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pdf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827887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吴栋才 各位评委:大家好。 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思考、教学设计这两个方面 进行说课。 我的教学思考 1、我对教材的理解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 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 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 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 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 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 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

2、启下的作用, 必须切实学好。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 1 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 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然后着重对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教 学,这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例 2 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教学。教 材通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并让学生着重理解 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我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 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突 出体现了这一特点。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为班级之星颁奖”这一学生 喜闻乐见的情境, 让

3、学生在情境中感知、 体验新知。其次,就是对教材深挖重组。 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包括两个层面的教学。第一层次,利 用平均分概念, 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并根据这一 过程写出有余数的横式和竖式, 重点掌握余数的含义。 这里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 分得到的, 而不是计算出来的, 竖式也只是横式的一种改写,还不涉及到计算的 层面。第二层次,不再借助分实物,而是给出一个抽象的除法算式进行计算。在 此过程中, 需要学会如何定商。 与第一层次不同, 这里的商和余数不是分实物的 结果,而是利用定商原则通过抽象的计算得到的,这一层的内容在教材中体现得 不是很充分。所以在教学

4、中,我作了适当调整,增加了一道计算题“264 ”的训练,让学生把操作与计算统一起来,从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 进而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 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而在具体的情境中,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

5、除法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 我的教学设计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 难点,我设计了“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操作体验,建立模型”、 “应用方法,拓展延伸”三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环节。 上课伊始,我拿出一排按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排列并编了号的气球。 对学生说: “最近,老师学了一套魔法,不管你们说是第几号气球,我都能猜出 它是什么颜色?”学生的好 奇心一下子就上来了, 跃跃欲试, 都想见识我的魔法。 结果,正如我所说的, 不管学生说第几号气球, 我都能一猜就中, 学生就觉得奇怪了, 为什么老师能百 猜出百中呢?这里面一定藏着秘密。在学生欲罢不能

6、时,我问:“想知道其中的 奥秘吗?”学生情绪激昂, “想”字脱口而出。这样,将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欲望 调到最高点。接着,我话锋一转,原来游戏中也藏着很大的学问呢!就让我们带 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今天的这节课。等学了新知识后, 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好 吗?通过这个游戏,学生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 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进入到第二环节“操作体验,建立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 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 根据这一理念,并遵照低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 维规律。在这一环节教

7、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引发问题,感知新知 首先,我创设了“为班级之星颁奖”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 充当颁奖者并思考“ 10 支铅笔”该怎样分给两位班级之星,巩固“平均分”这 一概念,再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问题“10 支铅笔平均分给 2 人,每人分几 支”,引出除法算式“ 102”,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进行计算,明确 商是 5,再结合刚才学生“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个人分5 支, 正好分完,没有多余。接着,我出示竖式,学习笔算表内除法。在学习笔算表内 除法这一知识点时, 我采用的是讲授法, 通过让学生倾听、 照样子写算式等方式 来进行学习

8、, 这样处理是因为笔算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学生是第 一次接触除法竖式。 还有一种情况是, 有些学生或许从书上, 或家长那里已经知 道除法竖式,但他们的知道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他们可能知道竖式怎么写, 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写。 总的说来,学生对这个笔算过程基本上是没有认知基 础的,需要教师进一步系统的讲解。在竖式中,重点让学生说说“10100” 说明了什么?旨在强调,10支铅笔全部分完,没有多余,在新知的生长点上引 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学习新知“余数”埋下了伏笔。 2、操作演示,建立表象 在感知了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正好分完”这一情况后,我问学生,在现 实生活中,我们平均分物品

9、时是不是每次都正好分完呢?通过反问,引起学生进 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随即,我抛出“如果有13 支铅笔,平均分给 2 人,每人 又能分几支?” 这一问题。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 我着重追求的是让学生充分 理解算理, 经历实践到认识这一过程。 先让学生用 13 根小棒代替铅笔, 摆一摆、 分一分。交流各自不同的分法,有的学生可能每人一支轮流分;有的可能先分2 支,再一支一支地分;也有的学生可能知道每人能分6 支,最后剩 1 支。总之, 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思考,教师巡视、点拨。然后让不同分法的 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自己的分法。分的结果可能有:第一种每人分6 支,多 1 支;第二种一边是

10、 6 支,另一边是 7 支。对于第二种分的结果应让学生明白,这 里的前提是平均分。然后,对第一种分法中的“1”进行追问:“这剩下的1 支 铅笔为什么不分了?”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是因为不够分,所以这些铅笔不 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1”就叫余数。如此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 学生印象深刻。接着,我故意说这13 支铅笔每人分 5 支,余 3 支,行吗?为什 么?使学生再次明白只有分到不能再分时所剩下的那个数,才是余数。 接着,放手让学生试着用横式写一写分的结果,试着尝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 的笔算。再针对横式、 竖式中的“商”和“余数”进行针对性的提问, 强化认识, 并且注意一下“商”和“余数

11、”的单位名称。这样,除了巩固对笔算除法的理解 和掌握之外,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众所周知,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让学生动脑想、亲自摆和说,调动各种感官 参与学习活动, 从而使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余数”的 含义,整个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 3、观察比较,强化表象 观察例 1、例 2,这两题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通过观察、比较,揭示本节课 的重点、关键,沟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4、演算结合,掌握方法 我出示“ 264”这一道计算题,让学生尝试计算,遇到疑问时,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也可以借助小棒,寻求方法。思考、讨论后回答:把26 平均分成

12、 4 份,每份是几,怎样想的呢?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分成4 份,每份 是几,就是 4 个几,想 4 和几相乘的积要比26 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如果相乘 时的积太小了,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所以4 和几相乘的 积不仅要小于 26,还应最接近 26。这样,把摆和算统一起来,实现操作过程数 学化,达到了操作和计算的有机统一, 学生的思维也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 识的抽象化过程。还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最后一个环节是“应用方法,拓展延伸”。 计算能力是在不断的明白算理, 掌握法则,经过多次合理的练习逐步形成的。 因此,我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 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

13、项到综合分层次地设计了如 下练习。 1、基本练习。安排了“小博士看病”和“做一做”两道题,用于检查学生 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综合练习。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编了一道“用数学”,让数学回归于 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发展练习。第一道题是课前的“猜气球颜色”问题。这一题是开放题, 让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灵活多样地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知识又活跃思维, 再一 次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 第二题 “ 5,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也是一道开放题, 不仅巩固了余数的含义, 又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埋 下伏笔,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 让课堂的学习热情继续延伸下去,不因课的结 束而结束。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 在 体验中建构 201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人教版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pdf)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