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届新高考历史选考预测模拟测试卷2(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图所示物品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这反映出()A.万邦时代的到来B.社会分工的发展C.礼乐制度的形成D.远古文明的多元2.北魏孝文帝曾诏“六月庚午,禁杀牛马”,孝明帝亦重申“杀牛禁”。辽史太祖纪也曾载:“太祖置城邑,教民种桑麻,习织组。”这能够反映该时期这些少数民族()A.牛耕技术的发展B.统治思想的异变C.政权更迭的频繁D.经济结构的变化3.在唐代,法律规定对证据不足、难以量刑之罪
2、的处理原则是从赎,唐律疏议断狱中明确写道:“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在司法实践中,疑罪的基本处理原则是“罪疑惟轻”。这体现出唐代司法特点是()A.宽简慎刑B.公平公正C.礼法分离D.唯法为治4.明朝中后期,随着白银货币化、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政府征派的赋役也用白银征收:田赋用白银征收,称为折色银;以银代役,则称为银差。随后,这种征税方式推行于全国,称为()A.两税法B.租庸调制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5.洋务运动的产物,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学堂、湖北枪炮厂等,无一不带有地方性质。甚至北洋水师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属于李鸿章的“个人私藏”。由此可见,洋务运动()A.改变了经济结构
3、B.客观上增强了地方势力C.社会影响力有限D.未得到清政府充分支持6.下图是18901936年我国纱厂已运行的机器设备增长情况(纺机锭数)。图中数据可以佐证的是()A.民族资本处于优势地位B.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一定发展C.国内投资环境极大改善D.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持续放缓7.据不完全统计,从十月革命后到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宣传和介绍社会主义的刊物达400多种,单是1918年到1919年发行刊物中开辟专栏介绍马克思学说的刊物就有30余种。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一情况的出现()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有利
4、条件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C.推动广大民众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D.反映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8.下面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当时陕甘宁边区()时间具体措施1941年11月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1942年4月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1942年5月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报告和防治制度1944年7月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卫生展览会,历时八天,参观者万余人A.医疗卫生体系得以完善B.民众生命健康日益受到关注C.公共卫生意识持续强化D.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9.1950年后,
5、分果实春耕图互助组织等年画作品逐渐取代旧的年画样式,受到广大农民的追捧,而小摊上的“灶君爷”则很少有人问津。这从侧面反映出()A.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确立B.新政权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C.传统民间风俗遭到了摒弃D.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完成转移10.1987年同1978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比重由77.6%下降至59.7%,集体经济比重由22.4%上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7%。这表明()A.国民经济比例趋向合理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C.现代企业制度探索起步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11.古埃及新王国时期,为了保证公平交易,人们会用黄金、白
6、银或者黄铜来衡量交易物品的商业价值,但不用其直接交换,而是衡量后进行物物交换,且此现象还很普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埃及()A.借贷形式日益普遍B.金属货币开始出现C.契约意识逐渐增强D.商业发展水平有限12.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且与国家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依据下图所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数,推断相关折线对应的国家正确的是()A.西班牙荷兰英国B.荷兰西班牙英国C.英国西班牙荷兰D.西班牙英国荷兰13.17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呼吁“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其中一位学者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共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
7、力”。这位学者是()A.亚当斯密B.伏尔泰C.康德 D.孟德斯鸠14.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认为,盗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它迫使“不幸的人”逃离家乡,他们在流浪中花光所有积蓄之后成为无产者,无法生活下去,被迫盗窃,因此需要停止圈占土地。由此可见,莫尔()A.将批判对象指向资本主义制度B.肯定了无产阶级的作用C.没有认识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D.忽视关注现实社会问题15.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召开会议,讨论战后世界经济问题。当年各国代表签署同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小会议室被命名为“黄金屋”。该会议形成的决议()A.确立了金本位制度B.催生了雅尔塔体系C.稳定了国际
8、金融秩序D.揭开了美苏冷战序幕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17.王阳明曾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其言论主要意义在于()A.隐含了王阳明的民主民权思想B.
9、掀起了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C.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D.挑战了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18.1911年,梁启超发表新中国建设问题一文,文中曰:“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然“十年来之中国若支破屋于淖泽之上,非大乱后不能大治。此五尺童子所能知也。武汉起事,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冥契乎全国人民心理所同然。”材料表明,当时的梁启超()A.认为美法式的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B.依然寄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C.对于中国政体之主张发生重大变化D.已预见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巩固19.拜占庭帝国延续千年之久
10、,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以下成就出自拜占庭帝国的是()A.罗马民法大全B.汉谟拉比法典C.伊戈尔远征记D.积分和方程计算法20.据统计,1774年至1852年,日本翻译的欧洲医学、天文学等书籍达470余种,从事西洋书籍翻译的学者有117人,出现了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新派学者。当时“执政者虽亦关心西欧科学,但西学的输入及研究却以民间为主”。这一现象表明日本()A.摒弃闭关锁国政策B.全面吸纳西方近代文明C.社会观念出现变化D.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21.国际联盟大会和其行政院职权有所重叠,而联合国安理会只管和平的维护,且联合国大会不得涉及安理会正在审议的事务。有学者指出:“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根本
11、区别在于前者的宪章承认大国享有特权。”这说明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A.带有浓厚的强权特征B.具有更大的实效性C.兼有继承与创新特点D.适用范围大打折扣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13分,第23题20分,第24题7分,第25题12分,共5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下图为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汉晚期“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镜背间铸有铭文:“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祥)。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裳)元吉,有纪刚(纲)。”材料二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桂州(今桂林)向中央进贡“铜镜四十四面”。以
12、上材料均摘编自宋莹莹由广西出土铜镜铭文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材料三在今中亚地区,发现了不少属于战国和汉代的镜子。隋唐时期的镜子出土数量最多的是海兽葡萄镜。在伊朗发现了多面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约旦发现了花草禽兽镜和仿制的海兽葡萄镜。摘编自王婉云中国古铜镜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1)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对学者研究的价值。(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铜镜外传的意义。(5分)23.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与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部族华夏民族汉民
13、族中华民族”的过程,与此相对应,中国的国家形态结构也由黄帝-尧舜禹时代的单一制“部族国家”,发展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华夏民族国家”,再发展为秦汉以来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中华民族”一词出现在近代,但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中华民族就处于形成之中。摘编自王震中强化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材料二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自觉不同于西方国家是由于国家自身原因而发生的,它更多的是迫于外部挑战刺激下的一种被动回应。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晚清,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逐渐觉醒了“我”族意识,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和民族的独立作了深刻的思考和
14、艰苦的努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政治精英的启蒙以及国内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抗日战争的爆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高度觉醒,并且参与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战斗中,“民族国家”之观念被广泛和深入地传播与接受。摘编自谢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发展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思考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民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摘编自中国人
15、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重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形成过程中的显著特点。(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伊始确立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综合以上材料,为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合理建议。(8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1938年9月由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署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英法国内对该协定普遍看好。签订此协定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
16、回国时被当作英雄一样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他们被热情的群众欢呼为“欧洲和平的使者”。当时苏联的对外情报机构全面掌握了慕尼黑会议前后有关德国侵略计划、西方国家政策意图以及它们同德国私下交往等秘密情报。情报资料证实了苏联领导人对慕尼黑阴谋的判断:英法等西方国家以排斥苏联的方式召开慕尼黑会议并制定慕尼黑协定,就是试图建立反苏统一阵线并且通过对德国的绥靖引导德国向东侵略扩张。面对西方“祸水东引”的企图,苏联一方面揭露和抨击西方国家的阴谋,另一方面以更大的力度改善苏德关系,于1939年8月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秘密附加议定书,使德国同西方国家之间率先爆发了战争。摘编自张盛发苏联对“慕尼黑阴谋”的侦
17、察和反击对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历史考察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英法和苏联对慕尼黑协定的态度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7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电脑的使用缩短了产品的设计时间,发达的通信加快了销售过程,产品更新换代快,淘汰率高,衣食住行向着多样化和高级化的方向发展,家用电器日新月异,飞机和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可以在家里办公,通过电脑阅读最新的科技和新闻资料,了解市场信息,购买物品,查询飞机和火车的时刻表,甚至可以在家里同医疗信息库接通,请医生为自己看病开方。摘编自李红庆、李玉娟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简史材料二根据
18、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2分)1.B出土的龙山文化蛋壳陶杯、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勾云形玉佩反映当时制陶业、玉器加工制造业等不同手工业行业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多个行业门类,反映社会分工的发展,故选B项;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仅从材料看不出邦国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中的玉猪龙和勾云形玉佩带有礼器的特点,但新石器时代礼乐制度处于萌芽阶段,礼乐制度的正式形成是在西周时期,排除C项;远古文明的多元主要表现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文明的丰富多样,材料所述都
19、属于中华文明,排除D项。2.D北魏时期,皇帝下诏禁止杀牛,这体现了少数民族由游牧到农耕的转变,即经济结构的转变,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牛耕技术,排除A项;统治思想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北魏时期,北方统一,政权更迭并不频繁,排除C项。3.A根据材料“法律规定对证据不足、难以量刑之罪的处理原则是从赎”可知,唐朝的法律具有罪疑惟轻的特点,由此说明唐朝的司法特点是宽简慎刑,故选A项;罪疑惟轻体现的是宽简慎刑,但并不一定是公平公正和唯法为治,排除B、D两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法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排除C项。4.C根据材料“明朝中后期”“政府征派的赋役也用白银征收:田赋用白银征收,称为折色银;以银代役
20、,则称为银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朝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的内容,故选C项;两税法和租庸调制都是在隋唐时期实行的,排除A、B两项;摊丁入亩是到清朝时期才出现的,排除D项。5.B根据材料“无一不带有地方性质”“个人私藏”可知,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具有地方性质,而不是由中央朝廷统一管理,可见通过创办洋务企业,地方势力客观上得到增强,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结构变化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社会影响力较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排除C项;洋务运动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恭亲王奕也兴办洋务,排除D项。6.B民国初年,大批华商纱厂新建,19121936年,华商纱机设备数量快速增加,反映出民族纺织业快速
21、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材料反映的华商纱厂的发展是民国初年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一定发展的缩影,故选B项;材料仅能体现纱厂情况,不能反映整个工业领域的全貌,无法判断民族资本的整体地位,排除A项;当时,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缺少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投资环境,排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暂时放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22、,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因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暂时放松,而非持续放缓,排除D项。7.A根据材料“宣传和介绍社会主义的刊物达400多种”“开辟专栏介绍马克思学说的刊物就有30余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时间中马克思主义尚未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排除B项;“民众民族独立意识”在晚清时期就已觉醒,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排除D项。8.B根据材料“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及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重视对传染病预防的宣传工作,反映了关注民众的生命健康,故选
23、B项;材料只体现了对传染病预防的宣传工作,没有体现医疗卫生体系,故不能得出“医疗卫生体系得以完善”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边区政府在传染病预防上的宣传,并非公共卫生意识的宣传,排除C项;材料中的防疫委员会并非医疗卫生机构,不能体现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扩大,排除D项。9.B根据材料“1950年后,分果实春耕图互助组织等年画作品逐渐取代旧的年画样式”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等主题的年画作品受到广大农民的追捧,而旧年画则很少有人问津,这从侧面反映出新政权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故选B项;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初步确立是在1956年,排除A项;很少有人问津并不等同于传统民间风俗遭到了摒弃,排除C项;新
24、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发生在1978年,排除D项。10.D1987年,我国的经济结构更加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并不能说明比例趋向合理,排除A项;我国到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材料内容和现代企业制度无关,排除C项。11.D据材料“交易进行物物交换,且此现象还很普遍”可得出,商业发展水平有限,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借贷形式,排除A项;金属货币在之前就存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契约意识,排除C项。12.C根据图表信息可知,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16世纪,英
25、国建立了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可见为英国;欧洲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生产力没有明显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班牙的生产力进一步下降,可知为西班牙;荷兰在17世纪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可知为荷兰,故选C项。13.D17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呼吁“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其中一位学者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共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这一主张体现了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的思想,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相符,故选D项;亚当斯密是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主要贡献在于经济学理论,其代表作国富论提出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理论,排除A项;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思
26、想家,但并未明确提出国家权力的分立理论,排除B项;康德是启蒙运动晚期的思想家,在国家权力的具体分配问题上并没有详细的论述,排除C项。14.C根据材料“他们在流浪中花光所有积蓄之后被迫盗窃,因此需要停止圈占土地”可知,莫尔认为盗窃产生是因为圈地运动,因此需要停止圈占土地,由此可知,他将盗窃行为归结为具体的事件,没有分析深层的原因,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排除A项;材料不是肯定无产阶级的作用,而是论述无产者悲惨命运产生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关注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排除D项。15.C该会议是布雷顿森林会议,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稳定国际金融秩序,故选C项
27、;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双挂钩原则,美元和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的总称,排除B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序幕,排除D项。16.B材料显示周武王时期,军队较少,战国晚期,各诸侯国军队数量大为增加,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在人口迅速增长的基础上,军队的数量也必然增加,故选B项;题干涉及时段是周武王至战国晚期,周武王时期也有军事理论,只不过伴随着兵家的出现,战国时期的军事理论更系统,排除A项;政治制度与军队数量的多少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材料仅显示周武王至战国晚期军队数量明显增加,无法得出是因为战国时期战争中人们对地形地势的利用
28、使得军队数量增加,排除D项。17.C王阳明强调了个人内心的判断和思考的重要性,其主要意义在于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他主张通过自我内心的领悟来判断是非,而不是盲目地遵循孔子或其他权威的言论,故选C项;王阳明的言论中并未隐含民主民权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还不具备产生民主民权思想的条件,排除A项;王阳明的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理学,但并未掀起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王阳明并非挑战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而是强调以个人内心的领悟来理解和实践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一种发展和创新,排除D项。18.C材料意思是梁启超原来主张在中国实行“开明”式的君主立宪制,但十年来(1901
29、1911年)随着形势的变化,包括预备立宪的破产、武昌起义的爆发、辛亥革命的成功,已转而接受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的主张,说明他对于中国政体的主张发生了重大变化,故选C项;A项是对材料的表面且片面的理解,排除;当时的梁启超对于中国政体的主张发生重大变化,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当时的梁启超对于中国政体的主张发生重大变化,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9.A6世纪时,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订罗马民法大全,故选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颁布的,排除B项;伊戈尔远征记是12世纪末由基辅罗斯的一位佚名作者撰写的一部政治性很强的史诗,排除C项;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是阿拉伯帝国时期伊本穆萨的
30、代表作,排除D项。20.C在1774年至1852年期间,日本翻译了大量欧洲的医学、天文学等书籍,且有众多学者参与其中,尽管当时执政者对西欧科学的关心有限,但民间对西学的输入和研究热情较高。这显示出日本社会中部分民众和学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体系,开始主动接触和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反映了社会观念的逐渐转变,故选C项;此时,日本还未完全摒弃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全面吸纳西方近代文明”表述过于绝对,当时日本主要是在部分领域对西方知识进行研究和引进,排除B项;“文明开化”政策是明治维新时期推行的,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D项。21.B关于联合国安理会的定位及其职责要求,代表着维和机构专业化水平的提
31、高,而“大国一致”原则,则保证了联合国集体安全行动的权威性,这些都使得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强制性与实效性,故选B项;材料强调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实效性,未涉及“强权特征”,排除A项;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是一种全新的机制,并不是对国联某些内容的继承,排除C项;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适用范围并没有大打折扣,而是超越了国联,排除D项。22.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可知,是实物史料,根据材料一“西汉晚期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可知,可用于研究汉代风俗习惯;根据材料一“圣人之作镜兮有纪刚(纲)”可知,可用于研究汉代的民族交融、文化认同、家国情怀,可用于研究汉代儒学的发展以及儒
32、家思想在民众中的传播情况;根据材料二“唐朝元和郡县图志”可知,材料二是文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视为研究中国古代铜镜的第一手史料,根据材料二“向中央进贡铜镜四十四面”可知,材料二可用于研究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及边疆治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情况。第(2)问,根据材料三“在伊朗发现了多面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可知,是中外友好交往的体现,有利于中外贸易往来,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答案:(1)材料一是出土于湖南长沙的铜镜文物,属于实物史料。可用于研究汉代的风俗习惯;可用于研究汉代的民族交融、文化认同、家国情怀;可用于研究汉代儒学的发展以及儒家思想在民
33、众中的传播情况。(4分)材料二是唐朝记载地方地理情况的方志,属于文献史料。可视为研究中国古代铜镜的第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可用于研究边疆治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情况。(4分)(2)是中外友好交往的体现;有利于中外贸易往来;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5分)23.解析:第(1)问变化,根据材料“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华夏民族国家,再发展为秦汉以来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系日益密切,少数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并逐渐融入华夏族。影响,根据材料“虽然中华民族一词出现在近代,但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
34、,中华民族就处于形成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华夏族发展壮大、促进民族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等角度进行说明。第(2)问,根据材料“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更多的是迫于外部挑战刺激下的一种被动回应”可知,是民族危机的产物;根据材料“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晚清”可知,萌芽时间晚;根据材料“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政治精英的启蒙以及国内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可知,由精英阶层逐步扩散到人民大众;根据材料“抗日战争的爆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高度觉醒,并且参与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战斗中,民族国家之观念被广泛和深入地传
35、播与接受”可知,以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目标,以及具有阶段性。第(3)问基本原则,根据材料“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根据材料“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建议,可从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改革开放等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变化:联系日益密切,少数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并逐渐融入华夏族。(4分)影响: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华夏族发展壮大;促进民族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3分)(2)是民族危机的产物;萌芽时间晚;由精英阶层逐
36、步扩散到人民大众;以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目标;具有阶段性。(5分)(3)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3分)建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民族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尊重、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5分)24.解析:根据材料“英法国内对该协定普遍看好”“苏联全面掌握了慕尼黑会议前后有关德国侵略计划、西方国家政策意图以及它们同德国私下交往等秘密情报”可得出,英法对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苏联比较全面认识到了德国慕尼黑协定的阴谋。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历史
37、、经济等因素分析原因和影响。答案:英法对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民众反对战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英法实力受到削弱,企图通过对德国的妥协退让换取欧洲的和平,且企图祸水东引,将战火引到苏联,但是没有认识到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实质,无法实现真正的和平的目的。苏联比较全面地认识到了德国慕尼黑协定的阴谋,但也发现了英法等国企图祸水东引的计划,导致苏联为维护国家的独立极力改善苏德关系,对德国采取了妥协的态度,这种从自身利益出发处理国际问题的态度,最终导致了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7分)25.解析:材料涉及第二次世界大
38、战结束后,新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尤其对生活的影响,当下人类生活的便捷化离不开新科技革命,因此可以拟定论题:新科技革命使人类生活更加便捷。其次,结合电脑、互联网、智能化等新科技便利了生活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最后,强调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新科技革命使人类生活日益便捷。答案:示例新科技革命使人类生活更加便捷。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人类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原子能等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电脑的使用不仅缩短了产品的设计时间,而且还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当中,由于电脑的普及使工业生产日益智能化。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不仅使人类的通信手段更加发达,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人们不需要到超市购物,只需要在网上完成订货,甚至可以实现送货上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时间观念更强,飞机和汽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新的科技革命的继续进行,智能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智能化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无人超市、无人工厂、无人柜台、无人车间等越来越普遍。可见,新科技革命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便捷。(12分)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