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也表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状况。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主要背景是( )A.社会变革,百家争鸣B.国家统一,思想繁荣C.繁荣开放,思想活跃D.政权分立,战乱频繁2.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 )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B.不了解是否应该发展佛教艺术C.对佛教教义理解抱对立态度D.受统治需要的制约3.从通行的便利性看,隋朝赵州桥在造桥技术上的创新设计采用( )A.单孔石拱B.平拱C.多索斜拉D.多孔曲拱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B.世界上现存
2、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C.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D.唐朝医学家孙思邈用毕生心血写了唐本草5.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 )A.唐朝印制的白居易诗集B.唐朝印制的历法C.唐朝印制的金刚经D.唐朝印制的十三经6.初唐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其中,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的历史是( )A.张骞出使西域B.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C.文成公主入藏D.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7.唐朝画家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下列是他的作品是( )A.步辇图B.送子天王图C.韩熙载夜宴图D
3、.清明上河图8.诗人余光中曾这样描写一位浪漫主义诗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位诗人应是( )A.白居易B.李白C.杜甫D.王维9.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下列诗句共同体现了唐朝“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以上诗句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全面展现了唐朝( )A.对外开放B.民族交融C.盛世气象D.经济繁荣10.唐代进士科的考试着重于文学写作,也要考帖经(儒家经典基础知识测验)。唐玄宗统治时期,允许考生以作诗代替考帖经。唐代的这种做法( )A
4、.推动了经济繁荣B.有利于尚武风气的形成C.促进了民族交融D.有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11.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裴将军诗(如下图),形式感强,字形结构长短、大小、粗细变化较强,碑中行草书由楷书的笔法调和而来,加以篆籀沉稳苍茫之风,吸收了张旭草书的肆意浪漫。这反映了( )裴将军诗A.汉字演变趋势由繁至简B.书法艺术脱离了底层民众C.唐代书法家的融汇创新D.行草书创作严格遵循规制12.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因为( )A.年代久远,是隋唐时期开凿的B.保存了大量佛经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D.建筑风格独特13.敦煌莫高窟现存唐代洞窟200多个,几乎占现存全部石窟的半数,以其壁画规模之
5、宏伟,内容之丰富,造型之准确,色彩之灿烂,非其他时代所能比拟。这从侧面反映出唐朝( )A.佛教至高无上B.重视中外交流C.交通十分便利D.国力十分强盛14.书法是古老中华文化的象征,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智慧晶体,通过书法,可以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精髓与素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把对应书法字体的图片序号填写到下面横线上。楷书_,小篆_,行书_,魏碑_。(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中,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位书法家(用正楷字书写)并说明理由。材料二 在书法字体形成的漫长历史中,它的定型和推广具有特殊时代风格,其形成的既有
6、取法自然、个性表现的审美因素,又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天下观,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比如,甲骨文、金文的形式背后是华夏民族的起源;在小篆的书写中,凝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恢宏气度;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促成北碑书法的繁荣;隋唐重新实现大一统,集南北书风于一体,创造了壮丽的唐楷。摘编自周睿书法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3)根据材料二、概括书法字体变迁的特点。(4)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书法字体变迁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关系。15.唐朝是诗的国度。2023年,历史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再次点燃“唐诗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图唐朝北方与南方诗坛占比情况摘自王兆鹏唐宋诗歌版图的空间分布与位移材料二:如表电影长
7、安三万里部分故事情节情节一持节监军代表朝廷审问高适。持节监军问:“你如何认识李白的,从头说来。”高适:“他,他曾是我的好友,我们以诗为交。”持节监军:“我朝人人习诗,上至圣上,下至贩夫走卒,何奇之有?”情节二高适、杜甫赴长安城东南的曲江池,高适问:“你也在准备应试吧?”杜甫答:“我考了两次,还没考中,我的曲江宴,还得等等。”(曲江宴是指唐朝在曲江沿岸为新科进士举行的盛大庆祝宴会。)情节三高适、李白第三次相见,两人因发现安禄山私制官服、有谋反之心而被追杀,幸赖郭子仪出手退兵才脱险。材料三:长安三万里展现给我们的唐诗带来的文化自信让我们动容,登峰造极的唐诗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让华夏文明一直
8、能够延续至今的正是包括诗词在内的中华文化的传承,我们有“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的铿锵誓言,更有“文化在,中华就在”的宏伟气势。摘编自苗君甫诗在,书在,长安就在(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诗人地域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该特点的主要原因。(2)文艺作品不等同真实历史,优秀的历史题材作品也能折射出时代印记。从材料二中选择一处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合理解释。(3)影片结尾,面对盛世落幕、故人零落,高适坚定地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的理解。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
9、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分立,政局纷乱复杂,人民生活困苦,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这就为佛教的盛行提供了土壤。故选D。2.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为了摆脱苦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转移人们的不满,也大力扶植佛教,佛教盛行起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3.答案:B解析:隋朝李春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这座桥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桥的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大小拱搭配,显得轻盈、匀称,故选B。4.答案:D5.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
10、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6.答案:C解析: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的历史是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1、。7.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吴道子生活的年代,正是唐代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飞跃发展的时代,吴道子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与此同时,佛道内容经南北朝画风的渗透融合,至唐代而发生了巨大变化,集中表现在吴道子笔下的释道人物身上,送子天王图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B项正确;步辇图的作者是阎立本,排除A项;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顾闳中,排除C项;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可知,这是对李白的描述。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
12、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人们称他为“诗仙”,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B项正确;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不是浪漫主义诗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不是浪漫主义诗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王维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民族交融,题干诗句体现了唐朝的盛世气象。故C正确;ABD都只是体现了唐朝盛世气象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故选:C。10.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唐代进士科的考试着重于文学写作,唐玄宗统治时
13、期,允许考生以作诗代替考帖经。”可知,唐朝科举考查文学写作,有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D符合题意;科举考试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科举考试与社会风气无关,排除B项;科举考试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C项。故选:D。11.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的主要结论;唐代名臣颜真卿的行草书作品裴将军诗,由楷书的笔法调和而来,加以篆籀沉稳苍茫之风,吸收了张旭草书的肆意浪漫,体现出唐代书法家的融汇创新,C项正确;仅从该作品,无法得出汉字的演变趋势,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融汇创新,并不是书法艺术与底层群众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行草书一定程度上,并不严格遵循法度,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C解析:敦煌莫高窟所
14、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特别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故选C。1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敦煌莫高窟现存唐代洞窟200多个,几乎占现存全部石窟的半数,以其壁画规模之宏伟,内容之丰富,造型之准确,色彩之灿烂,非其他时代所能比拟。唐代建立的洞窟几乎占现存全部石窟的半数,因为大唐国力十分强盛才能支撑起如此巨大的工程。D项正确;题目只能说明佛教艺术高超,不能说明佛教至高无上,排除A项;题目没有涉及重视中外交流,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交通十分便利,排除C项。故选D项。14.答
15、案:(1)22 21 23 24 (2)书法家及理由: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柳公权,书法方折峻丽、笔力劲健;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3)特点:书法的定型和推广具有特殊时代风格,其形成的既有取法自然、个性表现的审美因素,又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天下观,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 (4)关系:促进了国家统一、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解析:(1)序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图21反映的是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图22反映的是魏碑;图23反映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图24反映的是唐朝时颜真卿、欧阳询的楷书。(2)书
16、法家及理由: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可知,如选择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选择柳公权,书法方折峻丽、笔力劲健;选择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3)特点:根据材料“在书法字体形成的漫长历史中,它的定型和推广具有特殊时代风格,其形成的既有取法自然、个性表现的审美因素,又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天下观,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书法的定型和推广具有特殊时代风格,其形成的既有取法自然、个性表现的审美因素,又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天下观,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4)关系: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书法字体变迁促进了国家统一、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1
17、5.答案:(1)特点:北方诗人占比高于南方。原因:唐朝都城位于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唐朝时期,北方经济繁荣;社会相对安定。(2)选择情节三,历史事件:安史之乱。解释:由于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边将安禄山逐渐扩张势力准备发动战争。(3)唐诗的光辉不会因为唐朝的灭亡而失去活力,唐诗是唐朝文学发展的重要形式,代表的是文化的自信,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对后世诗词的创作和精神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影响。解析:(1)可知,北昂超北方诗坛占比为56.3%,南方为43.7%,因此,唐朝北方诗人占比高于南方。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都城位于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8、中心,促进了诗歌的创作;唐朝时期,统治者重视诗歌发展,北方经济繁荣;唐朝时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北方社会相对安定。(2)选择:本小题为开放题,根据考生对不同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理解进行选择。如选择情一,体现的是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朝时期诗歌繁荣,加上统治者重视,诗歌成为人民交友的重要方式,诗歌创作在唐朝非常流行,因此,几乎全社会都能作诗,并且以诗会友。如选择情节二,体现的是参加科举考试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对科举考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参加科举考试的新进进士有大型的庆祝宴会,唐朝重视人才,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范围,促进教育发展。如选择情节三:反映的历史事
19、件是安史之乱。由于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边将安禄山逐渐扩张势力准备发动战争。安史之乱最终被郭子仪等人平叛。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给北方带来浩劫,使唐朝由盛转衰,之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3)理解:结合材料三“长安三万里展现给我们的唐诗带来的文化自信让我们动容,登峰造极的唐诗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让华夏文明一直能够延续至今的正是包括诗词在内的中华文化的传承,我们有“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的铿锵誓言,更有“文化在,中华就在”的宏伟气势”结合所学可知,唐诗的光辉不会因为唐朝的灭亡而失去活力,唐诗是唐朝文学发展的重要形式,代表的是文化的自信,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对后世诗词的创作和精神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