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栏目索引 第一讲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一探究点一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1)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干洁空气主要由 氮气和氧气 组成(25千米以下占99%),此外,还有二氧化碳和臭氧 。 (2)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的是 B 层,与人类活动最密切的是 A 层,臭氧层存在于 B 层,电离层存在于 C 层。(填字母) (3)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 中 (高、中、低)纬度地区,判断的依据是 对流层的高度 。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1.大气的成分及作用大气的成分及作用 大气成分
2、 主要作用 主要 成分 氮气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 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微量 成分 二氧 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水汽 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特别提示特别提示 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使某些成分的比例加大,如化石燃料的使用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制 冷设备的使用,导致大气中氟氯烃含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使某些成分的比例 减少,如氟氯烃具有破坏臭氧的作用,随着氟氯烃含
3、量的增加,大气中臭氧含 量减少。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2.各垂直分层的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各垂直分层的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垂直分层 成分 厚度 温度 运动状况 天气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集中了大气圈质量 3/4和几乎全部水 汽、杂质 平均12 km,低纬度 地区1718 km,高 纬度地区89 km。同一地区夏 季厚,冬天薄,白天 厚,晚上薄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每升高1 km 约下降6 对流运动(即热空 气上升,冷空气下 沉的垂直运动)显 著 各种天气现象复杂 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密 切,对人类影响最 大 平流层 有臭氧层 对流层顶到5055 km高空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迅速上升
4、平流运动为主 晴朗、能见度好 地球的天然屏障; 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 有电离层,处于高 度电离状态 平流层以上至2 00 03 000 km高空 温度随高度增加先 降后升,之后接近 宇宙空间 空气质点常散佚到 宇宙空间,气压 低、密度小 接近宇宙空间 80500 km高空电 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命题视角命题视角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下图 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的气压值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1.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B ) A.12
5、月 B.45月 C.78月 D.1112月 解析 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在同样长度的时段内,对流层 顶的气压值减小越多,说明对流层顶的上升幅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45月 气压值减小最多,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2.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D ) 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CO2最多 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 C.全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 D.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解析 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越高, 对流层顶的海拔也越高。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 节地表
6、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3.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 B ) A.经度呈负相关 B.纬度呈负相关 C.海拔呈正相关 D.河网密度呈正相关 解析 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 流层顶的海拔也高。纬度升高,近地面大气温度降低。所以青藏高原地区对 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纬度呈负相关。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 1.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含义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吸收 ,d 大气逆辐射 。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2)根据图示,完善大气受
7、热过程 (3)图中显示的大气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 吸收 、 散射 。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高 。因此,晴天比阴天的昼夜 温差大 。 (2)由图可知,白天和夜间都存在 大气逆辐射 ,而且白天比夜间 强 。 2.云层对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影响云层对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影响 (1)当有较厚云层时,白天,云层的 反射 作用明显,地面温度比晴天的 低 ;夜间,云层的 大气逆辐射(保温) 作用显著,地面温度比晴天的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1.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8、(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 大量排放大气吸收地 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2)农业实践 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 况、下垫面性质
9、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 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 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 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 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成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
10、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 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空造 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 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命题视角一命题视角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 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 图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1.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中( B ) 增大 增大 减小
11、 减小 A. B. C. D. 解析 大气受热过程图中,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表示被大气反 射的太阳辐射,表示地面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云海增强了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反射作用,即增大,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即减少;到达地 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较晴天低,地面辐射减弱,即减弱;云层中的 水汽会加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增大,B项正确。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 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 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 两题
12、。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2.(2017课标,9,4分)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B )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规律。膜内温度高于自然状态下的温度,且 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要小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平均温度日变化,故为膜 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有积雪时的温度日变化要小于无积雪时的温度日变化,则 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3.(2017课标,10,4分)该地寒冷期( C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解析 图示为膜内温度日变化,其中
13、变化很小,而有较大变化;又 分别为丰雪年和枯雪年的温度日变化,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 异较大,即C正确。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命题视角二命题视角二 气温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气温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 中最大值。读图回答下题。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4.(2013山东文综,5,4分)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 B ) 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解析 本题以等温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可知,
14、该时 刻同纬度海陆气温相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降温、升温的速度也不一 样,6时(日出前后)陆地气温达一天中的最低值,此后陆地气温开始回升,而此 时海洋气温还处于下降过程中,只有再过一段时间两者气温才会相同,故A项 错误,B项正确。12时陆地气温已较高,而海洋气温也已开始回升,但陆地气温 高于海洋气温,故C项错误。14时陆地气温达最高值,应高于海洋气温,故D项 错误。(如下图所示)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命题视角三命题视角三 逆温逆温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 大规模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 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
15、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下面两题。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5.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根据图示,强逆温层上界海拔低,故A对; 逆温强度在4点左右达到最大,而不是午夜,B错;逆温现象15点左右出现,10点 左右消失,C错;强逆温前半夜曲线陡、增速快,后半夜曲线缓,降速慢,D错。 故选A。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6.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C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
16、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栏目索引 探究点二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 峰值,是因为夜晚山风将冷空气带到谷底,且冷空气向上运动需要一个过程, 空气热量上下传递存在时间差异。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散射、反射与大气 成分相关,与昼夜无关,与高度无关。下垫面反射率与地面性质相关。综上所 述,A、B、D项错误,C项正确。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三探究点三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提示:顺
17、时针 )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 甲乙丙丁 。 (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 降低 ,气温 降低 。 (4)在同一海拔,气压高,等压面向 高空 凸,气压低,等压面向 近地面 凹。 (5)若图示区域甲为陆地,乙为海洋,此图显示为 黑夜 (白天或黑夜)或 冬季 (冬季或夏季)的盛行风向。 (6)若该图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其中表示城区的是 乙 地。 (7)结合以上分析知,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 地面冷热不均 。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1.热力环流的形成热力环流的形成 学习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1)一个过程
18、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 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A、B处风向所示)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a.受热地(甲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b.冷却地(乙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影响与应用 海
19、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 方。 (2)山谷风 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 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空气污染的工业。 (3)城市风环流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形 成 由于市区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 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在市区 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 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及城市热力环流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 局
20、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命题视角一命题视角一 热力环流原理及模式判断热力环流原理及模式判断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 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 图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A ) A. B. C. D.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解析 夜晚因无太阳辐射收入,地面温度和近地面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 在日出前后,地表温度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库区水域热容量较大,降温慢,相对 于库区周围地区温度高,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而形成云海;选项中,表示的 是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山坡温度较山
21、谷温度高,表现为谷风,而夜晚相反, 表现为山风,表示山风,与库区云海日出形成原理相符,正确、错误; 表示的是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陆地温度较海洋温度高,形成海风,夜晚 相反,形成陆风,表示白天的海风,表示夜晚的陆风,故错误、正确。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命题视角二命题视角二 等压面的判读等压面的判读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 两题。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2.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空气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解析 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甲处气压高
22、于乙处, 丙处气压高于丁处;同一垂直面上,海拔高气压低,故四地气压大小关系为甲 乙丙丁。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三 3.此时,图中M地吹( A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 同一水平面上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北半球近 地面最终形成的风向向右偏转与等压线成一定的夹角,故M处为东北风。 栏目索引 探究点四 探究点四探究点四 大气水平运动大气水平运动风风 读下图,完成下列内容。 (1)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力及对风的影响: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 风向和风速 ; B. 摩擦力 ,影响:风向和风速; 栏目索引 探究点四 C. 地转偏向力 ,影响: 风向 。
23、 (2)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大小关系是 甲乙丙 ,判断理由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丙 。 (3)图示地区位于 北 (南或北)半球,判断理由是 风向向右偏转 ;是 近地面 (高空或近地面)风,判断理由是 风向与等压线存在一定夹角 。 栏目索引 探究点四 1.影响风的因素影响风的因素 影响风向的主要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具体表现是: (1)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 响,则风向与等压线垂直;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 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 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
24、压线,且从高压吹向低压。 (2)近地面的风运动过程中往往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 的影响,而高空的风一般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栏目索引 探究点四 (3)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是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是与风向、摩擦力的 方向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是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 反。 (4)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 500米为参考数值。 栏目索引 探究点四 2.等压线分布图上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等压线分布图上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 (1)风向的判定方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由高压指向低
25、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 半球)偏转3045(高空的风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近地面为例)。 栏目索引 探究点四 (2)风力的判读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 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上图,风力:ABCD。 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在不同地图中, 相同图幅、相同等压差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 栏目索引 探究点四 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
26、稀疏,则风力越 小。如下图中,A、B、C、D四处风力的大小关系是ABCD。 栏目索引 探究点四 命题视角一命题视角一 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 米/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下题。 栏目索引 探究点四 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B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 本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风向的判读。根据水平气压梯 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的规律,可判断甲地14日6 9时的风向为偏南风。 栏目索引 探究点四 读下图,回答下题。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27、单位:百帕) 栏目索引 探究点四 2.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D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解析 根据等压线图可以判断出5月6日14时:北京为东南风、首尔为西 南风、上海为东南风、台北为东北风。5月7日02时:北京为东北风、首尔为 偏南风、上海为东南风、台北为东北风。故选D。 栏目索引 探究点四 命题视角二命题视角二 等压线图中风力的判断等压线图中风力的判断 下图为2016年2月20日14时北太平洋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 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栏目索引 探究点四 3.济南与高知之间的气压差可能为( B ) A.16百帕 B.20
28、百帕 C.24百帕 D.28百帕 解析 读图可知,济南的气压为1 0321 034百帕,高知的气压为1 0121 0 14百帕,故两地的气压差为1822百帕,B项符合。 栏目索引 探究点四 4.下列城市中,风力最小的是( D ) A.长崎 B.首尔 C.平壤 D.上海 解析 读图可知,选项所列的四个城市中,上海附近等压线分布最为稀疏, 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小,风力最小。 栏目索引 读图攻略 读图攻略读图攻略 3.3.等温线图的判读等温线图的判读 典图1:陕西省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 典图2: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 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典图3: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考
29、向:考查气温的空间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考向:考查气温日较差变化特点及区域特征 考向:区域特征、市中心与郊区气温差异及影 响 栏目索引 读图攻略 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但 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表明该处温度比 两翼偏低;反之,表明该处温度比两翼偏高。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栏目索引 读图攻略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等温线大
30、致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地形、地势 等温线闭合 山峰、盆地 栏目索引 读图攻略 3.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 曲;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北半球 也可以概括为: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 北(弯曲)。 (2)地形: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 (3)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 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
31、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栏目索引 读图攻略 4.等温线的疏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的疏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 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2)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 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 质单一且比热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4)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5)平原、高原上等
32、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 栏目索引 读图攻略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栏目索引 读图攻略 1.该城市可能位于( D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栏目索引 读图攻略 解析 栏目索引 素养引领情境命题 现代智能温室,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监测各类环境参数,利用 嵌入式系统实现对温室的自动控水、控肥、
33、控温等,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最 佳条件。图为湖北某地玻璃温室的照片;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素养引领情境命题 图 图 栏目索引 素养引领情境命题 1.冬春季节温室内温度高的原因是( B ) A.温室内空气吸收的多 B.难以释放到温室外 C.温室外还给地面多 D.温室内释放到温室外多 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 逆辐射,为大气辐射。冬春季节,温室内温度高的原因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 后,所释放的地面辐射难以透过玻璃释放到温室外。 栏目索引 素养引领情境命题 2.拍摄照片时,发现当地农民准备给温室覆盖黑色尼龙网。其拍摄照片的可 能的月份及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是( A ) A.78月,削弱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1011月,阻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12月至次年1月,增加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67月,增强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解析 当地农民给温室覆盖黑色尼龙网是为了遮阳,减少进入温室的太 阳辐射,应为湖北高温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