种与人的心性有关联的
6、性理。 D儒者由“亲亲仁也”所崇尚的那种仁者之“爱”,可勉强称为“自律”之“爱”,它是 一种根自人之心性中自然涌出的“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孔子说的“爱”是“仁”心的发用之一,墨子说的“爱”的底蕴却是由“交相利”之“利”来申说的,这种不同是儒墨两种教化各趋一途的重要原因。 B墨子的“兼爱”是值得称道的,而孔子从“爱人”的角度提出了“泛爱”, “泛爱”比“兼爱”爱得更为广博。 C基督教的“爱”是被一个外在的权威要求的,它的教义甚至说信徒“要爱你的仇敌”,这种要求与墨家相比显得有些决绝。 D墨家学说给了一个有意志的“天”以“爱”的督责者的地位,其“兼爱 ”的训示有着
7、被要求的意味,可说是一种有着“他律”性质的“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兼爱”是有着平等意识的“爱”,但不能以此贬斥儒家之“爱”。因为作为一种情感,由衷的“爱”是不能借着“平等”的尺度相强求的。 B先秦儒者对“爱”的认识达到了自觉的高度,可贵的是他们的“爱”出于自然,发自内心,属于“情”的范畴而无关乎“理”的范畴。 C儒家始终把“爱”作为人“情”之一,而墨子的“兼爱”事实上把“情”作为“理”。这是两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差别。 D儒家的仁者之爱,没 有染涉利益,不会权衡得失,是一种超功利的爱,这“爱”本身即有着一种独立的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
8、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 教 授 。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 酬倡 。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 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
9、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 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 。 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 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 自请以归 。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
10、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 铭其 墓 。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B郡有临漳台据溪山虽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C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D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
11、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 4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B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 C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近。 D墓志铭,是放在墓中以备稽考的石刻文字,记录死者生平和对死者称颂、悼念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
12、是危 稹论建的。 B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大小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 D 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危稹请求朝廷免除漳州五千缗 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 ,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同意见。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 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 5 分) ( 2)郡有经、
13、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 8 9 小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 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 赋,何意陆沉黄绶 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 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 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 ,割鸡 令得近乡关。 注: 凌云:椐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 湔祓:即荐 拔。 割鸡:语出论语 阳货,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孔子到了子由作县宰的武城, “ 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 - 5 - 8. 首 联 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 请 简要分 析。 ( 5 分 ) 9.诗人在 尾 联向执政 “ 诸 公 ” 发出 “ 寄 语 ” , 其 中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