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王史镇中学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选择题(共 20 小题, 20 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些现象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A.聚落 B.家畜饲养 C.磨制工具 D.彩陶 2.右图是一种简单的乐器骨哨,最早发明这种乐器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 变法时,排练了生动形象的历史剧。下面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小明:出身贵族的
2、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4. 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 ) 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 ,主张“兼爱”“非攻”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改革 A. B. C. D. 5.周原来是商王朝的一个方国,传说是帝喾的后代。到周文王和周武王时势力强盛,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下列有关西
3、周历史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 C.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 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 6.东汉初期,为了巩固统治,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皇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 民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上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2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休养生息政策 D. 汉初繁荣 7.西汉建立于公元前 202 年,公元 9 年灭亡,它实际存在( ) A.211 年 B.210 年 C.212 年 D.193 年 8.在中国
4、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9.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B.如何扫除秦朝余留的反动势力 C.如何“以德化民” D.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0.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受献礼。对修建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表明汉文帝( ) A. 当时国家很贫穷,消费不起 B. 做样子给百姓看,怕大家说他是昏君 C
5、.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D. 节俭财政开支,以削弱诸侯王势力 11.西汉后期,政治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到了东汉时期,为了遏制这种现象,光武帝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减轻农民负担 B.整顿吏治 C.镇压农民起义 D.缓和民族矛盾 12.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相同点是( ) A.提倡勤俭治国 B.重视“以德化民”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1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 固国家政权,下列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废除丞相 B.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建立皇帝制度 14.张骞
6、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 核桃 小麦 石榴 葡萄 A. B. C. D. 15.鲁迅先生曾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张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他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下列历史名词与他无关的是 ( ) A.汉武帝 B.西域 C.海上丝绸之路 D.匈奴 16. 2014 年 6 月 22 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 -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古代“丝绸之路”的3 正确路线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B
7、.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17. 2010 年 5 月 l7 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昭君出塞 18.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的是( ) A.东汉连年灾荒 B.陈胜、吴广起义 C.东汉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 D.黄巾起义 19.他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他研制出“麻沸 散”。
8、“他”是( ) A.华佗 B.李时珍 C.张仲景 D.扁鹊 20. 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右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A.论语 B.史记 C.齐民要术 D.资治通鉴 非选择题(共 5 小题, 30 分) 21.( 7 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 1)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与我们所说的什么思想相关?( 1 分) ( 2)图二是汉武帝接受谁的什么建议后才出现的场景?( 2 分) ( 3)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上述思想的态度如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分) 22.( 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大宛闻汉之饶财 非常富庶 ,欲通不得
9、,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带路)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谴王财物,不可胜言。”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中国的冶金、凿井、养蚕等手工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黄瓜等也传入4 中原。西汉王朝的影响直到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 (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生活在哪一时期?( 2 分) ( 2)材料一中的“骞”对我国历史作出了什么贡献?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精 神?( 2 分) ( 3)根据材料二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的情况,你能看出有什么特点或问题?这说明了什么?( 2 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材料一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材料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材料一中的离骚是谁的代表作?你能判断出材料一评价的是哪部史学著作吗?( 2 分) ( 2)材料二是谁说的话?他是哪朝人?( 2 分) ( 3)为什么会有人如材料一中那样评价这部史学著作?( 2 分) ( 4)我们知道毛泽东博览史书、通晓古今。你能说出他学习历史的目的吗?( 1 分) 24.( 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王。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 农业生产作
11、的好的人可以奖励,而懒惰的人要罚做奴隶,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以爵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 ( 1)材料一表明了商鞅变法的什么思想(或原则)?他在谁的支持下 进行变法的?( 2 分) ( 2)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2 分) ( 3)商鞅的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 1 分) 25.( 5 分)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 80-120 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
12、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5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1-5 DDABB 6-10 BBDAC 11-15 BDACC 16-20 ACDAB 21.( 1)儒家思想。( 1 分) ( 2)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建议后出现的场景。( 2 分) ( 3)秦始皇:打击儒家思想。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2 分) 汉武帝:尊崇儒家思想。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 分) 22.( 1)张骞。( 1 分)西汉(或汉武帝时期)。( 1 分) ( 2)贡献:他了解到西域各国的
13、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使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1 分)(言之有理 ,符合历史事实即可得分)精神: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 1分)(言之有理,符合历史事实即可得分) ( 3)特点:从西域输入的都是农产品、畜牧产品,而西汉输出的则有手工业生产技术。( 1 分)说明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 1 分) 23.( 1)屈原;( 1 分)史记。( 1 分) ( 2)司马迁;( 1 分)西汉。( 1 分) ( 3)答: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 3000 年的历史。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无情揭露了他 们的腐朽和罪恶。史记中还有许多下层人物的传记。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 4)以史为鉴,指导未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 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4.( 1)治理国家不应因循守旧。( 1 分)秦孝公。( 1 分) ( 2)重农抑商;严明法令;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