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讲 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942568 上传时间:2020-12-11 格式:PPTX 页数:86 大小:3.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讲 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讲 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讲 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讲 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讲 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近现代史 第5讲 晚清时期近代中国 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2021 历历 史史 内 容 索 引 时空纵览阶段特征 必备知识精要排查 关键能力题点突破 情境体验思维升华 时空纵览时空纵览 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18401912年,中国一 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这个时期也 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 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 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两次鸦片战争;太平 天国运动;中外“和好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建立;边疆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 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沦 为列强侵华工具;“预备 立宪”;辛亥革命 政 治 列强发动一

2、系列侵华战争,中国 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地主阶 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先后 发起了一系列斗争,1912年中华 民国成立,清朝统治结束 五口通商;自然经济 开始解体;洋务运动 开始;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中国进一步卷 入世界市场 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民 族工业初步发展;资本输 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主 要方式;清末新政 经 济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企业和 民族工业产生,近代化起步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向西方学习新思潮萌 发;资政新篇;“中 体西用”;早期维新思 想 康梁维新思想;民 主革命思想传播 思 想 文 化 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中 体西用”、资产阶

3、级维新思想、三民 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 蒙的作用 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 入,出现“中西合璧、 中西结合”现象 社会生活巨变,服 饰、礼仪、交通、 通信、大众传媒发 生变化 社 会 生 活 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 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 社会迈进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精要排查精要排查 阶段一 政治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 (1)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 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

4、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而联合发动,清政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鸦片战争后,封建压迫和西方侵略激化矛盾。过程:爆发金 田起义;高潮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转折 天京变乱;防御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颁布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失败天京陷落 (3)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 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资政 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 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经济 (1)自然经

5、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农产品日 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 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 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 文化 (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撰的 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

6、制夷”的思想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提出“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 (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 行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社会生活 (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 与西装并行不悖 (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 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1881 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 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

7、间最长、具 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 阶段二 政治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18941912年) (1)沉重的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 前的生存危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 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人民的抗争 戊戌变法:1895年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 动;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教育等方面;戊戌政

8、变后,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 均被废止。义和团运动: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着盲目排外的局限性。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 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 热潮;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的斗争等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文化 (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中日战争后,

9、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 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 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民主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 (1)物质生活的变化 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2)交通事业的进步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通信工具的变迁 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 (4)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

10、张的工具,中国报刊 业呈现出繁荣景象。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 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新教材 新视野】 1.开眼看世界的徐继畬 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 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瀛寰志略系统介绍 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 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 著作。 2.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 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

11、产生重大 影响。 3.宗藩关系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间形成一种称为 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一些周边国家向明清朝廷“纳贡称臣”,接受明清皇 帝的册封,使用明清皇帝的年号。宗主国不干涉藩属国内政。这种关系不是通 过武力形成的。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国都与中国形成了这样的关系。从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这种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4.戊戌维新运动的作用和失败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 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

12、实权的皇帝 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题点突破题点突破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命题点一命题点一 近代前期中国的阵痛与转型近代前期中国的阵痛与转型 1.(2019全国卷,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 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 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题干材料

13、来源于1898年的一份英文报纸的报道, 其报道的内容并不符合事实,但可以反映出报道者的一种主观态度,即把慈 禧太后看作是改革的破坏者,这实际上是一种同情、赞同改革的心态,故D 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故可排除;题干材料只是主观报道了慈禧太后与光 绪皇帝的关系,并不涉及清政府对外国人的态度,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是西 方媒体的报道,不能反映西方国家政府的信息,故C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2018全国卷,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 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 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14、”。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变化。材料反映了日本阻止琉球向中 国进贡,并没有反映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故A项错误;从题干来 看,琉球等地依然向中国进贡,这表明传统的朝贡体系并没有解体,故B项错 误;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地方督抚维护琉球向中国进贡的传统朝贡体系,并没 有干预朝廷的外交事务,故C项错误;从材料来看,地方督抚提出要邀请西方 各国驻日公使来评说日本行为的曲直,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外交受到了西方 近代外交

15、观念的影响,故D项正确。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2018全国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 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 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 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外交。材料对比了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和日本的舆 论宣传,在日本刻意“包装”,误导欧美

16、舆论的情况下,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 说明清朝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外交的功能,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 取决于战争双方,欧美舆论无法左右,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利用 舆论进行包装是为了掩盖其侵华罪行,不是为了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故B 项错误;材料主旨之一是强调西方媒体认可日本的宣传,支持日本侵华,并 非鼓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深化认知深化认知 一、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 1.变局之因 外敌入侵。 2.具体表现 (1)政治上 社会性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内政局 满洲贵族势力削弱,

17、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官僚 地主势力增强 斗争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阶层 买办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兴起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经济上: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经济特权加紧侵略,自然经济开始 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诞生。 (3)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破产;转向被迫开放;“理藩”外交被冲击,朝贡 贸易体制被打破。 (4)思想上: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转变,“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冲击;向西 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二、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

18、的转变 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 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 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 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和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2.“不平等条约体系”: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 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 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 段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三、戊戌变法近代

19、中国国家观开始形成 在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 化教育的措施,奠定了中国近代国家的雏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要求 全面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它是以先进的生产方式代 替旧的封建生产方式,代表了当时的世界潮流和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 戊戌变法是从制度上来挽救民族危亡,是完全进步的。 其次,戊戌变法时期,促使中国爱国主义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戊戌变法过程中,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已经登上了 政治舞台,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戊戌变法后历次重大爱国主义运动中,先进的资产阶

20、级知识分子都成为运 动的主导力量,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近代先进知 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导力量,从根本上决定了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的性质和 发展前途。 戊戌变法时期,爱国主义内容和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倡民主和 科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成为近代爱国主义 的主旋律,这奠定了近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使近代爱国主义达到了一个 新的高度和水平。 教育救国、工商立国、实业救国等思想及其相关的近代人才观的提出,标 志着新的资产阶级近代国家观开始形成。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演练素养演练 1.史料实证近代中国外交理念的渐进 (2020山西运城期末)1

21、870年日本派员来华议约,李鸿章致函总理衙门:“彼 因泰西各国业与中国立约通商,该国亦已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 似系情理所有之事。该国向非中土属国,不奉正朔,本与朝鲜、琉球、越南 臣服者不同。”这表明李鸿章( ) A.重视与日本进行通商 B.受到近代外交的影响 C.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 D.固守传统的夷夏观念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材料“该国亦已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似系情理所有之事” 中的“例”即国际惯例,可见李鸿章对当时国际惯例的尊重,具有近代思想, 故选B项;“援例而来,似系情理所有之事”即承认交往的合法性,但没有体现 贸易的必要性,排除A项;材料并

22、未体现李鸿章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排除C 项;“该国亦已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说明此次交往的根据是当时 的国际惯例,不属于传统的夷夏观念,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历史解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之危害 (2020山东青岛二模)马克思指出:“仅就以上的条约(天津条约)内容而 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似乎并未谋得外交上的特权,不过是迫使清廷放 下了天朝大国的架子,承认了列强与清国的平等地位而已。其实大谬不 然。”在这里,马克思意在强调天津条约( ) A.确立了列强与中国的国家平等地位 B.适应了列强大规模商品输出的需求 C.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实质上是损害中国利益

23、的不平等条约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中“大谬不然”等信息可知,马克思认为天津条约并非 只是列强要求获得平等地位,也并非没有谋得外交特权,其实质是损害中国 利益的不平等条约,故选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中“大谬不然”的表述,排除;B 项是损害中国利益的具体体现,表述不全,排除;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家国情怀近代中国国家观念之塑造 (2020河北石家庄质检)1900年,梁启超指出:“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 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 权,有服从,人人皆主

24、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 其主张( ) A.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本学说 B.延续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 C.突破了“朕即国家”的传统观念 D.与顾炎武的“国家观”基本一致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可知,梁启超认为国家是 全民的国家,不是皇帝一人的国家,突破了“朕即国家”的传统观念,故选C项。 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政治观念,与传统民本思想不符,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 反映,排除;在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分中,“国”是封建朝廷,与梁启 超的观点不一样,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命题点二命题

25、点二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化趋势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化趋势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1.(2020全国卷,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 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 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面对洋商控制中国各口岸轮船生意 的现象,李鸿章主张“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同时为防止洋人“挟重资以侵 夺”,李鸿章主张必须“

26、自建行栈,自筹保险”,即中国必须创办自己的轮船公 司,这体现了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的意图,故D项正确;“商战”的思想是 早期维新派提出的,故A项错误;李鸿章的个人主张不能说明“清政府鼓励 民间投资设厂”,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是李鸿章“求富”思想的体现,故C项错 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知识拓展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官督商办性质的民用企业,在其创办与 运营过程中,直隶总督李鸿章不但有积极倡导、给予资金支持、奏请经营 特权、在外交方面予以保护等维持之功,而且对其经营模式影响至大。尽 管1880年以后,李鸿章多次强调需加强对轮船招商局的监管与控制,清政府 对该局的盘剥与压抑也

27、很严重,但总体说来,李鸿章在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及 其经营模式的确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功大于过。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2020全国卷,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 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当时( ) 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 重要途径 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 向了顺差 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列强对近代中国的经济侵略。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 在运输业的投资额增多,说明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

28、要途径,故A项 正确;材料中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在贸易业投资减少,不能说明我国 的对外贸易由逆差转向了顺差,故B项错误;根据图表可以看出,1914年外国 在华企业在金融业的投资明显低于1894年,说明国际资本对中国的投资减 少,但不能说明国际资本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 反映的是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状况,与民族企业无关,且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民 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2019全国卷,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 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

29、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产生,并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却可以享受 特权,因此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 新式企业。这些中国人发展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是当时新的社会阶层,故B 项正确;当时清政府限制民间设厂,故A项错误;外国资本对华输出主要表现 在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开采矿山等方面,而本题题干中实际办厂者是 中国人,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

30、不足以扭转中国对外 贸易入超局面,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4.(2019全国卷,28)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 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 内( )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19

31、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题干表格中黄彬 的身份是为近代民用工业制定章程的国学生,朱纯祖以监生身份创设了朱 丽记花米行,姚光第以生员身份创设了机器轧棉厂,国学生、监生、生员均 是旧式教育体制下的称呼,这说明三人所受均为旧式儒家教育,但三人成年 后却投身于近代商业活动,这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进一步说 明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科举考 试及选拔人才标准的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对儒家的重义轻利 等观念的看法,故C项错误;新式工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经济 中并未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32、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深化认知深化认知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 生产模式 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 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结构 的变化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 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 生产力的 质变 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 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国内外市 场形成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

33、夺,但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政策 的变化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对商业的政策经历了从抑制到 放宽限制再到鼓励的演变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二、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1.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开始后,洋务派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和 民用工业,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洋务派高举“中体西用”的 旗帜,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力图“借法自强”,这是现代民族主义在这一历史 阶段的表现形式。在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雇佣劳动者不断增加,现代资本主义 的生产关系开始在企业中缓慢成长。 2.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

34、的不断发展打开了中国近代教育全方位改革运动的窗口,他们引进西 方先进科学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方式,采取新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师资方面也有西化的表现。这些变化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教育模式,成为中国教 育近代化的崭新一页。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对中国近代思想观念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以及中国思想的早期现代化,有力地冲 击了中国几千年来以经学为主体的传统封建观念,从而实现了中国由封闭 观念开始向开放观念的转变。首先,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等 思想观念在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发生了变化。其次,洋务运动还促使人们改 变了传统的封建主义义利观。最后,洋务运动

35、促使人们原有的君民政治观 念也发生了改变,有利于近代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实 践。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演练素养演练 1.时空观念夹缝中成长的民族 工业 (2020山东济南三模)下图是近代开 埠通商后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变化 情况折线图。据此可以推知( ) A.近代小农经济逐渐丧失主导地位 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国内市场规模变化主要取决于外国进口产品 D.民族工业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19世纪中后期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本国产品逐渐增加, 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36、,故选D项;材料信 息未体现近代小农经济,排除A项;材料是近代开埠通商后中国国内市场规 模变化情况折线图,没有体现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排除B项;材 料反映国内市场规模变化原因在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历史解释启动近代化的洋务运动 (2020河南安阳第一次调研)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大体完成了“最初启动” 中国现代化的使命,尽管这一使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甚至是以搬起石头砸 自己脚的方式完成的。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洋务派( ) A.创办最早近代军事工业 B.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C.筹建起中国的近代海防 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

37、三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完成了最初启动中国现代化的使命”可知,洋务运动尽管 存在局限性,但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洋务运 动的意义,军工企业的创办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选派留学生客观上推动了 近代教育的发展,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海军的筹办推动了中国军事的近代 化,排除C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家国情怀自强求富之路的不断探索 (2020四川德阳三模)19世纪80年代,江南士绅积极参与洋务。李金镛将湖 北煤铁总局由官办改民办的尝试失败,而经元善、谢家福在上海主持的官 督商办企业机器织布局和电报局则取得成功。这反映出( ) A.地方势力主导着近代化进程

38、 B.“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扩大 C.国人积极探索国家富强之路 D.“中体西用”思想得以运用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江南士 绅积极参与洋务,就是国人积极探索国家富强之路的表现,故选C项;地方势 力中只有一部分是洋务派,不能以偏概全,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 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中体西用”,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命题点三命题点三 交换交换( (含货币与价格含货币与价格) )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1.(2020山东卷,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

39、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 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 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 ) 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 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 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思潮。题干材料的主旨是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并 接受西方地质学理论,认同自然力量逐步推进地质演变,这一理论有利于促 进维新思想的传播,使其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思潮,顺应了社会变革的趋势, 故C项正确。在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

40、深的背景下,中国进步 思想家欢迎赖尔的理论,不是为了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科学阐释,也不是为 了传播西方先进科学知识,而是为了宣传维新思想,故A、B两项错误;西方 地质学理论只是传入中国,并没有动摇顽固派恪守祖训的观念,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核心价值 华蘅芳对大量西方科技资料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对科技 的重新认识,让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社会有机会深入接触西学,其作用 与影响已经远远超乎了华蘅芳当年开展翻译工作的本意。华蘅芳以极大 的爱国热忱和科学热情,从翻译做起,不仅自己充分掌握了所需科技知识, 还通过译介、传播,培养了大量近代科技人才,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方

41、面 可谓功不可没。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2020天津卷,4)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 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 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 宣传( )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关于鼠疫的防疫宣传。大公报介绍了鼠疫的危害、 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有助于增强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故C项 正确;材料并未提及该宣传对清政府的影

42、响,无法体现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 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其他时期的疫情,“开启了”一说无从体现, 排除B项;控制疫情的暴发和扩散,需要政府、医院、民众等多方面的共同 努力,报刊宣传无法直接起到这一作用,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2020全国卷,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 “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 题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表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据此可知,当时( )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

43、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2.8% 17.5% 17.2%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 1876年读者的兴趣、关注点以应用科学、各种技术为主。据此并结合时 代背景:当时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故C项正 确。材料中的数据反映出当时重视科学技术,即重视西学,没有反映抑制中 体西用思想,故A项错误。维新思想侧重于改良政治,对应用科学关注较少, 故B项错误。崇尚科学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4

44、.(2018全国卷,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 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 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 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想。题干中强调严复将生物进化论与人 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来 宣传不变法就要亡国的道理,故D项正确。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重在将 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而非纠

45、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故A项错误;严复通过 天演论宣扬的是维新变法思想,不是反清革命思想,也不是“中体西用” 思想,故B、C两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深化认知深化认知 一、“师夷长技”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是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主要目的都有抵抗外 国侵略的一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近代化。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不同点 “师夷长技” 思想 其思想来源于鸦片战争当中的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他们的目的很鲜明,即抵抗外来侵略,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46、 思想 其思想提出者是洋务派,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主 张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旧的纲常礼教,口号是“自强”“ 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当然 也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早期维新 思想 其成员大部分来源于洋务派。洋务运动后期,弊端日渐暴露,出 现了早期维新思想,其一方面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 西用”的思想;另一方面超越了“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 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以此强大中国,但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 成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二、对“西学东渐”的全面认识 1.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

47、之中,西方的学 术思想的传入。 2.表现 第一次 高潮 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皇帝及一些士 大夫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第二次 高潮 19世纪中叶前后,受到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运动的兴起,促使西方 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以“中体西用”的态度只关注西方 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 第三次 高潮 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逐渐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 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 超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政 治上也要求变革 命题点一 命题

48、点二 命题点三 3.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 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 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4.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前期以学习“器 物”层面为主,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制度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 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的迹 象。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演练素养演练 1.史料实证“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 (2020山东德州期末)魏源认为美国的选举制度“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 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 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这表明魏源( ) A.对于世界大势了然于胸 B.对近代西方民主有所认识 C.要求学习西方民主政治 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通过题干中魏源对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5讲 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