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体几何重难点突破 基本要求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 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 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 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素养,以及运用 符号与图形语言进行交流和转化的能力,是高中阶段 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 立体几何在高考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试卷题量 多为1-3小题1大题,位置相对稳定.在分数上每年都在 20分左右,且经高三反复训练后,大部分学生可以在立 体几何题目解答中做到少丢分甚至不丢分 通过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探寻高考命题的规律与 趋势,更好把握复习方向,突破重难点 对于截面问题(应用点、线、面的位置关
2、系及平面 的基本性质画图,转化为平面问题),折叠与展开问题( 抓住不变量),三视图应用(画出直观图)等是出题的热 点,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有时出题角度会很 新颖,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的关键是教会学生画图 基本要求 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判 定,是高考题中解答题的第一问,属典型的中档题 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一 般是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 向量的联系,从而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进而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 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和)夹角等问题进行向量运 算;再
3、把向量的运算结果转化成相应的几何意义(回 归几何问题) 基本要求 空间向量的应用问题一般出现在立体几何的解答 题中,难度为中等难点是恰当建立坐标系、点的坐 标的计算、以及动点的探索性问题等,需在复习中多 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根据近年来高考立体几何命题的规律,可以预测立 体几何题总体会保持稳定,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重点 考察空间线面的平行、垂直问题、求空间角、存在性 问题、探索性问题等 基本要求 重点要求-截面问题 在立体几何中,截面是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 何体(包括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长方体、 正方体等),得到的平面图形主要要求是熟悉几何体 的结构特征,且能够依据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
4、平 面的基本性质画出截面图形,目的 是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对于球的截面问题,从考题看 是重点,要使学生会画图,且掌握 球的截面性质: 222 dRr 1(2020 全国)已知 ABC 是面积为 9 3 4 的等边三角形,且其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 上若球 O 的表面积为16,则 O 到平面 ABC 的距离为 A3 B 3 2 C1 D 3 2 分析: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得球 O 的半径R和 ABC 外接圆半径r. 由于 2 416R,解得:2R . 设 ABC 边长为a, 则 2 139 3 224 a ,解得:3a ,3r 球心O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22 431dRr . 重点要
5、求-截面问题 2(2020 全国)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1,母线长为 3,则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 球的体积为_ 分析:分析:球与圆锥内切时的轴截面如图所示, 其中 2,3BCABAC ,且点 M 为 BC 边上的中点,设内切圆 的圆心为O,由于 22 312 2AM ,故 1 22 22 2 2 S ABC ,设内切圆半径为r,则: ABCAOBBOCAOC SSSS 111 222 ABrBCrACr 1 3322 2 2 r,解得: 2 2 r =,其体积: 3 42 33 Vr. 重点要求-截面问题 3(2020 新全国)已知直四棱柱 ABCDA1B1C1D1的棱长均为 2,BAD60 以
6、 1 D 为球心,5为半径的球面与侧面 BCC1B1的交线长为_ 分析分析:关键是找到球面被侧面 BCC1B1所截得到的小圆圆心 如图,取 11 BC的中点为E, 1 BB的中点为F, 1 CC的中点为G, 因为BAD60 ,直四棱柱 1111 ABCDABC D 的棱长均为 2,所以 111 D 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1 D E 3, 111 D EBC ,所以E为 小圆圆心,且小圆半径为2,注意到 2 FEG ,故答案为: 2 2 . 重点要求-截面问题 注:如图,已知正方体 1111 ABCDA BC D的棱长为 1,,E F分别 是棱 11 ,AD B C上的动点, 设 1 ,AEx
7、 B Fy.若棱 1 DD与平面BEF 有公共点,则xy的取值范围是 A.0,1 B. 1 3 , 2 2 C.1,2 D. 3 ,2 2 AB C D 1 D 1 A 1 B 1 C E F 重点要求-截面问题 AB C D 1 D 1 A 1 B 1 C E F AB C D 1 D 1 A 1 B 1 C E F AB C D 1 D 1 A 1 B 1 C F 4. (2020 全国)如图,在三棱锥 PABC 的平面展开图中,AC1, 3ABAD, ABAC, ABAD, CAE30 , 则 cosFCB_. 分析:分析:关键是不变量,尽可能画出三棱锥的直观图. 由于3ABAD, 1A
8、C ,得2BC ,6BD,在ACE中,由 余 弦 定 理 得 222 2cos301CEACAEAC AE o , 1CFCE, 进 而 在BCFV中 , 由 余 弦 定 理 得 222 1461 cos 22 1 24 CFBCBF FCB CF BC . A C B D 重点要求折叠与展开问题 5. (2018 全国)某圆柱的高为 2,底面周长为 16,其三视 图如右图所示, 圆柱表面上的点M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 A,圆柱表面上的点N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则在此 圆柱侧面上,从M到N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2 17 B2 5 C3 D2 分分析析:三视图-直观图-展开图 最短路径的
9、长度为2 5. MM N N 重点要求折叠与展开问题 重点要求-三视图 三视图在构建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方面有其独 特作用图形的直观,不仅为学生感受、理解抽象的 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运用图形语言 进行交流的能力从近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大多中规 中矩,几乎没有与旋转体的结合,局限在多面体,基本 是四棱柱的切割体如何画出多面体的直观图,确定 顶点就成为突破点,具体的操作是根据三视图画出四 棱柱,然后在四棱柱的表面找寻多面体的顶点 6(2020 全国)下图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 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64 2 B. 44 2 C.
10、 623 D. 423 重点要求-三视图 7(2020 全国)如图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这个多面体某条棱的一个端点在正 视图中对应的点为M,在俯视图中对应的点为N,则该端点在侧视图中对应的点为 ( ) A. E B. F C. G D. H 重点要求-三视图 重点要求-位置关系 在位置关系和度量性质的教学与学习中,树立“ 转化”的思想方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将较复杂的问题 转化为较熟悉的、简单的、基本的问题,将空间问题 转化为平面问题,再从平面问题回到空间问题来加以 认识,有助于把握知识本质和内在规律,有助于提高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行关系的转化:平行关系包括线线平行、线面平
11、行和面面平行.三种平行关系既是相互依存,又可以依 据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线线 重点要求-位置关系 平行是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基础,常常通过平行的 传递性,以及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相似形等判断线 线平行,进而证明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 垂直关系的转化:垂直关系包括线线垂直、线面 垂直和面面垂直.三种垂直关系既是相互依存,又可依 据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线面 垂直是线线垂直过渡到面面垂直的桥梁和纽带,成为 学习垂直关系的重点.线面垂直判定突破的关键是应 用逆向思维来分析问题. 重点要求-位置关系 注:如图,在斜三棱柱 111 CBAABC 中,若M、N是 棱BC
12、上的两个三等分点,求证:/ 1N A平面MAB 1 . 分析 1:比较简洁自然的一种证法是:连结BA 1 , 交 1 AB于O点,连接MO. 在BNA 1 中,因为 O、M 分别为BA 1 、 BN 的中点, 所以OM为BNA 1 的中位 线,从而 OM /NA 1 . 又因OM平面MAB 1 ,NA 1 平面MAB 1 , 所以 NA 1 /平面MAB 1 . C1 B1 A B A1 C M N O C1 B1 A B A1 C M N 重点要求-位置关系 分析 2: 为了证明/ 1N A平面MAB 1 , 转化为证明 平面MAB 1 内的一条直线与直线NA 1 平行,有些学 生反映不会作
13、辅助线,也即不会在平面MAB 1 内找 直线与直线NA 1 平行.试想,让你证明的位置关系, 一般来说是正确的,通过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只 要经过直线NA 1 的平面与平面MAB 1 相交, 那么就找 到了找到了应作的辅助线. 分析 3:为了证明/ 1N A平面MAB 1 ,转化为证明 经过直线NA 1 的平面与平面MAB 1 平行,应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达到了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目的. F E C1 B1 A B A1 C M N H C1 B1 A B A1 C M N 重点要求-位置关系 注:在正方体 1111 DCBAABCD中,求证:DB1平面ACD1 分析 1: 为了证明直线
14、DB 1 平面ACD 1 , 转化为证明DB 1 与平面ACD 1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AC与 1 AD垂直, 由于直 线AC与 1 AD都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地位一样) ,所以 主要证明AC与DB 1 垂直,但注意到直线DB 1 与AC异 面, 又转化为证明直线AC与直线DB 1 所在的平面垂直, 即再通过线面垂直来证明线线垂直. 分析 2:证明DB 1 与平面ACD 1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AM与CM垂直. C1 B1 D1 C D AB A1 M O C1 B1 D1 C D AB A1 重点要求-位置关系 8(2020 全国)如图,已知三棱柱 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 侧面 BB1
15、C1C 是矩形,M,N 分别为 BC,B1C1的中点,P 为 AM 上一点, 过 B1C1和 P 的平面交 AB 于 E,交 AC 于 F. (1)证明:AA1MN,且平面 A1AMNEB1C1F; (2)设 O 为A1B1C1的中心,若 AO平面 EB1C1F, 且 AOAB, 求直线 B1E 与平面 A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 分析:设ABCV边长是6m(0m ),3ONAPm, 1 2 6A Am, 2110 tansin 6310 OQm QAOQAO OAm E F P C B A1 C1 N A B1 M O Q E F P C B A1 C1 N A B1 M O 重点要求-空
16、间向量 利用空间向量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新的视 角. 空间向量的引入,为解决三维空间中图形的位置 关系与度量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 学生将 在学习平面向量的基础上,把平面向量及其运算推广 到空间,运用空间向量解决有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 的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图形中的作用,进一 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教材的目的是体现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 工具性作用及其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重点要求-空间向量 虽然教材内容的编写和逻辑结构几近完美,但个 人以为本节课的教材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和完善, 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充分挖掘利用空间向量 证明线面位置关系时的应用;
17、二是例题的选配侧重于 向量的线性运算,而不能充分体现空间向量解决立体 几何问题的通性通法;三是对于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 中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梳理,且没有充分讨论空间的角 与距离的算理与计算公式.所以教学与复习时还需要 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加以完善和提炼. 重点要求-空间向量 空间的角包括三种, 即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两个半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 当把几何体中的点用坐标表示、直线用其方向向量表示、平面用其法 向量表示的时候,建议给出计算公式: 异面直线所成角:cos=|cos|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sin=|cos |,其中为锐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cos=cos
18、,cos=-cos 重点要求-空间向量 9 (2020 全国) 如图, 在长方体 1111 ABCDABC D中, 点,E F分别在棱 11 ,DD BB上, 且 1 2DEED, 1 2BFFB (1)证明:点 1 C在平面AEF内; (2)若2AB ,1AD , 1 3AA ,求二面角 1 AEFA的正弦值 分析:分析: (1)在棱 1 CC上取点G,使得 1 1 2 C GCG,连接DG、FG、 1 C E、 1 C F, 则四边形 1 AEC F为平行四边形,因此,点 1 C在平面AEF内; (2)因此,二面角 1 AEFA的正弦值为 42 7 . 重点要求-空间向量 10(2020
19、全国)如图,D为圆锥的顶点,O是圆锥底面的圆心,AE为底面直 径,AEADABCV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P为DO上一点, 6 6 PODO (1)证明:PA 平面PBC; (2)求二面角BPCE的余弦值 分析:分析: (1)由题设,知DAE为等边三角形,设2AE ,则3DO , 1COBO, 所以 62 62 PODO, 22 6 2 PCPOOCPBPA 又ABCV为等边三角形,则2 sin60 BA OA,所以 3BA , 222 PAPBAB ,则90APB,所 以PAPB,同理PAPC,又PCPBPI,所以PA 平面PBC; (2)设二面角BPCE的大小为,则 2 5 cos 5 .
20、重点要求-空间向量 11(2020 新全国)如图,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底面 ABCD设 平面 PAD 与平面 PBC 的交线为 l (1)证明:l平面 PDC; (2)已知 PDAD1,Q 为 l 上的点,求 PB 与平面 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分析:分析: (1)证明: 在正方形ABCD中,/AD BC, 因为AD平面PBC,BC 平面PBC,所以/AD平面PBC, 又因为AD 平面PAD,平面PADI平面PBCl,所以/AD l, 因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所以,ADDClDC 且PD 平面ABCD,所以,ADPDlPD 因为CDPDDI
21、,所以l 平面PDC; 注. 如图 1, 在梯形ABCD中,/ABCD,90ABC,224ABCDBC,O是边AB 的中点. 将三角形AOD绕边OD所在直线旋转到 1 AOD位置, 使得 1 120AOB, 如图 2.设m 为平面 1 A DC与平面 1 AOB的交线. ()判断直线DC与直线m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若直线m上的点G满足 1 OGA D,求出 1 AG的长; 4 ()求直线 1 AO与平面 1 A BD所成角的正弦值. 5 5 A OB CD 1图 O DC B 2图 1 A O D C B G 1 A z x y M 重点要求-空间向量 重点要求-空间向量 11(2020
22、新全国)如图,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底面 ABCD设 平面 PAD 与平面 PBC 的交线为 l (1)证明:l平面 PDC; (2)已知 PDAD1,Q 为 l 上的点,求 PB 与平面 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分析:分析:最大值-函数问题,动点坐标的表示-设( ,0,1)DQDPmDQm uuu ruuu ruuu r . (2)证明:平面QCD的一个法向量为(1,0,)nm r ,则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 值等于 2 |1| |cos,| 31 m n PB m r uur 2 2 31 2 31 mm m 22 3232|36 111 1 313133 mm
23、mm ,当且仅当1m时取等号, 所以直线PB与平面QC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 6 3 . 重点要求-空间向量 重点要求-空间向量 重点要求-空间向量 12(2019 全国)如图,长方体 ABCDA1B1C1D1的底面 ABCD 是正方形,点 E 在棱 AA1上,BEEC1 (1)证明:BE平面 EB1C1; (2)若 AE=A1E,求二面角 BECC1的正弦值 分析:分析:(1)由已知得, 11 BC 平面 11 ABB A,BE 平面 11 ABB A, 故 11 BC BE又 1 BEEC,所以BE 平面 11 EBC (2) 设底面ABCD是正方形的边长为1. ( 1,1,0)DB
24、uuu r , 1 ( 1,0,1)EB uuu r , 从而 1 1 cos, 2 DB EB uuu r uuu r ,得二面角BECC1的正弦值为 3 2 E B1 A1 C1 C D1 D A B E B1 A1 C1 C D1 D A x y z B 重点要求-空间向量 13 (2019 全国) 图 1 是由矩形 ADEB, RtABC 和菱形 BFGC 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 其中 AB=1, BE=BF=2, FBC=60 ,将其沿 AB,BC 折起使得 BE 与 BF 重合,连结 DG,如图 2. (1)证明:图 2 中的 A,C,G,D 四点共面, 且平面 ABC平面 BCGE
25、; (2)求图 2 中的二面角 BCGA 的大小. 分析:分析: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点的坐标的确定. CG uuu r =(1,0,3),AC uuu r =(2,1,0)可得平面ACGD的法向量 n=(3,6,3),又平面BCGE的法向量可取为m=(0,1,0),所 以 3 cos, |2 n m n m nm 因此二面角BCGA的大小为30 G E A C D B F j G D CB A E(F) j M G D CB A E(F) x y z 重点要求-空间向量 14(2018 全国)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AD,BC 的中点, 以DF为折痕把DFC折起, 使点C到达
26、点P的位置, 且PFBF (1)证明:平面PEF平面ABFD; (2)求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 分析:分析:由于平面 PEF平面 ABFD作 PHEF,垂足为 H,则 PH平面 ABFD从而PDH即为DP与平面ABFD所成的角 又因 DEPE又 DP=2,DE=1,所以 PE=3又 PF=1,EF=2,故 PE PF可得 3 2 PH 所以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 4 C F B E A P D H C F B E A P D 重点要求-空间向量 15(2018 全国)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2 2ABBC, 4PAPBPCAC,O为AC的中点 (1)证明:P
27、O 平面ABC; (2)若点M在棱BC上,且二面角MPAC为30,求PC与平面PAM所 成角的正弦值 分析:分析:建议设,01OMOBtBCt uuuruu u ruuu r ,则(22 ,2 ,0)OMtt uuur 设平面PAM的法向量为( , , )x y zn由0,0APAM uu u ruuur nn得,可取 ( 3(4),3 ,)aaan( 3(1), 3(1),1)tt t, 由 3 |cos,| 2 OB uu u r n得 1 3 t , ( 3(4),3 ,)aaan 2 (2 3, 3, 1) 3 又(0,2, 2 3)PC uuu r ,所以 3 cos, 4 PC u
28、uu r n 故所求角的正弦值为 3 4 C A B O P M C A B x y z O P M 重点要求-空间向量 16(2018 全国)如图,边长为 2 的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是CD上异于C,D的点 (1)证明:平面AMD平面BMC; (2)当三棱锥MABC体积最大时,求面MAB与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分析:分析: (1)关键要注意到半圆弧CD,且边长为 2 的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所在平面垂直 (2)当三棱锥MABC体积最大时,M 恰为CD的中点常见的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 A、B、C、 D 为坐标原点,也可以 CD 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结论:面 MAB 与面 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是 2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