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855143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PPTX 页数:74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 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 生态协调发展(如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考点1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1.(2020课标,1,4分)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答案 C 治沟造地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均能达到防治水土流失和增加耕地面积的效果,A、B不符 合题意;结合材料可知,治沟造地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可推断其更关注生活宜居、 改善人居环境,C正确;无相

2、关信息说明治沟造地更关注提高作物产量,D不符合题意。 2.(2020课标,2,4分)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答案答案 B 设问中提到“生产条件的改善”,优化农业结构和健全公共服务不属于生产条件改善, A、C错误;由图可知,该地通过沟道覆土造地、完善支渠排水灌溉系统,方便了田间耕作,B正确;无 相关信息说明治沟造地能提高耕地肥力,D错误。 3.(2020课标,3,4分)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居住用地紧张 生态环境脆弱 坡耕地比例大 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 B. C. D. 答案答案 C 图中出现

3、“复垦空废宅基地”,说明当地空废宅基地多,居住用地充裕,错误;黄土高 原的丘陵沟壑区坡度大,坡耕地比例大,水土流失严重,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正确;黄土高原 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民主要采用广种薄收、粗放落后的方式发展农业,而不是精耕细作,错 误。故选C。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 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8海南单科,16,3分)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固定表土 减少径流 沉积泥沙 降低风速

4、 A. B. C. D. 答案答案 A 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 正确。 5.(2018海南单科,17,3分)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 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答案答案 D 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 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冲淤,故排除A、 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

5、游河床 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不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冲淤效果,故D正确、B错 误。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 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 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

6、s 6.(2018课标,9,4分)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答案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保持水土功能增强,河 水含沙量减少,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但不 一定增大河流径流量,A、C、D项错误。 7.(2018课标,10,4分)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 A. B. C. D. 答案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降水对河流的影响。第5次降水前的4次降水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加甚至 趋

7、于饱和,再由降水历时天数和降水量分析可知,第5次降水强度大,故可推测下渗可能减少,地表径 流增多,易出现洪峰。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降水强度的含义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多指24小时降水量。故表格中降水强度应是降水量/历时,而不 应该只看降水量,错误地认为第3次降水强度最大。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洪水含沙量的来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等。洪水含沙量主要与上游水土 流失有关,水土流失的多少主要与降水强度、坡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有关。因河床、沟谷面积 小,其对洪水含沙量影响极小,排除A、B选项;由材料可知,该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前4次降水都没 有形成明显洪峰,故该地裸露坡面应较少,可以排除C

8、选项;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多,到第5次降水时,土 壤含水量趋于饱和,已经很难下渗,故形成了洪峰;到第6次降水时,虽然降水量不大,但洪峰较大,说 明形成的坡面径流较大,坡面径流对地表侵蚀加重,加之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从而造成泥沙俱下的 情形,即使是有植被覆盖的坡面也无法幸免,故D选项正确。 8.(2018课标,11,4分)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9.2020山东,19(3),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 356 km2(图),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 2019年5月,

9、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 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 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 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 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 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图 图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 柳沟流域治

10、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 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答案答案 (任选一区作答即可) 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 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 解析解析 首先要审明题目给出的几个区域在流域中的位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解决本题的关 键。读题中信息可知,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分布在西柳沟的上游,这里沟壑纵横,主要问题是水土 流失,所以其流域治理的主要

11、方向是防治水土流失。具体可采取工程措施(如:建淤地坝、修梯 田、挖鱼鳞坑等)、生物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 风沙区主要分布在中游,这里的主要问题是风沙活动强烈,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且冬春季 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所以其流域治理的主要方向是风沙治理。风沙治理的措施有固沙(如: 草方格沙障)、恢复植被等。 冲积平原区主要分布在下游,从材料中可知,这里地势低平,且入黄口处有沙坝,这里的主要问题是 汛期常发生洪涝灾害,所以其流域治理的主要方向是防治洪涝灾害。具体可采取疏浚河道、引洪 淤地等措施。 10.(2020课标,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

12、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 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 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 化,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图甲 图乙 (1)分别简述图甲所示、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 沙活动的关系。(8分)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 (4)

13、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 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答案 (1)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 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 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 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 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

14、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 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 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解析解析 (1)首先明确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湖沼沉积数量越多,湖沼面积越大。然后分析图 甲中三个阶段湖沼沉积与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可知:阶段湖沼沉积数量呈上升趋势,说明湖沼 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数量呈减少趋势,说明风沙活动有所减弱。阶段湖沼沉积数量保持高 水平状态,说明湖沼面积达到最大;风沙沉积数量先

15、减少后增加,说明风沙活动先弱后强。阶段 湖沼沉积数量快速下降,说明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数量整体上升但波动明显,说明风沙活动在 剧烈波动中增强。由此可归纳得出,湖沼面积越大,风沙活动越弱;反之,湖沼面积越小,风沙活动越 强,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必须明确题目要求回答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根据图乙中毛乌素沙地气温、降水的 变化可知,19952013年该地气温变化不大,年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气候逐渐湿润,有利于 植被生长,植被可以减弱风沙活动,因此流动沙地趋于固定。 (3)毛乌素沙地中的各种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结合上题可知,19952013年 毛乌素沙地

16、年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逐渐湿润,但同期湖沼面积减小,说明湖沼面积减小是 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可以推理得出,19952013年毛乌素沙地人类活动增强,生活和生产用水量 增加,导致地表水分因蒸发和农作物蒸腾作用增强而减少,因此湖沼在年降水量增加的情况下出现 面积减小。 (4)本题属于开放性论证问题,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其次是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论述观 点。如赞同“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的观点,自然条件改善可以从降水增加、气候湿润和植被增 多等方面说明,技术进步、生态治理与保护等人类活动等有利于减弱风沙活动。如反对“毛乌素 沙地即将消失”的观点,可说明历史上自然条件的改善并未使沙地消失,同时

17、人类活动如绿化、发 展农业会导致蒸腾量加大,气候更加干旱,风沙活动增强。 11.(2018海南单科,21,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 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 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 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分)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

18、不良结果。(8分)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 答案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 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 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 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 人工干预。 解析解析 (1)将“小老头树”的

19、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 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 (2)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 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 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 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20、12.(2015山东文综,5,4分)“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 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 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恶化、风力侵蚀增 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13.(2015山东文综,6,4分)“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21、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 “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 理分配水资源。 14.(2014课标,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 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 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

22、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了区域风沙活动的沙源的知识。沙源可依据“就地起沙”分析,沙源只能来自 湖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形成的河滩及错那湖水位下降出露的湖滩。(2)冬春季起沙的原因可从 地表裸露及风力强劲角度分析。(3)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4)可从“阻沙”和 “固沙”两个角度分析。 审题技巧审题技巧 根据材料中“就地起沙”分析可知,沙源应该来自错那湖东北部(铁路附近)沿岸地区, 包括河流入湖处的河滩和错那湖水位下降出露的

23、湖滩。再结合题干中“冬春季”这个时间点,可 知此时间内河、湖水位低,河滩和湖滩泥沙出露面积大,成为沙源。 答案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 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 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 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24、)。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疑难突破疑难突破 (1)“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说明沙源于地面,则要分析地 面植被状况。(2)风沙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侵蚀和堆积。一般铁路路基要高于地面,则风沙会侵蚀 (磨蚀)路基,大量风沙可能填埋路基;对列车的影响注意是“运行列车”,一方面直接影响列车,另 一方面影响列车运行。(3)防治关键是“阻沙”和“固沙”。 考点考点2 2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 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

25、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 型结构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类型 面积比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杨树林 25.0 18.7 18.5 15.6 13.7 杂阔林 44.7 48.4 52.6 53.6 55.8 经济林 20.6 21.5 21.9 22.7 23.4 其他 9.7 11.4 7.0 8.1 7.1 1.(2018江苏单科,23,3分)“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双选)( )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提高造林存活率 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D.提高林地生产力 答案答案 AC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

26、保护。由材料和表格分析可知,江苏省“十二五”期间造林 比重最大且仍在不断提升的是杂阔林,杂阔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说明该省在“十二五”期间 造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A、C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体现造林成 活率高低,B项错误;提高林地生产力应是以发展经济林为主,D项错误。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造林的类别及功能。造林因目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别,主要有用材林,以提供木材为 主要功能;防护林,其主要功能是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生态恶化;薪炭林,主要是为农村地区提供生活 能源;经济林,主要是创造经济效益为主的果树或茶树等经济林木。 2.(2018江苏单科,24,3分)“十二五”期间

27、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双选)(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森林覆盖率降低 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答案答案 AD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江苏省“十二五”期间造林结构可以看出以防护功 能为主的杂阔林比重大且比重不断提升,而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比重较小且不断下降,随着时间的 推移,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同时用材林比重减小,可能会加大该省木材供 需缺口,D项正确;造林面积会影响森林覆盖率,造林结构的变化不代表森林覆盖率会有变化,B项错 误;经济林的比重虽增长较慢,但仍在上升,果品供应能力应上升,C项错误。 3.(2020山东,16,12分)阅读

28、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如图),海拔1 8752 106 m,地势自 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 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6分)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6分) 答案答案 (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 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 (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

29、)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 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湿地的成因。注意设问“从地形和地质角度”以及材料“这些湿地的形成是 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等关键信息,从地形与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 成因。结合图文可知,永昌盆地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湿地位于永昌盆地地势较低处,排水不畅, 易积水;西大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湿地,且湿地附近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为湿地提供补 给水源。 (2)本题考查湿地的功能。注意关键信息“湿地位于水库上游”,从湿地的调节功能和降解功能两 方面说明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湿地是天然水

30、库,能调蓄洪水,提供稳定水源;湿地是“地球 之肾”,具有降解功能,能够净化水质,改善水库水质。 4.(2017上海等级考,2932,20分)“水到白洋阔连天”,被誉为“华北之肾”的三百里白洋淀,在建 设雄安新区过程中成为生态保护重点。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白洋淀(淀为浅湖)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人口激 增,工农业发展较快,大量开采地下水,上游大批水库截水,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入淀 水量明显下降。 白洋淀及周围地区地理简图 白洋淀蒸发量年内变化 (1)2017年4月1日,我国正式发布设立雄安新区的重要决定。从人文地理角度,概述白洋淀

31、所在的 雄安新区的区域开发优势条件。(4分) (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白洋淀1、2月和5、6月水位偏低的原因。(6分) (3)概述白洋淀在调节、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几度面临“干淀”困境。为解决这一困境,雄安新区在建设中可以 采取哪些有效措施?(6分) 答案答案 (1)交通:公路、铁路网络密集,交通便捷;临近北京空港,航空运输便捷;科技:临近北京,便于 引进先进的产业、技术和人才;政策:政府政策扶持。人口:现阶段人口较多,城市开发程度低,开发 成本低,发展空间广阔。 (2)1、2月:此时受冬季风控制,降水量较少。5、6月:此时,夏季风未到,降水

32、量较少;气温回升快,蒸 发量较大。 (3)气候:调节气温,使得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减小;增加蒸发量,增加降水量。水文特征:调节河 流径流量,使得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洪峰推迟;涵养水源,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生物:保持生物多 样性。 (4)开源:引黄河水入白洋淀(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合理开采地下水;等。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发展节水农业(滴管或喷灌);防治水污染;等。 解析解析 第(1)题,人文地理条件主要从交通、科技、人口、政策等方面表述。第(2)题,从自然角度 看,白洋淀主要补给方式是降水,其水量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湖泊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气、地、水、

33、土、生这几个角度考虑。第(4)题,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从“开 源”和“节流”两个角度考虑即可。 5.(2018课标,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 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 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34、(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 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区

35、域自然地理特征。河流排水受阻形成堰塞湖,是因为河谷相对较深,且水量 丰富;该地形成湿地,可以推断其河谷较浅,地势平坦;水量较少与该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有关。 (2)本题考查区域水平衡知识。河流性质改变(变成湿地),基本不影响降水量;而随着水面面积的增 加,蒸发量加大;湿地面积稳定说明其降水量与蒸发量相近。 (3)本题考查盐度及影响因素。该湿地地区河水不断输入盐分,而水分蒸发会导致盐分积累。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应先表明观点,然后给出对应的理由。如选择同意,可以从内流河 和湿地的负面影响回答。如选择不同意,则应从湿地的生态功能回答。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区域水平衡是指多年平均状况下,水

36、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额等于储水变量。如本题 扎龙湿地面积稳定,表示储水变量接近零;内流区域水量收入为降水量,支出为蒸发量,储水变量为 零说明该地最终降水量和蒸发量相近。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 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 答下面两题。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6.(2015天津文综,8,4分)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7、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水减少,盐度增大,生态环境恶 化,不利于鱼类生长,鱼类密度会降低,湖面缩小导致芦苇大量枯萎,而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故湖 泊的自净能力减弱;湖面减小而湖水蒸发总量会减小,故C项正确。 7.(2015天津文综,9,4分)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修建水库,会减少入湖水量,艾比湖萎缩状况会加剧;咸 水湖中不适合发展水产养殖;芦苇能改善水质,但对艾比湖萎缩没有影响。A、C、D项错误。艾 比湖为内流湖、咸水湖,为防止其继

38、续萎缩,要尽可能增大入湖水量,在该流域退耕还草,保护水源 是最恰当的措施,B项正确。 8.(2015安徽文综,35,3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 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 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10分)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14分

39、)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10分) 答案答案 (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 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 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 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河流流向的判读。材料突出河流是流向区外的,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可知图中 干流

40、由东南部流向区外。河流的发源地要保证河流干流最长,故该河发源地位于小尤尔都斯盆地 东部,判断出河流干流的位置后不难对其流向作出描述。 (2)本题考查湿地的形成条件。主要考虑水源补给、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 土发育等方面。结合材料不难回答。 (3)本题考查生态保护措施。由材料知该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与过牧有关,因此生态环境保护 的建议从合理放牧、加强管理、加强环境教育等方面提出。 考向一考向一 荒漠化荒漠化 A组 考点基础题组 考点考点1 1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1.(2020北京等级考适应性测试,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图示区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41、(2)说明荒漠化对图示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 近年来,榆林市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之一。 (3)列举当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答案答案 (1)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增加,农业生产规模扩大,超过当地资源环境承 载力。 (2)含沙量增加,径流量季节波动加大,水位变化大。 (3)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合理配置农、林、牧用地;控制人口规模,减少生态环境压力。 解析解析 (1)毛乌素沙地位于陕西榆林长城一线以北。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 因主要是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垦、

42、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 (2)本题设问角度很小,要求说明荒漠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并非问该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 荒漠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进而导致河流含沙量 增加,径流量季节波动加大,水位变化大。 (3)本题可以从农业结构调整措施、生物或生态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人口措施等角度解 答,选取其中三个角度回答即可,但要有具体措施,过于笼统不得分,不切实可行不得分,如跨流域调 水等。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就大;反之,含沙量就小。除了植被情况外,地质构 造、地层构成以及大型湖泊、沼泽的分布

43、也会影响河流的含沙量。 考向二考向二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 某课题组为研究福建南部地区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选取当地某径流小区开展实验研 究,根据当地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设置3个实验组:(1)实验组I:顺坡种植百喜草(多深长根系),植被 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约95%;(2)实验组:顺坡种植大叶相思,植被盖度约 75%;(3)对照组:顺坡裸地,每年适时除草。该实验以每次降雨过程为单位,监测某年5月和8月多场降雨 过程的相关数据。下表为各径流小区5月和8月降雨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降雨月份 (月) 降雨 场次 降雨量 (mm) 降雨强度 (m

44、m/h) 土壤流失量(g) 甲 乙 丙 5 1 26.70 1.46 7.818 0.168 25.217 2 32.00 2.20 22.928 9.750 324.042 3 24.32 3.05 32.233 11.2 375 386.549 8 4 11.75 2.66 5.975 2.451 221.785 5 14.40 3.24 19.135 3.170 226.180 6 53.33 3.88 222.121 130.335 4 867.960 2.(2020福建福州部分重点中学期中,16)表中的甲、乙、丙依次代表( ) A.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 B.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

45、C.实验组、实验组、对照组 D.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 答案答案 C 根据材料,实验组顺坡种植百喜草,多深长根系,植被盖度约95%,植被盖度最大,根系 深长,水土流失最少,对应乙。实验组顺坡种植大叶相思,植被盖度约75%,植被盖度较小,水土流失 较多,对应甲。对照组顺坡裸地,每年适时除草,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最严重,对应丙。故表中的 甲、乙、丙依次代表实验组、实验组、对照组,故C项正确。 3.(2020福建福州部分重点中学期中,17)据实验数据推断,对土壤流失量影响最显著的水循环环节 是( ) 降雨 蒸发 下渗 地下径流 A. B. C. D. 答案答案 D 据实验数据推断,对土壤流失量影响

46、最显著的水循环环节是降雨,降水量越大,对地表侵 蚀越强,对;蒸发不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错;下渗量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小,对地表侵蚀 越弱,水土流失越少,对;地下径流对地表水土流失影响较小,错。故D项正确。 解题提示解题提示 植被盖度越高,根系越深长,水土流失越少;下渗量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小,对地表侵蚀越 弱,水土流失越少。 考点考点2 2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考向一考向一 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 杏仁桉是世界上最高的树种,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其经济价值很高。杏仁桉树干很少有枝 杈,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杏仁桉因

47、吸水能力强,被誉为 “抽水机”,在热带湿润地区,又被称为“防疟(疟疾)树”。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20福建福清3月线上模拟,1)杏仁桉叶片侧面朝上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水分蒸发 B.滞留更多雨水 C.增大与阳光的接触面 D.减少地面投影面积 答案答案 A 杏仁桉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地处热带地区,降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蒸发旺盛, 由材料“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可知,叶片少且叶片与阳 光投射方向平行,是为了减少阳光照射,从而减少水分蒸发,A项正确、C项错误;叶片侧面朝上不利 于滞留更多雨水,B项错误;叶片侧面朝上只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较低的时候会增

48、大地面投影面积,在 太阳高度较高的时候会减少地面投影面积,但这一点对植物生长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D项错 误。 2.(2020福建福清3月线上模拟,2)杏仁桉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其可以( ) A.排干沼泽 B.增加地下水 C.建造房屋 D.增加木材产量 答案答案 A 由材料可知,杏仁桉吸水能力强,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它有助于排干沼泽,形成耕地或 作为其他用途,因此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欢迎,A项正确;吸水能力强,会减少地下水,B项错误; 沼泽泥沙淤积,地势较低易积水,不利于建造房屋,C项错误;杏仁桉吸水能力强,会影响其他树木生 长,不利于增加木材产量,D项错误。 3.(2020福建福清3月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