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通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855596 上传时间:2020-11-12 格式:PPTX 页数:214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通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4页
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通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4页
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通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14页
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通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14页
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通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考点1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2020课标,29,4分)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 “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 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答案答案 B 由材料信息“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 织”,可知双方分歧的实质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在组建共和政府上的主导

2、权之争, 故选B项。由材料信息退位诏书稿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可知,袁世凯此时 赞同共和体制,双方一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是否进行社会革命问题,故C项错误。当时 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孙中山已同意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职位,故D项错误。 2.(2018课标,28,4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 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 “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

3、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侵华。解读题干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充分利用舆论宣 传策略和公关手段,引导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西方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是日本将中国“数百 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解放出来,而清政府却对此没有任何回应,这本质上说明了昏庸的晚 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故选C项。材料只反映了日本利用舆论宣传掩盖其侵华的本质和晚清政 府的不作为,未反映A、B、D三项。 3.(2017课标,29,4分)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 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

4、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 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答案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1904年,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及直隶的留日学生占全国留日 学生总数的85%以上,而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占比较小。究其原因,长江流域、东南沿海 地区以及直隶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较早,商品经济较发达,开放程度较高,而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 个省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较低,故选A项。B、D两项并非主要因素,

5、故排除;此时正处于清 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并未发生变化,故C项与史实不符。 4.(2020天津,5,3分)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 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 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 ) 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 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 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 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 答案答案 D 由材料时间“1931年末”和“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之后侵占整个东北,良友画报配文“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 之历史,供后

6、世读史者之回忆乎”意在激励民众以史为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D项正确。材料“国 难日亟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表明面对日本侵华,良友呼吁国人共御外侮,而不是 呼吁和平和鼓动变革,A、B两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华事件,惨剧已经“重现 目前”,C项错误。 5.(2020江苏单科,7,3分)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 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 关的战争应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奉天”“旅顺”“威海”“

7、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可知,该报道与甲午 中日战争中的日军占领旅顺和威海卫以及马关条约中割占辽东半岛的历史事实相符,故选C 项。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不包括日本,战争也都未波及东北地区,故A、B两项错误。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没有涉及日本割地问题,故D项错误。 6.(2019天津文综,7,4分)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 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 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答案

8、答案 B 材料“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表明这场革命具有鲜明的革 命目标,B项正确。由材料中“湖北革命军”可知这场革命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A项错误;材料只是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对“这场革命”的报导, 无法反映这场革命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C项错误;“反帝”与材料中“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 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的信息不符,D项错误。给你 7.(2019江苏单科,8,3分)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 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

9、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A.18401894年 B.18951911年 C.19121945年 D.19461949年 答案答案 C 材料中“大国民”说明此时已进入民国时期,“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说 明当时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日渐觉醒,同时也说明当时中日之间有较大的民族矛盾,据此判断此时 期应是辛亥革命后、抗战胜利前,故C项正确。18401911年属于清后期,与“日本人大呼” “大日本”“大国民”不符,A、B两项错误;19461949年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与“倭奴是不拉 的”不符,D项错误。 8.(2018北京文综,16,4分)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

10、事:狮王与群兽立 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 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 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答案答案 A 寓言故事中的狮、狼和狗代表西方列强,羊、兔子代表面临列强侵略威胁的中国等 国。1903年,正值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期,这则故事后的按语意在提醒中国人警惕被列强侵略瓜分 的危险,因此A项符合题意。这则故事

11、后的按语抨击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揭示了列强侵凌弱国 的罪行,B、C两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关系,而非中国民众和清政府之间的 关系,由此排除D项。 9.(2018江苏单科,8,3分)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 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 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答案答案 B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清朝末年四川官、商、民筹办铁路的历史事件。1911年,清政府宣 布将商办铁路“收归

12、国有”,引发了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 务空虚,武昌起义爆发,最终清朝政府垮台。故选B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咸丰年间,故A项错误; 保路运动发生于1911年,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排除C、D两项。 10.(2017海南单科,10,2分)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 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 “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

13、治体制 答案答案 C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有效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信息“其 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反映 出此次改革仍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排除D项。英国式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 治,君主无权,故A项不正确。相比于以前至高无上、无所不统的专制皇权而言,此次改革对皇权有 所削弱,而不是加强,故B项不正确。 11.(2016江苏单科,9,3分)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

14、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答案答案 A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1894年到1914年,日本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逐年加大, 表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加强,A项正确;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强有 关,并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明显下降,

15、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 输出为主,C项错误;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的变化说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D项错误。 12.(2018课标,41,9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 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 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

16、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 答案答案 (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 解析解析 (2)晚清时期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从材料二时间信息入手,联系清末社会特征、西学东渐、 政治变革等知识回答。 13.(2016课标,41,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 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答案 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分)论据准确,

17、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 信息;(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 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解析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阅读图文材料,任意提取一个信息,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说明。可从 清末自开商埠趋势角度提取信息,可从区域分布角度提取信息,从“是什么”“怎么样”“为什 么”等角度论证说明。如从所给的地图材料“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中可以提取自开商埠 集中于沿海地区这一信息,分析论证时要紧紧围绕所提取的信息,不偏离主题,做到史论结合,逻辑 严谨,

18、表述清晰。 14.(2017江苏单科,22,12分)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 料: 材料 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 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 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 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 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

19、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出一条自尊而又 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3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 篇小论文。(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答案 答案要点: (1)道路: 日本:积极自救后侵略扩张。 印度:不积极自救沦为殖民地。 背景:遭受西方列强侵略。 (2)略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日印三国面对西方侵略所选择的发

20、展道路及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认 识。第(1)问,据材料信息,迁移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印度所走的不同道路;结合19世纪中期工业革 命后西方列强的扩张指出共同背景。第(2)问,据材料及所学,按照小论文的格式,提出观点。结合 中国19世纪中期后的沉沦、抗争与探索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1.(2015北京文综,16,4分)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 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 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

21、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未与西方文明相对接,更 没有提倡民主自由思想,由此可排除A、C两项;剪辫与宗教信仰没有必然联系,可排除D项。本题 正确选项为B项。 2.(2015北京文综,17,4分)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 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公文中有“仰恳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初期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历史时期的能力。根据材料“某全国性咨询议政 机构

22、获准成立”“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可知当时废除了科举、 设立了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这是清朝预备立宪的重要表现,故正确选项为C。洋务运动与戊戌变 法都没有设立“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可排除A、B;公文中有“仰恳天恩,准予改拨”,说明当时 仍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可排除D。 3.(2015浙江文综,19,4分)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 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答案答案 B 刘邦主张“

23、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为了巩固刘氏天下的专制统治,孙中山主张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是为了避免帝制的复辟。A项中传统社会指封建社会,与题干不 符。C项说法错误。题干强调的是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D项与题干主旨不 符。故B项正确。 4.(2015海南单科,14,2分)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 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 ( ) A.戊戌变法的失败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清末新政的实施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答案答案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不得不实行改革,清末新政由此开 始。1905年,清政府废除实行了

24、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已经不可能,于是出 现材料中“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的现象,故C项正确。 5.(2015海南单科,15,2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 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 反映出当时( )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答案答案 A 从“总统制”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其主要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这反 映了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 6.(2014山东文综,18,4分)“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

25、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 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 “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答案 D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举国震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中国的落后,所以才会出现 材料中“举国争言洋务”的局面。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 除。 7.(2014广东文综,16,4分)右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 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

26、革命的不彻底性 答案答案 B 材料显示民国初年山西某些地方官员出身科举,并且仍行清代官僚之礼仪,说明辛亥革 命并未彻底扫清封建传统习俗,故B项符合题意。1917年维新变法运动早已结束,故A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落后现象,并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故C项错误。1917年国民革命尚未发生,故 D项错误。 8.(2013课标,29,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答案答案 B 洋务运动在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促进了晚清时期的现代化,戊戌变

27、法和辛亥革命 促进了晚清时期的政治现代化,故B项符合题意。戊戌政变和义和团运动是反现代化的活动,A、 D两项错误;C项是晚清时期中国屈辱历史的体现,不符合题意。 9.(2013广东文综,15,4分)“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 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答案答案 B “辫子”是清王朝的象征。从材料信息看,民众剪掉辫子以示反清,即反对“鞑子”统 治中国。这说明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故选B项。A项表述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 无法体现反对

28、帝国主义,故排除D项。 10.(2013四川文综,4,4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 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答案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60年代,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思想走向成 熟并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综合三者,可知答案为D。 1

29、1.(2012海南单科,14,2分)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 “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教案 频发”和教堂作恶的传言盛行。这些现象的出现是民族矛盾加剧导致的,故B项正确。教案频 发、教堂作恶的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不是清政府允许传教,而是列强侵华加剧,故A项错误。民众 受教育程度低与教案频发没有因

30、果关系,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在1864年失败,与“1870年前 后”不符,故D项错误。 12.(2015江苏单科,22,13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 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 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 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 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 员请姑许乞

31、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 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 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 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 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 (3)结合19世

32、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 说明。(4分) 答案答案 (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 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 (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 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 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解析解析 (1)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概括。第二小问要从作战策略、军队斗志及指挥等 角度分析。(2)由材料信息可知,

33、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 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还要考虑到甲午战争对日本侵略野心的刺激作用。(3) 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的深刻影响进行分析,注意角度要全面。 考点考点2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1.(2020课标,28,4分)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下图所 示。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 据上图可知,当时( ) 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答案

34、答案 A 根据题干时间信息“18941914年”及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列强对华 经济侵略加剧,资本输出成为主要侵略方式。读图可知,这一时期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运输 业增长幅度较大,说明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故A项正确。该图主要反映了外国在 华企业的投资情况,并未反映中国的对外贸易,B项错误;此时期正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 义过渡的时期,国际资本垄断加强,并未趋于和缓,C项错误;尽管民族企业在这一时期有了初步发 展,但仍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制,市场竞争力并不强,D项错误。 2.(2017课标,28,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

35、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 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 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答案 D 本题以19世纪末中国社会出现的现象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在全面解读材料的基础上正 确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的高潮,近代工业得到了 较快发展,这得益于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故D项正确。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还没有上升 到政府政策的层面,其影响力有限,A项错误;政府对官督商办企业大力扶持

36、是在洋务运动时期,甲 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B项错误;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大增加,C项错误。 3.(2020浙江7月选考,10,2分)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 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 的信息是( )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答案 B 依据材料“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等信息可知“铁轮小 车”即自行车。20世纪初自行车已经出现在中国城

37、市的大街小巷,故选B项。自行车需要人力蹬 踏,不属于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排除A项。自行车是以人力作为牵引动力的交通工具,比起以 燃油和电力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相对落后,因此不可能成为交通事业现代化起步的标志,排除C项。 “根本性改变”的说法夸大了自行车的影响,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排除D项。 4.(2020浙江7月选考,11,2分)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 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其指导发展实业的机构是( ) A.实业部 B.参议院 C.钱业公会 D.工业建设会 答案答案 A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并成立实业部作为指导发展

38、 实业的机构,故选A项。其他三个机构均不以指导实业发展为主要职能,故可排除B、C、D三项。 5.(2020天津,4,3分)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 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 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答案答案 C 材料反映了清末大公报针对当时华北地区鼠疫泛滥的情况,刊登由天津官医院提 供关于鼠疫的来稿,并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这有助于增强时人的公共卫生意识,故选

39、C项。仅凭 报刊的宣传并不能加速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故A项不符合史实;媒体主要起宣传作用,无法对疫情 进行专业研究,材料也未体现报刊宣传是否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B项错误;报刊宣传仅能促使 民众重视防疫,无法起到控制疫情暴发和扩散的作用,且大公报开设专栏宣传时,疫情已经暴 发,故D项错误。 6.(2019江苏单科,7,3分)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 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 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

40、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试题以清末卖宁波脚带歌谣为背景材料,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理解优 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材料“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反映了当时脚带畅销,说明女子缠足仍然普遍存在,A项 错误,C项正确;妇女普遍解放是在新中国成立后,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只是清末卖宁波脚带歌 谣,无法说明废止缠足成为社会共识,D项错误。 7.(2019江苏单科,10,3分)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 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

41、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 ) 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答案答案 D 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 位”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只有取得民族独立,民族资 本主义才能更好地发展,C项错误,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与“有某限 度的蓬勃”不符,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 8.(2018江苏单科,7,3分)张

42、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 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答案答案 D 清朝末年,上海张园门前既有黄包车、电线杆、洋楼等新式景象,又有传统的交通工具 马车,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新旧杂陈。故选D项。该年画属于写实画,无法体现以形求神, 排除A项;年画仅涉及上海一个地区的个别情况,无法说明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排除B项;年画中并 未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交通工具汽车,排除C项。 9.(2017江苏单科,7,3分)万

43、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 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由此推断( )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时间 主题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 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由材料信息可知,从1880年到1907年,万国公 报上发表的禁止女子缠足、兴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逐渐增

44、多,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知 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故选D项。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A项排除;B项中 “实现了言论自由”的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 习,故C项错误。 10.(2016江苏单科,10,3分)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 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 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答案答案 C 材料表述的

45、是成都妇女,并非所有妇女,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妇女剪发齐眉,没有体现 男女平等的信息,B项错误;“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表明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了传统 习俗,C项正确;成都警察厅发布的通令无法体现民国法治精神,D项错误。 11.(2016海南单科,15,2分)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 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答案答案 A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

46、读,进而调动和运用所学知 识,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本题题干信息分为两层:第一层为19世纪后三十年间,中 国生丝、茶叶在贸易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锐减,由90%减至38%,说明这两个传统的出口大项已不 再是中国外贸的重心;第二层为中国生丝、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重的减少。结合所学知识便 可推导出这两个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即:中国生丝、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减少,导致它们 在中国贸易出口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中国生丝、茶叶出口衰减的原因,于国内而言,在于生 产、加工技术水平低,产品单一;于国际市场而言,在于出现了如英属印度等竞争对手,总而言之是 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A项正确。重农抑商

47、政策所具有的特性会保障作为小农经济副产品的丝茶 的产量,不会导致丝茶出口总值所占比重降低,B项排除;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直接导 致了小农经济的逐步瓦解,但导致丝茶出口总值所占比重降低的原因是中国丝茶的市场竞争力减 弱,以及外茶国际市场份额的扩大,C项排除;近代中国产业结构虽然一直在缓慢地变化,但始终未 出现根本性变化,也不是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D项排除。 1.(2015浙江文综,18,4分)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 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 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

48、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D 题干材料表明,1883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低迷不振,导致胡雪岩囤积的大量生丝无法销 售出去,造成胡雪岩破产,故答案为D。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2.(2015天津文综,5,4分)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 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 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 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内地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通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