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考点1 1 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 1.(2020课标,44,10分)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 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 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 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 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 答案答案 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
2、源化利用;有效减少污染 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 解析解析 本题以那考河的流域综合治理为背景,考查水污染治理方式转变的意义。由材料可知,2015 年前的“点源治理”属于传统“工程治水”方式,其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但治理效果较差,水资 源浪费严重。2015年后,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设计了符合循环利用方式的水污染治理方式。 “适度集中”可以减少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从而减少资金投入;“就地处理”可以有效减少 污染物入河,减轻污染物对河流下游的污染,避免大面积、高强度的污染治理;“就地回用”实现 了生态净化水的再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且有
3、利于保护河道生态系统,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总 之,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实现了在自然水循环中的水质提高、水源保障、河道生态改善和 水域景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的高效益。 2.(2016课标,44,10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 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 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 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
4、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 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要说明外包装会产 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还要说明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造成环境污染。解决此类固体 废弃物污染的措施应联系清洁生产的原理,从材料的选取、加工以及废弃物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 要注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2019课标,44,10分)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 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
5、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 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 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答案答案 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 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 气的排放。 解析解析 本题以“清溪川复原工程”为切入点,考查环保工程建设对改善环境的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只需抓住“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具体做法,如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
6、生态环境、对 污水隔离处理、修建生态公园、拆除高架道路等分别说明影响即可。 4.(2019课标,44,10分)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 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 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答案 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 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 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
7、异巨大,水系连通后 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解析 本题以“美国河流开发和河道治理”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 能够从图文信息中准确获取地理信息,并能用简洁的文字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对两幅不同比例 尺地图的阅读,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河流开发以及河道治理旨在体现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 养。该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区域空间差异(工程建设前后污染范围的变化,对不同 范围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影响(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和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等三个方面综合分析。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图文信息是对答题角度最直接的提示。如“排污”“严
8、重影响了水质”在工程建设 前后分别影响密歇根湖和伊利诺伊河;人工运河和清淤则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破坏河流生态系 统。 5.(2018海南单科,24,10分)“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 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 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 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答案答案 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 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
9、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 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解析 通过比较传统建筑施工方式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则可从施工过程中 所产生的噪音、扬尘、建筑材料堆积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废弃物的产生等方面考虑“装配式”建 筑方式的优点。 1.(2013课标,4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 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答案 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
10、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 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 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解析解析 本题以社会关注度较大的工业尾矿矿渣库危害为背景,提供区域尾矿资料,考查工业尾矿矿 渣库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以及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显示该地尾矿矿 渣库中有重污染的物质且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坡上,经纬度信息显示该地位于亚热带气候区。则降 水多发季节,该尾矿矿渣库可能对下游江河造成污染。应对措施可从加固尾矿矿渣库,防止矿渣污 染水源等角度分析。 审题指导
11、审题指导 本题首先要明确问题指向为“尾矿矿渣库”的影响及防范措施;其次了解“尾矿矿渣 库”的含义,就是开采锰矿及电解锰过程中产生的矿渣存储库。然后分析影响及防范措施。 2.(2013课标,4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 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答案 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2分)引用泉 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
12、物超标)。(2分)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2分)(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2分)涉及地区 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2分) 解析解析 水污染的危害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影响人类。从材料中“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可知水污染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从历史上六大名泉和太湖地区农业地位可推测,水污染会影 响农产品质量,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六大名泉污染治理难度大关键是地下水的自然更新净化周期 长和人工净化困难;再由图中读出六大名泉分散于太湖周围,其补给区又在四周山区,涉及地区广 泛,增加了治理难度。解题关键是要从地下水和图中信息入手。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饮用灌溉水源污染
13、后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也会通过动物和农作物等间接影响人类健 康。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和承压水,一旦污染就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从水体自然更新速度 慢、人工净化困难、影响范围广等方面分析。 3.(2019海南单科,24,10分)近年来,随着攀登珠穆朗玛峰人数增多,产生的废弃物增多,所引发的环 境问题已引起世人关注。我国登山管理部门相继提出控制登山人数、成立高山环保基金会、制 定登山管理办法等措施,以减少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的不利影响。 分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 答案答案 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高,废弃物难以分解,清理废弃物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易退化,难恢 复。 解析解析 可
14、从分解、清理难度大、生态脆弱、难恢复等角度分析。 4.(2019江苏单科,30D,10分)为评估农药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程度,某农技推广中心选择生产条 件相似,无工业污染的A、B两区进行对比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内,A区施用农药2次,用量1 259.25 g/hm2,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农药5次,用量2 959.05 g/hm2,施用7种农药。下表为“A、B两区环境 质量检测结果”,下图为“A、B两区两种农田有益生物密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土壤环境质量(mg/kg) 水环境质量(mg/L) 镉 铜 铅 铬 锌 镍 铜 锌 氟化 物 硫化 物 石油 类 阴离 子 表面 活性 剂 A
15、区 0.12 23 18 37 130 11 0.4 0.9 0.6 0.3 0.1 0.1 B区 0.64 67 112 91 162 36 0.3 1.7 0.9 0.8 0.5 1.3 合格 标准 0.6 100 300 300 250 50 1 2 1.5 1 1 1 (1)对照相关标准,分析农药施用对A、B两区水、土环境质量的影响。 。(2分) (2)据试验结果,比较A、B两区有益生物密度的差异。 。(1分) (3)简析A、B两区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 。(3分) (4)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 。(4分) 答案答案 (1)A区水、土各指标均合格
16、;B区镉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标 (2)A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大(B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小) (3)B区施用农药次数多;用量大;种类多 (4)控制农药使用的频率和用量;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农药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加强对农户施用 农药的指导 解析解析 本题以对比两种施用农药方式对农业环境影响的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环境污染的危害与 治理。解答本题需要仔细比较两种方式与影响,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 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从文字数值、图表资料等角度分析实验数据,体现了综合思维 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以社会生产关注问题切入,体现了科学探究、绿色发展和人地协调的 观念。 (1)结合表
17、中数据可知,A区所有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和水环境质量指标都在合格标准范围之内;B 区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中的镉和水环境质量指标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出了合格标准,其他指标 在合格标准范围之内。 (2)从图中可知,A区农田的蜘蛛密度和农田的青蛙密度在绝大多数时期均高于B区农田的同类有 益生物密度,因此A区有益生物密度大于B区。 (3)根据题干可知,B区农田农药施用次数多于A区,农药用量高于A区,且农药种类多于A区,因此,施 用农药的次数、数量和品种差异是造成两地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的原因。 (4)结合前面问题可知,高频次、大剂量和多品种施用农药容易造成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因此,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首先要
18、控制农药施用的频率、用量,并选择低毒少害的高效农药,对农户进行科 学施用农药的培训,同时采取人工除虫、生物防治等措施。 考点考点2 2 资源与生态问题资源与生态问题 1.(2020课标,44,10分)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 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 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 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答案答案 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
19、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 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 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 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解析解析 读图中信息可知,鼠兔的密度适中时(有效洞口密度为760/个 hm-2),鼠兔可以控制植物的过 度生长,从而减少土壤中全氮含量的消耗,使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抗退化能力强。当鼠兔数量 过少时,会使植物数量过多,加大土壤中全氮含量的消耗,反而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当鼠兔数量过 多时,会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土壤侵蚀加剧,造成生态破坏。因此,应尽量减少对高山草甸生态
20、系统 的人为干扰,合理控制鼠兔的数量。 2.(2020课标,44,10分)据估计,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每年导致全球数以亿计的鸟儿死亡。某度假村 建于燕山南麓沟谷之中,周边树木葱茏,鸟儿啼鸣,环境优美,建筑物整体顺谷地南北向延伸,外立面 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剖面如图所示)。该建筑建成初期,清晨和傍晚鸟儿频频撞击玻璃幕墙而死 亡,且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 合理解释鸟儿撞击玻璃幕墙“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 施。 答案答案 原因:清晨太阳从东面照射沟谷西侧的山体,明亮的山体和树木的影像映入朝西(西侧)的玻 璃幕墙,鸟儿误认为镜像里是真实的山林,由西向东飞向西侧玻璃幕
21、墙,撞击而亡。傍晚反之。 解决措施:改变玻璃幕墙镜面效应,如在东西两侧立面上贴磨砂膜;在鸟儿撞击路线上设置障碍物; 放置驱鸟装置等。 解析解析 由题干信息和基本常识可知,鸟儿撞击玻璃幕墙主要与玻璃幕墙的镜面效应有关。本题前 一个设问的关键信息是“清晨”与“傍晚”,也就是要我们运用清晨和傍晚太阳方位的知识,来分 析谷地两侧山体阳光照射的时间差异。要注意的是:沟谷西侧山坡实则是山体的东坡,清晨时向 阳;沟谷东侧山坡实则是山体的西坡,傍晚时向阳。本题后一个设问的“解决措施”可以从“玻 璃幕墙”和“鸟儿”两个方面来想办法。一是消除玻璃幕墙的镜面效应,二是阻止鸟儿的撞击行 为。 3.(2020江苏单科,
22、30D,10分)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分) (2)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 (2分) (3)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4分) (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 (1分) 答案答案 (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 (2)SO2排放先上升后下降 (3)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23、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 (4)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解析解析 第(1)题,观察能源消费量柱状图和GDP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总体都呈上升趋势,差别 在于上升的后期(大约2013年后)速度出现明显差异(曲线斜率)。第(2)题,观察二氧化硫排放量变 化曲线,可以看出,2005年以前不断增大;20052015年缓慢下降;20152016年迅速下降;后来降幅 变小。总体上来说是先上升后下降。第(3)题,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 费结构及能源利用技术有关,在GDP上升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只能从产业结构、能源 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技术等方面阐述。第(4)题,当前
24、我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减少能 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体现了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4.(2019课标,43,10分)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 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 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答案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 客土置换。 解析解析 本题以农用大棚为切入点,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考查农用大棚内土 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旨在警示人们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人类活动与地理环
25、境必须协调发展。治 理农用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可以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灌 溉水含盐量高和施用化肥等着手思考回答。 5.(2016课标,44,10分)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 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 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6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4分) (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
26、理答案酌情评分) 解析解析 长江刀鱼资源衰竭原因可从生存环境恶化以及人为过度捕捞两个方面分析。保护措施针 对原因回答即可;另外,针对生物数量减少,一般都要采取人工孵化、放养幼苗等措施来增加数 量。 6.(2018课标,44,10分)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 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 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 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27、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分)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4分) 答案答案 (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 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 性。 (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 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作用。(1)芦苇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与淤泥中的营养 物质,减缓富营养化
28、过程;同时还吸收有害物质,净化水体,提高水环境质量;芦苇长成后高出水面, 能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2)注意材料中“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 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由此说明芦苇出现倒伏、腐烂现象,从而影响水质,降低湿地生态功 能。管护、收割芦苇的意义,可从减少负面影响,提高水质角度分析。 7.(2018课标,44,10分)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 (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 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 百
29、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答案答案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 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 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和种子库的相关知识。结合图示信息从气 温、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分析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该地气温条件,进而 威胁种子样本安全。 8.(2016课标,44,10分)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
30、虾池 (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 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 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解析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附近的农庄和村庄位于高位虾池与海域之 间,养虾过程中“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会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 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会引起附近海域 污染,海水
31、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9.(2018课标,44,10分)“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 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 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 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 进建议。 答案答案 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
32、: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 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给予适当补偿。 解析解析 “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说明这种模式会扩大秋冬季水域面积,从而增加候鸟觅食和 栖息的范围。“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说明在候鸟迁离前,这些新增 的栖息地已不能供候鸟生存了。改进措施应立足于使碟形湖水干鱼尽时间不早于候鸟迁离时间, 则可从放水方式、时间、捕鱼方式以及对渔民进行补偿角度分析。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鄱阳湖秋冬季节,由于来水少、湖水补给长江而水位下降,湖滩退水而裸露,使
33、候鸟栖 息地减少。“堑秋湖”模式在湖滩形成多个碟形湖,可增加候鸟栖息地,利于候鸟越冬。 10.(2017课标,44,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 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 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答案答案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 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森
34、林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方面的作用。要求回答的是自然恢复的次生林 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分析思路可从水土流失的成因土壤被侵蚀程度 (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土壤被侵蚀程度弱;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 更稳定)和水的冲刷能力(自然植被的次生林乔灌结合,植被结构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径流 减少,水的冲刷能力减弱;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地表植被更丰富,减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 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表径流减少,水的冲刷能力减弱)两方面思考回答。 11.(2017课标,43,10分)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观
35、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答案答案 (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 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差。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工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主要通过两类林木层次 与林冠密度的对比,找出差别。主要原因应考虑林木对降水的截留及涵养水源的能力。 12.(2017课标,44,10分)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 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
36、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 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 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解析解析 柽柳耐旱,不易发生病虫害,说明其生存适应能力强。种子多、易成活,说明其繁殖力旺盛, 能够迅速生长、扩展生存领地。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影响其他乔木树苗对光热资源的获取。久而 久之,柽柳不断挤压当地天然植被的生长,导致自然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植物入侵 植物入侵是指某种植物从外
37、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在当地适宜的土壤、气候和 缺少天敌抑制的条件下得以迅速繁殖,并取代原有植物,大部分外来植物成功入侵后,其长势难以 控制,不断压制或排挤本地植物,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植物的生态,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 失。 1.(2015课标,44,10分)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 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 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 述理由。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措施:
38、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3分)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3分)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4分)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为保护土壤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 施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保护土壤的理由要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 疑难突破疑难突破 做该题,首先要明确南方喀斯特地区需要保护土壤的原因,其次要分析道路施工过程中 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另外还要明确以下知识: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壤形成慢且土层薄、降 水多而易流失,开挖石料会
39、移除表层土壤。 2.(2015课标,44,10分)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 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 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答案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 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 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根
40、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 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 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 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到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 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每答出1项措施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满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在山区
41、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砍伐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以 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恢复植被、加强立法和宣传、经济补贴 等。 疑难突破疑难突破 解答本题可以借鉴教材有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防治有关措施,但审题时要注意本 题关键词是“政府”,所以应该是政府能采用的“政策性”“宏观性”措施,且措施要以“改善环 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前提。 3.(2014课标,44,10分)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 水流集中,冲
42、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 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解析解析 本题以坡耕地上的切沟景观图片为背景,考查切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结合图片理解切沟的 含义是解题关键。切沟为水土流失而形成的沟谷,从图中可看出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分割、损坏耕 地,加大土壤侵蚀。防治措施可从防止切沟的形成及切沟形成后的治理两方面分析。 审题指导审题指导 图示景观有耕地和切沟,切沟使耕地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同时切沟 不断扩大会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小
43、。文字材料提及“切沟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则成因可从减轻流 水侵蚀入手分析。 4.(2014课标,44,10分)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 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 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 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答案 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3分)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 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44、2分。其他答案酌情评分,但不超过2分。)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3分)治理水体污染;严禁 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2 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酌情评分,但不超过2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候鸟迁徙途中数量减少的原因及保护对策。候鸟迁徙途中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 是途中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或者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及被猎杀等。保护对策具体考虑建 设与恢复湿地、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等方面。 审题技巧审题技巧 提取关键信息“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
45、为 食”“长白山”“赣东北的越冬地”等,从栖息地、食物、迁徙路线状况等角度分析。 5.(2018江苏单科,30D,10分)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 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 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 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 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下图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
46、。(2分) (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 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3分) (4)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 采取的对策有 。(3分) 答案答案 (1)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3)4.9 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 国际合作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海洋环境污染。 (1)由材料信息可知,海洋表层水(0700 m)吸收了64%的全球变暖增加的热量,水温上升;海洋溶解 了人为排放量约30
47、%的CO2而导致海水酸化。故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海水水温上升和海水酸化。 (2)读图可知,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光合作用、呼吸 作用、分解作用等。 (3)计算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需要据图计算出每年陆地、海洋迁往大气圈的碳的迁移量和每 年大气圈迁往陆地、海洋的碳的迁移量,然后计算其差值即可。读图可知,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 人类活动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植被破坏。 (4)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可从宣传环保、建立保护区、修复珊瑚礁、加强法制、 建立监测机制等角度考虑。 6.(2017江苏单科,30D,10分)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 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下图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 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 。(2分) (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 , 其原因有 。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 影响有 。(6分) (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 。(2分) 答案答案 (1)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 (2)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 围海养殖;填海造地 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环境 污染加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