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
2、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 “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
3、子的“每事问”,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么?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材料二:全面调查或称“综合调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例如,把一个县、镇或村作为一个调查单位,全面了解其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组织、婚姻家庭、文化和宗教等状况,收集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
4、全面调查的特点是调查对象范围广、单位多、内容比较全面,但一般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组织难度较大。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把进行社会调查作为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决定政策的基础。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5月所做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的全面调查,内容包括寻乌县城人口的政治地位及成分情况、商业情况、旧有土地关系、剥削状况、土地斗争情况等。寻乌调查使毛泽东同志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的发展,以及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寻乌调查后不久,毛泽东同志响亮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科学论断。典型调查
5、是根据调查目的在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若干个地区、单位或家庭进行系统周密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全面调查耗时耗力多、组织难度大、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足等缺点,也可以验证全面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特点一是调查点少;二是调查内容具体细致;三是解剖典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做好典型调查的关键在于选择好“典型”。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可选择中等水平的调查对象;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可以选最先进的和最落后的典型;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可以选择出现这些苗头、趋势的调查对象;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就要选择发展形态完整的调查对象。
6、“解剖麻雀”是毛泽东同志对典型调查方法的形象比喻。他认为解剖一个麻雀,首先要选好麻雀,也就是要选好调查研究的典型。那么,怎样找调查的典型呢?毛泽东同志说:“调查的典型可以分为三种:一、先进的,二、中间的,三、落后的。如果能依据这种分类,每类调查两三个,即可知一般的情形了。”“在一切活动中找出几个令人满意的和令人不满意的典型例子,经过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得出具体结论。”毛泽东同志所做的很多调查,都是“解剖麻雀”的范本。中国佃农生活举例是毛泽东同志留下的最早一篇比较完整的典型调查报告,采用的就是解剖典型的方法。毛泽东同志通过调研分析指出,这户佃农如果没有天灾人祸,“收支相抵,不足一十九元六角四分五
7、厘五”;“事实上佃农不能个个这样终年无一天休息地做苦工,稍一躲懒,亏折跟来了”。他指出,中国之佃农比牛还苦,因牛每年尚有休息,人则全无,这就是中国佃农比世界上无论何国之佃农都辛苦,且许多佃农被挤致离开土地变为兵匪游民之真正原因。这份调查报告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大致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佃农的苦难状况,后来被作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够对中国广大农村有深刻的认识,同他善于把握典型,运用由点及面的调查方法分不开。(摘编自何星亮调查研究的类型与方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对问题的现状和历史没有调查明白,只是瞎说或者空想解决办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一
8、定会产生错误的主意。B调查研究可以召集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来开调查会,分析清楚问题的来源,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C寻乌调查加深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和调查工作的认识,材料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即在寻乌调查后提出。D根据调查目的,典型调查在研究对象中可以选取不同的“典型”,中等水平的、最先进的、最落后的都有研究价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应少凭自己的主观想法指手画脚,必须放下架子,想办法去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解决遇到的难题。B文章通过“解剖麻雀”这个比喻来阐释典型调查的方法,即通过深入分析某一典型个案,由点及面地推导出普遍规律。C毛泽东在
9、研究中国农村时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因为全面调查虽有内容更全面、系统的优点,但耗费颇大,较难组织。D毛泽东中国佃农生活举例选取的调查角度是特定佃农的收支情况和生存状况,以此深入了解当时中国佃农的苦难。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倒数第二段的一项是()A习近平正定足迹记载,当年春光电器厂研制出在国内同行业中领先的设备,习近平同志听说后就赶赴电器厂调研。B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深刻批判了主观主义的恶劣作风,号召全党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实事求是的作风。C1955年5月14日,毛泽东在接见警卫队干部和战士时说:我通过你们,你们通过农民,把情况了解上来,这就是调查。D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形成的注
10、重调查研究、重视研究中国具体国情的习惯,在革命实践中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4根据材料一,从表达方式和语体特点两个角度举例分析毛泽东论著的文体特色。5小刚准备针对自己家乡镇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情况开展调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对他的调查提一些建议。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拟写建议提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故乡的胡同史铁生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我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
11、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拓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胡同给我带来了阳光与温情,也带来了难以抹去的忧郁。四十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地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
12、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嚎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
13、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多也消失或改作它用。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十八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
14、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看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
15、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一九九四年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表明胡同与作者有紧密的生命联系,读者徜徉其间的胡同是作者一个人的胡同。B史铁生借用感性的画面和典型细节来描述事件,以此展示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如借奶奶之口来述说“我”的出生。C在历经种种磨难之后,史铁生的胡同生活明朗了起来:“我”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并开始写作和恋爱,去顺应人世的变迁。D生活中的希望支撑着“心魂从轮椅中站起来”,这只是史铁生在痛苦中的幻想和自欺欺人,现实生活的残酷依然使作者无法
16、完全解脱困境。7对文中画线句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连用“拉住”“挣脱”与“笑闹”“哭喊”两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在离开襁褓时的怨恨,具有象征意味。B句子,心理感受很细腻,“漫漫”一词非常真切地表现了幼小的“我”在初涉人世时的不耐烦。C句子,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既有听觉又有视觉,诗意地表达出胡同中的诵经声和钟声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D句子,连用两个疑问句,把胡同与命运同构在了一起,表现了史铁生对冥冥之中的命运之神感慨不公。8第二段末提到的“阳光与温情”“难以抹去的忧郁”分别指作者对哪些事情的感受?请结合全文概括。9作者在结尾说“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
17、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胡同”和“命运”关系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甲寅,魏人百道攻城。帝入东阁竹殿,命舍人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自赴火,宫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宝剑斫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乃使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谢答仁、朱买臣谏曰:“城中兵众犹强乘暗突围而出贼必惊因而薄之,可渡江就任约。”于谨征太子为质,帝使王褒送之。谨子以褒善书,给之纸笔,褒乃书曰:“柱国常山公家奴王褒。”有顷,黄门郎裴政犯门而出。帝遂去羽仪文物,白马素衣出东门。魏军士度堑牵其辔,至白马寺北,夺其所乘骏马,以驽马代之,遣长壮胡人手扼其背
18、以行,逢于谨,胡人牵帝使拜。梁王萧詧使铁骑拥帝入营,囚于乌幔之下,甚为詧所诘辱。乙卯,于谨令长孙俭入据金城。帝绐俭云:“城中埋金千斤,欲以相赠。”俭乃将帝入城。帝性残忍,且惩高祖宽纵之弊,故为政尚严。及魏师围城,狱中死囚且数千人,有司请释之以充战士;帝不许,悉令棓杀之,事未成而城陷。十二月,丙辰,徐世谱、任约退戍巴陵。于谨逼帝使为书召王僧辩,帝不可。使者曰:“王今岂得自由?”帝曰:“我既不自由,僧辩亦不由我。”或问:“何意焚书?”帝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世祖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作文章,援笔立就。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19、论者以为得言。(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删改)材料二: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耽酒渔色,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节选自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有删改)【注】梁元帝萧绎,南朝梁第四位皇帝,死后追尊为元帝,庙号世祖。于谨,时为西魏柱国大将军,封常山侯。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
20、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城中A兵众B犹强C乘暗D突围而出E贼F必惊G因而H薄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擅长。与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善”意思不同。B逢,遇见。与琵琶行并序中“相逢何必曾相识”的“逢”意思相同。C于,介词,在。与师说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于”用法相同。D以,连词。与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以”用法不同。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军围城时,元帝焚烧藏书,将赴火自杀,遭到侍从阻止;当他准备投降时,受到大臣们的劝阻。B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当大质,于谨的儿子
21、要求王褒当面展示书法,王褒自称“家奴”,以表忠心。C元帝崇尚严酷,不但惩处高祖时放纵舞弊的官员,甚至在魏军围城时,下令处死狱中数千名死囚。D王夫之认为沉溺读书不理家国事,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和沉溺于饮酒美色是一样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绐俭云:“城中埋金千斤,欲以相赠。”(2)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14针对元帝读书误国一事,王夫之认为应该怎样读书?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游襄阳怀孟浩然白居易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
22、山,蔼若有馀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注】岩岩:险峻、险要的样子。汤汤:水大的样子。蔼:草木茂盛的样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山水发端,赋中含兴,“楚山”与“汉水”扣题,两句皆以“碧”字铺绘出襄阳山水地貌的独特气势。B诗人诵读孟诗,感怀其人,由感怀其人,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遗踪。全诗文字清淡简朴,颇有孟浩然气韵。C诗人南望鹿门,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蔼蔼芬芳,以壮阔清丽之景将孟浩然的诗风更高一层地表现出来。D开头几句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整首诗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心,全无萧瑟悲凉之态。16全诗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达了对孟浩然的追怀之
23、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质性自然的性格,也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原因之一。(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以“ , ”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抒情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天色已晚。(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通过两个场景来刻画周瑜的形象:先写“ ”,以美女衬托英雄;再写“ ”,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的谈笑自若。(4)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 , ”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5)登泰山记中,作者与朋友登上日观亭
24、,放眼望去,“ ,山也”,大有“一览众山小”之势。古诗文中写群山之态的句子很多,比如“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你是“硬核”游戏玩家,一定对刚刚发布的黑神话:悟空满怀期待;即便你对游戏产业 ,可能也获悉,在该领域,一款中国产品实现了突破。黑神话;悟空游戏脱胎于中国经典的西游记文化IP,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背景,融入陕北说书等非遗文化,对山西玉皇庙、重庆大足石刻、浙江时思寺等全国多处名胜古迹进行实景扫描这些带有浓烈中国文化特色的尝试,让玩家沉浸式地感受 的中华文化,掀起了文化热潮。在B站上,有人用各种乐器演奏云宫迅音,有人介绍游戏取景地的历史文化,有人深度解析西游记中的
25、角色故事传统文化与高度流行的游戏结合,激励了年轻人的兴趣,吸引他们热爱、宣传、了解中国文化。黑神话:悟空并不仅仅是一款国产游戏的偶然“出圈”,这是文化自信的必然结果,是传统文化旺盛生命力的新表达,也为文化输出打通了新通道。随着国产精品 、百舸争流的时代来临,我们呼唤越来越多像这位“孙行者”一样的先行者勇往直前,在世界舞台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然为人所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木构,是中国人选择的一种生活哲学。()榫卯,是传统木构的接合方
26、式。榫“剡木入窍”;卯,“以虚入盈”。凸出的部分是榫,凹进的部分是卯。榫与卯相扣,使各个组成部分_。榫卯结构,尊重木质的纯粹,不借胶、钉、金属丝等物体的加固或穿和,_更加耐久。同时要遵照特定木材的性质,“吃线”或“留线”,依具体所需,进行调整和优化。人与木,一来一往,每一个_的步骤,都是与自然的探讨过程。在连贯和谐、_的审美感受中,木的自然性特征也被放大。由众多榫卯构件组成的斗拱,仿佛是自然生长出的一般,层层叠叠向上攀升,向四周蔓延,仿若一棵苍健的大树,开枝散叶,生机盎然。驾驭自然,以自然为师,是人类最伟大的能力。而这,也突出了人类能力的最高境界。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7、()A合二为一而是精微巧夺天工B合二为一反而细微巧夺天工C契合为一而是细微浑然天成D契合为一反而精微浑然天成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榫卯的关键,是木构B木构是榫卯的关键C木构的关键,是榫卯D榫卯是木构的关键22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根负责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维持生机。树木把根深深地扎进土壤,奋力伸展,向阳而生,才能更好地抵抗风雨,枝繁叶茂。树如此,人亦然。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