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崔崑:百炼成钢,矢志报国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崔崑:百炼成钢,矢志报国 崔崑,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华中科技大学退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中国特 殊钢发展事业,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 20 项,15 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研制 成 10 种新型模具钢,6 种列入国家推广计划。人们誉其为“钢铁院士”。2020 年 7 月 3 日, 崔崑和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 400 万元设立“新生助学金”, 至此累计捐资达 1000 万元。崔崑说:“一个人想取得成就,首先要勤奋,还要报效祖国。”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 “
2、我这一辈子,不谦虚地说 4 个字就概括了一一勤奋、报国!”谈及自己的人生感悟, 崔崑如此说。 确实,崔崑一生,便是勤奋向学、矢志报国的一生。1925 年 7 月,崔崑出生于山东济南。 崔崑年少时,家乡济南被日寇占领,燕京大学毕业的父亲毅然离开被日本人接管的洋行,携 全家回到老家济宁,并鼓励儿子离开沦陷区,到大后方去继续读书。1944 年,崔崑考入西迁 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机械系,决心以实业救国。1948 年留校任教,随后与钢铁结缘。刚刚成 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钢铁是工业脊梁,而高性能的特殊钢,更是托举一个国家 钢铁工业水平的巨臂。但当时的武汉大学并没有这个专业。1958 年,崔崑被公派
3、前往当时世 界上最好的钢铁专业大学莫斯科钢铁学院,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两年的留学生涯 让他将特殊钢定为日后的研究方向。 1960 年,崔崑学成回国。那时,我国工业生产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钢,却无力自主生产, 进口价格是普通钢的 10 倍以上。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崔崑暗暗立下钢铁志, 认为最重要的是把实验室建起来。他一方面带着老师去工厂调研,了解需求,一方面想办法 购置仪器设备,买不到就自己绘图请人制作,还亲自动手建起了熔炼、盐浴炉、热处理等实 验室。经过不懈的努力,崔崑终于研究设计出基于我国富有元素的新钢种冶炼方案,一系列 高性能新型模具钢由此出炉,输送到生产建设之中。而他开创
4、性建立完善的金属材料及热处 理专业,后来也成为该学科首批 6 个博士点之一。 崔崑说,对于工科来说,应用研究至关重要。他重视与厂家直接对接,和同事常年与工 人们摸爬滚打在一线。 20 世纪 70 年代, 他在哈尔滨轴承厂一住就是 3 个月。 经过反复试验, 新模具钢制成的模具寿命比旧有模具增加了一倍以上,每副模具寿命可超过两万件。这一新 型钢很快在汽车、电子、航天等行业推广,后被纳入国家工具钢标准。 从 1981 年到 1991 年,作为第一发明人,崔嵩连续获得三项国家发明奖。他还先后承担 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 20 项,研制成 10 种新型模具钢,6 种列入国家推广计划,获省部 级以上科技
5、奖励 15 项,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 人物速写 深入一线摸爬滚打深入一线摸爬滚打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生产出新型模具钢,崔崑下到工厂调研, 亲自建成熔炼等实验室,还曾直接住进轴承厂。他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在一线 摸爬滚打,让崔崑练就了一副“铁肩膀”和一身“真功夫”。对于掌握了较多书本知识但缺 乏实践锻炼的年轻一代来说,只有像崔崑一样深入一线,青春才能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做人为学如炼钢般一丝不苟”“做人为学如炼钢般一丝不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高校院系调整中,武大机械系并入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 技大学)。1981 年,崔崑领导的华中工学院金属材料
6、与热处理专业成为全国高校该学科首批 6 个博士点之一。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崔崑共培养了 24 名博士、23 名硕士。在业内, 崔崑的学生不算多,因为他要求严格,不允许学生“混学历”,不培养“次品和废品”。 “我 招的学生, 进时学历有高有低, 但个个都想干事、 能干事。 那些只想混文凭的人, 我不欢迎。 ” 如今,他的学生中已有十多人成为博士生导师,在各自的领域成就斐然。 70 岁时,崔崑自学计算机,学会了上网查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还常利用计算机 指导学生等。2006 年下半年,他决定将一生的研究编纂成书。学校想给他安排秘书,可是他 拒绝了。81 岁的崔崑硬是自学电脑软件,亲自打字绘
7、图,于 2012 年完成了 1754 页,200 多 万字,含图 828 个、表 646 个的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一书。至此,我国终于有了一部 全面系统的关于特殊钢的“百科全书”。 崔崑带出来的首批研究生之一张同俊,如今也是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他对老师 严谨的治学态度印象特别深刻:“崔老师做人为学如炼钢般一丝不苟。书稿出来后,崔老师 专门让我和另外一位同学看看有没有毛病,我们将热力学方面的数据重新算了一遍,几乎挑 不出一点毛病!” 2013 年, 崔崑的专著出版后, 学院准备出资购买一些赠送给相关单位, 用于宣传和推介, 崔岂婉言谢绝了。后来,他坚持个人出资 3.9 万元,购买了 130
8、 套书送人。他说:“要赠书 是件好事,但不能用公家的钱。” 如今, 95 岁的崔崑每天早上 6 点准时起床, 规律作息, 偶尔自己去菜场用微信支付买菜, 还会熟练地用手机为老伴拍照。其余时间,他仍伏案修改更新自己的专著。 人物速写 国之脊梁国之脊梁 鲁迅先生说得好:“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 国的脊梁。”一个人没有脊梁,就无法站立,只能是一堆肉泥;一个国家没有脊梁,就无法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会是一盘散沙,任人欺侮宰割。钢铁院士崔崑干工作一丝不苟如炼 钢,带学生绝不培养“次品和废品”,耄耋之年依旧严谨治学,堪称“国之脊梁”。 “捐资助学是我们的初心”“捐资助学是
9、我们的初心” 2013 年,崔崑和夫人朱慧楠、女儿崔明玲共同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 420 万元,用于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 “学生必须勤奋,必须努力学习。励志就是品德要好, 要有公德、有爱国之心。”2018 年,崔崖夫妇分批捐完 420 万元后,又为“勤奋励志助学金” 追加了 180 万元的捐款,将每年资助的学生由 45 人增加到 60 人。2020 年上半年疫情期间, 他们还以特殊党费的形式捐出 100 万元支持抗疫。 2020 年 7 月, 他们又捐资 400 万元设立 “新 生助学金”。 崔崑夫妇最初下定决心捐资助学,是因为他们了解到学校里有一些学生经济状况不好。 一位家庭
10、困难的学生说:“考上华中科技大学之后,本想自己赚学费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但 入校之后才发现,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打工赚钱影响学习,内心十分矛盾。两位老人的资 助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我得以集中精力做科研。”崔崑资助的学生中有个女孩,毕业后去 广西支教,资助了一个贫困的农村小男孩,“一个月两百块钱,鼓励他上大学。”“看到这 些,我真高兴!”被资助学生的反馈令崔崑欣慰不已,也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青年学生 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在困难时期得到的帮助对他们的思想很有益”。 “国家培养了我们,设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是我们的初心,我们做的事情是值得的。” 的确,崔崑夫妇给了贫困学生生活上的有力帮扶,更给了他们精神上的激励与鼓舞。他们在 生活上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在科研中严格严谨、不断创新,值得后辈们一生学习。 人物速写 用爱点燃火焰用爱点燃火焰 崔崑夫妇“挥金如土”地捐资助学,原动力只有一个:对祖国的未来勤奋励志的莘 莘学子的爱与希冀。这份爱,在经济上给了他们雪中送炭的帮助,更点燃了他们内心深处的 温暖火焰:潜心学习、专注科研、农村支教、资助他人崔崑夫妇传递的爱与善良,是无 法用金钱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