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考点1 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2019江苏单科,7,3分)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 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 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答案答案 C 材料“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反映了当时脚带畅销,说明女子缠足仍然普 遍存在,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仅涉及禁止缠足相关诏令,未体现其效果如何,B项错误;民国以 后废止缠
2、足成为社会共识,D项错误。 2.(2019海南单科,9,2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 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 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 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 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 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 答案答案 B 根据材料中“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可知,这反映了中西建筑文 化的融合创新,故选B项。材料信息仅涉及闽南地区出现近代建筑,无法得出“遍及中国乡村”的 结论,排除A项;材料“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表明是
3、中西风格的融合而非中式风格受到 冲击,排除C项;中国的西式建筑并不仅仅见于通商口岸,内地也有出现,故D项错误。 3.(2018江苏单科,7,3分)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 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答案答案 D 清朝末年,上海张园门前既有黄包车、电线杆、洋楼等新式景象,又有传统的交通工具 马车,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新旧杂陈。故选D项。该年画属于写实画,无法体现以形求神, 排除A项;年画仅涉及上海一个
4、地区的个别情况,无法说明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排除B项;年画中并 未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交通工具汽车,排除C项。 4.(2018海南单科,8,2分)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 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 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答案答案 D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运动风 起云涌。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壮大
5、了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民主革命思潮勃兴,并产 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反映在政治、经济方面,也反映在社会习俗方面。留发辫是 满族习俗,清朝推至全国,此时剪发辫就有了反清革命的意味,“前刘海”亦是如此,所以遭到清政 府禁止,D项正确。官府禁止“前刘海”是为了维护统治,与道教无关,A项错误;此时上海新式学堂 学生等剪发辫是与反清革命相连,并非扫除封建陋习的潮流,亦非官府所反对的政治革新行为, 故B、C两项错误。 5.(2017课标,29,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 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
6、齐宏大。这反映了 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答案答案 B 材料中新郎着蓝袍黑褂和新娘穿粉色旗袍体现了中国元素,新娘头披白纱和乐队演奏 钢琴曲体现了西方元素,这反映了当时上海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20世 纪30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无法获知婚礼中的男女双方是否出于自愿,所以不能说明民众实现了婚 姻自主,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当时的择偶标准,因此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项错误;社 会习俗的变迁受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 但不能将其扩大为
7、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D项错误。 1.(2019浙江4月选考,12,2分)观察下侧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 的是( ) 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 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 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 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A. B. C. D. 答案答案 A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在20世纪上半叶仍旧 流行,故正确;晚清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遮盖了身体曲线,故错误;图片信息不能体现两人的 身份地位高低,故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女性服饰趋向合身,向短袍窄袖方向发展,故正确,A 项符合题意。 2.(2016江
8、苏单科,10,3分)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 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 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答案答案 C 材料表述的是成都妇女,并非所有妇女,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妇女剪发齐眉,没有体现 男女平等的信息,B项错误;“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表明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了传统 习俗,C项正确;成都警察厅发布的通令无法体现民国法治精神,D项错误。 命题
9、评审命题评审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属于课程知识而非单纯的教材知识,避免了 考生靠死记硬背去解题。对社会风俗的考查,解题的基本要求是“身临其境”,要将自己置身于历 史的场景之中。只有全面了解并理解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风俗的基本特征,解题时 才能得心应手。 3.(2015四川文综,6,4分)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 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 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
10、时人的婚姻 答案答案 B 从题干看,这位新潮社社员为新式青年,但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仍然看重八字、命 书,且认为命书是人生重要的纪念品,故选B项。材料无法反映出A项;题干中新潮社某社员的行为 只是个例,题干也未体现国人不认同西式婚俗,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排除。 4.(2014课标,28,4分)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 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答案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宋恕认为“易西服
11、”是“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的前提,即“易 服”可以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旨在强调“易服”与变革之间的关系,A、 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排除D项。 名师指导名师指导 本题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进行分析。19世纪末的中国人民绝大多数尚未觉悟,社会 上存在因循守旧的风气。而西服代表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因此维新思想家提倡“易服”,旨在为变 法运动营造求新求变的社会氛围。 5.(2014江苏单科,6,3分)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 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
12、人陋俗 答案答案 C 从漫画可以看出,主人公将发辫作为国粹保存,反对将代表旧事物的发辫全部剪掉,表明 当时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的旧有观念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盲目崇尚西洋风尚”没有体现漫画 中“保存国粹”的信息,故A项排除;“刻意保存传统精华”没有体现漫画中“崇尚西法”的信息, 故B项排除;“主动破除国人陋俗”没有体现漫画中“保存国粹”的信息,故D项排除。 6.(2015课标,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年份法定假日天数节假日 1950 1995 2000 2008 元旦 1 1 1 1 春节 3 3 3 3 劳动节 1 1 3 1 国庆
13、节 2 2 3 3 星期日 1 1 1 1 星期六 1 1 1 清明节 1 端午节 1 中秋节 1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案答案 评分说明: 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 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 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解析
14、 解题时首先要找到角度,然后看变化趋势。从法定假日总体数量看,从少到多;从结构看,成 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分析原因时要注意节假日属于民生问题,它 必然受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与政治体制、政治理念与思想的影响。 考点考点2 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1.(2020天津,4,3分)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 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 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
15、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答案答案 C 材料反映了清末大公报针对当时华北地区鼠疫泛滥的情况,刊登由天津官医院提 供关于鼠疫的来稿,并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这有助于增强时人的公共卫生意识,故选C项。仅凭 报刊的宣传并不能加速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故A项不符合史实;媒体主要起宣传作用,无法对疫情 进行专业研究,材料也未体现报刊宣传是否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B项错误;报刊宣传仅能促使 民众重视防疫,无法起到控制疫情暴发和扩散的作用,且大公报开设专栏宣传时,疫情已经暴 发,故D项错误。 2.(2020浙江7月选考,10,2分)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
16、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 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 的信息是( )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答案 B 依据材料“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等信息可知“铁轮小 车”即自行车。20世纪初自行车已经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故选B项。自行车需要人力蹬 踏,不属于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排除A项。自行车是以人力作为牵引动力的交通工具,比起以 燃油和电力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相对落后,因此不可能成为交
17、通事业现代化起步的标志,排除C项。 “根本性改变”的说法夸大了自行车的影响,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排除D项。 3.(2019浙江4月选考,16,2分)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 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 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 B. C. D. 答案答案 D 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体现的是中国近现代交通事业的发 展历程和社会的进步,而交通工具的现代化显然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故正确。磁悬 浮列车的运行体现
18、出我国交通事业的巨大进步,已不仅仅是“近代化的开始”,故错误;交通工 具不能左右地区经济发展,故错误。 4.(2017江苏单科,7,3分)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 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由此推断( )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时间 主题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 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答案答案 D
19、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由材料信息可知,从1880年到1907年,万国公 报上发表的禁止女子缠足、兴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逐渐增多,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知 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故选D项。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A项排除;B项中 “实现了言论自由”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知识界的宣传和呼吁会推动清政府在“革除陋 习”方面做一些尝试,但并不能“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故C项错误。 5.(2016海南单科,24,2分)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 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 一举措
20、的目的在于( )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答案答案 D 从材料信息“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可知,这一举措旨在 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故选D项。 1.(2017北京文综,19,4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 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 学、天文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C 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 为电影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 传播形式 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
21、平培育 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古代、近现代的科技。李时珍的本草纲 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属于传统科技的总结性著作,且这仅是医学方面的成就,因此由李时珍 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无法得出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排除A项;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 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属于个人行为,并不能由此得出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排除B项;电影 的发明是近代科技进步的结果,京剧被拍成电影,体现了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因此C项正确;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把它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 计划,但世界
22、粮食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成功解决,排除D项。 2.(2014课标,30,4分)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 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 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答案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中国电影拷贝流通 税费较重,这会造成国产影片在上海以外的地方放映时成本大大增加,而外国影片拷贝到中国并放 映,其成本并
23、无大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京津地区外国片与国产片放映比例远高于上海地区的情况。 故选C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京津地区民众对外来事物是否更具热情, 也不能推知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是否更为开放,故排除B、D两项。 3.(2014浙江文综,17,4分)右图是20世纪 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 答案答案 D 本题利用20世纪初的报纸截图,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该截图可以作 为当时出版业发展的直接史料,故A项不符合题意。报纸刊登的求婚信息,反映了当时婚姻礼俗的 变化,同时登报求婚也体
24、现了广告业的进步,故B、C两项也不符合题意。一幅报纸截图及其中的 信息并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世界文明的演进,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 4.(2014四川文综,14,10分)(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 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图片中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10分) 答案答案 (2)整理:材料二图片中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
25、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 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 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 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10分) 解析解析 (2)材料三中的观点,一是整理历史知识,二是探讨因果,实质上是要求对图片中出现的新事 物进行归类,并探讨这些新事物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即可。 考点考点3 3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2020浙江7月选考,1
26、4,2分)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 奖“世界航天奖”。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 进展的原因( ) 年份 成就 1984年 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92年 “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火箭发射成功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成功 2003年 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2007年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2011年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答案答案 C 阅读表格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时间跨度是 19842011年。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27、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应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 家所采取的政策等方面思考: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8年邓 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此外,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也离不开广大科技 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故正确,选C项。“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是在1956年,不符合题 意,排除A、B、D三项。 A. B. C. D.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 2.(2020江苏单科,12,3分)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
28、毛主席 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 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民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 国家主导“种痘”防疫,保障了民众的身体健康,减轻了民众的经济负担,深得民众的拥护,从而增 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针对的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仅凭“种痘”运动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
29、显著,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民众获 得卫生防疫的保障,增强了对新政权的认同,与民主政治建设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 “种痘”运动的成果,不能反映卫生防疫体系全面建立,故D项错误。 3.(2018江苏单科,13,3分)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 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 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答案答案 B 根据题干时间信息“改革开放以来”,迁移所学可知,200
3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载 着航天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B 项符合题意。1970年,我国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3年,袁 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A、C、D三项均属于改革开放前的科技成果,故排除。 4.(2017课标,31,4分)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 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答案 C 婆媳上冬学描绘的是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上学的场景,画家以质朴的表现手法,歌 颂了新社
31、会的新道德、新风尚,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C项正确。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讲求 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与图片特征不符,A项错误;同期西方流行画派是现 代主义,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与图片特点不符,B项错误;该漫画注重表现现实而非 艺术想象,D项错误。 5.(2017课标,31,4分)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 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 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32、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答案 C 本题以中国高校发展的相关数据作为背景材料,考查现代中国的教育这一主干知识点, 同时考查学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据材料,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高等职 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这就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所需的人才,从而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据此分析C项正确。 6.(2020天津,17,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49年12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 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
33、年代,2 500多名旅居海外 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 钱学森等。 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留学生归国的原因。(6分)以近代以来一位杰出的 留学归国历史人物为例,简评其志向情怀和历史贡献。(4分) 答案答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急需建设人才;国家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妥善安排;留 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忱。 简评略 解析解析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提到的时间“1949年12月”“50、60年代”,结合当时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国家需要大批建设人才、国家重视等分析留学生归国
34、的原因。根据材料“放弃了优 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可知,留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情也是归国的一个重要原因。第 二小问,可结合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工作态度及突出贡献进行简要分析。 7.(2019课标,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 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 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黑奴吁天录 (1901年译) 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 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
35、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 ,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 话剧黑奴吁天录 (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 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 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 话剧黑奴恨 (1961年上演) 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火刑,临死前 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 斗争的演说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答案 示例一: 论题:不同时代的需要会影响作品的翻译与改动。 论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
36、,为了“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以唤醒国人 的民族意识,因此,作者把汤姆叔叔的小屋译为黑奴吁天录,删除部分西方宗教思想内容, 增加孔孟思想内容。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建立,为了弘扬民主革命思想,因此,1907年中国留 日学生将小说改编为话剧,增加了独立、自由的革命思想。1961年,中国“阶级斗争”思想较突 出,反对帝国主义压迫,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汤姆叔叔的小屋被改编为话剧 黑奴恨,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 斗争的演说。 总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时代的变化,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翻译与改动符合时代发 展的要求。 示例二: 论
37、题:不同作者的角度、立场会影响作品的翻译和改动。 论述:1901年,作者从“振作志气,爱国保种”的角度、立场出发,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 黑奴吁天录,以唤醒国民意识,删除了部分西方宗教思想内容,增加了孔孟思想内容。1907年, 中国留日学生从“民主革命”的角度、立场出发,将小说改编为话剧,以弘扬革命精神,增加了独 立、自由的革命思想。1961年,作者从“阶级斗争”的角度、立场出发,汤姆叔叔的小屋被改 编为话剧黑奴恨,以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争取民族解放 斗争的演说。 总之,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动体现了作者不同的角度、立场。 解析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汤姆叔叔的小屋
38、的故事梗概与中国翻译与改动的情况进行比较,根 据不同的时代特征思考翻译与改动的原因,选好角度拟定论题;其次结合材料信息,联系不同时期 的中国社会状况对论题进行阐释。注意论题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1.(2016浙江文综,19,4分)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 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 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B 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58
39、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 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故选B项。 2.(2015课标,31,4分)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 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答案 D 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在教育上广泛开 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故D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项错误;到1952年
40、底,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 “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育改革,C项错误。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中思考。建国之初,新中国一穷二白,如何才能迅速改变落后 面貌呢?结合新中国初期借鉴苏联经验发展生产等知识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3.(2014天津文综,9,4分)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 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 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答案答案 B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
41、2年”可判断此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 新中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学”等信息 可判断新中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因此B项符合题意。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排除 A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并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 天津的经济建设,排除D项。 4.(2016北京文综,37,10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 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
42、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 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 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 答案答案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
43、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 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 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解析解析 (2)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二中严复、蔡元培的教育主张、中华民国教育宗旨中的规定 及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中概括,并注意继承与发展的关 系。第二小问应结合清末、民国初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 四个历史阶段面临的历史主题进行分析。 5.(2015北京文综,41,10分)(节选)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
44、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年 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 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 活”的博览会。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4分)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 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6分) 答案答案 (2)政治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 我国航天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答出三项即 可) 解析解析 (2)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信
45、息,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激烈对抗时期,从美苏争霸这 一角度阐述其国际政治背景。第二小问回顾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A组 考点基础题组 考点考点1 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2020湖北荆门4月模拟,29)清末、民国时期,星期制获得普遍推行。同时,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 由主张取缔星期制,一些人试图用十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 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这反映出( ) A.西学东渐促成思想自由多元 B.大众舆论制约社会治理成效 C.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心态 D.新式生活排斥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
46、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星期制在中国推行 后,国人对星期制有着一定的抵制态度,有人主张取缔星期制,有人主张用中国古制“旬日”代替 星期制,还有人认为这一习俗在中国早已存在,从国人对星期制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国人具有文 化民族主义的心态,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国人抵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星期制,没有体现国内思 想的自由多元,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大众舆论对社会治理的影响,故B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星期 制不是对中国文化的排斥,而是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借鉴,故D项排除。 2.(2020辽宁锦州4月质检,28)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广使用“国历”。参与此运动的人感慨 地说:“为提倡公历,(我们)宣传演讲,
47、可是结果到了旧历年关,他们虽然受了经济的限制,但仍拼命 挣扎,以享受其新年的乐趣。”这说明( ) A.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观念 B.近代国人素质普遍较低 C.近代中国社会仍止步不前 D.传统社会习俗根深蒂固 答案答案 D 材料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公历,但民众仍然庆祝“旧历年关”,说明了传统习俗或文 化的深远影响,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观念与史实 不符,故A项排除;B项“素质普遍较低”说法错误,排除;近代中国虽然发展缓慢,但仍在发展,故C 项排除。 3.(2020河北唐山4月六校联考,29)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 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 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 肄习之。”这种现象( ) A.源于晚清灾疫频发下的反思 B.推动了卫生观念的进一步普及 C.说明卫生意识承载爱国精神 D.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西方化 答案答案 C 从材料“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凡有保种之责,而 知亡国之忧者”可以看出卫生意识承载了爱国精神,故C项正确。此时提倡卫生并非为抗疫,故A 项排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是把卫生教育和爱国教育联系起来,不是重点侧重于推动卫生观念的 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