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模拟作文主题训练:“说”得好,不如“做”得实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抖音泛滥的当下,有些年轻人似乎发现了实现梦想的捷径,于是在抖音中推介自己,整天侃天说地,侃理想。如果这些年轻人知道一些古人名句,或许会有所醒悟,例如,礼记中说“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元朝苏天爵说“不患出言之难,而患践言之难”,明朝周立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等。作为复兴中国梦的中国青年,你对此有何感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写作要
2、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当下一些年轻人忙于借“空谈”实现梦想的现象,二是三则古人关于“空言”的观点。材料寓意比较明朗,考生稍加分析就能概括出其旨意,关键是如何辩证把握“空谈”“实干(实践)”与梦想(中国梦)之间的关系。提示语也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考生的特定身份“复兴中国梦的中国青年”,二是写作要求“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第一点就要求考生把握写作者特定的写作身份,也就是说考生的“感悟与思考”理当是“复兴中国梦的中国青年”的“感悟与思考”。写作时,应当针对空谈、实干展开辩证,指出空谈误人误己,只能带给人虚假的片刻心理满足,并不能带来实际改变,唯有实干才能带来实际的改变与收益。在此基础上,
3、将实干的前提(实践)与梦想(中国梦)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也就是将个人小我与国家大义结合起来,思考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实干,应该怎么实干。立意:1.梦想是干出来的。2.空谈误己,实干兴国。3.复兴中国梦,唯有脚踏实地。4.以实干之我助力复兴中国梦。5.青年当脚踏实地。6.“说”得好,不如“做”得实。佳作展示:要理想不要空想,要实干不要虚声李大钊曾经有这样的语言,凡事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作为时代青年要理想不要空想,要实干不要虚声。年轻的我们,首先需要分清理想与空想的区别。“百折不挠,百炼成钢
4、。能上九天,能下五洋,百战百胜兵中之王。”这是对感动中国人物何祥美最好的写照。当他入伍时,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村青年。他只想做兵中的精英!经过不懈的努力,他被挑入了由一批训练尖子组成的狙击手集训班。他不仅想当兵中的精英,还想当神枪手,做伞兵,潜水员就这样一个个的想,一步步地做,最终他成为了三栖精兵,多次受到表彰,并成为感动中国人物新青年的励志榜样。做不了将军就老老实实当一个好兵,这,也叫理想。理想能够成就你,空想却能毁灭你。正如那只忘了自己是谁的乌鸦,一心想要做鹰,学鹰飞翔,学鹰觅食。无奈乌鸦就是乌鸦,于是这只可怜的鸟儿在一次觅食中被农夫抓到,吃掉了。正如那只学兔子跑步,学麻雀飞翔的小鸭子,最
5、终落得了一个极其悲惨的下场,这,就叫做空想。有鸿鹄之志固然是件好事,可我们也应该清楚,唯有实干才能圆梦。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所理想的大学,但是我们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行动吗?应当知道,只有实干才能圆梦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庆油田的建设,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塞罕坝”林场的成林秀木,新疆农场的开发,我国高铁的名冠世界,我国军事技术的世界领先,中国扶贫模式的典范,中国小康社会的建成哪一项成就不是一代又一代的干部群众辛勤劳作的结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处于接续交替的时代,“两个一百年”计划,前一个接近收官,而后一个即将开启,未来需要的
6、是胸怀天下、踏实肯干的人,而我们适逢其时,何不“撸起袖子加油干”呢?二、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一个人都有追求。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有些追求要矢志不渝,有些追求需要及时放弃,有些追求需要调整完善,还有一些追求需要转变方向。请结合材料以及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对“追求”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先列举了曹操、李白、陶渊明的追求,然后对追求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于不同的追求有些需要矢志不渝,有些需要及
7、时放弃,还有的需要调整完善或转变方向。总之,材料引出了写作的话题为“追求”,然后表达对“追求”的看法。关于“追求”,我们可以有自己的认识,比如人应当结合现实,放弃一些不当或错误的追求,也可以对自己的追求进行调整。比如物质方面的追求我们可以适当调整,尤其对物质追求过多的时候,可以选择放弃,在这个方面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陶渊明,陶渊明厌恶官场,弃官归隐,就是对荣华富贵追求的放弃。由此,可以联想古今中外的一些相关例子。如果感觉自己的追求不适合自己,可以勇敢的放弃或转向,比如鲁迅的弃医从文,比如班超的投笔从戎,这都是追求的转向。也可以由此引出相关的人物或事件。当然,有些追求是矢志不渝,需要终生去追求的,
8、比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样的追求不能放弃,相应的事例也比较多。总之,写作这篇文章难度并不大,需要明确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比如:有些追求应该放弃,有些追求要矢志不渝。接下来可以在主体部分从有些追求应该放弃和有些追求要矢志不渝两部分进行论述,在主体部分可以举一些恰当的例子。最后就是照应开篇,再次点明观点。立意:1.有些追求可以放弃。2.追求不合适时可以转向。3.有些追求要矢志不渝。4.放弃与坚守并举。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孔子以上古人话语所传递的智慧,在当下仍有很强的启
9、示意义。请综合这两句话,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参考高考评分标准。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句引用了苏轼作品中的句子,出自苏轼的石钟山记,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不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单凭想象来推断其有无,行吗?苏轼通过亲身经历,启示后人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避免主观臆断,要具备求实精神。材料第二句是孔子的话,意思是,按理说人们应该相信眼睛所看见的,但是,亲眼看见的也不一定真实可信。两则材料似乎有矛盾之处,实则辩证统一。苏轼的“目见耳闻”是说不
10、能道听途说,而要亲身实践。孔子的话则进一步提醒我们,“目见耳闻”也未必可信。这就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探求到事实真相?现实生活纷繁复杂,事情未必像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我们要探究真相,一是要“目见耳闻”,要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实地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二是要用心观察,慎重地审察、深思和验证。比如韩非就说过“不明察,不能烛私”,意思是,不明察秋毫,就不能洞察隐私,强调对事物的了解,需要仔细观察研究,才能洞察真相实情。苏轼在题西林壁中也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启示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考生还可以针对如何探知真相,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目见耳闻,仍需深入调查。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如传闻有真有假,不深入实践就会信谣传谣传白为黑,黑为白;在浮躁的社会群体里,我们被庞杂的信息裹挟,太相信眼睛就可能丧失独立判断的能力;身处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不仅要目见耳闻,修炼明察传闻的能力,更要具备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此才能真正探知真相。立意:1.突破“眼见”局限,窥见真实世界。2.多方见闻识全貌,不可臆断混视听。3.全面看事物,慎重下结论。