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湖南省湘潭市 2014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生物答案解析 第 卷 一、选择题 1.【答案】 B 【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使降雨量多,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更明显,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答案】 C 【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的循环,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自然环境,供植物重新利用。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3.【答案】 C 【解析】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 24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此过程变量是温度,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
2、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考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答案】 D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害物质含量越高;依据表格中有害物质由少到多构成食物链 CEBAD 。 【考点】食物链的知识。 5.【答案】 C 【解析】人类模拟建立的生物圈(生物圈 号)失败,氧气未能顺利循环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主要是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因此人起着决定作用;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 生态系统
3、的组成及稳定性。 6.【答案】 B 【解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是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与动物的结层次相比植物体无系统。 【考点】植物的结构层次。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7.【答案】 B 【解析】光线弱时,应用大光圈, 凹面镜;显微镜是借助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观察物体的,所以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应该用专门的擦镜纸来擦拭显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小,视野内细胞数目就越多,观察到的范围越大。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8.【答案】 C 【解析】 “ 召集 ” 蚂蚁写出 “ 项王必死于此地 ” 几个字是利用蚂蚁喜欢取食甜食的特性,先用甜食
4、如蜂蜜,写出 “ 项王必死于此地 ” 几个字,蚂蚁嗅到气味,聚集于此,因此是利用了蚂蚁的觅食行为。 【考点】动物的行为。 9.【答案】 A 【解析】盖盖玻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盖玻片和载玻片成 45角,然后缓缓地盖上,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考点】正确盖盖玻片的方法。 10.【答案】 B 【解析】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但无论白天晚上,只要植物活着,就一直进行呼吸作用。 【考点】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原理及作用。 11.【答案】 C 【解析】蛋白质在胃中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胰液、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葡萄糖是淀
5、粉的最终消化产物;麦芽糖是淀粉的最初消化产物。 【考点】 食物的消化。 12.【答案】 A 【解析】幼年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佝偻病是由缺钙引起的,与激素的分泌无关;食物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考点】激素调节。 13.【答案】 D 【解析】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才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考点】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14.【答案】 C 【解析】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考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15.【答案】 A 【解析】泌尿系统由肾脏(乙)、输尿管(内)、
6、膀胱(丁)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膀胱能够暂时储存尿液;肾脏排尿是人体排泄的主要途径,此外还有皮肤排汗、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 【考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6.【答案】 A 【解析】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云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考点】茎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17.【答案】 A 【解析】植树造林、养花种草可以提高绿化面积,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不会 对生物圈造成破坏。 【考点】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8.【答案】 D 【解析】受精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
7、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 【考点】人的生殖和发育。 19.【答案】 B 【解析】菊花产生花色多样的根本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考点】生物的变异。 20.【答案】 D 【解析】昆虫的无翅和残翅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一对相对状;无翅或残翅这种性状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可以遗传给后代;变异有利有害取决于环境,岛上多风,由于无翅或残翅的昆虫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此无翅或残翅是有利变异。 【考点】生物进化。 21.【答案】 B 【解析】图中抗体与作为抗原的病毒发生的免疫,是免疫的第三道防线,被称为特异性免疫;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8、;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不能把所有入侵 的病毒全部消灭,只能将引起抗体的一种或一类病毒消灭。 【考点】人体免疫的功能。 22.【答案】 A 【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 :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加集体活动等。 【考点】对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认识。 23.【答案】 B 【解析】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都具有传染性,属于传染病;而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A 引起的营养缺乏症,糖尿病
9、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形成的激素缺乏症。 【考点】传 染病的来判断。 24.【答案】 A 【解析】把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5.【答案】 D 【解析】将馒头放入冰箱中是利用低温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的方法防腐;食品在冰箱中长期保存也会变质,可见冰箱中有细菌、真菌,在低温条件下,细菌会变成芽孢,以度过不良环境。 【考点】食品防腐的原理。 第 卷 二、判断题 26.【答案】正确 【解析】水母、海蜇、水螅、海葵、珊瑚虫等腔肠动物具有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的持征。 【考点】生物类群的特征。
10、27.【答案】错误 【解析】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故不可长期自行服用。 【考点】安全用药的常识。 28.【答案】正确 【解析】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盐分多会使水分减少,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 【考点】食物的保存。 29.【答案】错误 【解析】芽分为花芽、叶芽、混合芽,花芽将来发育成花,叶芽将来发育成枝条,混合芽将来既可以发 育成花,也可以发育成枝条。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考点】植物的生长。 30.【答案】错误 【解析】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和钾的无机盐。 【考点】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31.【答案】正确 【解析
11、】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 CO2、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 CO2 和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三、连线题 32.【答案】 C D A B 【解析】 液泡中含有细胞液、营养物质、色素等,西瓜的甜味物质存在于液泡里。 植物细胞壁是最外一层较薄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嚼甘蔗后剩下的甘蔗渣主要含细胞壁。 线粒体是动植物共有的能量转换器,能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细胞生活所需要的能量。 细胞膜有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
12、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考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四 、 简答题 33.【答案】( 1)种子的数量太少 ( 2)丙 种子的萌发不受光的影响 ( 3)子叶 ( 4)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解析】( 1)乙同学只用了 5 粒种子,种子的数量太少,偶然性大(种子可能已死亡或休眠)。 ( 2)对照实验除了变量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丙组变量是光,根据 E、 F 两组实验结果无明显差异,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不受光的影响。 ( 3)饱满大豆种子子叶内贮存着更丰富的营养物质,为大豆种子正靠萌发提供营养。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13、】 ( 4)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增强,分解有机物供给生命活动利用,因此有机物逐渐减少。 【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实验能力。 34.【答案】( 1)蒸腾作用 ( 2)呼吸 ( 3)分裂 ( 4)光合作用 ( 5)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少使用汽车等 【解析】( 1)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剪去大部分枝叶,树干捆上稻草绳、盖上防晒网,从面而减弱树木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树木成活率。 ( 2)移栽时用几根打孔的大塑料管通往根部,让根部更加通风透气,有利于根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 3)根尖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根细胞的分裂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给树木输送各种营养液,促进根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尽快长出新根。 ( 4)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 ( 5) “ 低碳生活 ” 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减少能量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从而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我们在生活中应做到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少使用汽车等。 【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 , 根细胞的分裂 , 呼吸作用 , 光合作用 ,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5.【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