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点素材.DOC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996834 上传时间:2021-01-03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点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点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点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点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点素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知识必背知识必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踏上强国之路 第 1 课时 坚持改革开放 1开启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历史事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的地位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进发展的? (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 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 (1)综合国力方面: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一大工业国、 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人民生活方面: 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人民收入较快增大, 家庭财产稳步增加,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国际影响方面: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 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

3、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 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时间:党的十九大。 (2)奋斗之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第 2 课时 走向共同富裕 1为什么要不断深化改革? (1)我国过去 40 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 放。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

4、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 实挑战。 2不断深化改革对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 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 强音! 3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不仅要看经济发展, 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共享发展成果的做法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 民群众共享发展

5、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 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 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课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 第 1 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 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5)创新改变我们的

6、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6)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7)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 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 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5)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第 2 课时 创新永无止境

7、 1我国目前科技发展的现状 (1)成就: 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2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 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 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加快形成有利

8、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 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 擎。 (5)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要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掌握大国重器。 (6)弘扬创新精神;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 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为什么我国要鼓励万众

9、创新? (1)每个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 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追求民主价值 第 1 课时 生活在民主国家 1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 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

10、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 民主政洽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 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 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 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11、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 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 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第 2 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 1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1)民主选举: 地位: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地位: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

12、策的科学 化。 形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3)民主监督 地位: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 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2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 (1)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 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3)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 的重

13、要保证。 3公民怎样增强自己的民主意识?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 第 1 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 1如何理解法治 (1)法治,意味着是依法治理。 (2)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 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 会

14、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4)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 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 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依法治国的地位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我国法治建设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5、,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 (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 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 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 国有机统一。 第 2 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1我国政府与人民是什么关系? 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国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 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2谈谈你对政府依法行政的理解 (1)依法行政是现

16、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 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 权力。 (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同时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 行政。 (4)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 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3怎样厉行法治? (1)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

17、权利,履行义务。 (3)现代社会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 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 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5)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法治与德治之间的关系如何?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 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

18、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 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守望精神家园 第 1 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1中华文化有哪些具体内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 术等。 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有何作用?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 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供精神动力。 4如何传承和发

19、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 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 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文化自信 (1)内涵: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来源: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 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3)作用: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4)如何增强: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

20、,代代守护; 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 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6中华传统美德有何作用?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 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7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有爱国情怀、奋进品格、和乐风范、高尚情操、伦理规范、处世 准则等。 8中华传统美德有何影响?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 式和风俗习惯,成为

21、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9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 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第 2 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 神。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 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

22、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 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 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具体表现和做法? (1)表现: 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扑后继。 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2)做法: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 创造精彩人生。 4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须

23、坚守植根于 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 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培育和践行社

24、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 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六课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 第 1 课时 正视发展挑战 1我国人口的特点?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2)其他新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 “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 2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

25、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3)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 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为什么要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1)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可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我国资源现状如何,有何影响? (1)形势非常严峻: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 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 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

26、重。 (2)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 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5我国环境现状如何,有何影响? (1)表现: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2)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 身体健康。 6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 战。 第 2 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1为什么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自然为人类的生存

27、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 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3)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2怎样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国家:(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为目标。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28、发展。 (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 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 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 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

29、障。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 民幸福。 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树立法治观念和节能环保的责任意识。 个人: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同 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和谐与梦想 第第七课七课 中华一家亲中华一家亲 第 1 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 1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 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集

30、地实行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为什么要加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 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 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6怎样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1)党和国家在人力、物

31、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欠发 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 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 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 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第 2 课时 维护祖国统一 1反对分裂,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

32、搞暴力恐怖活 动。 (3)就要维护国家安全。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 (4)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分裂, 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 分割。 (2)“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 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3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重大现实意义 (1)“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2)香港、澳门回归以来,

33、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 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4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 益所在。 (2)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 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5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一个中国原则是

34、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2)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课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人 中国梦中国梦 第 1 课时 我们的梦想 1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 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3)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两个百年”目标的内容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5、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个百年目标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1)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4)

36、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 2 课时 共圆中国梦 1怎样实现中国梦?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走中国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凝聚中国力量,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为什么要做自信的中国人?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

37、,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 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3自信的中国人表现在哪些方面?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能够自觉维 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 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4怎么正

38、确认识中国人的自信? (1)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 的心态。 (2)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 要锲而不舍。 (3)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4)青少年要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 教材题解教材题解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踏上强国之路 第 1 课时 坚持改革开放 1教材 P2 运用你的经验 参观校史展览或者走访老教师,你发现学校面貌有哪些变化?想一想:为什么学

39、校面貌 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答案:通过与过去的对比会发现学校的校舍有很大改观,同时教室里增添了很多现代 化教学设施,教学的硬件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校园变得越来越美丽。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 变化,主要是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这一切变化都源 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2教材 P3 阅读感悟 点拨:教材通过小岗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事例及图片,让我们明确这开启 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大幕,引导我国走上了改革发展的正确道路,通过改革极大解放和发展了 生产力,激发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我国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教材 P4 相关链接

40、 点拨:该相关链接旨在明确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 同愿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 就在于我们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 4教材 P4 探究与分享 了解身边的各种市场,思考不同类型的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身边有各种类型的市场,有商品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证券市场、信息市 场等。不同类型的市场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5教材 P5 阅读感悟 点拨:该阅读感悟说明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具有 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6

41、教材 P5 探究与分享 了解父母的工作,说一说他们是如何为家庭、为社会创造财富的。 答案:父母是农民,他们通过辛勤的劳动为我们种出了粮食、蔬菜;父母是产业工人, 他们凭借自己的劳动,生产出我们必需的商品,使我国成为制造大国;等等。无论父母从事 何种职业,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为家庭创造财富,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7教材 P6 探究与分享 请你关注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收集相关新闻报道,了解我国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 答案:例如李克强总理在 2018 年政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 54 万亿元增加到 82.7 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 6600 万人以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

42、13.5 亿人;贫 困人口减少 6800 多万等等。 8教材 P7 探究与分享 请用一组微镜头,晒晒你和家人的幸福生活。 点拨:教材设置该探究活动,目的是让我们通过用微镜头晒自己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感 受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9教材 P8 相关链接 点拨:教材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让我们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明 确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10教材 P8 拓展空间 南泥湾的变化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请你了解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成就,以人物 采访、摄影作品等形式与同学分享。

43、点拨:教材设置该拓展活动旨在引导我们通过采访、摄影等实践形式关注家乡发生的变 化,从而认识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能 够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 2 课时 走向共同富裕 1教材 P9 运用你的经验 三名同学的假期经历有喜有忧,你从中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答案:第一位同学的感受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提高,更 好地拉动经济发展;第二位同学看到好几家高污染企业被停产整改,说明我国改变以往高污 染、高能耗发展模式,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 保护,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位同学看

44、到网上服装店生意火爆,说明互联网经济兴 起,对传统经济模式产生较大影响。 2教材 P9 相关链接 点拨:该相关链接旨在说明我国的改革内容深刻,涉及方方面面。改革并不是要改掉我 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让我们的社会制度通过变革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3教材 P10 探究与分享 请你从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与同学讨论: 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主动进行战略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 答案: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粗放的能源发展方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造成 能源资源浪费,给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这就要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技术 革新,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发展以

45、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智能电网,开启“无燃煤”的绿 色时代,积极发展新能源,促进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4教材 P10、11 探究与分享 (1)从他们的话语中,你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2)查找资料,思考: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什么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它为我 国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惠及每 一个人,人居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义务教育得到了大力的普及。 (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

46、安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我们党 的战略决断,是中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让农业成为有奔 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5教材 P12 探究与分享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你是如何看待“共享发展”的? 答案:我同意他们的观点。坚持共享发展,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 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和 政府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政策基点和时代命题。坚持共享发展,有利于破解社会发展的各 类难题,消除人民

47、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障碍,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6教材 P12 探究与分享 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你 和家人从中所体验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答案:答案开放。示例:我们住着宽敞明亮的大房子,爸爸妈妈又涨工资了,我们学 校实施了现代化建设工程,有了城里也有的电教设备,让我感受到获得感。前天我看到一 个新闻,美国中学校园发生了枪击案,当场死伤几十个中学生。看着美国中学生面对恐怖袭 击眼神惊恐的照片,我深感祖国的和平与安宁,深感生活在这样的国家的幸福。 7教材 P13 拓展空间 某网上论坛开展了以“物

48、质生活好了,是否就是幸福”为主题的讨论,部分网友发表了 观点。请你跟帖参与讨论,谈谈对幸福生活的看法。 答案:人们获得的幸福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还有来自精神方面等多方面的 因素。精神财富是幸福的源泉和精髓,幸福有了精神源泉,才不会枯竭。 第二课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 第 1 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 1教材 P14 运用你的经验 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 答案: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回答即可。比如废旧折椅改造成衣柜,饮料瓶改造成塑料扫把, 玻璃瓶改造成吊灯,塑料瓶一次性勺子LED 改造成创意吊灯,废旧电视改造成鱼缸,网 球拍改造成挂在墙上的镜子,等等。 2教材 P15 探究与分享 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答案:根据自己的经历回答即可。例如在下象棋或围棋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改变思路,赢 得比赛或扭转棋局, 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在学校做实验时通过创新的思路验证自己的新想法; 在家庭中给父母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让父母豁然开朗;等等。 3教材 P16 探究与分享 (1)结合上述事例,请你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2)有人说,创新只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点素材.DOC)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