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冬季联赛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989272 上传时间:2020-12-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冬季联赛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冬季联赛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冬季联赛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年冬季联赛(高一) 语文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第页至第页,第卷第 页 至第页。全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 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本签宇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 违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

2、答,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 , 在试题卷、 草稿 纸上答题无效 。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文化的文学境界, 蕴藏着中华民族思想、 人生的根柢, 从时间维度而言, 不外楚辞、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其发轫者,非诗经莫属。这是华夏第一部诗 歌总集,是中华文化生长的一个重要根源。 我在追逐生命的火焰梅尔诗的一种文本解读中写道:以“诗”为“经”, “关 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以生命的萌动开篇, 是人类历史总结的大智慧。 只要人类还存

3、在,只要生命还在延续,诗歌之花就一定灿烂。诗人从宇宙洪荒与自然景观的 混沌中窥见了生命的秘密,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融合中窥见了生命的真谛。 诗的目的何在?众说纷纭,而其中“诗言志”“兴观群怨”“不学诗,无以言”,有广 泛的基础。进一步,则如孔子教导子贡的,“告诸往而知来者”。一“往”一“来”,倒也 是诗的精神之精妙内涵所在。诚圣人言也。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是要解决思想、精神、价值等问题。 这个标准和坐标在哪里呢?庄子宣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 有成理而不说。 ” 空间、 时间、 周边的一切, 都是可取可用的。 而从诗歌 “风、 雅、 颂” “赋、

4、 比、兴”看来,理解“文史、文哲、文政”一体化的文化底蕴,深入“做人”与“做文”的 深刻思辨,通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体悟,似可理会“诗心”之所依。 在中华文化体系里,儒家侧重于解决人与人的问题,道家侧重于解决人与自身的问题, 而佛家则侧重于解决人与内心的问题。“三家”皆博大精深,自有其说,浩浩荡荡,数千年 不绝。对于诗歌创作、诗歌作品,动观之,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诗学;静观之,翠竹黄花,清 池皓月,诗性盎然。溯源至极,恐怕诗人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可以成为延 展性最强的一个答案。 疑问总是存在,争辩也不可能停歇。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追问始终 牵扯着人们的思绪。喧

5、嚣之后终将走向何处?诗人杜甫断言: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 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山水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融入其中,即使沧 海桑田,其支撑内核也将明亮不坠,正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李发模说,与山水交友不累,与草木谈心最真。这是“诗意的微笑”。“那山水与 我们有缘”,这是一种归宿。诗在山水间,让我们行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选自李裴诗在山水间,光明日报年月日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一项是(分)() 中华民族思想、人生的根基,通过楚辞、汉赋一直到明清小说等文学样式寄寓在中国文 化的文学境界中。 中华文化生长的唯一根源就是

6、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内容有“风、雅、颂”,手 法是“赋、比、兴”。 诗歌之花植根于人类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抒写生命的萌动是人类历史总结的智慧,诗 人眼光更是犀利。 通过体悟时空及周边一切来理解文化底蕴, 思辨“做人”与“做文”之理, 似可理会“诗 心”之所依。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分) ( ) 文章以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发端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对诗的精神内涵问题的剖 析阐释。 文章主体部分从三个维度展开论证,大量援引经典诗文来佐证论点,论据有力,极富有 说服力。 对于诗的精神内质,文章首先交代中华文化的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水到渠成地亮 明观点。 作者认为与山水草木

7、交友谈心,这是一种“诗意的微笑”,也是诗人同山水的缘分和一 种归宿。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分) ( ) 对于诗的社会功能的认知虽然有所不同, 但它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观点大致得到人们 的认同。 孔子认为诗经的精神内涵是“思想纯正”,它的根本是要解决人的思想、精神和价 值等问题。 儒道释三家以人为本,虽阐释角度不同,但都博大精深、相互融合摄取,各成体系,各 具特点。 对于诗歌创作和作品,虽然每个时代作诗论诗的学问截然不同,但以山水入诗的内核是 不变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岑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指挥。全

8、国“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功勋”人物,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入选人 物这些荣誉,标定了他在中国航天领域的特殊地位,也勾勒出一名近年不忘初心、 孜孜不倦书写航天报国情怀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 毫不犹豫的选择 年, 岑拯出生在湖北浠水一个环境优美的小山村, 淳朴的民风孕育了他质朴的 性格。年,岑拯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并在研究生毕业后毫不犹 豫地选择了去中国航天事业的摇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 从此与航天结下了 不解之缘。 世纪年代,我国市场经济方兴未艾,“下海”的浪潮席卷大江南北,不少科研 人员禁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纷纷选择转行。青年时代的岑拯对此毫不在意

9、,而是一门心思 扑进了刚刚立项不久的长征三号火箭的研制当中。 “当年进火箭院面试时,有个领导问我,能在这里一直干下去吗?我想也没想就回答: 能!”这一干,就是年。从年被分配到一机部运载火箭总体室起,岑拯就没有 离开过这里,他的命运与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牢牢地捆绑在一起,与中国航天捆绑在一起, 与党和人民的期待捆绑在一起。他说: “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要用自身所学报答党和人 民的培养,要一直干下去!” 一定要确保高质量的成功 在岑拯的带领下,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次发射,成功率近;圆满完成 了探月工程、北斗组网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任务;此外,还在我国通信卫星、风云气象卫星 以及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

10、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被誉为中国的“金牌火箭”。 为了满足北斗工程任务三种轨道高度的需要, 运载火箭需要具备更多本领。 作为老党员, 岑拯明白,只有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作为长三甲系列技术创新的目标,才能真正把运载 火箭的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作为长三甲型号的总指挥, 同时也作为试验队的临时党委书记, 岑拯始终将党的建设融 入型号研制的各个环节中去。 面对型号研制的众多难题, 他成立了若干个党员创新攻关小组, 亲自率领团队开展大量的技术创新工作, 使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不仅具备发射中圆地球轨道 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能力, 还开创了我国一箭双星发射高轨道卫星的先例; 他们

11、 创造性地将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与“太空摆渡车”“远征一号”搭档飞行,把北斗导 航卫星直接送入工作轨道, 大大延长了卫星的工作寿命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大大拓展了长 三甲系列火箭的任务适应性, 显著缩短了北斗三号工程的建设进程, 并有效降低了工程建设 成本。 在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 岑拯还坚持推进持续的质量创新和管理创新。 在他的带领 下, 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开展了优化故障模式识别方法、 控制影响成败操作等质量管理 的创新方法,总计进行了项技术改进。在管理创新方面,他们推行“去任务化”的管 理思想,使火箭与不同任务自由搭配,以提高任务适应能力;通过移植应用“二维码”,使 火箭产品履历更加清晰,

12、管理更加高效 正是永不停歇的创新脚步, 使长三甲系列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成为我国发射次 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运载火箭。 成功的喜悦只属于当晚 作为型号总指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有急难险重的任务,他都冲在队伍最前面。发 射基地成了他的第二个家,出差成了他工作的“主旋律”。 近几年,岑拯每年平均出差天。数不清的破晓黄昏,他奔波于机场车站;数不清 的节日假日,他坚守在工作岗位;任务忙的时候,每天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有人说他是工 作狂,他却笑呵呵地回应:“我也知道这个地球少了谁都能转,可心里就是惦记着工作。” 面对航天发射的巨大压力和繁重任务,岑拯始终是个“乐天派”,有着一名共产党员独 特的

13、“苦乐观”。他常说:“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党和国家举足轻重,这份职业带给我的成就 感和愉悦感,是别的职业很难比的。” 年月日, 长征三号乙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第七颗、 第八颗全球组网卫星。然而,成功的喜悦只属于当晚。第二天,一切工作都从零开始,岑拯 和他的团队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下一次发射准备中。 (选自光明日报(年月日版,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分) ( ) 岑拯出身贫寒,但养成了他质朴的性格,为他后来甘于清贫,一门心思扑在航天领域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被誉为我国“金牌火箭”的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 已多次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等各项国 家重点工程任务。 只

14、有做到了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才能满足各项工程不同轨道 高度的发射需要。 岑拯对党忠诚,始终将党的建设融入运载火箭型号研制的各环节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创 新攻关模范作用。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分) ( ) 岑拯带领团队大胆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提升了长三甲系列火箭的性能,拓 展了其任务适应性。 技术创新、质量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成果,是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的前提和保障。 近年来,岑拯以发射基地为第二个家,因工作的需要,他每年要出差天,这成了 他工作的“主旋律”。 面对航天发射的巨大压力和繁重任务,岑拯总是乐观应对,在成就感

15、和愉悦感中形成了 独特的“苦乐观”。 岑拯为何能在中国航天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和特殊地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江南梅雨 张波 江南的梅雨季节来了。淅淅沥沥的雨水纷沓而至,铺满了整个江南。大地的潮气一天 比一天重,屋里的温度计上,湿度指针定格在以上。雨多潮气重,气温也不低,形成高 温高湿叠加,人身上的汗总是黏答答的,连厕所的瓷板墙和地上也会冒出水珠来。连绵的阴 雨天,江南人称之为“霉雨天”,这个时候它会让橱柜里的衣物长“白毛”。六月正好是梅 子熟了的时候,所以人们又把它叫作黄梅天。梅雨天里,江南人头上顶的不是天,而是伞

16、, 映入眼帘的也都是朦胧一片。 雨天里,听着那哔哩啪啦的雨点敲打在房顶的声音,时不时会有一种隐隐的心动感, 特别是看着那蒙蒙细雨从高空飘下,瓦檐上的水珠落下被摔的粉碎粉碎地化成一缕水雾时, 会忍不住有种喉结颤抖的冲动。 思绪随这漫天丝雨纷飞, 借这漫天风雨来填充已经很久的了 无百事的心神,每有雨滴飘落之时,像是一场灵魂涤污之日,雨落在眼眸,落进心间,慢慢 将心浸润,我好像感悟着苍穹寰宇间,至柔至善润物无声之情。填满了一腔凉薄,打湿了漫 天情怀,荡涤尘埃,去除污浊,还自己心中一片碧海晴天。 霏霏雨丝倾斜姿, 飘飘洒洒织云烟。 此时, 我很喜欢把手伸出窗外, 或撑起一把伞行, 走在那条熟悉的林荫小

17、道上,感受着雨滴落在掌心上的味道。微风习习,雨水落下,那痒酥 酥的冰凉感,像极了初恋的感觉,让人自心底泛出一种情深深意之感,不由会眉展眸含 情,神昏思绪有点乱。特别是看见雨中撑着伞的热恋情侣,你情我侬的姿态,尽情在这林荫 小道上斜姿横影的缠绵飞舞, 尽现激情的原本真像时, 心中顿生羡慕之情, 感叹: 岁月易老, 年轻真好,真幸福呀。 走到一片竹林前,风吹过传来沙沙声响,老竹健壮,新竹吐翠,经过梅雨的洗礼,越 发显得青翠挺拔了。不远处响起阵阵蛙鸣,此时的蛙叫,听上去好像带着几份亢奋的情绪, 是微风细雨驱走了刚刚还很闷热的天气?还是水塘中蛙儿找到了伴侣?不知。再静下心来, 略去蛙声,只听得雨打芭蕉

18、的摇曳声,不经意间摇起往昔的回忆,蓦然回首,早已不再拥有 它,早没了踪影。“梅雨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梅子黄时,在江南,家家户户都 笼罩在雨中, 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 阵阵蛙声也带着欢喜。 宋代赵师秀在黄梅雨天闲的无聊, 静静地听着雨,轻轻敲着棋子等候朋友来下棋,敲击震落了油灯上灯芯结出的灯花。就跟现 在的我,闲着无事,一人撑着把雨伞在蒙蒙细雨中行,听雨声,听蛙鸣。 立在竹林前,看着这剪不断的雨丝,“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 黄时雨”。一直为自己能生长在江南而高兴,可举手投足,漫步在这柔和的轻风细雨里,在 轻濛濛的雨里漫不经心地走着,去静静地感受这一片永恒的静谧。 “南

19、朝四百八十寺,多少 楼台烟雨中”,自古以来,人们都将烟雨与江南紧密连在一起,正因为江南很多时间都在烟 雨迷蒙中,都是被烟雨缭绕着的,所以江南也被人称作水墨江南。大概也是有了霏霏雨的缘 故吧,所以才会有美丽的江南! 我眯着眼,慢慢地行走着,走到小巷的尽头,转个弯,听到了大街上悠扬的二胡声弥 漫而起, 韵味深长地!呀呀使人顿足寻望, 是谁这么沉迷于这二胡中呀?这深情的调子也温 情着我这颗黄昏之下有点空寂的心了。 千丝万缕的雨丝从天上扯下, 与这二胡声扯成了一片 梦幻,也扯成了一片走也走不出的朦胧。由于下着雨,街市没有人声鼎沸的吵杂和喧闹,很 静。墙边有个卖杨梅的妇人,我走过去,买了一斤,放在嘴里,

20、酸酸涩涩的,不由自主地咂 着嘴巴,咽下分泌过剩的消化酶,我想生活中那些酸溜溜的事情也会令人生津,叫人不时回 味的。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雨丝也逐渐稠密起来,雾也更浓了。时光若水,流年不止,我的 那个曾经,在每一个途经的日子里已经远去,日子依然在继续,在平平淡淡中,在偶尔忙碌 中,在闲适里寻找一份宁静。人很多时候总是生活在矛盾之中,渴望热烈又惧怕热烈,享受 寂寞却不甘寂寞。这么多年,总是在犹豫和憧憬的困惑中,彷徨着,日子也就是这样一天天 的过着的。千年的江南,繁华旧梦,终是过眼云烟,旧梦已了无痕迹,我等一介凡夫俗子, 又能怎样?无人处,在有雨的日子里,听听雨滴,写写盈盈小字,看看那细雨丝丝,从早到

21、 晚滴答不尽,缠绵不完。絮语不够,便伴着细雨,听着舒缓的音乐,任其柔柔地漫过耳畔, 或悄悄将一坛醇香醉人的女儿红打开,静静地坐在那儿品着,抛下那红尘万千,醉在烟雨江 南,不愿醒来。 (选自散文网)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分) ( ) 文章开篇点题,先概写“霉雨天”之弊,然后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着重描写了梅雨中 江南的美丽景致和由此给“我”的人生感悟。 文章第段引用诗句,意在表现梅雨江南的烟雨迷蒙之美,既使文章言简意赅,有助于 说理抒情,又富有文采,增强了文章可读性。 “我想生活中那些酸溜溜的事情也会令人生津,叫人不时回味的”这句话是说,人生中 经历的辛酸苦涩

22、时常会让人想起,苦不堪言。 文章末尾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梅雨的喜爱和赞美,抒发了作者感悟自然,在纷杂的尘世中 寻找一份闲适宁静的心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作者笔下的“江南梅雨”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 答: 文章结尾写到:“醉在烟雨江南,不愿醒来。”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烟 雨江南之美的?(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 主 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 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 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

23、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 可济于众。” 鼐工为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 范与大櫆善鼐本所 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于道德, 而探原于经 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 鼐独抉其微,发其蕴。 论者以为辞迈于方,理深于刘。 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 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 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自 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

24、余年,以诲迪后进为务。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 , 加四品衔。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所著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庄子章义。惜 抱轩 文集二十卷, 诗集二十卷,三传补注三卷, 法帖题跋二卷,笔记四卷。 子景街,举人,知县。有隽才,鼐故工书,景衡学其笔法,能乱真。 (选自清史稿.姚鼐传,有增改) 【注】世父:伯父。鹿鸣:科举时代,为举子们饯行、励志的宴会。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分) ( ) 鼐世父范与大鏪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 阳修曾巩 鼐世父范与大鏪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 修曾巩 鼐世父范与大鏪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

25、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 修曾巩 鼐世父范与大鏪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 修曾巩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分)( ) “礼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主要管理全国的学校事务、宗庙祭祀、藩属以 及外国往来等事务。 “会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因是在“乡试”的次年 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 “桐城派”,是清代著名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鏪、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 而得名,姚鼐是该派的集大成者。 “惜抱轩”, 是姚鼐的书斋名。 “惜抱”是他的自号, “轩”指小屋。 譬如 聊斋志异 中“聊斋”即是蒲松

26、龄的书斋名。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分) ( ) 姚鼐品性高雅,孝敬双亲。为官时喜交名士,在四库全书完成后,即请求辞职奉养 父母,回到了故里。 姚鼐治学精深,成就卓著。他的论文喜探本溯源,评论者认为其言辞比方苞豪放,说理 比刘大鏪深刻。 姚鼐为人刚正,品学兼备。凡是与道义不相符的,他会坚持守正的节操。世人一致认可 推崇他的品学。 姚鼐致力教育,倾心后学。告老回乡后,在书院讲学数十年,致力于教诲开导在学业上 没有长进的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 ()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分) 答: ()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

27、欢。(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题。 沁园春试望阴山 (清)纳兰性德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 无埃。碎 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纆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 ;梢沉腐草,骏骨空台。 北转河流,南横斗柄 ,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注】此篇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年)秋,纳兰奉命出使梭龙时而作。匝(z) 地:满地,遍地。蛾眉遗冢(zhng):谓古代和亲女子之墓。斗柄:即构成北斗星 斗柄的三颗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28、不正确 的一项是(分) ( ) 上片写景,取用赋法,景观宏大。先远后近,由地及天,兼顾时间上的纵深,平添无尽 苍茫之感。 下片抒情,借典铺陈,叹尽兴亡。抒情沉郁幽伤,婉曲层深,表达了“百事堪哀”的凄 苦和感慨。 “穷边自足秋怀”,既承上片点明边塞荒凉艰苦之“愁”,又为后文抒“恨”蓄势,语 气似抑实扬。 全词情感丰富:既有词人长期羁旅漂泊的思乡之情,又有兴亡交替、盛年霜鬓、人生苦 短的愁情。 论者谓此词“苍凉沉郁,颇有苏辛之风”,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小题,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

29、合的性格,同时也是诗人最终 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的两句是:“ ,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表达了 诗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白居易琵琶行中,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共鸣的诗句是:“ , 。”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年冬季联赛(高一) 语 文 第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结婚“盛宴”成“剩宴 ”,让婚宴成了浪费重灾区,令人 。如此“剩况”, 背后是攀比讲阔的心态在作祟。 有的人认为, 婚宴是否丰盛在一定程度上是实力和面子的体 现,宁可多准备些菜肴浪费一点,也不能搞得清汤寡水让人笑话。殊不知,这种讲排场、铺 张

30、浪费的做法,加重了婚礼举办者的负担,与当前全社会倡导的节俭之风 。 戒奢从俭重在 。婚礼不应该是互相炫富,更多应该体现对前来祝贺嘉宾的 一种感谢;打造“剩宴”并不能代表自己有多体面,追求健康餐饮理念、理性生活方式才是 最大的诚意。更何况,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杜绝“剩宴”需要社会合力。结婚 “剩宴”并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也不是个别现象,因此,根治这种陋习、在全社会培养节约 意识和节俭习惯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全民行动,需要社会各界多元化、多角度共同推 进。比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 ;餐饮行业增强节约意识,改进服务,合理优 化供应标准。只有共同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监督者、践行者和宣传者

31、,转变观念,才能 带动产生良好社会风气。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分) ( ) 惊心动魄 针锋相对 推陈出新 率先垂范 触目惊心 格格不入 推陈出新 率先垂范 触目惊心 针锋相对 移风易俗 首当其冲 惊心动魄 格格不入 移风易俗 首当其冲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分)( ) 只有共同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践行者、宣传者和监督者,转变观念,才能带动形成 良好社会风气。 只有转变观念,共同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监督者、践行者和宣传者,才能带动酿成 良好社会风气。 只有转变观念,共同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践行者、宣传者和监督者,才能带动形成 良好社会风气。

32、 只有转变观念,共同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监督者、践行者和宣传者,才能带动产生 良好社会风气。 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剩宴”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分)( )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郁达夫故都的秋)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鲁迅拿来主义) 这就是共产国际给我们治病的药方,是必须遵守的。这是“规则”啊!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叫作“发扬国光”。 (鲁迅拿来主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个字。(

33、分) 近年来,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树立科学教育观、正确政绩观,早已成为一种社会 共识。不过,在现实中, 。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奉行升学率第一的原则,进 行各种“隐形排名”,并把这种排名作为学校获取资源、利益多少的依据。 ?一 方面,这些年来,不少地方党政有关负责人、教育管理者将升学率作为地方政绩,致力于把 各种优质资源堆到某些名校。这种罔顾教育资源均衡化原则的做法, 。典型的 例子,就是时下一些地方涌现出来的“超级中学”现象。这些超级中学不仅对地方优质生源 形成了“虹吸效应”,损害了教育公平,也拉大了学校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对升学率的片 面追求,也与社会上弥漫的“比拼名校、比拼职业”的风气

34、有关。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为后三段文字拟写一个小标题,要求简洁准确,每空不超过个 字。(分) 如果想要了解中国人最真实的基层生活状态, 学界公认的必读代表作就是费孝通先生的 乡土中国。这是一本“中国式关系”的百科全书,是探究中国心理、了解中国人性的经 典名著。 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乡村社会学”课堂的讲课辑录。七 八十年前对于中国基层社会结构的分析,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将“三农”问题摆在重要位 置的中国,究竟有没有过时?教育部给出了答案: 乡土中国被列为教育部新课标指定读 物,在今天仍然作为教材讲述着中国乡土社会的秩序。 这本书在民间的口碑究竟如何?被捧上神坛之后,它是

35、否经得住人民的检验?豆瓣 高分成为了对这个问题的有力回答。不如说,这本书正是被人民捧上神坛的。 万读友的选择,是实力的证明。 那么这本书在学术研究上究竟够不够权威?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评价这本书说: “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 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据大公报报道,学界也一致认为乡土中国是中国 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答: 四、写作(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分) 诺贝尔奖被公认为是科学成就的最高荣誉之一, 也是各国彰显科技实力的大舞台。 诺奖 的三大自然科学领域自设奖以来,美、英、德三国占获

36、奖总人数的,而在我国本土研 究获该奖的科学家只有屠呦呦一人。 诺奖确实是我国的一个痛点, 对此有人抱怨我们国家的 教育制度有问题,缺失培养产生诺奖的土壤和环境,所以诺奖难见我国科学家的身影;还有 人认为羡慕甚至妒忌之心并不可怕,至少还有救治的希望,最怕的就是如同阿“我的祖上 比你阔多了”的盲目自诩在未来,中国也许会零星的蹦出这样的世界级成果,但仅靠单 个天才或天才团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打好“诺奖金字塔”最底端的根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 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和理解。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

37、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字 2020 冬季联赛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1-5 BDDAC 7.C 10-14 CBDD 17-19 BCB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B(“唯一根源就是”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是“一个重要根源”) 2.D(“作者认为”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诗人李发模说”) 3.D(“每个时代作诗论诗的学问截然不同”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一时代有一时代之 诗学”“可以成为延展性最强的一个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 A(于文无据,“出身贫寒”错,原文是“出生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山村,淳朴的民

38、风孕 育了他质朴的性格”) 5.C(曲解文意,“他每年要出差 200 天”错,原文是“岑拯每年平均出差 200 天”) 6.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与坚守: 研究生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工作, 抵御 “下海” 诱惑, 三十年一直潜心于运载火箭的研究, 与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火箭技术的攻坚与创新:实现长三甲火箭系列“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不断提升其发射 能力、成功率和任务适应性,坚持推进质量和管理创新; 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担当:30 年不忘初心、孜孜不倦书写航天报国情怀,以发射基地为 家,率先垂范,带领他的团队一次次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筛选、

39、分析、 整合信息的能力, 要求学生应紧扣材料作答, 每点 2 分, 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C(“时常会让人想起,苦不堪言”理解错误,曲解文意,原文“令人生津,叫人不时回 味的”意思应为“对人生有裨益,在回忆中细细去体会、玩味。”) 8. 阴雨连绵,潮气重,人身上黏答答的,墙地会冒出水珠,橱柜里的衣物长“白毛”; 柔和、迷蒙的烟雨营造了一份永恒的静谧,使江南变得水墨般美丽; 漫天丝雨纷飞会引发人的思绪和对生活、人生等的诸多感悟,浸润人的心灵。 9. 直接描写:比拟,“雨水纷沓而至”,“雨点敲打在房顶的声音”;从视觉、听觉、

40、触觉(“雨水落下,那痒酥酥的冰凉感”)等角度,描写出了烟雨江南的柔和、迷蒙、静谧、 古朴而神秘之美;间接描写:衬托,用竹经过梅雨的洗礼的青翠挺拔、带着几份亢奋情绪 的蛙叫、大街上悠扬的二胡声等;引用诗文、典故,突出了烟雨江南之美;欲扬先抑:先 交代江南梅雨“高温高湿叠加”的“霉雨天”,然后笔锋一转,由景及情及思,逐层深入地 描写了它的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C(“善”是“交好”之意,句子应断于此; “鼐”是“本所闻”的主语,不能断开; “高 简深古”是直接修饰“所为文”的,不应断开。) 11.B(“会试”是

41、在“乡试”次年的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12.D(“后进”理解错误,在原文中应为“后辈”之意,而非“在学业上没有长进的人”。) 13.(1)到了那(经籍义理)深刻之处,有古人不曾提到的地方,唯独姚鼐能选择其中的微 妙之处,发掘其中的意蕴。 (偏义复词“浅深”、“抉”“微”各 1 分,句意通顺 2 分) (2) 姚鼐清廉节俭, 少有私欲, 待人接物十分和蔼, 无论身份贵贱都乐于与他们尽情欢乐。 (“清约寡欲”、“无”“与(之)尽欢”各 1 分,句意通顺 2 分) 【参考译文】 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姚文然的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考中进士,被授为庶吉 士,后来改任礼部主事。曾经担

42、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交往的人大多是知 名人士。四库全书馆开设,姚鼐担任纂修官,四库全书完成后,在记名御史的官任上, 请求辞职奉养父母,回到故里,不肯再出来做官。姚鼐说:“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 便的,他将会考虑他的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他的方法能否对大众有所补益。” 姚鼐擅长写作古文。康熙年间,侍郎方苞在当时名声很大,同乡刘大櫆承续他。姚鼐的 伯父姚范与刘大櫆交情深厚,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点名气,因此更加得以长进,所 写的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 尤其和欧阳修、 曾巩的文风非常接近。 他的论文以道德为根本, 而且在经籍义理的解说上探本溯源。 到了那 (经籍义理) 深刻

43、之处, 有古人不曾提到的地方, 唯独姚鼐能选择其中的微妙之处,发掘其中的意蕴。评论者认为他的文辞比方苞豪放,道理 比刘大櫆深刻。三个人都是桐城籍,世人传颂他们为桐城派。桐城派的风格传统,到这时就 形成了,这种风尚情趣,向南波及到湘桂一带,向北覆盖了燕赵地区。 姚鼐清廉节俭,少有私欲,待人十分和蔼,无论身份贵贱都乐于与他们尽情欢乐;然而 如果是道义上所不允许做的事,他坚定地不肯改变自己的操守(去迎合)。世人称赞他品学 兼备,推崇姚鼐没有异议。曾经模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写作今体诗选,评论的 人认为十分精确恰当。自从告老回乡以后,姚鼐在江南紫阳、钟山书院担任讲授四十余年, 把教诲开导后辈当作要务。

44、嘉庆十五年,他重赴鹿鸣宴,被授予四品官衔。嘉庆二十年,姚 鼐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著作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 二十卷,诗集二十卷,三传补注三卷,法帖题跋二卷,笔记四卷。 儿子姚景衡,举人,知县。有出众的才智,姚鼐原先擅长书法,景衡学习他的笔法,能 够以假乱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D(“长期羁旅漂泊”理解错误,从注释可知,词人是奉命出使途中思家心切而作。) 15.6 分 苍凉: 描绘塞外风光的意象宏阔, 意境凄凉。 如上片 “青峰” 高耸密集, “黄沙” 辽阔无边,荒“城”远“堆”等为全词奠定雄伟悲壮的基调;下片绝塞依然凄凉,空台满目 腐草,

45、令人顿生空寂悲凉的感慨。 沉郁:抒情婉曲层深,有“大我”情怀。由因地域引愁过渡到因人事生哀,从而牵出两桩 流传千古的史实;词尾直抒胸臆,“百事”既指自家事,更指历史事,以充沛、激昂甚至悲 凉的感情融入词中,感叹兴亡交替或人生苦短,苍凉凄婉,沉郁幽伤。 (每点 3 分,风格认知判断 1 分,扣诗词解读 2 分,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1)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B(“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

46、引起轰动; “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 骇紧张到极点。 “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在策 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移风易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与时俱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前进; “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 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率先垂范”,是指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 敬词;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18.C(A 项语序不当,“转变观念”应在“只有”后;B 项语序不当,应是“践行者、宣传 者和监督者” ; 搭配不当,

47、 “酿成” 比喻事情因为慢慢累积终于走向一个不好的结果, 与 “社 会风气” 不能搭配。 D 项语序不当, 应是 “践行者、 宣传者和监督者” ; 搭配不当, “产生 风气”错误。) 19.B(文中“剩宴”双引号是表特殊含义,和 B 项用法相同。A. 表示(直接、间接)引用; C. 表示强调;D. 表示讽刺和否定。) 20.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依然突出;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导致学校之间的差距越 来越大。 (每空 2 分,只要符合行文逻辑,意思相近,字数符合要求即可酌情赋分。) 21.经典不会过时 人民的选择 权威的认证 (本题属于压缩语段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意思对,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48、酌情给 分,写对一空得 1 分,两空得 3 分,三空得满分) 四、写作(60 分) 【文题分析及立意参考】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倘若没有独立的思考,对国外的获奖者一味地追捧,这不是 科学的态度;没有严谨的考证,对国内的科研人员一味求全责备,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 思辨的精神,对获奖者背后付出的多年努力视而不见,一味看重奖项的荣耀,更加不是科学 的态度。但喧哗过后,我们更应对诺贝尔奖热多几分思考。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何很少能够斩 获诺奖?我们需要从获奖者的经历中学到些什么?如何理性看待诺奖的科学性和影响力? 作文应以发言稿的形式,面对全班同学,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立意参考: 学会理性看待,矢志奋斗拼搏。充分而客观地认识中国科学界与世界的差距,去除浮躁, 坚守科研求真求实的本色。 纵观近年来的诺奖获得者的履历, 大多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埋头苦 干多年、“甘坐冷板凳”的学者。数十年沉潜源自对科学(专业)的诚挚热爱与勤勉追求。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冬季联赛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