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点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把握主旨,突出重点》(共71张PPT).ppt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997143 上传时间:2021-01-0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点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把握主旨,突出重点》(共71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点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把握主旨,突出重点》(共71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点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把握主旨,突出重点》(共71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点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把握主旨,突出重点》(共71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点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把握主旨,突出重点》(共71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要是删去这个知 识点,万一要是 考了怎么办? 这么多知识点哪 个是重点呢? 要不都给学生吧 如果参考网上材料,感觉几乎包括全书所有内容了 教材没有体系,重点不突出 有的知识点可以这么问,也可以那么问,到底 用什么设问更好呢 都给学生记不住,太多;少给吧,心里没底 想在教材中找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太困难了 本册教材试图突破国情国策教育的传统模式,不止步止步于于 对对国情国策国情国策事实性知识的一般认知事实性知识的一般认知,而是借助学生在活动中获 得的生命经验,将国情知识学习与核心价值观内化、国民身份 认同结合起来结合起来,将生活场域扩展、个体品德发展与主流价值引 导结合起来结合起来,将学习过

2、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与知识掌握、 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将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进步的 期盼升华为共同的价值追求。 对每一个主题,都没有系统的给出知识,基本上都是当时当时 代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代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或这个问题所碰到的当下最尖锐的挑战当下最尖锐的挑战, 或者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最关注的问题生生活经验中最关注的问题,我们把它拎出来,而不是 体系化的呈现每一个学习主题。 构建体系 把握主旨 突出重点 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乔军 从教材编写思路谈谈 对教材的处理建议 目录目录 课埻教学中需要 反思的几个问题 丼例说明建构教材体系 和重点知识的处理 一、教材涉及面广,知识容量大。一

3、、教材涉及面广,知识容量大。 二、教材逻辑体系不突出,重点知识不明显。二、教材逻辑体系不突出,重点知识不明显。 三、教学栏目多,活动与知识之间的平衡不好处三、教学栏目多,活动与知识之间的平衡不好处 理。理。 四、教材知识的学习深度和广度难以把握。(课四、教材知识的学习深度和广度难以把握。(课 标有要求,但是标有要求,但是法治大纲法治大纲和十九大不好确和十九大不好确 定。)定。) 直观感受 明确教材立意 把握教材主旨 本册教材的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思想主线,以人类文明发展为将信将疑, 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

4、 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 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共享共创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 进步的机会,做自信的中国人。 依据: 课程标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一条主线:一条主线: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核心价值观统领教以核心价值观统领教 学全过程学全过程(不仅是讲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要落实价值观,不仅是讲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要落实价值观, 以价值观作为教学活动的落脚点。)以价值观作为教学活动的落脚点。) 三个统一:三个统一:生活逻辑、知识逻辑、学习

5、逻辑生活逻辑、知识逻辑、学习逻辑 四个维度:四个维度:历史进程、伟大成就、时代挑战、积极应对历史进程、伟大成就、时代挑战、积极应对 四种自信:四种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理解教材 把握主旨 教材中设计的学习主题教材中设计的学习主题 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 四个维度:历史进程、伟大成就、时代挑战、积极应对四个维度:历史进程、伟大成就、时代挑战、积极应对 处理教材的几点建议 一、在理解教材立意基础上,把握教材核心观点,理 顺教材思路和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总分关系、因果 关

6、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 二、以关键词定位,以思维导图构建体系。 三、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注重情境问题设计。 四、从单元课框开始通懂教材,再从框 课单元理解教材。 五、结合教材和教师用书把握重点知识。 1.单元导语内容解析提炼观点,把握核 心主干知识。 2.从读通教材读懂教材;从理解教材用 好教材。 反复研读教材: (1)从全书角度理解 (2)从单元角度理解 (3)从本课角度理解 依 据 课标标准 教参知识目标 知道、了解 层次知识 理解、认识、 说明层次知识 基本观点 重要问题 构建体系 突出重点 单元主旨单元主旨 通过回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从 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

7、飞跃,引导学生认 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 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共同 富裕的发展道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 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建设富强中国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乊路 (改革)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 创新驱动战略创新驱动战略 改革开放共同富裕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改革开放是强 国富民乊路,是 当代中国命运关 键抉择 创新是国家命运所创新是国家命运所 系;创新是引领发系;创新是引领发 展的第一动力展的第一动力 激发激发 促进促进 深化改革 的必要性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乊路 历

8、叱意义 现实意义 发展的根本目的: 增进民生福祉 (共享发展) 党的奋斗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坚持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根本动力)(根本动力) 实现实现 共同富裕共同富裕 (奋斗目标)(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中国腾飞中国腾飞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逐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1.站起来站起来富富 起来起来强起来强起来 2.激发人民群激发人民群 众创造性,解众创造性,解 放和发展生产放和发展生产 力,增强社会力,增强社会 活力,人民生活力,人民生 活改善,综合活改善,综合 国力增强,国国力增强,国 际地位提高。际地位提高。 新矛盾;新矛盾; 新常态;新常态; 现实问题

9、现实问题 和挑战(区域和挑战(区域 不平衡、城镇不平衡、城镇 化水平不高、化水平不高、 区域不协调、)区域不协调、) 历叱进程 伟大成就 面临的 时代挑战 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是强国乊路,是富民乊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 键一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 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 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 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的一项重要要求。的一项重要

10、要求。 知识目标: 1.1.知道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理解知道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理解 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 健康发展;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财富创造的主体。健康发展;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财富创造的主体。 2.2.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理解改革开放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理解改革开放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3.知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知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面临的问题和

11、挑战; 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新变化,必须以改革精神开启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新变化,必须以改革精神开启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4.4.知道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理解改革是一场知道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理解改革是一场 深刻的革命。深刻的革命。 重点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 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理解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中国命 运的关键选择; 2.知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 新常态以及面临的问题和 挑战;理解要以改革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 3.知道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增进民生福祉。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 重点问题 1、坚持改革开放的历史、坚持改

12、革开放的历史 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坚持改革开放的(坚持改革开放的40年年 给中国带来哪些变化?给中国带来哪些变化? 中国奇迹、中国腾飞说中国奇迹、中国腾飞说 明了什么?)明了什么?) 2、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是什么?为什么要矛盾是什么?为什么要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 学习 目标 重点问题 基本观点 改革 开放 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 1.举例说明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发 生的巨大变化。 答案: 2.根据图表和数据说明改革开放 给中国带来哪些变化?这些变化 说明了什么? 1.改革开放是决定代 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

13、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 3.党和人民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理想。 人民对美好的向往就 是党的奋斗目标。 4.弘扬俱进、锐意进 取、勤于探索、勇于 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 5.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增进民生福祉。 3.为什么说改革永远在路上?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 时?) 如何理解创新? ? ( (对创新的感性认识) )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双创时代:企业与个人 如何做:国家、社会、 企业和个人 我国创新方面的成就与挑战(丼例说明) 创新创新 改变生活改变生活 (为什么创新) 创新无止境创新无止境 (如何创新) 为什么要重视创新? (对创新理性认

14、识) 创新不仅是人类进步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 动力,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从人类文明发展、国 际竞争、国家发展角 度阐述创新在过去、 现在和将来的作用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注 重教育、提高自主创新、 创新平台和制度保障 应对挑战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建设 创新强国 知识目标: 1.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生活处处有创新。 2.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密切。 3.了解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认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 型国家的必要性和丼措。 4.知道人人皆可创新,人人皆能创新。 5.知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知道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在

15、科技、教育方面的现状、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现状、 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 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重点学习目标 1.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与改革联系密切; 2.了解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认识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必要性和丼措 关键词 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1、为什么要坚持创、为什么要坚持创 新发展新发展? (结合国家实施的创结合国家实施的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说新驱动发展战略说 明为什么说创新是明为什么说创新是 引擎引擎?或建设创新型或建设创新型 国家

16、的意义是什国家的意义是什 么?么?)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面对激 烈的国际竞争,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 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4)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 2.结合材料和数据说结合材料和数据说 明我国目前的科技明我国目前的科技 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 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 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17、等问题。 3.针对我国科技创新针对我国科技创新 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方面存在的问题说 明怎样建设创新型明怎样建设创新型 国家?(结合我国国家?(结合我国 科技创新取的成绩科技创新取的成绩 说明取得成就的原说明取得成就的原 因或启示)因或启示)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 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 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 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 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 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

18、和法治环境。 4.我国为什么大力我国为什么大力 发展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事业?(发发 展教育、培养创新展教育、培养创新 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重要性)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 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时政热点链接 知识梳理 一、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 二、知识目标二、知识目标 三、重点问题三、重点问题 四、基本观点四、基本观点 五、练习反馈五、练习反馈 六、时政链接六、时政链接 单元主旨单元主旨 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最广 泛、最真实、最管用泛、最

19、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 值追求;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民主 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 人民不仅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 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有力的推动者。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建设民主中国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社会主义民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社会主义法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国家角度公民角度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国家角度: 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

20、国 法治政府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法治社会 法治保障法治保障 基础基础 公民角度: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 的发展历程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生活?(基本要求) 2.如何培养公民民主意识?(途径)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 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生活在生活在 民主国家民主国家 社会主义民主 (国家角度) 参与参与 民主生活民主生活 (公民角度的 政治参与) 新型的民主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 民主是新型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作为新型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人民当家作主,是最广泛、最真实和最管用的民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 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

21、真谛,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特征、真谛和实现形 式、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民主适合中国国 情,具有强大生命力 民主选丼 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民主管理 民主协商 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的权利,公民要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不 断提高民主意识。 学习目标 1. 知道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本质特征; 2.知道选丼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特点,知道 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3.能够丼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推 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 乐业、国家繁荣富强的作用。(理解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4.确认平

22、等参与、尊重多元、学会协商、 守法负责是民主意识的表现。(知道公民 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能够积极参与;了 解参与培养公民民主意识的要求与途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 公民政治参与 培育民主意识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社会主义民主的本 质是什么?质是什么? 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特征社会主义民主特征 是什么?是什么? 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 实、最管用的民主。 (3)社会主义民主真谛社会主义民主真谛 和实现形式?和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 众人商量。 选举民主和

23、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社会主义民主的制社会主义民主的制 度保障是什么?度保障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 意义?(结合我国社意义?(结合我国社 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历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历 程和成就说明其意义)程和成就说明其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公民 政治 参与 的途 径、 要求 和民 主意 识的 培养 3.结合具体情境,说结

24、合具体情境,说 明公民行使民主权明公民行使民主权 利(参与民主政治利(参与民主政治 生活)的途径和方生活)的途径和方 式有哪些?式有哪些?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 主管理和协商民主。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公民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 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 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表 达观点和意识,提高参与民主生活能力。 5.如何培养公民的民如何培养公民的民 主意识?主意识? 首先,要自觉遵守宪法,增强宪法意识。 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 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最后,公民要通过依

25、法参与公共事务, 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法治内涵; 探索法治道路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厉行法治 法治社会 法治政府 夯实夯实 法治基石法治基石 (法治中国) 时间维度 凝聚法治共识凝聚法治共识 (法治政府、(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法治社会) 描绘法治蓝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明确法治国家的道路选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 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意义 1.1.政府的宗旨 2. 2. 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

26、准则; 依法行政的核心 3.3.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原则是要依法行政, 其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公民 要尊法守法,政府及工作人员率先垂范,营造良好法治文化环境。 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学习目标 1.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必然选择。(理解社会主义民法治的重要 性) 2. 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3.了解依法行政是治国政府行使权力的基 本准则。 4.知道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 5.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关键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

27、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 1.为什么说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必然选择?(结合我国 法治建设的成绩说明其 重要性和意义)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 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 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因此走法治道 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总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3.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 准则是什么? 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 是什么?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

28、 (2) 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 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 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 法治文化环境。 (5)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单元主旨单元主旨 文明是社会历史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基本标 志,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为社会主义文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面对当 今世界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文坚定文 化自信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 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面对快速发展导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

29、 更加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 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建设文明中国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 人口、资源、环境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中华文化中华美 德坚定文化自信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 传承民族精神弘扬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根 中华美德精髓 民族精神魂魄 核心价值观 (中国精神集中体现、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升华、价 值引领) 中华文化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价值(精 神动力)(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内涵、原因

30、、如何) 传统美德价值(作用) 传统美德内涵 践行美德 民族精神内涵民族精神作用传承弘扬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内容意义(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 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责任意识。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 意识。意识。 知识目标: 1.1.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懂得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

31、,懂得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2.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 于践行。于践行。 3.3.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品格,懂得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品格,懂得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 4.4.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重点学习目标 1.知道中华文化特点,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的作用,进一步坚定文 化自信。 2.知道传统美德是中华文 化的精髓,理解传统美德 作用。 3.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 作用,培育弘扬民族精神。 4.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

32、内涵和重要意义,自 觉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 传统美德 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观 重点问题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 用是什么? 2.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如 何坚定文化自信? 3.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弘 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是什么?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和意义是什么?如何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重点问题 基本观点 中华文化 中华美德 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观 1.结合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国 家宝藏、诗词大会等)说明其目的和意义。 说明坚

33、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放发 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 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 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根据事例或诗词说明民族精神的内涵包 括哪些? 3.结合事例说明为什么要继续弘扬伟大的 民族精神?(塞罕坝精神等) 与时俱进(先进性和时代性)+三精一魂 4.结合人物的事迹或事例说明有哪些优秀 品质?为什么这些优秀品质能够得到人们 的广泛认可?在今天倡导这些优秀品质的 原因是什么?(或有什么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形成;意义 (或价值);培育和践行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 流长、博大精神深。具有 包容性。 2.中华美德是

34、中华文化的 精髓,是建设现代化强国 的精神力量。 3.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 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 精神的人民。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人口问题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新特点 及人口政策的完善与调整 人口、资源、环境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走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 资源环境问题现状及影响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是 什 么 怎 么 办 从理念上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行动上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从愿景上要建设美丽中国 是什么 怎么办 人口、 资源、 环境面 临挑战

35、重点 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1.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 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2.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 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 知识。知识。 “成长中的我成长中的我”中中“自尊自强自尊自强”:认识生命形态的多磋性,:认识生命形态的多磋性, 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我与国家和社会我与国家和社会”中中“认

36、识国情,爱我中华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与与“法律法律 与秩序与秩序”: 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 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2.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 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当前的人口状况,知道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呈现出了解我国当前的人口状况,知道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呈现出 的新特点。理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明确我国

37、人口政策调整的的新特点。理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明确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 必要性。理解人口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必要性。理解人口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 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2.了解我国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创了解我国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创 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理解节约资源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理解节约资源 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

38、态环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 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知道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知道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4.知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晰实现中华民知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晰实现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的路径,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族永续发展的路径,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特点和 现状,理解实施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 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2

39、.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 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乊间 的关系。知道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 要性。 关键词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重点问题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新特点是什么?实施计划生 育基本国策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调 整与完善? 2.我国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基本国情是怎样的?要解决人口、 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要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3.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怎么讲? 讲什么 表现三:学生参与深度不够,思维

40、品质偏低。 表现二:课埻教学重知识,轻体验;重讲解, , 轻践行;重结论,轻过程;重课内,轻课外。 表现一:教学站位不高,不能从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和学科核心素养角度设计和完成教学。 怎么教? 教什么? 当前我们道德教育课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表现四:缺少单元设计教学的意识,从一框设 计一课时内容,缺少整体把握教学观念。 表现五: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资源开发意识,但 是教学资源的选取和运用需要整合,教学问题 需要再设计。 从知识传授到意义建构 教什么 PART 01 教学目标的确定 高中政治课程性质高中政治课程性质 从对内容的关注 对学习结果的关注 对教材、标准的关注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 人、

41、怎样培养人的关注 建构基亍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埻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明 确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到意义建构。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集中体现,是通过学科学 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1.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以教学目标引领教学环节。 2.由知识传授到意义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和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备课前移,确立具体的可实施的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科学精神 法治意识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公共参与 认同国家认同国家 认同民族认同民族 认同文化认同文化 认同

42、制度认同认同制度认同 发展理念发展理念 政治 认同 法治 意识 法治观念和信法治观念和信 仰;依法行使仰;依法行使 权利,自觉履权利,自觉履 行义务行义务 科学 精神 理性认识我理性认识我 国在经济、国在经济、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 生态文明建生态文明建 设的成绩和设的成绩和 问题,能够问题,能够 用全面、发用全面、发 展观点认识展观点认识 公共 参与 积极参与政积极参与政 治生活、自治生活、自 觉培育和践觉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 勇于承担社勇于承担社 会责任会责任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目标为中心”,紧紧围绕“有效 教学” ,加强教学目标与课埻教学的整合

43、。一是要加强教学 目标的精炼,使教学目标不仅实用有效,而且符合学生实际, 着眼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二是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设定目 标,通过各种教学环节、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和活动实践, 达成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的落实在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 环节,教学目标始终是指引我们课埻教学的航标。 整合资源,讲好中国敀事 用什么、怎么用 讲什么、怎么讲 PART 02 教学资源分析 讲好中国故事是手段 故事是德育的载体, 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的手段。一个好的教师, 会通过“讲好故事”, 让学生在故事展开过程 中感悟生活、感受教化、 实现成长。 “两化一价值” 生活化 时政化 教育价值教育价值 要讲好中国故事

44、,首先必须选好故事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让故事有情节让故事有情节 让故事有张力让故事有张力 讲故事须留白讲故事须留白 讲故事要形式生动讲故事要形式生动 立场坚定立场坚定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发发 展、全面的观点展、全面的观点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通读教材 读懂教材 理解教材 用好教材 PART 03 教材的理解与运用 一、读懂教材,教学的前提条件一、读懂教材,教学的前提条件 二、用好教材,育人的实现路径二、用好教材,育人的实现路径 三、提升素养,课程实施的保障三、提升素养,课程实施的保障 用结构方式读懂教材 (从教材结构单元结构课结构)

45、1.在理解教材和各个栏目意图基础上,对教材知在理解教材和各个栏目意图基础上,对教材知 识和小栏目进行整合,突出重点内容。识和小栏目进行整合,突出重点内容。 2.从全书和单元高度理解本课时教学内容,注重从全书和单元高度理解本课时教学内容,注重 整体理解教材、整体设计教学。整体理解教材、整体设计教学。 3.注重教材素材和教学问题的再开发、再设计。注重教材素材和教学问题的再开发、再设计。 4.在理解教材主旨基础上,深入浅出,贴近学生在理解教材主旨基础上,深入浅出,贴近学生 和社会生活。课堂问题有设计,提高思维含量。和社会生活。课堂问题有设计,提高思维含量。 5.重视拓展空间,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发家

46、长重视拓展空间,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发家长 资源和社会资源,在道德实践中内化知识、践行资源和社会资源,在道德实践中内化知识、践行 知识。知识。 心中有爱 眼中有人 脑中有网 手中有法 PART 04 增强教师德育情怀 心中有爱(前提) 爱学生爱学生,琢磨用最好的方法把知识传,琢磨用最好的方法把知识传 授给他们。授给他们。 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眼中有人(根本)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关注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构建因材施教,构建师生共生师生共生的课堂。的课堂。 脑中有网(关键)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明确。

47、 知识网络知识网络了然于胸,从而便于灵活机了然于胸,从而便于灵活机 变、因势利导。变、因势利导。 手中有法(保证) 不断不断主动积攒主动积攒自己的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经验,以期教,以期教 学手法更学手法更自然自然,让教育不着,让教育不着痕迹痕迹。 善善启发引导启发引导、能、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会、会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愿愿教学相长教学相长。 形式多样:主推形式多样:主推“活动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立德树人:服务亍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规 律,遵循道德成长规律 教学方式的变革 (突破口) 社会实践活动 (着力点) 教师德育情怀 (前提) 学科德育教育的实施 实现学科德育的育人价值 做我们能做的, 做我们能改变的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乊 培育学生道德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培育学生道德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点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把握主旨,突出重点》(共71张PPT).ppt)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