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 201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2 页。考试结束后, 只交 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 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
2、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易传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和而不同,海纳百川,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 的是现世而非来世,是人间而非天堂 它是人的文化,而非神的文化。中国历来不是政教合一、皇权与神权共治的国家。传统中国的治国理政、立德教民,是依
3、据思想家的教导和智慧,而非神谕或上天启示。在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历代思想家的学说主要是现实的智慧,而无关来世。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的都是这种世俗精神、人世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 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中华民族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也没有宗教殉教者,没有对宗教战争杀
4、戮者的赞美,有的则是对为国牺牲者的歌颂。屈原的九歌国殇就是对战死沙场的勇士们的歌颂,“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带长剑兮挟秦弓,- 2 - 首身离兮心不惩”。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华文 化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一部中华文化史,同时是一部中华文化思想创造史。各个时代都有各自做出突出贡献的思想家和传世经典文本。至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代表自己时代性的文化珍品。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历经 5000
5、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尤其处在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无创造性,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气。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 人的创造和智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源远,还要流长;不仅要根深,还要叶茂;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因为传统文化遗产能够保存,能够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应,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摘编自陈先达论文化自信的底气,光明日报 2017 年 09 月 11 日 15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化自信的底气源
6、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已经消失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B.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早期产生了多种思想学派,所以具有 全面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C.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思想学派虽然坚守自己的学说但没有陷入彼此隔绝的状态。 D.易传所言的“会通”“同归”,可以用来解释各派思想对共同问题的关注。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论语中的“未知生,焉知死”反映了儒学人文文化的本质以及对现世的关注。 B.儒学注重人间,可以称之为人的文化;而注重天堂的文化,则可归结为神的文化。 C.在中国,人们不讲来世,因而追求的主要是现实的智慧,不会出现政教合一的现象。 D.范仲淹与张载的名言流露出“
7、现实 的智慧而无关来世”的世俗精神和人世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之际,一个人甘愿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的做法,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神圣性的一面。 B.论语说的“杀身成仁”和孟子说的“舍生取义”,论证了中华民族追求“小我”但更追求“大我”的精神。 C.作者用九歌国殇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先秦时期已经具有了超越性,但因为没有宗教因素,就不具有神圣性。 - 3 - D.中华文化发展史蕴含着深刻启示,创造性使一个国家不断产 生丰富的文化,当今时代必须创造符合自身的文化。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
8、字,完成 46 题。 二十年后 美 欧亨利 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一位巡警在马路上威风凛凛地走着。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那甩警棍的动作多姿多彩,再加上体格魁梧,却不带傲气,俨然一个太平天下的卫士形象。 走过一个路段的正中时,警察突然放慢了脚步。一家幽暗的五金店的门口,有个男子斜靠门站着,嘴里叼了根烟,并没点着。看到警察走过来,他抢先说话了。 “没事,警官,我在等一个朋友,”他镇定自若地说,“二十年前约好现在相见。你听了觉得奇怪,是吗 ?你要是不放心呢,我可以把事情说给你听听。二十年前,这家店是一家餐馆,叫大乔布雷迪餐馆。” “餐馆早五年就没有了
9、。”警察说。 站在门道里的那个人划着一根火柴点燃雪茄。火柴光一亮。只见这人长着个方下巴,脸色发白,目光倒炯炯有神,右边眉毛附近留着个小白伤疤。领带扣针歪别着,上面镶着颗大钻石。 那人说:“二十年前的今晚,我跟吉米韦尔斯在这儿的餐厅吃饭。我们俩都是在纽约长大的,多年来亲如兄弟。那 时我十八,吉米二十。第二天我要去西部闯荡。在吉米看来天下似乎只有一个纽约。那天晚上我们约定,二十年后,都将在此地、此日、此时再次会面。” “这事倒挺新鲜。时隔二十年才又见上一面,未免太久了点。分手以后你知道你朋友的消息 ?”警察问。 那人答道:“说起来我们也有过一段书信往来,但过了一两年便断了联系。但我相信,只要吉米还
10、活着,他肯定会来赴约的。”等朋友的人掏出一块漂亮的表,表盖上镶着小宝石。 “十点还差三分钟,”他说,“我们在这餐馆分手的时间是十点整。”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 ?”警察问。 “你猜对了 !吉米要是比得上我一半就好了。他是个大好人,只是有点死板。我发财可也不容易,非多长几个心眼不可。在纽约,人总是墨守成规,人要开窍得到西部去。” 警察甩着警棍,又开步了。 “我得走了 !希望你的朋友真能来。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 ?” - 4 - “不会。”那人说,“我至少多等他半个小时。只要他还活着,他肯定会来。再见,警官。” “再见,先生。”警察说完,又继续巡逻,边走边一家家打量。 这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
11、刮越紧。五金店门口的那个人抽着烟还在等。 他等了约莫二十分钟 后,一位高个子大步流星穿过马路径直朝他走来。这人穿着长外套,衣领翻上来盖住了耳朵。 “鲍勃,真是你吗 ?”来者不敢相信地问道。 “吉米韦尔斯,你来了呀 !”站在门边的人高声叫了起来。 “哎呀呀 !”刚来的人也高声叫,一把抓起对方的两只手,“果然是鲍勃。我只知道只要你还活着,一定会上这儿来。唉,二十年,可真不算短呀 !鲍勃,老饭馆拆了,要是如今还在,我们可以到里面再吃上一顿。在西部混得怎么样,老弟 ?” “好极了 !一切如愿以偿。你变多了,吉米。奇怪,你怎么又高了两三寸呢 ?” “是呀,二十 岁以后我又长个儿了。” “在纽约过得不错吧
12、,吉米 ?” “还过得去。我在市里的一个部门谋了个位置。走,鲍勃,我领你到一个熟悉的地方,咱们叙叙旧。” 两个人手挽手沿马路走着。从西部归来的那个志得意满,讲起这些年的作为。另一个把头缩在大衣领里,津津有味地听。 十字路口有家药房,仍灯火辉煌。到了灯光下,两人同时转身瞪大眼看着对方的脸。 从西部来的那个突然站住了,松开手臂。 “你不是吉米韦尔斯,”他惊叫起来,“二十年的时间的确长,但再长的时间也不会把鹰钩鼻变成个扁鼻。” “二十年足可以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鲍勃,你已被捕十分钟了。芝加哥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打了电报说想与你谈谈。放老实点,知道吗 ?老实才聪明。 有人叫我带张条
13、子给你,看完了我们再去局里。你到那儿窗户下看,是巡警韦尔斯写的。” 从西部来的人打开交给他的小纸条。刚看的时候他的手还正常,但到看完时却抖得厉害。条子上只写了几句话: 鲍勃:我准时到了约定地点。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我不便自己动手,便找了位便衣代劳。 吉 米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有删改 ) - 5 -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两处关于风雨的环境描写“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和“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既渲染了氛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鲍勃虽然是一个通缉犯,但是仍然坚持来赴二十年之约,由此可见鲍勃也有重情守信的可贵之处。 C.鲍勃领带扣针镶着大钻石,表盖上镶着小宝石,可以看出他在西部发达了,也可以体现他想向朋友炫耀的心理。 D.小说结尾以吉米给鲍勃的纸条揭示谜底,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