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855153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 排放源。完成下题。 考点一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2020浙江7月选考,10,2分)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答案答案 B 根据储备知识分析可知,大气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引起 的,所以,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大气吸收作用增强,B项正确。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

2、 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2019课标,6,4分)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答案答案 C 依据材料可知,空气对流运动中上升运动使水汽上升冷凝形成积云,下沉运动因升温水 汽不能形成积云;“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则积云多呈间隔状分布;而上升、下沉运动 会使气流在高空形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则积云多呈团块状,而不是条带状,故C项正确、D项错 误;因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故积云不会形成连续层片状和鱼鳞状,A

3、、B项错误。 3.(2019课标,7,4分)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答案答案 D 由材料可知,积云是受下垫面影响,空气对流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的;地面温度高的地 区,空气上升运动明显,且湿润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大,空气中的水汽易达到过饱和,故热带雨林地 带积云出现的频率最高,D项正确;寒温带、温带、亚热带森林地带虽然较为湿润,但地表温度较 低,空气上升运动较弱,积云出现的频率较热带雨林地带低,A、B、C项错误。 4.(2019课标,8,4分)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

4、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答案答案 A “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一天中,日出前后地表温度最低,空气上升运动最 弱,则此时水汽凝结高度最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故A项正确。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必要条件是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与空气 湿度呈正相关,即在相同的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水汽克数)的前提下,温度越低,水汽越易凝 结。积云的高度与空气上升运动高度和水汽凝结相关,即随空气上升,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汽达 到过饱和而凝结,故积云的形成需要考虑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空气上升运动状况两个方面。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

5、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 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 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7课标,9,4分)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规律和大气受热过程。为了“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双 层覆膜起到保温作用,膜内温度高于膜外温度,故表示膜内平均温度变化、表示平均气温 变化。丰雪年外膜因覆盖大量积雪,白天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比枯雪年气温稍低(图中1517时), 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减慢了地面热量散

6、失的速度,气温比枯雪年气温稍高(19时至次日13 时),则分别为丰雪年、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故B正确。 6.(2017课标,10,4分)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答案答案 C 图示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且二者变化差异较大;又因分别为丰雪年和枯雪 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则C正确。最低平均气温接 近-16,则该地最低气温可能在某些时期短暂低于-16,则A错误。图示曲线变化一致,说明 积雪状况对气温日变化影响不大,则B错误。同时

7、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要小于平均气温日变化,则 D错误。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2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 。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题。 7.(2017浙江11月选考,25,2分)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 )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 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 夜晚大气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多 夜晚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少 A. B. C. D. 答案答案 D 火星相对于地球,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火星表面的太阳辐 射多,火星白天表面温度高,正确;白天火星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

8、射,错误;夜晚大气保 温作用弱,即大气逆辐射作用弱,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少,正确;因大气稀薄,火星表面辐射被大 气吸收少,即阻挡作用弱,错误。故选择D项。 8.(2018上海等级考,5,2分)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上升引起的变化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地面辐射增强 D.大气吸收的短波辐射被更多地射向宇宙空间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B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上升会增加其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从 而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B项正确。 9.(2017上海等级考,4,2分)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 象进行精密观测。这些

9、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散逸层 答案答案 A 水汽和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垂直分层中,水汽和尘埃几乎全部集中在对流 层中,故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对流层中,A项正确。 10.(2017浙江4月选考,11,2分)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 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 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 答案答案 D 积雪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少;地面辐射弱,大

10、气吸收热量少,大气逆辐 射弱,年平均气温低。反之,则年平均气温高,故D正确。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积雪厚度大(小)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小),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多),地面热量吸 收少(多),近地面的大气温度低(高)。根据上述地理原理,如果青藏高原的地表积雪多,则地面反射 多,气温低;如果青藏高原的地表积雪少,则地面反射少,气温高。 考点考点2 2 热力环流与风热力环流与风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某日14时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 1.(2020天津,12,3分)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风和日丽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大雪纷飞 答案答案 A 图示时刻华北平原受高压脊控制

11、,气流呈辐散下沉趋势,且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 小,因而风和日丽,A正确。狂风暴雨、阴雨连绵、大雪纷飞均是降水现象,高压天气系统无法形成 这些现象,B、C、D错误。 2.(2020天津,13,3分)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 A.乌鲁木齐 B.贵阳 C.上海 D.福州 答案答案 D 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上,某地风向的画法如下: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画出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箭头,然后遵循“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的原则偏转3045,即为该地实际 风向。乌鲁木齐、上海、贵阳均为偏北风,只有福州为偏南风,D正确。 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

12、(2020江苏单科,5,2分)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 A. B. C. D.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方法。地吹偏西风,两地吹偏北风,地吹偏南风。故 选C。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 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 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9海南单科,19,3分)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答案答案 C 由图可知,该地在晚上到

13、上午时段以偏南风为主,中午以后以偏北风为主;结合山谷风的 特点可知,白天吹谷风,故谷风的风向应是偏北风,C项正确。 5.(2019海南单科,20,3分)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答案答案 D 山谷风是存在于山地与谷地之间的局地空气运动,其风向与山坡降低方向基本一致,即 与山脉、山谷走向基本垂直。该地山谷风以偏南风、偏北风为主,表示山脉和谷地的走向应为东 西走向,A、C项错误;晚上吹山风,即由山地吹向谷地,其风向是偏南风,表示山地在南、谷地在北, 故该地地形特征应是南高北低,D

14、项正确、B项错误。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完成 下面两题。 6.(2019浙江4月选考,13,2分)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 A.动力 辐合上升 B.热力 辐合上升 C.动力 下沉辐散 D.热力 下沉辐散 答案答案 B 由图中等温面弯曲状况可知,该沙漠地区温度较周边地区高,空气受热辐合上升,近地面 气压较周边地区低,等压面向地面弯曲,B项正确、D项错误;该地区的空气垂直运动是热力原因形 成的,A、C项错误。 7.(2019浙江4月选考,14,2分)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 A.夏季白天的

15、内陆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答案答案 D 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温度较高,空气受热抬升,形成热低压,与图中情况相符,D项正确; 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因比热容较湖岸地区大,增温较慢,温度较低,形成高压,A项错误;冬季晴朗的 夜晚,山顶冷空气顺山坡下沉,谷底暖空气被迫抬升,这是动力原因导致的,B项错误;因城市热岛效 应的存在,郊区温度较城区低,空气下沉,C项错误。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为“大气受热过程 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 图 8.(2019江苏单科,19,3分)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

16、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双选)( ) 答案答案 AD 夜晚因无太阳辐射收入,地面温度和近地面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在日出前后,地表温 度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库区水域热容量较大,降温慢,相对于库区周围地区温度高,空气上升,水汽凝 结而形成云海;选项中,A、C项表示的是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山坡温度较山谷温度高,表现为 谷风,而夜晚相反,表现为山风,A项表示山风,与库区云海日出形成原理相符,A项正确、C项错 误;B、D项表示的是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陆地温度较海洋温度高,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 风,B项表示白天的海风,D项表示夜晚的陆风,故B项错误、D项正确。 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

17、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 9.(2018北京文综,6,4分)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天气系统及天气、气象灾害等。读图可知北京等压线较稀疏, 风速小,根据等压线分布及数值特征可知北京吹西北风,A项错误;甲地为低压中心且等压线密集, 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B项正确;读图可知,极地并不是气压值最高的地区,C项错误;台风为气 旋,热带太平洋地区并没有气旋出现,D项错误。 10.(2017上海等级考,7,2分)北京借助盛行风正在着手打造六条“城市风道”

18、,其主要目的是在冬 季( ) A.缓解干旱现象 B.增强热岛效应 C.减轻霜冻危害 D.吹散大气雾霾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D 由题可知,“城市风道”是借助盛行风打造的,说明该“城市风道”是利用盛行风来解 决实际问题,在夏季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在冬季可以吹散大气雾霾,D项正确;“城市风 道”与缓解干旱、减轻霜冻无关,A、C项错误;该风道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B项错误。 下图示意浙江省某地2016年1月2125日的天气变化。完成下题。 11.(2016浙江4月选考,24,2分)该地24日风力减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B.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C.雪过天晴,天气

19、转好 D.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答案答案 D 风力的大小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则风力大,水平气压梯度 力小则风力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2017海南单科,2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答案答案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4分),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3分);依山面海,迎风(3分)。 解析解析 结合图分析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盛行偏西风,加上三面环山,西面朝向 大海,喇叭形地貌有利于西风的深入。 A组 考点基础

20、题组 考点1 大气受热过程 考向一考向一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下图为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9北京丰台一模,2)平流层顶部夏季最高气温出现的纬度范围是( ) A.010 B.4060 C.6070 D.7090 答案答案 D 图的左侧是北半球夏季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借助“辅助线”把选项中的四 个纬度范围画出来,可以发现7090平流层顶部夏季最高气温大于0,而其他纬度范围内平流 层顶部夏季最高气温在-200之间,故选D。 2.(2019北京丰台一模,3)对流层( ) A.气温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B.顶部夏季气温

21、极地高于赤道 C.南北温差冬季小于夏季 D.厚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 答案答案 B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其本身具有一定厚度,难以断定其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 低,A错误;对流层顶部夏季气温赤道地区小于-60,极地地区在-40-60之间,B正确;冬季对流层 最低温度在-60以下,冬季温差大于夏季,C错误;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说法不准 确,其整体趋势是这样,但是在副热带区域由于降水较少地面较热,对流层厚度会较大,D错误。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底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 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变化而变化。纬度越高其上界越

22、低,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 度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地区平均为89千米,且夏季高于冬季。 考向二考向二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2019年8月,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严重火灾,着火点达4万多处,整个亚马孙雨林烟雾浓重,远在千里 之外的圣保罗甚至也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下图)。据此回答下题。 3.(2020天津等级考适应性测试,2)圣保罗出现白昼如夜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增强 D.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增强 答案答案 C 依据题干“整个亚马孙雨林烟雾浓重,远在千里之外的圣保罗甚至也出现了白

23、昼如夜 的景象”,可知由于雨林大火,产生了大量浓重烟雾,浓重烟雾随风飘至圣保罗上空,其对太阳辐射 的反射作用较强,从而使太阳光很难透过浓重烟雾照射到地面,故圣保罗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 故C正确。圣保罗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影响,再加上太阳光照一直比 较稳定,故太阳辐射不会减弱,A错误;浓重烟雾会增强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从而使大气逆 辐射增强,保温作用会加强,昼夜温差会减小,但其不是导致白昼如夜的原因,B、D错误。 考向三考向三 逆温逆温 安徽九华山(30.5N,118E)地处长江南岸,最高峰1 342米。科研人员对九华山北坡持续观测发现: 在气温回升期间,气温随

24、地形高度的垂直分布常出现“逆温”现象,“逆温”结束前后多成为山区 天气转变的“前兆”,这种现象在九华山北坡表现得非常典型。下图示意九华山北坡四个测点高 度及对应测点的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甲、乙、丙、丁四条曲线分别表示该地春季某日先后四个时 段气温随高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9重庆三诊,3)甲、乙、丙、丁四个时段中,九华街百岁宫一带最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答案 D 由材料可知,该现象位于九华山北坡,所以“逆温”的形成应与冷锋有关,当冷锋逆温在 山前形成时大气稳定,对流不畅(暖空气还没有被推到一定高度),不会产生雨雪天气,只有当冷空气

25、将原来的暖空气推到一定高度后,暖空气的水汽产生凝结,才会产生降水,而此时应处于“逆温” 结束时间,图中丁时段处于“逆温”即将结束的时间,故选D。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约0.6。这种大气层 结构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送,从而使城市上 空污染程度减轻。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层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的反常现象,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该层空气上、下层流动减 弱,从而使空气污染加重。 5.(2019重庆三诊,4)九华山成为通过“逆温”预报天气最典型

26、的地区,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独特的地理位置 B.茂密的森林植被 C.较低的海拔高度 D.充沛的水汽来源 答案答案 A 由题干分析可知,九华山受山区下垫面影响,升温期间有地形逆温出现,逆温消失后必会 降温,降温期间必有降水和复杂天气出现。该地地处长江以南,位于亚热带地区,北部空气经过长 江时带来较多水汽,南下受地形阻挡抬升,引起天气变化,所以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这 一现象受地形、位置、海拔、植被等因素共同影响,而这些要素都和其独特的位置有关,故A项比 其他选项更加全面,A项正确。 考点考点2 2 热力环流与风热力环流与风 考向一考向一 热力环流热力环流 下图为晴天时我国某绿洲与周

27、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2019辽宁抚顺一模,1)该图所示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1月 答案答案 C 该图所示的月份日最低气温约14,日最高气温超过30,应是夏季,可能是7月,C项正 确;1月、11月属于冬半年,夜晚气温应小于0,A、D项错误;3月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气温较低,加之 受寒潮影响,夜晚气温应在0左右,B项错误。 2.(2019辽宁抚顺一模,2)该绿洲可能位于( ) A.吐鲁番盆地 B.河西走廊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答案答案 A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地方时午后14时左右,图示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6时左 右,比

28、北京时间晚2小时,则该绿洲的经度位于90E附近,可能位于吐鲁番盆地,A项正确;河西走廊 的经度位于100E附近,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主要位于100E以东,B、C、D项错误。 3.(2019辽宁抚顺一模,3)关于图中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天9:0015: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B.第一天0:006:00之间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 C.第二天0:006: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D.第二天9:0015: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答案答案 C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关于图中情况描述,9:0015:00是当 地上午,沙漠升温快,气压低,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

29、,A、D项错误;0:006:00是当地夜晚,沙漠降 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B项错误、C项正确。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绿洲和周围的沙漠因温度存在差异,而形成了一个热力环流;两者的温度差异是由下 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故这种热力环流具有时间性。 考向二考向二 等压线与风等压线与风 下图示意某区域2017年某月29日08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示天气系统正以75千米/小时的速度东 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20天津静海一中3月调研,9)图示M地29日08时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答案答案 B 由图可知,闭合曲线内为一局部高压中心,M地

30、位于高压中心东侧,该处气压梯度力大致 指向东,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则风向为西北风,故B项正确。 5.(2020天津静海一中3月调研,10)与29日08时相比,M地风向基本逆转的时间大致是( ) A.29日14时 B.29日20时 C.30日02时 D.30日08时 答案答案 D 首先明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因此高压中心两侧的风向不同。与29日08 时相比,风向基本逆转时,M地应位于该高压中心的西侧对称点附近,即该高压中心东移20个经度 左右。结合图中M地纬度,可大致计算出东移20个经度的距离约为20111cos 30。再结合75千 米/小时的速度,可以计算出耗时

31、约24小时,继而计算出M地风向基本逆转的时间大致是30日08时, 故D项正确。 B B组组 专题综合题组专题综合题组 (时间:28分钟 分值: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 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会形成大量悬浮在北极上空的尘埃颗粒。图示意北极地区海鸟,图 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 图 1.(2020福建龙岩3月模拟,4)下列月份鸟粪对北极地区影响最明显的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答案 C 每年夏季鸟类迁徙至北极地区,因为夏季温度较高,气候较为温暖

32、,适合鸟类生存,鸟类 多以鱼类为食,海冰融化,易于捕食,夏季鸟类数量多,排放粪便多,温度较高,微生物分解较快,鸟粪 对北极地区影响较大,C正确。 2.(2020福建龙岩3月模拟,5)鸟粪对北极地区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是( ) A.增强 B.不变 C.增强 D.减弱 答案答案 A 由题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形成大量悬浮在北极上空的尘埃颗粒,使北极上空大 气透明度降低,尘埃颗粒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A正确。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辐 射减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辐射减弱,B、C错误。北极上空大气透明度降低,大气对 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误。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

33、域某时刻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20重庆巴蜀中学一模,4)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力:甲地小于乙地 B.风向:丙地和丁地一致 C.气温:丁地低于甲地 D.气温日较差:戊地大于丙地 答案答案 A 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比乙地稀疏,风力较小,A项正确;根据当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 偏向力方向判断,丙地风向为偏东风(东北风),丁地为东北风,风向相似,但不一致,B项错误;丁地纬 度低于甲地,因此丁地气温高于甲地,C项错误;戊地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气温日 较差较小,丙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D项错误。 4.(2020重庆巴蜀

34、中学一模,5)丁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 012 B.1 014 C.1 016 D.1 018 答案答案 B 1 016百帕等压线外围气压值大于1 016百帕(1 0161 020),因此丁地气压值小于1 016百 帕,C、D项错误;根据图中数值判断,图中等压距为4百帕,因此丁地的气压值应大于1 012百帕、小 于1 016百帕,A项错误、B项正确。 5.(2020湖北武汉3月质检,10)雨幡中,下落雨滴蒸发、消失的直接原因是云底( ) A.空气干燥 B.气温下降 C.风力强劲 D.气压升高 答案答案 A 空气干燥时,雨或水滴还未落地,就在空中蒸发,从而形成这种空中降水基本没有落至地

35、面的现象,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 状悬垂物,进而可以推测出雨滴在下落过程中会受热蒸发,而气温下降不利于蒸发,B项错误;风力 强劲可以影响蒸发,但蒸发的水汽不会形成丝缕条纹状悬垂物,C项错误;气压升高与蒸发没有必然 的联系,D项错误。 雨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 物。它随云飘荡,形似旗幡,因此得名。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7月某日在阿尔卑斯山区拍摄到的雨 幡照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2020湖北武汉3月质检,11)在航空飞行中,飞机接近雨幡是非常危险的。这主要是因为雨幡附近 ( )

36、A.空气能见度太低 B.常有冷空气下沉 C.易聚集高空飞鸟 D.以上升气流为主 答案答案 B 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以电波导航,空气能见度对空中飞行的飞机影响不大,A项错误;雨幡 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形成的,其不利于鸟类飞行,故其附近不会有高空飞鸟聚集,C项 错误;下沉气流或上升气流都会对航空飞行中的飞机造成颠簸甚至较大的冲击,从而造成危险,D项 错误;雨幡现象中的雨滴在云下蒸发时会吸热,导致周边温度较低,这样会产生一些低温气团,这些 低温气团会在空气中下沉,对航空飞行中的飞机造成危险,B项正确。 为研究青藏高原冰冻、消融交替过程中土壤热量迁移的变化,某考察组对无长期定居居民的羌塘 高原核

37、心区进行了土壤温度的观测。下图为羌塘高原核心区2014年1月和4月不同深度土壤温度 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7.(2020湖北襄阳四中3月模拟,1)图中一天经历土壤冻结消融过程最显著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答案 B 读图可知,曲线土壤温度日变化均在0以下,说明1月土壤全部处于冻结的状态,没 有消融过程;曲线土壤温度012时在0以下,土壤出现冻结,1224时土壤温度在0以上,土 壤出现消融,因此具有冻结消融过程;曲线气温与曲线相比,日变化不明显,故B项正确。 8.(2020湖北襄阳四中3月模拟,2)影响该地区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最主要的直接因素是( ) A.地面辐射 B.大

38、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答案答案 C 该地区表层土壤属于地面,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因此其温度日变化与太阳辐 射的变化大致相同,C项正确。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地面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我国K冰川沿山谷分布,某科考队在2003年7月1日至9月13日对该冰川末端进行考察,考察发现该 时段山谷风显著,主要风频为西北风和南风;以夜雨为主,日降水量与气温日较差呈正相关。据此 完成下面两题。 9.(2020福建福清3月线上模拟,4)该时段,K冰川末端谷风最强通常出现在( ) A.2时前后 B.8时前后 C.13时前后 D.15时前后 答案答案 D 根据图中风速变化曲线判断,该时段

39、(2003年7月1日至9月13日)K冰川末端谷风最强通 常出现在15时前后,风速可达2.8米/秒,D项正确。2时前后风速约2.02.2米/秒,8时前后风速约2.4 2.6米/秒,13时前后风速约2.42.6米/秒,A、B、C项错误。 10.(2020福建福清3月线上模拟,5)K冰川顺地势可能的移动方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答案答案 B 读图可知,K冰川末端夜晚的山谷风以西北风为主,按照山谷风环流原理可知,夜晚谷地 散热不畅,气温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近地面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而该地夜晚又盛行西 北风,即山风为西北风,因此当地地势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故K冰

40、川顺地势可能的移动方向为东 南方向,B正确。 11.(2020山东青岛4月质检,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山区风力、风向多变,一旦发生火灾,山火较难扑灭。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 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如果风力很小,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图 示意某山区森林大火位置,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 图 图 二、综合题(共14分) (1)从地形角度分析图示山区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6分)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点倒火”可以灭火的原因。(4分) (3)有人说,山火对森林的危害很大;有人说,山火对森林也有益处。请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41、 (4分) 答案答案 (1)山区地形复杂,风力、风向不定,火势难以预测;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机械设备难以进入; 地势高,山上取水非常困难。 (2)山火火源处气温升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火场,吸引“倒火”向 火场方向燃烧;当两火相遇时,可燃物和氧气都已燃烧殆尽,山火自然熄灭。 (3)危害:山火导致物种数量减少,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资源破坏,木材蓄积量减少;山区自然环 境发生变化,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益处:增加土壤有机肥,加速优势树种的生长;杀灭害虫,降低森林 虫害风险;促进耐火植物生长和森林更新,更新生态系统。 解析解析 (1)题目要求从地形角度分析图示山区森林大火

42、难以扑灭的原因,据经纬网可确定该区域位 于我国横断山区,地形复杂,因此风力、风向不定,火势难以预测;分析等高线数值可知山高坡陡,在 山地的背风坡,由于空气下沉,温度上升,湿度下降,形成干热风的“焚风”效应,助长森林火灾的发 生;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机械设备难以进入;地势高,山上取水非常困难。 (2)注意题干要求“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读图可知,森林火灾导致着火处气温升高,空气受 热膨胀上升,四周的温度低,因此近地面四周的气流向火场流动;点燃的倒火受气流的吸引,导致倒 火也向火场燃烧,山火和倒火相遇时导致氧气和可燃物燃烧殆尽,从而使山火熄灭。 (3)山火对森林生长环境的危害主要从生物多样性

43、、森林资源等方面分析;益处主要从土壤肥力、 虫害、物种等方面分析。 解题提示解题提示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 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夜晚,郊区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在近地面形成逆温层。当郊区空气移动到城市上空时,由于城市的 热岛效应,使来自郊区的下层空气被加热,靠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从而形成城市混合层,其上部 仍维持从郊区移过来的逆温。读城市混合层形成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在晴朗及区域静风条件下,下列时段中,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的是(

44、) A.清晨 B.中午 C.黄昏 D.午夜 答案答案 A 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材料中叙述的“城市混合层”的形成原因。“由于城市的 热岛效应,使来自郊区的下层空气被加热,靠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也就是说城市温度越高,对 来自郊区的冷空气加热作用越显著,则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反之则越低。而城市的气温日变化 (在晴朗及区域静风作用下)遵循一般气温日变化规律:主要受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影响,日 出前后气温最低,14时左右气温最高。所以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的时段应该是清晨,选择A选项。 2.关于城市混合层对废气污染扩散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混合层主要影响城市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 B

45、.城市混合层的高度越高,城市的大气污染会越轻 C.为利用混合层的特点,城市企业应多选择在夜间排放废气 D.与城市混合层相比,郊区更有利于废气的垂直扩散 答案答案 B 关于城市混合层的影响,其本质是热岛效应和逆温层的影响(注意:城市混合层上方是 逆温层)。在城市混合层中,气温垂直递减,气流受热上升,但会受到上面逆温层的抑制。因此,城市 混合层越高,越有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向上垂直扩散,大气污染就会越轻,故选择B项。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信息,准确理解“城市混合层”的形成。其次根据材料信息和题 干,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不被“城市混合层”这个新名词迷惑。所以,解答本组题目的关键,是准确

46、调动和理解热岛效应、逆温以及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下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2010年9月2011年8月流沙前缘近地面0.5 m和2.0 m高度之间逆温逆湿 特征(注:逆湿就是下湿上干的现象。温度差为2.0 m高处的温度与0.5 m高处的温度的差值,湿度差 为2.0 m高处的相对湿度与0.5 m高处的相对湿度的差值)。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在流沙前缘,逆温逆湿现象最严重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答案 D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逆温是下冷上热。当逆温现象发生时,2.0 m高处的温度 与0.5 m高处的温度差值为正,值越大,逆温现象越明显。逆湿是下湿上干的现

47、象。当逆湿现象发 生时,2.0 m高处的相对湿度与0.5 m高处的相对湿度差值为负,值越小,逆湿现象越明显。故本题采 用直选法,温度差越大,湿度差越小,逆温、逆湿现象越明显,据图分析,冬季最明显,故D项正确。 4.流沙前缘的逆温逆湿现象会( ) A.改善土壤墒情 B.加剧流沙扩展 C.增加区域降水 D.加剧风力侵蚀 答案答案 A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逆温是下冷上热,逆湿是下湿上干。逆湿有利于大气中水汽 渗入土壤,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时逆温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大气稳定性增加,风力较弱,减少水分 蒸发,A项正确。风力较弱,减轻风力侵蚀,不利于流沙扩展,B、D项错误。逆温导致空气对流减弱, 不利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C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新高考地理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