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地名洋化利弊谈地名洋化利弊谈(附:文体详解及范文精评)附:文体详解及范文精评) 原题再现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卡地亚” “赛纳维” “罗托鲁拉小镇” “卡布奇诺” “普罗旺斯” “地中海” “亚 特兰蒂斯”这样的地名并非位于大洋彼岸,而就在我们身边。当前我国城市的新街道和新 兴建筑,特别偏爱“洋名称” ,其结果是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 为此,央视焦点访谈 、 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地名洋化现象的泛滥给与了批评。网 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 “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 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根
2、,绝不能被洋化。 ”有人说: “放着本国、本民族的名称不用, 乱用一些外国的名字,这是崇洋媚外。 ”也有人说: “这不算什么,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何必抱残守缺呢。 ”也有人说 对于地名洋化,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 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 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 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 止套作。 审题: 首先审读材料涉及问题和事情: 对地
3、名洋化的思考。“对于地名洋化, 你有怎样的思考?” 突出本次作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既有明显的立意倾向,又留给考生一定的自主空 间。 其次“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综合立意。根据“新兴建筑偏爱洋名” “古老传统地名的 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及多家权威媒体的批评可知,主流意识对“地名洋化” 持否定态度。 当然也不是强迫考生必须达成 “统一共识” , 这势必会束缚了学生健康、 合理、 多角度的思考,况且对“地名洋化”都持否定意见也未必符合生活实际。故既可赞同主流 意识,否定“地名洋化” ;也可独出机杼,赞同“地名洋化” 。 最后选择和权衡,综合思辨立意。 参考立意: 1不赞同地名洋化 (1
4、)地名洋化对传统文化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冲击。 (2)地名洋化冲击传统,隔绝记忆,可导致文化的断层。 (3)失去自我,丧失民族特色。 (4)淆乱文化特色,扭曲价值取向,可能造成民族传统文化被侵略。 (5)制造生活混乱,不利民生。 2地名洋化应适当(有条件地赞同地名洋化) (1)重要地名不能洋化,无关紧要的地名洋化无妨。 (2)拿出自信,适度吸收,化洋为中。 (3)洋化也要规范,不能唯洋是崇。 (4)洋化可以,但要提防文化侵略。 3赞同地名洋化 (1)洋为中用, “拿来”无妨。 (2)打开心结,地名洋化正可丰富中华文化。 (3)与世界接轨,中外相融,中外共荣。 (4)开阔视野,为世界一体化做准备。
5、 在权衡后综合立意,表明自己的观点,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完成该文。 素材: 1、踏着民族自信,昂首向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与 时俱进的步伐,一些城市的街道已不满足于古老的地名,而加入了浪漫的“洋文化” 。不仅 新修大街,就是普通的古街道、幽深小巷也改为焕然一新的“洋地名” ,这背后反映的是地 方对经济的追求,亦是百姓对民族文化的否定。 2、地方地名“从古变洋” ,既是地方有关部门之过,亦是百姓之愚。老地名替换,是 地方有关部门的决定, 他们希望通过该换地名来提高地方土地价值, 使老地方 “焕然一新” , 刺激游客及当地人的更多关注,以此提高经济效益。那么,为什么他们
6、就那么确定这样的 改动会产生好的影响呢?“一招鲜”不可能“一世名”这是一种短视。中国消费市场长期崇 尚“洋品牌” ,似乎一串字母或由个性符号构成的品牌就档次更高。这种盲目跟风的消费心 理铸成了“崇洋媚外”的消费基础,随之成为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风向标” ,纷纷将许多 民族品牌换成了稀奇古怪的的外文品牌。甚至有些地方名胜景点也取个“洋名”引得游客 先睹为快,良好的效果对地方旅游消费经济提供了灵感,更换地名以“改头换面”源于经 济效益的冲动。 3、坚守古地名,就是坚守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而非“抱残守缺” 。老地名承载着古老 民族文化,记载着古代地理人文,有时,一个地名就是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地名就是一
7、段 不可磨灭的历史,是民族的魂魄。如若洋化,便是对历史的否定,对民族文化的否定,长 此以往, 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将成为无根之浮萍。 正如不断掠夺中国文化历史主权的韩国, 因为对自己历史的质疑和不自信,才会如此费尽心思地去寻找牵强的历史依据,来填补民 族文化自信的空缺。而古老的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拥有足够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彩 的历史资源。 “读史使人明智, 鉴古方能知今” , 丰厚的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反映在古迹中, 反应在节日里,融化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之间。每一个中国人应当有足够的民族自信来相信 我们的“老地方” ,更具有民族人文价值,更是民族的根。 4、深入探究老地名的历史文化,让独一无二的
8、“老地方”成为一道金流传千古的字招 牌。要想吸引人群, “改个洋地名”是个馊主意,鼠目寸光;不如着手从历史的角度不断深 入探究古老地名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古地名在对外文化、经济交往的地位、作用,既丰 富古老文化,也能与时俱进;也可将老地名的故事书写在地名旁,增添适量标志建筑,定会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名洋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和地方特色的亵渎,我们难道要 放着丰富的历史不去珍惜,反而让外国那些宵小之辈来窥视吗?相信自己民族的悠久历史, 相信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踏着民族自信,昂首向前,才能踏出一条康庄大路,通向“中 国复兴梦”! 考场作文考场作文 地名洋化利弊谈 文 | 一考生 随着我国城市
9、的新街道和新兴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 “卡地亚” “塞纳维”这样的 洋地名也如雷贯耳,渐渐的也就习以为常了。但“洋名称”的大量出现,却使我国许多古 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名族特色地名的弱化。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我觉得应理性思考 一下地名洋化。 地名洋化确实冲击了民族文化传统,隔绝人们历史记忆,导致文化的断层化。有人说: “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 民族的根,绝不能被洋化。 ”随着时移世易,历史留下的痕迹也在逐渐消逝。隐入草丛的青 石板、瓦片上隐约的纹路、小巷中吟唱的歌谣,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在这里,小巷有了 新的洋名字,青石板被水泥替换,瓦
10、片被现代机械无情碾压化作尘土。街道、小巷披上了 新装,但这光鲜的背后总让人感到空虚,仿佛顶着明媚的阳光,却丢弃了古老传统文化的 影子,丧失了魂魄。 地名洋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碰撞,应拿来为我所用, 但不能唯洋是崇。 现今,我国打开国门,与其他国家的交流非常频繁,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各地都形 成了许多外国人的聚居地。像在北京的望京,许多韩国人都居住在那里,为了使他们能够 生活得更方便些,那里的街道、店铺都取的是韩国“洋名” 。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中外相 融,丰富中华文化。相对于这些无关紧要的地名洋化,但涉及到历史文化重要的地名是不 能洋化!比如不能把 “望京” 改为 “首尔” ;
11、再如新兴建筑取洋名, 为的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又或是满足人们心理上的“洋名新奇观” 。但故宫门前的天安门广场是永远不能改名的!因 为它承载着历史的痕迹,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 对“地名洋化”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批判性的吸收,切不可迷失了自己。人们偏爱“洋 名”的现象泛滥值得人们深思,央视焦点访谈 、 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给予了批 评。洋化地名可以,但我们一定要提防文化侵略。简而言之,我们可以住在叫“罗托鲁拉 小镇”或“亚特兰蒂斯”这样的小区,但我们依旧是中国人,我们的心中时刻铭记着中国 传统文化的“根” 。若是过度制造出地名洋化的风潮,将会混淆中外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扭曲人们的价值取向,造
12、成民族传统文化被侵略、被弱化局面。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 可以开阔视野,但不能迷失了本性。 地名洋化,就像是在我们民族文化大树上挂起一盏盏华丽的彩灯,可以进一步增加我 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我们一定要扎牢传统文化坚固的根基,方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名师点评: 作文开篇由材料引题,提出应理性思考一下地名洋化。第二段开始分析地名洋化的危 害“地名洋化确实冲击了民族文化传统,隔绝人们历史记忆,导致文化的断层化。 ”第三段 写有些地名是可以洋化但有些地名绝对不可以。紧接着提出观点,对“地名洋化”要有清 醒的认识,要批判性的吸收,切不可迷失了自己。 【点睛】 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引: 恰当地引用材料,
13、开头既要引述材料, 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 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 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 ,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 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 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深入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 ,找出症结。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 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