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总结.docx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997158 上传时间:2021-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第一框 坚持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做出的抉择?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让强国富民成为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领导人民朝着这个目标 不断前行。 (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站起来; (1956)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 度基础; 改革开放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的开启是以哪一年什么事件为标志?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3.改革开放 40 年主要改了什么? (1)形成了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奋斗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2、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2)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 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3)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 40 年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 一

3、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 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 ,从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 界的重要力量。 总之,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的发展活 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5.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在我国国家发展中居于什么地位?

4、 (1)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关键抉择, 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6.当前改革开放面临什么样的时代背景? 2017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新篇章。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 1.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5、矛盾; (3)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 2.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和总目标是什么? (1)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军队以及党建等领 域。 (2)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当前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4.什么是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2)共享发展是一种发展理念,要求

6、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3)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是相互体现的。 5.为什么要共享发展?(为什么要共同富裕) (1)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 (2)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3)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6.怎样实现共享发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加强社保体系建设、脱 贫攻坚、健康中国、优化社会治理格局)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实保障) (4)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7、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框 创新改变生活 1.创新有什么重要性?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在生活中如何看待创新? 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3.创新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2)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

8、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 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总之,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 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4.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 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5)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9、。 第二框 创新永无止境 1.为什么要促进科技创新? (1)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国情的需要。我国科技创新现状: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 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 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谋未来就要谋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

10、 荣昌盛。 (2)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3)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 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 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 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6)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 定要掌握在自己手

11、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 (7)弘扬创新精神。 (8)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3.教育的地位是什么?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 途径。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什么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 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5.创新精神的表现有哪些? (1)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4)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2、6.如何尊重创造,保护知识产权? (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2)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3)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7.创新的目的是什么? 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一框 生活在民主国家 1.民主的出处、价值要求、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分别是什么? 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 的具体国情。 2.百年来中国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

13、过程? (1)1840 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 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 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 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4)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4.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特点? 我国

14、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5.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用国 家繁荣富强。 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什么?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 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7.我国民主制度靠什么实现?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

15、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 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 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第二框 参与民主生活 1 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生活?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16、。 3.我国公民参与的形式有哪些?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形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4.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途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5.实行民主监督的有何意义? (1)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 防腐败。 (2)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6.关于民主意识 (1

17、)是什么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 以理性、 公正、 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 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2)为什么 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 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3)怎么做 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

18、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石 1.什么是法治?(法治的内涵及其要求) (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2)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3)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2.何为良法?何为善治?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 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为什么要追

19、求法治? (对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 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对社会)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 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必然选择。 4.依法治国在我国居于什么地位?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5.怎样

20、建设法治中国? (1)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掩护,使每一步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 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框 凝聚法治共识 1.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

21、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政府为什么要为人民谋利益?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 3.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4.我国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5.什么是依法行政? (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

22、的行政权。 6.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分别体现了什么? 权力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政府原则 责任清单“法定责任必须为”的法治政府原则 负面清单“法无禁止皆可为”的法治社会原则 7.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对政府)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和监督权, 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提高政府公信力, 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对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8.厉行法治的原因和要求是什么?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

23、正司法、全民守法。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9.怎样做到厉行法治? (1)对公民: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 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2)对政府: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3)对社会: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 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0.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是什么?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

24、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11.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的法治进程? 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 1.是谁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

25、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为什么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沉层的精神追求,代表 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5.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3)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4)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6.什么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6、7.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什么? 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1)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 (2)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 (3)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8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1)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 ,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27、9.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地位?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 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 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 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10.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第二框 凝聚价值追求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 (2)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 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 神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及

28、其内涵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是具 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 精神的人民。 3.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品格?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4.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5.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富

29、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6.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 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7.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框 正视发展挑战 1.我国的人口现状是什么?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

30、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3)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 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2.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 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 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 不会根本改变。 3.

3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有什么作用?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 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4.如何看待“全面两孩”政策? 2016 年,我国开始全面设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 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我国的资源现状是什么?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我国是环境现状是什么?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

32、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 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我国的严峻资源和环境形势是如何造成的? ()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 无节制消耗, 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2)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 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如何解决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的人口、资源、 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 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33、,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 的必然选择。 第二框 共筑生命家园 1.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 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3)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4)坚持创新、协

34、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措施)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 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 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 成员

35、的自觉行动。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 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4.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美丽中国?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 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我国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 大杂居、 小聚居、 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政策? (1)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

36、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 荣的基本原则。 (2)基本政策:我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 了国家的主人。 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1)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2)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3)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5.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 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6.加快推

37、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支持: (1)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 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 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7.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38、: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第二框 维护祖国统一 1.我们应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途径)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 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 最普遍的愿望。 (4)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一国两制的内涵? (1

39、)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2)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3)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 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3.实行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必要性: (1)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2)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 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 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

40、大原则问题。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坚持一个中 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5)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6)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 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第一框 我们的梦想 1.梦想的涵义: 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梦想就有前行的力量。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3.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

41、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中国梦的意义: 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 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 福。 5.如何实现民族复兴梦: 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6.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42、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 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 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 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9.第二个百年目标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年到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 二个阶段从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

43、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框 共圆中国梦 1.如何实现中国梦(条件和途径)? (1)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 (5)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

44、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 根本所在。 3.自信的中国人的特点?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 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 完整。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 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4.四种自信是指什么? 四种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5.五个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7.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