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TECH 文档编号:956456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 分 时间:8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毛泽东评价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 中国北方”,在词作浪淘沙 北戴河中称曹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 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曹操打败对手袁绍“统一中国北方”的著名战役是 ( D ) 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2“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这是哪一次战役带来的 影响( D ) 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3如图为三国鼎立形势简图,下列国家名称与序号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B )

2、 A蜀国 吴国 魏国 B魏国 蜀国 吴国 C吴国 蜀国 魏国 D吴国 魏国 蜀国 4220 年,废掉汉献帝,建立魏的是( B ) A曹操 B曹丕 C孙权 D刘备 5三国时,治蜀有方,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时人称为“卧龙”的是( A ) A诸葛亮 B曹操 C孙权 D刘备 6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 230 年,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今台 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 B ) A台湾 B夷洲 C流求 D琉球 7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国后期,哪一个历史朝代灭吴国,统一了全 国( C ) A秦朝 B西汉 C西晋 D周朝 8下边是三国尽归司马氏的漫画,这幅漫

3、画涉及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D ) A200 年 B208 年 C383 年 D280 年 9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最终结果都是导致地方势力强大而威胁中央政权。西晋时期, 手握重兵的地方势力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D ) A黄巾起义 B诸侯争霸 C三国鼎立 D八王之乱 10西晋统治腐朽,奢侈风气盛行。在位的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 争夺皇位内乱,既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反 抗西晋的压迫,于 316 年灭亡了西晋。这段话充分说明了( A ) A西晋灭亡的原因 B西晋统治时间短暂 C西晋社会的混乱 D西晋的民族矛盾 11西晋灭

4、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北方这一时期被称为( C ) A三国时期 B南朝 C十六国时期 D东汉时期 12 晋书记载:“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种人口的迁移 对北方人口变化的影响是( A ) A北方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增加 B西域各族迁移到黄河流域 C中原人迁到边疆 D东部人口大量北迁 13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 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 C ) A东晋偏安江南,政体混乱 B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 C东晋政权得到了贵族支持 D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 14东晋时期,南迁的北方人怀

5、念家乡,希望晋能恢复中原,他们中胸怀大志、闻鸡起 舞的爱国将领是( A ) A祖逖 B苻坚 C元宏 D王导 15南京是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定都南京的是( B ) 曹魏 西晋 东晋 吴 北魏 南朝 A B C D 16梁朝时,建康有几十万人口,商业繁荣,有四个大市,还有上百个小市,四方商旅 在这里会集,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 ) A江南经济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大一统的推动 D南方政权稳定 17中国古代,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过大规模的流民浪潮。其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C ) A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B政权频繁更迭 C推动经

6、济重心南移 D为孝文帝改革聚力 18 淝水之战中, 当前秦军队后移时, 汉人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 “前线的秦军败了! ” 秦军阵脚大乱。下列反映出前秦失败的原因的是( C ) A东晋准备充分 B前秦骄傲轻敌 C前秦内部民族矛盾尖锐 D前秦用人失察 19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课堂笔记本上记录了如下内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 之战、淝水之战。如果要给这些战役添加一个主题,应该是( A ) A以少胜多 B三国风云榜 C三分天下 D东山再起 20下图是北魏时期的孝文帝出行图 。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服饰,你认为图中人物 服饰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A ) A北魏汉化改革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

7、淝水之战 D西晋统一 21孝文帝改姓为元,带头纳汉女为妃,对 30 岁以下仍说胡语的官员降爵黜官。这些 措施( C ) A削弱了北魏统治基础 B推动了北魏统一全国 C促进了南北民族交融 D阻碍了中原社会发展 22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是( C ) A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 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顺应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D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 23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 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B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8、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 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24魏晋时期内迁少数民族的许多特点,如匈奴的结发、鲜卑的索发、羌族的披发等大 部分都消失了,然而少数民族的食物,在中原却很流行。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 的发展特点是( A ) A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 B政权分立 C少数民族大量消失 D“胡”“汉”观念淡薄 25他著书的目的在于劝导政府和官吏重视农业生产,为平民谋求资生之业,让人民安 居乐业。这本书是( A ) A 齐民要术 B 论语 C 道德经 D 孙子兵法 26圆周率日是一年一度庆祝数学常数 的节日,时间被定在 3 月 14 日,通常是在下 午 1 时 59 分庆祝,有时甚至精确到 2

9、6 秒,以象征圆周率的近似值 3.1 415 926。读到以上内 容我们首先联想到( B ) A王羲之 B祖冲之 C司马迁 D蔡伦 27古文中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最适合用来评价 ( A ) A王羲之的书法 B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C顾恺之的画作 D霍去病北击匈奴 2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兼收并蓄, 博大精深。 下图是东晋某著名画家作品真迹的局部, 它是( A ) A 女史箴图 B 敕勒川狩猎图 C 洛神赋图 D 北魏帝王出御图 29为弘扬云冈石窟文化,云冈石窟研究院曾发行了一套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特种邮票 纪念册 。云冈石窟位于今天的( D ) A河南省 B陕西省 C甘肃

10、省 D山西省 30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其阶段特征主要表现为( A ) 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由分裂到实现统一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 分) 材料一 三国实力比较表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国 103 万户 443 万 60 万 蜀国 28 万户 94 万 10.2 万 吴国 52.3 万户 230 万 23 万 材料二 材料三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开展 。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 涨,贵到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最有条件完成统一?魏国为增强实力

11、是怎样发展经 济的?(4 分) 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2)由材料二的图片说明三国分裂局面结束的标志。(2 分) 280 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三国分裂局面,重新实现统一。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给西晋的统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3 分) 激化了社会矛盾,西晋从此衰落,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3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交融, 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 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 分) 材料一 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 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 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

12、一 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 赵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材料二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 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 但是文化的交 融并非只是单向的, 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交融的多元格局, 特别是 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 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四 (1)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目的。(4 分) 有利条件:民族意识觉醒,中央集权力量加强。目的:巩固北魏统治。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

13、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 由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有哪些?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 时期民族文化交融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8 分) 汉化措施: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影响: 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 (4)有人说我国古代民族之间的交往仅仅是汉族先进文化影响少数民族,你同意这种说 法吗?用材料四图片中的史实举例说明。(5 分) 不同意。材料四中,少数民族的乐器影响了中原汉人的乐器;汉人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 惯,吸收了少数民族的坐具,沿用至今。 (5)由古代

14、民族关系发展的史实谈谈你的认识。(2 分) 民族关系发展是各民族吸收不同文化精华,共同进步,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据司马迁史记记述:(汉代)长江以南的楚、越等地区,地域辽阔但人烟稀 少, 老百姓主要以稻谷和鱼类为食物, 有的地方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状态人们没 有多少积累,贫困者较多。 材料二 据南朝宋书记载:(东晋之后)江南地区成为国家最富庶的地方地域广 阔,物产丰富,百姓努力从事农业生产,一年中只要部分地方收成丰盈,则很多郡县就会无 饥饿之忧丝绸布帛之富饶,足够为天下人做衣物。 材料三 东晋政府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 加上这

15、一地区战争较少, 社会秩 序比较安定,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摘编自六朝的时代特征与六朝文化之形成 材料四 经过从汉末至隋朝统一约四百年的开发, 昔日地广人稀的穷乡僻壤, 焕然呈现 出“连宇高甍,阡陌如绣”的繁荣景象,形成了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江南基本经济区。它 标志着我国古代经济区域由北向南扩展,为隋唐以后整个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从汉代到南朝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 从贫穷落后变得富足丰饶。 (2)根据材料三归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举出 2 项即 可)(4 分) 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政府的扶持与鼓励;南方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归纳出 2 点即可) (3)根据材料四说明,江南地区的变化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改变有何重要影响?(4 分) 使我国古代经济区域由北向南扩展;为隋唐以后整个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