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送 行,13,同学们有没有给亲人朋友送行过?有没有接受过亲人朋友的送行?在送行亲人朋友时,在接受过亲人朋友的送行时,你们有什么发现和感触?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漫画家、作家马克斯?比尔博姆用漫画眼光看送行的这篇幽默散文送行。看看漫画家比尔博姆对送别有什么发现和感触。,(重点),(难点),(重点),感悟文章的用意,从世间百态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物。 学习文章铺垫手法及其妙处。 通过了解幽默的不同形式,了解幽默的内涵,学会从中提取生活哲理。,比尔博姆(18721956),英国作家、漫画家。作品有马克斯?比尔博姆文集等。,在英国人们很注重礼貌教养,他们认为日常交往时的礼节能体现一个人的内涵修养
2、,为亲友送行便是其中一种,而且人们已经把送行当成了一种文化。但有时也不免出现繁琐礼节,人们往往有感情而不懂得如何表达,所以常常是事与愿违,会在一些场合出现尴尬。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为送行而送行的情况。作者针对这一现象,发出了渴望真实情感的呼唤。,把握散文线索,1时空连“线”。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把握文章的线索。 2因物(事)取“线”。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事件)或象征事物(事件)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即以送行这个事件为线索贯穿全文。,3反复出“线”。阅读时同学们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
3、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 4以情导“线”。感情线索常常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5定“神”看“线”。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把握住它的“神”,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能准确地把握它的线索。,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王维山中送别)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送别诗句,
4、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唐?王之涣送别)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滑稽 邂 逅 不谙世故 凄怆 解聘 熙攘 饯行 贫贱 实践,j,xi hu,n,chung,pn,rng,魔法记忆:联想记忆法,饯行离不开吃的(饣),贱就是钱少(贝),实践需要脚(足)踏实地。,jin,jin,jin,gn g ( ) chn( )杂 神采y y( )ju jing( ),尴尬,掺,奕奕,倔强,1拘谨: (言语、行动)过分谨慎。 2尴尬: (神色、态度)不自然。 3不谙世故: 不熟悉处世经验。 例句:王
5、国维自信且不谙世故,据说每逢清华国学班师生合影,梁任公(启超)总是请王上座,王从来不推辞。 4滑稽: 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5凄怆: 凄惨;悲伤。 6局促不安: 形容举止拘谨不自然,心中不安。 例句:这位叔叔不善言谈,在采访时面对我们的镜头甚至有些局促不安,但是能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知足。 7邂逅: 偶然遇见。 8溢于言表: (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 例句:韩朝离散家属团聚活动结束,家属们难舍之情溢于言表。,9神采奕奕: 精神饱满的样子。 神采奕奕、神采飞扬辨析:都形容好的精神状态,但神采奕奕侧重于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如:老校长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但仍然神采奕奕。神采飞扬侧重于形
6、容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神,如:他神采飞扬地走向主席台作报告。,导思2:作者以“送行”为标题有何作用和深意?,悟标题,导思3. 文中插叙勒罗以前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记叙顺序,导思4.勒罗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表达了他怎样 的情感?,析情感,送行,关键词: 真情,导思1. 作者是如何描写车站送别友人的情形的?这样写有何作用?,送友人,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4-16):,写
7、送行中虚应场面的尴尬,为下文写勒罗的“真情”送行作铺垫。,写“我”送行的尴尬与勒罗作为受雇的送行人的精彩演出。,1. 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答案】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结构上:开篇点题,并设置悬念,本是增进友谊、沟通感情的送行,却被作者视作最难的事,自然就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上:“或许同样如此”写出“送行难”广泛地存在于这个社会,含蓄地点出写作本文的意义。,2. 怎样理解“制造谈话”?作者为什么把送行称为“滑稽戏”?,【答案】(1)作者创造出这个新奇的词,形象地写出送行双方都在勉强应付,突出车站送行的不自在。(2)把送行称为“滑稽戏”,是因为这种送行是在没话找话,是一种虚应
8、,人与人之间没有表现出真情,就像演戏。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虚应的人际交往的不满与嘲讽。,3. 第6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到车站送别友人的情形的?有什么作用?,【答案】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表情的刻画,活画出车站送别的尴尬:朋友上了火车,他的脸竟然成了“一个巴望讨好、哀哀求助的、笨拙的陌生人”的 脸,笔法风趣幽默,而送行的人也全是没话找话,被送者几乎成了不会说话的白痴;“简短地答道”与 “长时间的沉默”形成对比,突出场面之冷清。车下,送行的人强作笑颜,“一声”“一阵”“一次”,三个“一”,活画出尴尬、滑稽的情景。这样写与上文为朋友的完美饯行形成对比,又为下文写勒罗的送行作铺垫,并同时形成对比,突出人与人之
9、间需要真情实感。,4. 课文第8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插叙。补充交代了勒罗过去是一位演员的事实,这个经历使他在送行时表现出高超的演技成为可能。(2)与下文现在的勒罗形成对比,突出送行工作对勒罗的改变之大。,插叙作用分析法。 在记叙性文章中插叙的作用主要有:一是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二是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三是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回答此类问题,先概括内容,再分析作用。,5. 第13段勒罗说自己“混得不错”,说明了什么?,【答案】“混得不错”,从侧面交代了
10、送行这一行业的兴隆,充分说明生活中人们对真挚感情的普遍需求。,6. 第14段“我”为什么再次请教勒罗?,【答案】“我”的切身体会告诉我,送行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因而对勒罗从事这样一种不易的职业很不理解,于是就再问勒罗了。,7. 文章结尾写道:“我承认,他索取的学费相当贵,但是我并不吝惜这笔投资。”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 卒章显志。“贵”却“不吝惜”,表明“我”对勒罗行为的认可,同时也表明自己希望能够恰当地、自然地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愿望。,【答案】本题运用标题作用分析法。文章以“送行”为 题交代了文章写作的内容,并以这一事件作为线索贯穿全 文。而且在“送
11、行”中表达出了作者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一方有着良好的愿望,结果却是事与愿 违;一方看似违反常理,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作者借这一现象表达了人性中渴望沟通,渴望真正的情感,渴望被人理解的一面。文章在叙事中蕴含着思考,在思考中获得了对生活的感悟。,1.【难点探究】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送行”为题有何作用和深意?,【答案】作者认为送行很尴尬,并非自己感情冷漠,不重情谊。第5段描写为朋友饯行时的氛围,表达了自己对朋友惜别的真实情感;从第16段作者不吝惜投资要学习所谓的送行也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作者认为送行尴尬,主要是因为在家中送行,感情是自然流露,告别得体大方;而车站送行,是告别的机械重复,缺
12、乏真情实感,是为了应付不可随意变更的正常交往礼,2【难点探究】作者认为送行很尴尬,是他天生感情冷漠,不懂得珍惜感情吗?文章既然写自己对“送行”的态度与看法,为什么要加入勒罗为人送行的情节呢?,节,因此,告别双方掩盖内心的困乏,强作笑颜,语 言重复做作,嘴上是依依惜别,内心是盼望开车哨声响起,以求得解脱。于是,出现了可笑而又无奈的尴尬场面。文章描写勒罗的送行,与“我 们”的送行形成鲜明的对比。目的是使“我们”从勒罗的送行中认识到人们对真实情感的需求。,一般人,送行,渴望真情实感,没话找话 虚应,(对比),勒 罗,假戏真做 炽热动人,真则显尴尬,假却动真情,送行这篇幽默散文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 考
13、,通过写“我们”在月台上送行时的尴尬和勒罗受雇送行却表现出令人感动的真情,传达了人与人之间对真情的渴望。,1文章在故事发展中刻画人物。 文章描写勒罗,先写勒罗送行的场面,接着插叙勒罗的经 历,然后写与勒罗的谈话。刻画勒罗的形 象,主要是通过车站送行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进行的。除了勒罗送行的动作、神态描写以外,还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如他还记得在七八年前借过别人“半克朗钱”,说明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当“我”提出要学习送行时,“他翻了翻一本精美的记事本又说道”,让人感到他是一个认真的人。,2“不动声色”的幽默手法。 文章作者把一件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写得一本正经, 甚至理直气壮,让人感到了幽默的魅力。文章写送行的尴尬时说“互相注视着就像不会开口的动物瞧着人一 样”,“只盼着车警吹哨开车来结束这一出滑稽戏”;被送者的脸出现在列车窗口时,“已像是一张陌生人的脸一个巴望讨好、哀哀求助的、笨拙的陌生人”,把人们的尴尬写得惟妙惟肖。写勒罗在车站与美国小姐告别假戏真做的动作、神态,出神入化;而勒罗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