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 3 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11 月 28 日,记者从洛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洛阳市古城快速路建设工程施工第1 标,经近 10 个月的施工,已具备通车条件。 B. 在国内斩获超过 56 亿票房的电影战狼引发外媒集体注视,影片主角冷锋被西方媒体解读为爱国主义的中国军人。 C. 2017 年 11 月 23 日,网上流传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园区存在猥亵、针扎幼儿、给幼儿喂食、注射不明药物等。 D.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2、。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开启新征程、迈进新时代、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5 年来,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勠力同心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百度的“自动驾驶”、阿里云的“城市大脑”、腾讯的“医疗影像”? 11 月 15 日,我国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 呼之欲出 。 60 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 披荆斩棘 ,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 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洛阳市积极推进产融合作,提升金融支持
3、制造业发展的能力和效率,以 无所不为 的信心,塑造“洛阳制造”的竞争新优势。 据分析, 2017 年洛阳娱乐产品不断丰富,但是旅游消费结构变化不明显,购物和娱乐消费比重提升不大,所以调整旅游产业结构 迫在眉睫 。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牡丹因洛阳而 闻名于世 ,被誉为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 A. B. C. D.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 A. 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 如期而至 ,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了现场。 B. 采访中,有的同学说,我们开过关于思想道德的班会,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同学
4、们都能举案齐眉 ,相互帮助。 C. 学习雷锋应该成为一种全民化的行为,当我们看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 当仁不让 ,勇敢地伸出援助之手。 D. 高利贷具有 涸泽而渔 的“效应”,能够让中小企业暂时“宽松”一下,渡过眼前的难关,避免即刻停业、歇业或者破产。 二、现代文阅读 4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寺庙 余秋雨 还记得吗,离尼姑庵一箭之遥的西北边,是吴山庙。同是晨钟暮鼓,却一衰一荣,一静一动,一冷一热,对比明显。尼姑庵废弃时,风光全都到了吴山庙。等到尼姑庵变成了小学校,一切又都变了。衰的,静的,冷的,是吴山庙;荣的,动的,热的,是学校。 牌坊般的校门下,在一半嫩黄、一半浅紫的花丛边,
5、今天轮值的何老师笑眯眯地站着。她在检查每个孩子的衣着,叫他们把纽扣扣起来,把裤腿放下来,把鞋子穿上,再进教室。课的铃声响了,很巧,吴山庙那边也敲起了钟,还传来了清脆的木鱼声。紧接着,是吴山庙的醒禅和尚领着 诵经,老太太们跟着一起诵。虽然听不清语句,但那音调,能把四周的田野稳稳罩住。 何老师已经在上课,今天的课目是 “ 常识 地球 ” 。听到了诵经声,何老师皱了皱眉,便走下讲台,来到教室的西窗前,伸手把那扇新装的玻璃窗关上了。女老师们都从不同的他乡来,但都有共同的立场,那就不喜欢传统。 庙里的和尚和学校里的女教师,一直回避着互不见面。有一次,两个和尚在路边看到一头羊被石头一绊,差点跌到河里。他们
6、惜生护生,立即牵起羊颈上的绳子,拴在路旁的一棵小树上。当时,大路旁已种下两排小树,伸向远方。两位和尚笑眯眯地正待走开,从校门 里急急地奔出何老师,气喘吁吁地解开拴在树上的绳子,对男孩子们说: “ 羊要把小树挣断的,快把羊送还给主人 !”两位和尚在几步之外,呆呆呆站着。 - 3 -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惜生护生,好像并不包括植物,而老师的心中,却藏着一个绿色的天地。 不久,何老师教学生唱了一首歌。学生放学后就到了庙里,想开一个不小的玩笑,用歌声与正在念经的和尚们比赛。学生们唱的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阳山外山 ? 学生们唱完,听到木鱼边上传出一个声音: “ 等一等 !”
7、随着声音站起来的,是醒禅和尚。他问: “ 你们刚才唱的是什么 ?”孩子 们以为要受训诫了,嗫嚅地背诵了一遍歌词。 醒禅和尚走到桌边举笔展纸,让孩子们一句句再念一遍,他跟着写。写完,他自个儿咿唔了一阵,点头说: “ 写得好,是你们老师写的 ?” 第二天上学时转告何老师,和尚称赞她的歌写得好。何老师一听就笑了,说: “ 我怎么写得出来 ?那是李叔同写的。人家可是有名的音乐家。 ” 几天之后,孩子们又来到庙里,醒禅和尚知道了写歌人的名字,便用毛笔写下了那三个字:李叔同。写完,醒禅和尚嘀咕了一句: “ 这倒是与五磊寺的弘一法师重名。 ” 他仰头想了一会又笑了, “ 法师持戒森严,对于这种歌舞娱乐,他一
8、听就会掉头 离去。 ” 何老师听了孩子们的转述立即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说: “ 咳,李叔同就是弘一法师 !怎么,他到了五磊寺 ?” 趁暑假,何老师约着其他两位女教师,由村里一位大婶陪着,来到了五磊寺,只想拜见弘一法师。但是,法师已经持杖远行。 回来的路上,三位老师越想越惊奇,越说越热闹。 “ 果然是他 !我们的学生唱着他的歌去与和尚比赛,没想到他自己做了和尚 !”“那么精通现代的文化教育,怎么回过头去投向了佛教 ?”“这是倒退,还是提升 ?”“肯定是提升,只是我们还太浅薄,悟不了。 ”? 毕业时,路边的小树确实已经长大,但是还说不上林荫道。有 四个学生要到县城考中学,到小学里来向老师们告别。今天
9、一早,几位祖母已经领着他们到庙里拜佛,和尚还为他们的远行诵了三通经。 “ 读了中学,我们一定会回来。 ” 学生向老师保证。 “ 不要这样保证。 ” 何老师阻止,她笑着扬了扬手,说, “ 你看这村,这乡,原来土匪横行,幸亏有一批批外来人。和尚是外来的,尼姑是外来的,弘一法师是外来的,我们也是外来的。我教过你们孔子的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不要太黏着乡土。只有来来去去,自己活了,地方也活了。 ” 正说着,吴山庙的钟声又响起了,和尚们诵经声也响起了,悠扬而婉转,低沉又绵长。何老师听 了一笑,说: “ 好了,佛在说,动身吧。 ” (有删改) - 4 - (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
10、两项是 A“只有来来去去,自己活了,地方也活了。”表现了何老师超越中国传统的安土重迁观念的情怀,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以四海为家的广阔胸襟。 B小说的标题为“寺庙”,因为文本的主人公是寺庙里的和尚。 C弘一法师曾积极出世,后又隐遁入空门,反映出自古中国文人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 D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了何老师这一个性鲜明、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E两个和尚只知 道救助小羊,而何老师还懂得保护小树,这体现出和尚们的思想境界没有老师的高。 ( 2)文章开头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3)何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1、( 4)余秋雨在另一篇文章庙宇中写道:法师出家,是新文化在中国的尴尬,他逃避着现代,而现代却莽莽撞撞地闯到了庙门前。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文本主体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想起苏州 胡跃先 想起苏州就想起江南的烟雨红颜,江南的杏花春雨,江南的小 花伞。苏州的婉约细腻大抵就在那一城一水,一花一叶了,是的,苏州的城是梦幻迷离的,天下园林在江南,江南园林在苏州,可见她的风姿绰约。拙政园的大气,留园的小巧玲珑都好似一幅幅醉人的写意画,那画上有桃红柳绿,有燕子来时月满西楼,也有吴山点点愁。那一扇扇古老的门楼里都是一个个散发着幽香的故事,那故事里有动人的歌谣和图画。 想起苏州就想起唐伯虎
12、,想起唐伯虎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想起桃花庵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歌和落花诗。在月夜孤凄的夜晚,在红消香断的白天,吴门四才子和吴中四杰的唐伯虎踏歌而来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 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 这是唐伯虎的潇洒。 “别人笑我忒风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 唐伯虎又是痴迷的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 再看他的落花诗,我们就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 5 - 春风谁得知? ” 这是不是与曹
13、雪芹的葬花吟有些相似呢?是的,简直与林黛玉一个口吻,一样的哀怜。再看林黛玉也是出生在苏州,也许 就是拙政园或留园的大家闺秀, 10 岁以前她就在那里吟诗绘画做女红。那青砖黛瓦,绿树红墙,还有那一溪的桃花,成就了她一生的聪明,也注定了她的冰肌玉骨。她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女子,可惜寿年不终,早早地夭折了,带走的是红楼的遗恨,带不走的是苏州的雨,苏州的风,苏州的春花秋月,苏州的小桥流水。我们在记住黛玉的同时,也记住了苏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是的,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你难道不认为林黛玉的冰雪聪明和她的兰香蕙质不就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吗? 黛玉姑娘手中的那把小花伞又传过了百年,那三月的雨仍是那样多情和柔软。我是二十 年前去的,在苏州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最美的女人。就在虎丘山下,我邂逅了秋香,她和唐伯虎款款而来,他们在雨中相遇,共用一把小花伞,深情一顾,情动千年。他们习字作诗,绘画绣花,不染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