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72017- -2018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年度第一学期 1010 月月考检测月月考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八年级历史试题 满分:100 分 时间:60 分钟 第第 I I 卷卷 选择题(每小题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 1.暑假期间,八年级(2)班某同学随父母到南方旅游,见到这样一尊雕塑,请看 如图(撅断的烟枪) ,你猜猜看她去了什么地方( ) A.南京 B.上海 C.北京 D.虎门 2.1840 年爆发的这场战争“揭开了侵略与对抗的帷幕,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 进入近代” 。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
2、太平天国运动 3.1856-1864 年,列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有( ) 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洋枪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A. B. C. D. 4. 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 好处都要多。19 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 A.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取大量赔款 D.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19 世纪 90 年代列强对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有利于其进行经济侵略的条款是(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B.中英协定英商进出
3、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6. 同治要务中写道: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 器为先。 ”在 19 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认识并付睹实现的是(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顽固派 D.天平天国 运动领导人 7. 下面是一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图片,关于图片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汉阳铁厂 A.体现了我国洋务运动的开展 B.都体现了“自强”的口号 2 C.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其创建者都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8.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一场运动:
4、“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以至于又延续了 60 年。 ”这场运 动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 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中国做出了回应, 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根据知识结构示意图的提示, 空白的方框内应填写(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南京条约签订后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签订后 10. 兴起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洋务运动( ) A.以“变法图强”为口号 B.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军事工业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产阶级的自救运
5、动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11.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认为: “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 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 业和企业作支撑。 ”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企业有( ) 汉阳铁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A. B. C. D. 12. 1872 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 ,三年多时间,外轮 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 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 被招商局归并。 以下对这场运动理解正确的是 ( ) 其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 客观上
6、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势力在华的扩张 A. B. C. D. 13. 下列标志性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天京事变,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天平天国运动失败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A. B. C. D. 14. 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 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5. 标志着中
7、国进入近代史和近代化阶段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虎门销烟、戊戌变法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D.虎门销烟、洋务运动 16. 维新运动期间,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A.资政新篇 B.直报 C.湘学报 D.时务报 17. 下列人物中,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李鸿章 B.林则徐 C.康有为 D.曾国藩 18.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 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与历史史实 不符合的是( ) A.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
8、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D.对中国社会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19. 日落紫禁城 中有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 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在当时社会上起 到的作用表现在 ( )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20.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战后被索取巨额赔款 21.
9、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建立政权 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 色彩。 A. B. C. D. 22.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内容都 涉及( ) 割地 赔款 开埠通商 投资办厂。 A. B. C. D. 23.同学们学习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 ,发现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 4 哪一项不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 A.赔款 B.开放通商口岸 C.割地 D.允许开设工厂 24.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是在( ) A.虎门条约 B.天津条约 C.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北京条约
10、25.太平天国运动中,起义军与“洋枪队”之间发生了多次战斗,最终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B.沉重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 C.得到了清政府的全力支持 D.放弃对清政府的革命斗争 26.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 变法”?(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咸丰帝 27.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亚罗号事件 D.马神甫事件 28.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主张学习西方 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的发展 C.
11、都属于近代化的探索 D.都主张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 29.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镇压太平天国后 30.抗击外来侵略,在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中牺牲清军将领是( ) A.左宝贵 B.陈化成 C.邓世昌 D.李鸿章 二、材料解析题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2 小题,共小题,共 4040 分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 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 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
12、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1) 你认为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 “19 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 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6 分)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试举两例。 (4 分) 5 材料二 1840 年, 在炮口的逼迫下, 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 随后的一百余年里, 外国人通过条约 “合 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 的历程,也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阅读材料二回答, “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分) 材料三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
13、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 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 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 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城市“广州” “天津”的兴起分别与哪个条约有关? (4 分) “自强运动”指什么?(2 分)试各举一例“自强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4 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 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 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 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所述, “自救之路” “维新之路”分别指什么?(6 分) 6 材料二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西北边疆危机引发了清政府内部“海防”和“塞防”孰轻孰重的 争论。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 。陕甘总督 左宗裳则认为, “时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