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专题五 现代诗歌类文本阅读现代诗歌类文本阅读基于感悟和欣基于感悟和欣 赏的审美性阅读赏的审美性阅读 核心价值 阐释 现代诗歌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 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是语文学科核心 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阅读鉴赏现代诗歌,要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 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必备知识 夯基 必备一 现代诗歌的意象 从表面看,诗是由字而成词,由词而成句,由句而成篇的。但是若从语言符 号所指称的内容来考察,那么诗歌的基本成分
2、是“象”,由于诗中之象是用语言 符号传达出来的,故可称之为“语象”。欲在诗歌中成象,必先在诗人头脑中显 象,诗人头脑中所显之象,诗论家称为意象。由于“语象”的提法并未被广泛采 用,人们仍习惯于将诗中用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象”称为意象。 一、意象的来源 艾略特说过:“一个作者的想象只有一部分是来自他的阅读。意象来自他从 童年就开始的整个感性生活。我们所有的人,在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之中, 某些意象(而不是另外一些)屡屡重现,充满着感情,情况不就是这样吗?一只鸟的 啁啾,一尾鱼的跳跃,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一朵花的芳香,德国一条上山 路上的一位老妇人,从窗口里看到的正赌牌的六个恶棍,在黑夜中,
3、在法国一条 小铁路的交叉站上,那里还有一辆水车。这样的记忆会有象征性的价值。”应当 说艾略特指出了意象最根本的来源:诗人自有记忆以来就开始的整个感性生活。 除去这个根本来源以外,意象可以通过阅读、通过欣赏其他艺术而再造,也可以 在诗人自己获得的意象基础上加工改造,还可以在潜意识中形成,如梦幻中出现 的意象。 二、意象的种类 上述直接或间接来自诗人的感性生活的意象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直接意象。即诗人头脑中直接浮现的关于某一事物的表象,诗人的思 想感情直接渗透到具体的表象之中。在全部意象中,直接意象是最基本、最常见 的,占有极大的比重。有时以一个单纯意象为基础就可以构成一首诗,如: 风吹皱了的水
4、 没来由地波呀,波呀。 (汪静之小诗二) 但更多的情况是把一个个的点象组织起来,构成面象,或称集合意象,以描 述某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表现某种比较复杂的情绪。这类意象与单纯意象一样是 诗人的心灵对现实的直接的反映,但又比单纯意象具有更大的包容量和更丰富的 表现力,它的触角可以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次和心灵的各个领域,因而在诗歌创 作中被广泛运用。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句子: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事物都在大堰河生前或死后涉及
5、 的狭小的生活范围内,因空间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起来了。字里行间流溢着 诗人对养育他的乳母的深沉的爱。 另一类是间接意象。有时候,诗人遇到的事物比较复杂,思考的问题比较抽 象,酝酿的感情比较微妙,直接意象很难把它们表现出来,此时间接意象就应运 而生了。间接意象以直接意象为基础,它的不同在于思想感情不是直接地倾注在 意象上,而是通过意象曲折地暗示出来。意象不再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一对一的体 现,而成为间接表现诗人心灵世界的喻体和客观对应物。这类意象蕴含更丰富, 更耐人寻味,因而成为诗人在独创性构思中重要的追寻目标。 间接意象又可细分为比喻意象和象征意象。 比喻意象,简单说就是同某种事物、理念或情感
6、有某种相似点,因而拿来做 比方的意象。比喻意象可以用来摹状人或事物。罗长城的脊梁是这样描写一 位田野间老年农民的脊梁的: 一条力的弧线, 一道破土的犁圈, 一条飞来的彩虹, 一架厚的青峦。 四个比喻意象就如四盏强烈的探照灯,同时把光聚到这位老农的脊梁上,凸 显出多年与自然奋战的劳动者内在的力和美。 除去摹状人或事物外,比喻意象在诗歌中最突出的作用还在于化抽象为具象, 把不具形态,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思绪、品格、声音等转化为具象的东西,从 而给人以深切的感受。骆耕野写不满的时候,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挚的爱,对 变革的殷切希冀,对创造的热烈向往。但这种情绪毕竟是抽象的,要在诗歌中像 下定义似的说明,不
7、仅困难,而且费力不讨好。经过艰苦的思索,诗人决定用两 个比喻意象,使这种“不满”的情绪具象化: 像鲜花憧憬着甘美的果实, 像煤核怀抱着燃烧的意愿: 我心中孕育着一个“可怕”的思想, 对现状我要大声地喊叫出: “我不满!” 象征意象,就是代表某一实体事物或某种精神内容的意象。由于出现在诗歌 中的只是象征体,而被象征的本体则隐去了,这样就使得诗歌更耐人寻味。读者 一旦透过象征的云雾,窥见诗人的本意,便会有一种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到达目 的地的强烈的快感。同时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又有着一定的任意性,因而 诗人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读者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这样便大大 增加了情绪的包容量与表
8、现领域的宽广度。请看艾青的礁石 :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诗人写的是礁石,但又不仅是礁石。说它是礁石,因为它生动地体现了海边 礁石的特点;说它不是礁石,很明显,诗人的命意不在写一块石头,而是要借用 这一形象,回答“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要求生存权利的人,遇到连续的迫害 该怎么办”的问题。那迎着风浪,含着微笑,屹立在海边的礁石,既可看成我们 民族的化身,又可看成诗人自身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 诗人江河写十年浩劫中年轻人深沉的思索,不采取直接议论的形式,而是凝 结成这样的意象: 头
9、颅深处 一层层乌黑的煤慢慢形成 “头颅深处”怎么会有煤,不是荒唐吗?但是如果我们能理解“乌黑的煤” 象征着痛苦思考的结晶,那我们就不能不佩服诗人艺术联想的巧妙与新颖。 教材研习 1阅读教材诗歌河床 ,回答问题。 河床 昌耀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 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 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 我老远就听到了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 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 我让那些早早上路的马车,沿着我的堤坡,鱼贯而行。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 囊囊的肌块。 那些裹着冬装的唐古特车夫也伴着他们的辕马谨小慎微地举步,随时准备拽 紧握在他们手心的
10、刹绳。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是的,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我是滋润的河床。我是枯干的河床。我是 浩荡的河床。 我的令名如雷贯耳。 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 我创造。我须臾不停地 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我刺肤纹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仰观而不可近狎。 我喜欢向霜风透露我体魄之多毛。 我让万山洞开,好让钟情的众水投入我博爱的襟怀。 我是父亲。 我爱听兀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他的翼轮双展 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
11、阴影跛 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 是眩晕的飓风。 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律。 我一身织锦,一身珠宝,一身黄金。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我是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是始皇帝。 我是排列成阵的帆墙。是广场。是通都大邑。是展开的景观。是不可测度的 深渊。 是结构力,是驰道。是不可攻克的球门。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而现在我仍转向你们白头的巴颜喀拉。 你们的马车已满载昆山之玉,走向归程。 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亮了。
12、你们的团圞月正从我的脐蒂升起。 我答应过你们,我说潮汛即刻到来, 而潮汛已经到来 (1)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_、_、_,它们本身具 有原始、血性、旺盛生命力的渴望和想象。 (2)与民族世俗生活有关的细节意象: _、 _、 _, 给人视觉刺激,浓重的黄土色调给人巨大而奇异的感觉。 (3)具有沧桑感、伤残感的意象:_、_、_、_、 _、_、_,这一系列具有沧桑感、伤残感的意象, 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也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表现出人 类最高贵的精神品质。 答案 (1)兀鹰 母狼 黄河象 (2)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 猎人 鹰的城堡 (3)飓风 时间 古迹 腭骨化石 始皇帝 驰道 不
13、可攻克的球门 2阅读教材诗歌再别康桥 ,回答问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
14、,诗歌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选 择有什么作用? 答:_ 答案 意象: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作用: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一般离别诗的告别对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 物,描绘出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境界,营造出一种清新感,以此来表现康桥的 秀美风光和自己对康桥的眷恋。 必备二 现代诗歌的语言 同一个民族,诗歌语言与实用语言使用相同的语言符号,遵循相同的语法规 则,因此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共同性。但由于诗歌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要服从 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特殊规律,因而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这区别主要在于实用语 言强调实用,其目的在于“知解”;诗歌语言则不求实用,其目的在于“审美
15、”。 这一区别,导致了诗歌语言不同于实用语言的一系列特征。 一、多义性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对着梅花的蓓蕾吟咏道:“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 限意”。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传达了梅花蓓蕾之神,也暗含了诗歌语言的基本特 征多义性。也就是说诗的语言除去表层意思外,还有着深层内涵,可以让人 反复琢磨,越琢磨越有滋味。 诗歌语言的多义性是由诗的审美特征决定的。诗歌的语言符号与诗人的心灵 世界之间是间接的折射,而非直接的对应。比起实用性语言来,诗歌语言的深层 内涵要远为丰富得多,这有可能把诗的语言从实用性的、从字典诠释式的狭隘理 解中解脱出来,通过有限的手段语音、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去表现无限 的客观世界与
16、人的心灵世界。正如闻一多所说:“诗这东西的长处就在于它有无 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文学的历史动向 诗歌语言的多义性源于诗人丰富而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根植于诗歌的内在结 构,往往可以通过比兴、暗示、象征、双关等表现手法予以加强。像牛汉的半 棵树 ,表面上写的是一棵遭到雷劈的树,实际上象征了一种在威逼面前不退缩、 在残害面前不屈服的精神,它既是冯雪峰命运的暗示,也是牛汉本人铮铮铁骨的 写照,而不同时代里有着相同或相似命运的读者,可以从这半棵树身上看到自己 的影子。 二、跳跃性 诗可以略过一些过程的交待,把过去与未来、开始与结局、原因与结果等直 接联系在一起。这种节与节、
17、行与行,甚至一行之内的大幅度的跳跃,是诗歌语 言的重要特点。这种跳跃的频率之快、幅度之大,在其他文体中往往难以见到, 但在诗歌中是常见的。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从外表看是诗人所写客观事物的省略,从本质上看,还 是由诗人思维的特殊性决定的。诗人的思维时刻都处于跳跃的状态之中,如黑格 尔所描写的:“他在片刻间可以想起一些极不同的场合中的极不同的事物,凭自 己的思想线索的指引东奔西窜,把各色各样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是他并不因此 就离开他所特有的基本情调或所思索的对象。诗的内心世界也有这种生动活泼的 情况。”(美学)这就是说,当诗人构思的时候,诗人的意识之流并不是线型的, 而是可以像电影蒙太奇镜头一样大
18、跨度地连接,力求使不同时空的、异质的某些 东西,在诗人情感思绪的统率下,在诗人艺术构思的基础上和谐地统一起来。美 国诗人庞德的长诗诗章第 49 章有这样几行: 雨,荒江,旅人。 冻云,闪电;豪雨,暮天。 小舟中孤灯。 芦苇沉重,低垂。 竹林萧萧,似在泣诉。 (丰华瞻译) 五行诗中写了雨、荒江、旅人等十种景物。这些景物原本都是孤立的,每个 景物都可以看做生活的一个片段,现在却把它们并臵在一起,而且省去一切关联 词,就好像把每个片段都通过投影仪同时投射到环形的银幕上,这就把诗人一瞬 间的感觉和印象都写了出来,从而大大增强了诗的丰厚性。 诗歌语言的跳跃又是建立在诗人与读者之间某种默契的基础上。正像两
19、个老 朋友,他们只需要用很少的话,或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彼此便能心领神会。因 此当诗人抽去有形的连线把相距较远的事物放在一起的时候,聪明的读者照样能 正确领悟,而且恰恰由于诗人不是直接说出的,因此当读者的思绪随着诗人的暗 示跨到了艺术的彼岸的时候,必然伴随着一种强烈的快感。 三、可感性 诗歌语言给人一种形象的、立体的感觉,特别是能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 知觉、情绪转化为具体的东西,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睹其容。 早在新诗诞生初期,胡适便提出:“凡是好诗,都是具体的;越偏向具体的, 越有诗意诗味。凡是好诗,都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 人的影像。这便是诗的具体性。”(谈新诗)胡适
20、的这一意见,虽不尽全面,不 过就这段话的基本精神看,他对那些抽象、空洞的诗予以针砭,无疑是正确的。 因为缺乏具体的感性的形象,很难被认为是一首好诗。 怎样才能获得具体感呢?有的是通过艺术的形容,比如单说“月”,只是个 抽象的概念,而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 度玉门关”,写天山的明月出现在苍茫云海之间,几万里的空间都在月辉的普照 下,给人的感受就具体而生动多了;有的是借助他物相似的特点,使抽象的东西 具体化,如“记忆”本是无形的,舒婷却有这样的句子,“记忆如不堪重负的小 木桥/架在时间的河岸上”(还乡),对故乡的眷念,伴随着“文革”十年浩劫 中痛苦的回忆,通过“小木桥
21、”这样一个比喻便具象化了。 四、音乐性 诗和音乐是一起诞生的,最早的诗都是可以歌唱的。后来诗与音乐虽然分了 家,但诗的语言富于音乐性这一传统没有丧失,相反,音乐性作为诗的语言有别 于散文语言的一大特征而保持下来了。 诗的音乐性固然可以给人以听觉上的娱悦,但从根本上说还是为了情感的传 达。这是因为音乐性可以对原始的、粗硬的、强烈的情感,起一种节制作用,使 之转化为有规律的运动,从而回旋荡漾地表现出来,加浓了诗味。 诗的媒介是语言,除去有外在声音的因素外,还有内在意义的因素。因此探 讨诗的音乐性就该从外在音乐性与内在音乐性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外在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回环上,也就是说按照数的比例关
22、系,对声音 进行有规律的组合。在汉语诗歌中,押韵,就是使某些诗句的结尾字的韵母相同 或相近,从而造成音韵的回环;平仄,就是按照一定的谱式使平声字与仄声字相 间,从而造成声调的回环;节奏,就是依靠音组与停顿的有规则的配臵,造成音 节流的回环。 外在音乐性是不能忽视的,尤其不能忽视的是诗人通过外在的音乐性所表达 的内心情绪的律动。这种情绪的律动,一般称内在的音乐性。内在音乐性似乎看 不见摸不着,实际上并不难理解。正如同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有节奏的运动,人 的内心也存在有节奏的变化。人的情绪有激昂与沉静、欢乐与悲痛、紧张与松弛、 热烈与冷淡等变化,是波澜起伏的,这种情绪的波澜起伏形成一种内在的节奏,
23、即内在的音乐性。 诗的音乐性应是内在的情绪律动与外在韵律的完满的结合。仅有外在的押韵、 平仄、节奏等手段不足以构成音乐性;仅有内在的情绪律动,缺乏一定的形式使 之外化也是不行的。在把诗的内在音乐性用语言外化出来的时候,不同的诗人有 不同的做法。今天的新诗用严整的“五七言”的越来越少,相当多的新诗不押韵, 更不会遵循固定的平仄谱式,但不能否认的是它们的语言也有着一种音乐的美。 世界万物与人的心灵世界都处于运动之中,它们的变化都有一种自然的律动,诗 人按照口语的自然节奏把这种律动传达出来,不刻意修饰,自身便有一种独特的 音乐美,如艾青的巴黎 : 巴黎 在你的面前 黎明的,黄昏的 中午的,深宵的 我
24、看见 你有你自己个性的 愤怒,欢乐 悲痛,嘻戏和激昂! 整天里 你,无止息的 用手捶着自己的心肝 捶!捶! 或者伸着颈,直向高空 嘶喊! 诗人力图透过这长短不一的音组、不甚规则的停顿,反映出巴黎这个现代大 都会的运动节奏,表现自己在巴黎的光怪陆离景象的强烈刺激下,一种情绪的搅 动。这首诗不押韵,也不是“五七言”,但是不能否认它所独具的音乐美。 教材研习 1阅读教材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回答问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25、 那丛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 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乌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 蓬发垢面的少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
26、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已被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吗?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27、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1937 年 12 月 28 日夜间) 这首诗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均以这样两句诗开头:“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 答案 这两句重复叠现,回环复沓,以舒缓沉郁的叙述性语调强调了所表现 的沉重、忧郁的感情,构成了贯穿全诗的基本情绪和反复出现的“主题”。这样 写既写出了彼地的自然环境,是寒夜的生活写照;又道出了彼时的政治氛围,是 诗人对时势的一种高度概括。 2阅读教材诗歌天狗 ,回答问题。 天狗 郭沫若 我是
28、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 X 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 的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1920 年 2 月初作) 这首自由体诗同它展示的“天狗”形象和表现的思想主题相得益彰。请从诗 歌节奏的角度分析
29、这首诗。 答:_ 答案 在这首诗中,诗句长短不一,每一节的行数也不固定,且没有统一的 韵脚。诗人更看重的是一种内在的节奏,即随着情绪的起伏消长而形成的韵律, 这是一种自由不拘的协调。往往通过铺排、复沓等手段实现这样的韵律效果,如 连续三个“我飞跑”就让人感到一种迅疾的节奏。 关键能力 突破 考向 分析意象 一、抓住意象,整体把握 现代诗歌离不开意象,所以,品味现代诗歌,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意象 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 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 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从整体上把
30、握全诗的意旨。 鉴赏现代诗歌,就得找出这些具体的意象,例如:月亮、孤舟、白云、梅、菊、 雁这些意象营造了悠远的山水意境,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唤起读者的记忆,使 读者在很大程度上把诗歌还原为生活本来的面目,还原为具备广泛生活情感体验 的大自然的原真表象,在最大程度上达成真切的感知和认识的统一。 抓住这些意象,通过对诗中物象的分析,可以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也 可以正确解读诗歌。如艾青的礁石 ,我们就须抓住诗人所咏之物礁石。作 者把坚硬的礁石放到一波又一波的浪中,但礁石依然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由此我 们可以整体感知到诗中的礁石已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它已蕴涵了作者的情和志, 象征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
31、挠的斗争精神。抓住了礁石这一意象,我们就 可以体会出本诗所表现的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二、反复揣摩,体味新意 面对中国古典诗歌“立象近意”的悠远传统,现代诗人不得不转而寻求旧意 象的新拓展和新意象的另挖掘。他们不再是遵循古道,小心翼翼地守望在古典诗 歌的星空之下,而是大胆创新,根据自己的言说需要合理取舍,跳出前人的窠臼, 以独立于古典诗歌意象构成之外的新品质形成现代诗人自主的意象,展示抒情模 式,借以传达全新的充溢时代精神的诗歌精神、意象情趣和个体情感。同时,受 西方象征主义表现手法的影响,现代诗歌找到了中国传统诗歌借物咏怀和西方象 征诗歌寻找思想感情与客观对应物的相通点,成就了现代
32、诗歌“兼容并包”、独 具个性的意象体系。因此解读现代诗歌时,我们必须反复揣摩,力求探出它的新 意,从而准确解读它的含意。 三、联想想象,品味诗意 想象是诗歌飞翔的翅膀,想象力是诗歌创作的重要能力。欣赏诗歌当然也是 运用想象的再创造。因此我们在解读现代诗歌时,就不能拘泥于某一瞬间,也不 能局限于特定空间,而要对意象展开联想想象,让思维到情感的海洋去打捞灵感, 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那些含蓄的诗歌讲究的是曲折回环,不把想说的全部说出来,而是借助于意 象表现出来,让人回味,需要我们展开联想想象,品味诗意。 四、抓赋比兴,体悟情感 意象是情感寄托的载体。诗歌中情感的
33、表达比较特殊,大多借助特定的意象 来传达,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须抓赋比兴,体 悟情感。 赋,即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 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意象直射出感情来。比如铺陈意象,以一连串的意象直 接勾画出一幅美景图,描写景物不着一情字,但又处处可见那浸润其中的情。 比,即打比方,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作他物,或明喻,或暗喻, 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如舒婷的诗“我 是你额上破旧的老水车”一句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于用老水车 这一意象来象征“我”与祖国的某种血肉联系,从而使整首诗细腻
34、而含有丰富的 象外之意,也使读者的联想一下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生动起来。 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 能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创作中 白描的使用往往可看作是一种兴,兴这种创作手法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 总之,鉴赏现代诗歌,必须把握诗歌意象,从而体味情感,体悟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
35、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悬崖边的树”是一棵怎样的树?“这棵树”的形象有何含意? 答:_ 【解题流程】 空旷的平原的尽头,一棵树独处悬崖边,似将跌进深谷,又像展翅飞翔。作 者将这道奇特的风景描绘得异常清晰。诗中,“树”只是一个切入点,诗人在它 身上融入了丰盈的生活感受,以物喻人,借物起兴,给人以深广的联想与领悟, 表现了一个思者的锋芒,使人能从具象的诗句中体悟出警醒的思想:即使身心遭 受巨大的打击,也不会沉沦,不会妥协,仍要以火热的心灵去直面人生,去直面 历史, 去追求光明和未来。 作者运用了象征、 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悬崖边的树”, 内心充满了光明和希望,虽生活在险恶处,却能听到喧哗和歌唱,
36、以此来衬托和 渲染树对自由、和平以及爱的渴望,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答案 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一棵树虽然孤独、寂寞,但它倔强、 无畏、顽强、执着、自信。悬崖边的树处境虽凶险恶劣,但其追求更显执着。作 者借树喻人,悬崖边的树是一个面对磨难敢于顽强斗争、执着追求的不屈的战士 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 题。 南方的夜 冯至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 听燕子给我们讲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 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热情 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 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丛中的浓味。 你说大熊星总像是寒带的白熊, 望去使你的全身都觉得凄冷。 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 零乱
37、了满湖的星影 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 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 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 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 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 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 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 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 总觉得我们不像是热带的人, 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平寂。 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 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 这时我胸中忽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 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注 本诗写于 1929 年,当时作者在北方任教。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一句“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听燕子给我们讲讲南方的静夜”, 向读者拉开了宁静的画面
38、。 B第二节写北方的夜,借大熊星来突出北方的幽静,由此想起南方夜空繁星 的景象,恰成对照。 C第三节写北方还有积雪,借白果松白色如雪来述说寒冷,而这时的南方已 是小鸟欢歌的季节。 D第四节写“我们”不像是热带的人,心中总是很平寂,只有在像南方的夜 里,“我”才心花欲放。 答案 B 解析 “借大熊星来突出北方的幽静”理解有误,应当是借大熊星来突出北 方的凄冷。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是诗人在北大任助教时写的一首抒情诗,由诗人和其友人在北方的湖 滨谈心这一情节起笔,以此凝聚情绪,串联意象。 B全诗多处用了间接表现手法,借景借物含蓄曲折地表现情思。虽然全诗的 含
39、意较隐,但情调仍然是明朗的。 C诗的最后一句“这时我胸中忽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 样地开放”直抒胸臆,诗人的感情在此高潮迸发。 D全诗诗形四节,非常整饬,节奏舒缓,音韵柔美。表现出一种低沉平淡的 诗情,耐人寻味。 答案 D 解析 “表现出一种低沉平淡的诗情”分析不正确,应是“深沉委婉的诗 情”。 3.这首诗几次出现“燕子”,“燕子”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_ 答案 艺术化地借燕子的动作和话语,来说明南方之美。燕子既是美景的写 照,也是横渡南北的媒介,更是心灵与信仰的歌唱者、如火怒放的引领者。 解析 “燕子”是本诗中的主要意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用来寄 托主观情思的客观
40、物象。“燕子”在全诗中的作用要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 体分析形象特点,答出燕子的寓意即可。 4 本诗诗题为“南方的夜”, 而诗中用不少的篇幅来写北方的寒冷, 为什么? 答:_ 答案 文中多次用北方的冰雪寒冷与南方的温暖静谧进行对比,从北方的湖 滨的夏夜去想象南方的夜,是为了烘托南方之夜的特色。使“南方之夜”充满了 美感与吸引力。 解析 做这道题我们可以联想到故都的秋 ,作者用对比手法写出对北国、 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指出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直抒对故都之秋的 眷念之情。本诗的写法与此相同,写北方的夜带来的凄冷,由此想起南方夜空繁 星的景象,恰成对照。使“南方之夜”充满了美感与吸引力。
41、 考向 品味语言 我们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 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一、倒臵语序突重点 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或为了突出某种事物,或由于押韵、节奏和换行的 需要,往往要调整语序。如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 :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 结一段尘缘 这里的“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就是“如何让你在我最美丽 的时刻遇见我”的倒臵,诗句结构倒臵突出了“如何让你遇见我”的迫切心情。 二、省略成分更简约 诗人往往省略一些成分,使表达更凝练、更简约,使情感更丰富、更坚实。 如舒婷的神女峰 : 美丽的梦
42、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这里,诗人将“神女峰”这一陈述对象省略。诗人对神女留给自己“美丽的 忧伤”这一现象进行了历史反思:“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诗人揭掉了“神”的 面纱,将“神”还原为大写的“人”,凸显了呼唤人性复归的主题。 三、转变词性为表意 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词性有时会临时改变。如七里香中“那饱 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幸福”一词本是名词或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 赋予了季节以灵性,使季节充满了活力,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 四、浓缩语句显凝练 诗句不同于其他的句子,它是高度凝练、大幅跳跃、以一当十的语言,它往 往言简义丰、含蓄蕴藉。如舒婷
43、的路遇 : 凤凰树突然倾斜/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 一夜/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曳/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黑暗弥合来又渗开 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叠 诗人调动人的听觉、嗅觉、视觉、心理感觉,将复杂的情感交织转换,浓缩 了十年,跨越了时空。 五、反常搭配建平台 现代诗歌具有反常搭配的特点,这种搭配方式是不多见的。它不同于日常用 语的逻辑思维,而更强调从诗的角度,尽可能地使语言有新意,从而抓住读者的 阅读感受,为品味诗歌搭建语言平台。如:“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 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用“朵朵”和“鲜绿”修饰“诗词”,这种搭配方法看 似反常,却
44、与前面的“池畔”“荷塘”协调一致,扩大了诗的容量,开拓了诗的 意境。 总之,要更好地阅读和鉴赏现代诗歌,绝不能用理解日常用语的方法去解读 诗歌语言,而要在阅读鉴赏的实践中,去感受、去品评诗歌的魅力和神奇,以提 高诗歌鉴赏水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选自烙印)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_ 【解题流程】 1把握诗人的生活环境以及语言风格。因为诗人在农村生活过,体验过农村 艰苦的生活,所
45、以,他的诗歌语言深深地打上了农民的烙印。如诗中“总得”“横 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咽”,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2把握诗人追求炼字的特点。臧克家的诗十分重视语言的精练和形象化,往 往为了一句诗甚至一个字呕心沥血。“扣”这个动词可谓形象、传神,不仅使人 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使人看得出这种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程度。 3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臧克家反对诗歌创作追求形式上整齐,又反对完 全散文化,他的诗在自然写作的基础上讲究节奏感。如老马每段四句,一、 三句押韵,二、四句也押韵,极其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答案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平易朴实,口语化;高度精炼,形象化;注重节
46、奏,韵律化。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58 题。 二月之窗 纪弦 二月来了, 我抚摩无烟的烟斗, 而且有所沉思。 我沉思于我之裸着的 淡蓝的下午的窗 彼之透明的构图使我兴忧。 西去的迟迟的云是忧人的, 载着悲切而悠长的鹰呼, 欵软地,如青青海上的帆。 而每一个窈窕多姿的日子, 伤情地,航过我的二月窗。 注 纪弦:19132013 年,台湾当代诗人。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春二月,独立窗前,远在异乡的诗人,被窗外朝着家乡方向流动的风景, 牵动浓烈的乡愁。 B“我抚摩着无烟的烟斗”,此时的烟斗“无烟”,流露着诗人无可奈何之 感。 C“西去的迟迟的云是忧人的”,那是云的流动,更是诗人忧思的流动。 D“而每一个窈窕多姿的日子,伤情地,航过我二月的窗”更加重了乡愁的 浓度,伸延了乡愁的长度。 答案 B 解析 对诗句理解有误。无烟的烟斗,流露着诗人的忧伤与孤独,而不是“无 可奈何”。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将空中景象比喻成大海,把西去的云比作船帆,为铺展和抒发无限的 乡愁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B“载着悲切而悠长的鹰呼”,表面上是描写慢悠悠的云层上载着悲切而悠 长的鹰的飞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