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942445 上传时间:2020-12-11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8.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核 心 专 题 突破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地理地理 2021 内 容 索 引 价值引领 备考定向 知识体系 网络构建 价值引领价值引领 备考定向备考定向 核 心 要 求 核心 价值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提高人口统计图的判读能力以及分析人 口迁移的成因与影响;根据现实情境分析人口问题、城市规 划和交通区位建设的能力;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 中有关人口、城市与交通的实际应用 学科 素养 强化对现实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观察,提升学科素养中的综合 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方面素养 关键 能力 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 必备 知识 人口增长特征、人口问题及其对策、人口迁移成因及其

2、影响、 城市功能区规划、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交通建设区位分析 及其影响等 试题情境 高考中本专题知识的“情境”有:以人口统计图为载体,考查 有关人口增长的特征;以某热点事件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 城市功能区、城市化、交通建设等 考查方式 本专题考点在高考中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形式呈现,多与现 实生活联系密切,中等难度为主,综合考查考生运用基本地 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向预测 高考试题主要考查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人口迁移、城市空 间结构的合理性、城市化、分析交通区位及其影响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考点一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增长

3、与人口问题 (2020全国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 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 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 间(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

4、专题(七)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试题情景 试题以人口统计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人口出生率、年龄结 构、人口增长的特征等。 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人口统计示意图判断2010年该城市的人口特征。 综合思维:通过图文材料考查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人口出生率的计算、人 口结构的成因、人口发展趋势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第(1)题,读图可

5、知,3539岁和4044岁的户籍人口数量较多,由材料可知,该 图显示2010年的人数统计,因此据时间推断,19711975年和19661970年该 市人口出生率比其他年份高。故选D项。第(2)题,由图可知,该市常住人口 中年龄为4044岁的女性人数较多,与2024岁年龄组相差1624岁,即存在 生育年龄上的相关性,由材料可知,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因此造成 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 妇女较多。第(3)题,从2010年到2030年的20年间,2010年为09岁的女性陆 续进入生育峰值,而2010年为04岁和59岁的女性数量相差不大,且比其他 大部

6、分年龄组人数少,故20102030年出生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B正确,A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错误;2025年时,2010年为514岁的女性进入生育峰值,而2010年为514岁 的女性人数没有显著增多,所以2025年不会迎来生育高峰,C错 误;20102030年人口增长缓慢,但不一定出现人口负增长,D错误。故选B。 答案 (1)D (2)C (3)B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 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 根据国家类型(空间):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

7、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韩国、新 加坡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模式;传统型是“高低高”模式;现代 型是“低低低”模式。 定量描述: 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4%左右 4%左右 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 传统型 3%左右 1%以上 2%左右 现代型 1%左右 1%左右 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2.人口问题的判断和评价 (1)判断人口问题 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 调

8、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 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 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 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2)评价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是否合理,关键不是数量的多与少、增长率的高与低,应该看其发 展变化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相协调。缓慢的人口增长不能满 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过快的人口增长使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 不能满足人口的需求,这些都是不合理的人口增长。所以,评价人口增

9、长是 否合理,必须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下进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对点训练迁移巩固对点训练迁移巩固 (2020广东东莞一模)读吉林省近年来常住人口数据(单位:万人),完成12题。 年份 总人口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2015 2 753.30 1 522.90 1 230.40 16.16 15.23 2016 2 733.03 1 529.68 1 203.35 15.28 15.42 2017 2 717.43 1 539.42 1 178.01 18.48 17.76 2018 2 704.06 1 555.65 1 148.4

10、1 17.99 17.0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1.20152018年,吉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年份是( ) A.2015年 B.2016年 C.2017年 D.2018年 2.关于近年来吉林省人口变化特点及其原因,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总人口减少是由自然增长率下降造成的 B.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是由于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 C.死亡人口上升是由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所致 D.2017年出生人口明显增加是由于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答案 1. B 2. C 解析 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2015、2017、2018这三年的出生

11、人口均大 于死亡人口,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只有2016年出生人口少于死亡人口,人 口呈负增长,故2016年人口增长率最低,答案选B。第2题,读表可知,总人口 的减少数大于人口增长与死亡的差值,这证明该省人口减少并不是因为自 然增长率的下降导致的。主要原因应为人口的迁出导致,A错误。东北振 兴战略的实施具有滞后性,其使人口的影响是渐进性的,并不会立刻导致城 市化水平大幅提高,B错误。东北近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迟缓,许多年轻人离 开本省到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这样就提高了本地人口老龄化水平,老年 人口死亡率较高,从而导致死亡率上升,C正确。材料中无明显线索证明大 量青壮年人口迁入,D错误。 考点一 考

12、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2020湖北七市5月联考)国家统计局常住人口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底全 国有2.22亿老年人,全国平均老龄化水平是16.15%,其中,农村是18.47%,城 市是14.34%,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重庆、四川、湖北、 福建、浙江、安徽、广西、湖南、上海、江苏等10个省级行政区域乡村 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居全国前十位。下图为20002010年上述10个省 级行政区域乡村人口老龄化发展变化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35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3.2010年,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域,多数省区(

13、 ) A.位于我国中部地区 B.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C.集聚于长江口 D.位于东部沿海 4.20002010年,乡村人口老龄化增速最快的是( ) A.重庆 B.浙江 C.上海 D.广西 5.近年来,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水平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 ) A.出生率低 B.环境质量好 C.平均寿命长 D.经济水平低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答案 3. B 4. A 5. D 解析 第3题,这10个省区中,属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有湖北、安徽、湖南,仅 占少数,故A错误。10个省区中,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有湖北、湖南、安 徽、江苏、上海,占总数的一半,故B正确。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口

14、,故C错误。 位于东部沿海的有福建、浙江、上海、江苏,仅占少数,故D错误。所以答 案为B。第4题,20002010年乡村人口老龄化增速=(2010年老龄化率- 2000年老龄化率)/2000年老龄化率100%,根据此公式计算得知,重庆的人 口老龄化增速为72%,浙江的人口老龄化增速为44%,上海的人口老龄化增 速为35%,广西的人口老龄化增速为41%。所以乡村人口老龄化增速最快 的是重庆,所以答案为A。第5题,城市生活压力大,农村生活压力小,农村受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传统观念影响较大,所以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比城市高,故A错误。环境 质量不是影响人口老龄化水平差异的

15、主要因素,故B错误。受经济水平和 医疗水平的影响,农村的平均寿命比城市的短,故C错误。农村地区经济水 平低,多数的青壮年会选择到城市生活和工作,人口迁移使得农村的老龄化 更严重,故D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考点二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2018全国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 的人口。常住人口是 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 定时间(半年以上)的 人口。下图示意近十 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 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 数量变化。据此完成 下列要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1)根据图示

16、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试题情景 试题以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对人口迁移的理解。 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人口的数量变化统计图判断我国某直辖市的人 口特征。 综合思维:通过图文材料考查区域人口特征、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第

17、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第(1)题,据资料可知,该直辖市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说明有大量人口外 迁或者外出务工,因此A错误;中国处于老龄化加速、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阶段,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多为青壮年)会导致老龄化进一步加速,人口自然 增长率进一步下降,因此B、D错误;2006年至2016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 差距减小,常住人口增长幅度大,说明外出务工人员相对减少,当地就业形 势较好,因此C正确。第(2)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人口总数,重 庆最多,其他三地均小于3 000万;二是北京、天津、上海经济发展程度较 高,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户籍人口小于常住人口数量,而重庆相反。故D正确。 答

18、案 (1)C (2)D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解答“人口迁移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 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但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并不一定都是经济因素。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 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

19、具体分析。比如,同 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 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3.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 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民工流为例: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 不足;提高了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流出地区人

20、口压力;增 加了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剧了流入地区(城市)交 通、住房、就业压力;导致人口流出地区土地撂荒,出现留守儿童、留守 老人等现象。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对点训练迁移巩固对点训练迁移巩固 (2020山东济南一模)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加速,流动 老人已成为国内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我国主要老年人口流入 大省的人口来源(下表),可为老年人口流动大省制定人口政策、合理配置 养老资源提供依据。据此完成12题。 主要老年人口流入大省的人口来源 流入省 来 源 省 30%以上 20%30% 10%20% 5%10% 上海 江苏 安徽

21、 浙江、河南 北京 河北 黑龙江 河南、辽宁、内蒙古、吉 林、山东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流入省 来 源 省 30%以上 20%30% 10%20% 5%10% 西藏 四川 重庆、甘肃、河南 新疆 河南、四川 甘肃 浙江 安徽 四川 河南、贵州、湖北、江苏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1.流动老人( ) A.主要来源于西部地区 B.全部流入经济发达省区 C.以远距离人口流动为主 D.河南流出老人去向分散 2.进藏流动老人以四川人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 A.川藏位置相邻 B.四川经济发达 C.国家政策支持 D.川藏习俗相似 考

22、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答案 1. D 2. A 解析 第1题,读表可知,流动老人的主要来源为中部地区省区,A错;流入省 区包括西藏,并非全部流入经济发达省区,B错;流动老人以近距离流动为 主,C错;表格中的流入省区中,除辽宁外,其他省区的老年人来源地均有河 南省,表明河南省流出老人去向分散,D正确。第2题,流入西藏的老人中,四 川省占30%以上,主要原因在于西藏和四川在空间位置上相邻,A正确;四川 省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且如果四川经济发达,则就业岗位多,大多数青年人 会留在四川,则进藏老人会减少(我国老人多因家庭因素前往子女所在城市 居住);国家政策以及习俗不是主要原因。

23、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2020河南郑州预测)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人口流动规 模巨大,按流动方向可分为乡城流动和城城流动。近年来,城城流动人口的 规模和占比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现阶段城城流动人口中大学及以 上学历占71%,主要分布在迁入城市的居委会社区,购买住房占比较大;乡城 流动人口中大学及以上学历仅22.1%,主要分布在迁入城市的村委会社区, 租住私房占比较大。下图示意我国目前人口流入最多的5个省区中规模较 大的城城流动人口的流动轨迹。据此完成35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24、3.影响我国城城人口流动轨迹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和距离 B.经济和政策 C.政策和环境 D.政策和教育 4.与乡城人口流动相比,城城流动人口( ) A.租住私房数量多 B.购买住房数量少 C.流动空间范围小 D.社会融入水平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5.针对人口流动现状,我国应( ) A.消除大城市的城中村现象 B.抑制城城流动人口规模 C.完善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D.加快中小城市产业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答案 3. A 4. D 5. D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城城流动”主要倾向于向发达地区和大城 市流动,同时在流动过

25、程中会考虑空间的邻近;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是引发 城城人口流动的内在动力,故A正确。与政策、教育、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C、D可排除。第4题,从材料“现阶段城城流动人口 中大学及以上学历占71%,主要分布在迁入城市的居委会社区,购买住房占 比较大;乡城流动人口中大学及以上学历仅22.1%,主要分布在迁入城市的 村委会社区,租住私房占比较大”可知,城城流动租住私房数量少,A错;购买 住房数量多,B错;城城流动人口的文化水平更高,社会收入水平也更高,流 动空间范围大,C错;由于城城流动的人口文化水平高,且购房的比重比乡城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流动高,故社

26、会融入水平高,D对。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城城流动人口主要 分布在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大量人口的聚集, 会带来诸多的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破坏等问题。 针对人口流动现状,我国应加快中小城市产业发展,缓解大城市的城市病, 促进中小城市发展,缩小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D正 确。如重建、改造等措施来消除大城市的城中村现象,不能从根本上缓解 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带来的问题,A错;城城流动是因为发达地区有更多的就 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等,抑制人口规模反而会带来诸 多的社会问题,B错;完善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拉力”,也

27、在 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城城流动”,缓解城市病等,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 病,C错。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考点三考点三 城市化及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及城市空间结构 (2020全国卷)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 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 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 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1)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的是( )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28、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2)相对居住片区,居住片区的建筑布局宜( ) 建筑密度大 建筑密度小 以高层建筑为主 以多层建筑为主 A. B. C. D. (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试题情景 试题以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相应的建筑布局 规划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功能区规划、居住区的特征等的理解。 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运用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关知识对居住区进行合理规 划,分析居住片区、的建筑布局的科学性。 人地协调观:根据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分析该居

29、住区出入口的 设计的科学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第(1)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在四幅图中画出该居住区冬季和夏季的盛行风 向,分别为东北风和西南风,然后据此判断选出既能较好地阻挡东北风,又 比较利于东南风进入和贯通的建筑布局。模式对两种风向影响无差 别,模式与题意相反,模式符合题意。第(2)题,为达到“冬季防风、夏季 通风”的目的,东北方向的片区应规划为密度和高度较大的建筑,有利于 冬季防风(东北风),片区应为密度和高度较小的建筑,有利于夏季通风(西 南风)。

30、第(3)题,图示出入口分别位于东南部和西北部,并有东南至西北的 道路连通,此设计可以避开东北风。 答案 (1)B (2)A (3)D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2.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3.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1)城市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项目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到20世纪 上半叶 20世纪5070 年代 20世纪7080 年代 20世纪80年代 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 城市

31、,农村用地 转变为城市用地 人口由市区迁 往郊区 人口由城市迁 往农村和小城 镇 人口迁回市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项目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 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 地价上涨,交通 拥堵 为追求更好的 生存环境 市中心区的开发, 高科技产业、第 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2)区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的郊区形成城市,是一个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城市处在规模膨胀、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逆城市化指人口、产业向郊区 或卫星城迁移,是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产业由集聚发展到扩

32、散的一个新阶 段。前者往往出现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后者往往出现在城市化的后期。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3)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对点训练迁移巩固对点训练迁移巩固 (2020四川遂宁一诊)2018年9月28日,位于北京二环路附近的官园批发市场 永久闭市,标志着西城区多家区域性批发市场全部关闭。关闭官园等批发 市场是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具体要求。下图为北京市 主要道路和西城区部分批发市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考点

33、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1.关闭官园等批发市场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城市人口和交通压力 B.提高城市土地产出效率 C.减轻城市大气和水体污染 D.完善和提高城市服务职能 2.官园等批发市场关闭后,在其附近应增设( ) A.大型商场 B.社区医院 C.小商品超市 D.中小学校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3.未来,官园等批发市场所在地最可能成为( ) A.高档住宅区 B.交通枢纽 C.高技术工业区 D.金融服务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答案 1. A 2. C 3. D 解析 第1题,据材料信息“关闭官园等批发市场是按照北京市总体

34、规划,疏 解非首都功能的具体要求”可知,关闭官园主要是为了疏解非首都城市职 能,有利于缓解城市人口和交通压力,故A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官园等批 发市场位于城市中心附近,地价较高,宜发展商业,可布局小商品超市,C正 确;大型商场占地面积大,应选择在地价较低、交通便捷的地区,排除A项; 社区医院分布在居住区,排除B;中小学校占地面积较大,应远离商业区,排 除D。第3题,官园等批发市场所在地地价较高,宜发展高级服务业,故D正 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考点四考点四 影响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因素影响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因素 (2019全国卷)

35、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 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试题情景 试题以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 等高线图的判断、铁路交通建设区位分析的理解。 学科

36、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经纬度和图例判断我国东北该区域的地形区。 综合思维:通过图文材料考查交通布局、等高线的判读、区域特征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铁路线主要呈现沿河谷分布(根据图中的河流与 铁路线分布可以判断)的特点。因此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铁路线呈 放射状从山地延伸到四周,再结合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东北林区),可推测该 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木材,因此A正确。第(3)题,随着我国对生态 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国家的相关

37、要求,林区采伐减少,运输需求减小,原 有铁路因功能的丧失而逐渐废弃。 答案 (1)B (2)A (3)D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思路 (1)为什么修 建设交通线一般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如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 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 交通网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交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国道 线和高速公路以直达为主,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 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

38、要为主,可 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 济发展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2)在哪里修 选线时,要尽量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这样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保证 行车安全,所以要考虑地质条件、地貌特征、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 区位 因素 影响分析 地 形 平 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 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 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 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隧总长度 考点一 考点二

39、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区位 因素 影响分析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 避开断层地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 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 暴雨强度来设计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3)能不能修 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所以有些地区即使 自然条件恶劣,也建设了交通运输线,主要是技术因素的影响。科学技术条 件的发展,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了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 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考点一 考点二

40、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2.分析交通运输线区位条件的模板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对点训练迁移巩固对点训练迁移巩固 (2020广东茂名一模)内马铁路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马拉巴,全程采用 中国标准。铁路穿过内罗毕国家野生动植物公园时,采用高大桥梁方式跨 越。下图为内马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内马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是( ) A.气候炎热多雨 B.地质条件复杂 C.资金、技术不足 D.劳动力素质低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2.采用高大桥梁跨越公园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旅客观看内罗毕国家公园的视野 B.跨越公园内众多的

41、湖泊、沼泽等湿地 C.减少疏松的土壤对铁路路基的影响 D.降低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干扰 3.内马铁路的建设( ) A.不能加强内陆与沿海的联系 B.迅速提高内罗毕的城市等级 C.缩短时空距离,降低运输成本 D.促使内罗毕人口向马拉巴迁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答案 1. B 2. D 3. C 解析 第1题,铁路需要经过东非大裂谷,地质条件复杂,修建难度大,B正确; 该地处于东非高原,虽然纬度低,但海拔高,为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两 季,A错误;该铁路由我国承建,资金、技术均来自中国,不会出现不足,C错 误;非洲劳动力素质低,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困难,D错误。第2题,由于

42、铁路经 过的国家公园内的动物存在迁徙行为,采取大桥梁跨越公园可以在桥底为 野生动物的迁徙留出通道,同时减少地面工程量,对沿途自然环境破坏较 小,D正确;A不是其主要目的;公园内为热带草原气候,没有众多的湖泊、沼 泽,B错误;无证据表明当地土壤疏松,C错误。第3题,内马铁路修建完成后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可以将马拉巴和沿海港口蒙巴萨相连,加强内陆与沿海的联系,A错误;内罗 毕已经是该国首都,等级最高,且铁路建成后无法迅速提高城市等级,B错误; 铁路的修建有利于改善马拉巴交通条件,便于货物和人员的运输,加快运输 速度,降低运输成本,C正确;内罗毕城市等级高,经济发达,马拉

43、巴经济落后, 铁路建成后会促进马拉巴人口向内罗毕迁移,D错误。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2020湖南长沙一模)特拉维夫濒临地中海,是以色列最大的城市。2019年4 月16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为特拉维夫红线轻轨项目研制的首列车在长春 下线,这是我国100%低地板列车首次出口发达国家。车身为流线型设计, 采用碳纤维、酚醛树脂、铝复合板等多种新型材料,使车身减重达60%。 100%低地板列车(下图)无需站台乘降,一 步即可上,轨道可直接铺设在路面上或利 用原来的有轨电车轨道。据此完成46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4.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项目选择中车

44、长客股份公司100%低地板列车 的原因不是( ) A.技术先进 B.质量优 C.安全性好 D.造价低 5.该列车车身采用碳纤维、酚醛树脂、铝复合板等多种新型材料的目的 是( ) A.降低制造成本B.提高安全性能 C.延长使用年限D.降低运营成本 6.为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项目设计的列车主要考虑的运行环境是 ( ) A.高温 B.干旱 C.潮湿 D.地形起伏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答案 4. A 5. D 6. A 解析 第4题,从材料中得知,以色列作为发达国家选用中国中车长客股份公 司的100%低地板列车,考虑的不是技术是否先进,而是项目性价比高低。 中车长客股份公

45、司100%低地板列车具有造价低、质量优、安全性好的优 点, 但是对比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先进程度仍然有限。故选A。第5题,该 列车车身采用碳纤维、酚醛树脂、铝复合板等多种新型材料,使车身减重 达60%。可以降低能耗,降低列车运营成本,D正确。第6题,特拉维夫地处 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高温天气多,对列车运行 环境考验大,A正确;干旱对列车运行基本没有影响,B错误;潮湿和地形起伏 大不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C、D错误。故选A。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微专题微专题( (七七) ) 中国人口问题中国人口问

46、题 (2019全国卷)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试题情景 试题以人口结构统计图为背景材料,考查非欧盟籍的人口增长 特征、人口老龄化问题。 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人口结

47、构示意图判断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 非欧盟籍的人口特征,并准确判定其地理位置及特征。 综合思维:通过图文材料考查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人口增长特征、人口问 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第(1)题,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人口在1850岁之间的人 口比重较高,说明劳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其他选项叙述显然不符合图示。 因此C正确。第(2)题,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人口在 1850岁之间 的人口比重较高,而50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少,非欧盟籍人

48、口占欧盟总人口比 例的持续扩大,会延缓欧盟的老龄化趋势。因此B正确。欧盟籍人口老龄 化严重,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的问题;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的变化趋势无 逻辑和信息支撑。 答案 (1)C (2)B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七)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 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如下: 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问题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 过大 原因 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 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 制度;人口受教育水平高, 生育意愿不强 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 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 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 步 考点一 考点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